全国白蚁防治事业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12
发布部门: 建设部发布文号: 建房字第166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市政委:白蚁危害面广,涉及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特别是房屋建筑白蚁危害严重,近年来,有不少新建房屋均遭白蚁危害,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做好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消除蚁害隐患,对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关系极大。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对新建房屋白蚁防治工作,特作如下规定:一、各地在蚁害地区新建、改建、翻建、扩建房屋,都应进行白蚁预防处理。
蚁害地区是指除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吉林、黑龙江省(区)以外已发现有白蚁活动的地区。
二、蚁害地区的房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申报时,要将房屋建筑白蚁预防工程一并列入基建项目内容,同时将白蚁预防费列入工程预算概算内。
三、建设单位应按本规定,主动与白蚁防治部门签订房屋建筑预防合同,各地建设、规划及有关部门应严格把关,采取相应措施,在发放建筑施工许可证时,要审查项目是否已包托白蚁预防处理。
四、各级建设主管部门是房屋建筑白蚁防治工作的主管部门。
房屋建筑白蚁防治工作的业务受全国白蚁防治中心(设在杭州市)监督和技术指导。
白蚁防治单位必须经过主管部门资质审查合格后,才能承担新建房屋白蚁工程跨地区开展白蚁预防工程的单位,其资质审查工作,委托中国白蚁防治中心负责。
未经资质审查合格,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承接房屋建筑白蚁预防工程。
重要建筑物及大型住宅区、开发区,白蚁预防技术难度较大,此类项目,可由中国白蚁防治中心组织实施。
五、各地白蚁防治部门在实施房屋建筑白蚁预防中,其防治专业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操作。
岗位培训的具体实施办法,参照部(88)城房字第22号、(88)城干字第77号、(89)建才字第470号和(90)建才字第450号文件精神执行。
六、各地白蚁防治部门在承担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程项目施工时,必须严格履行合同,严格按照《房屋建筑白蚁预防工程施工技术规定》(见附件)操作,保证质量。
白蚁是一类比较原始的社会性昆虫,其生存年代约有2—3亿年,分布很广。
以赤道中心在南北纬450范围,全球5大洲:亚、美、非、澳、欧都有分布,分布约占全球总面积50%。
主要受灾地区在亚洲(东洋区)、非洲(埃塞俄比亚区)和南美洲(新热带区)的第三世界,经济比较落后、人民比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
全世界白蚁种类接近3000种。
中国白蚁的分布在辽宁(丹东)和北京约北纬400以南地区,主要受灾地区是长江以南各省,分布面积占全国总面积40%,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尚未发现白蚁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和危害。
一、中国古书记载白蚁危害超过2000年,但开展科学研究仅有近百年的历史白蚁在地球上生存年代十分悠久,危害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认为古代祖先有了房屋、筑了堤防,就有白蚁危害。
据邹树文先生(19631983)考证,中国古书最早记载白蚁危害房屋(以公元前614年即鲁文公13年,太室屋坏、经考证即为白蚁蛀坏。
白蚁危害堤防(公元前241年)《吕氏春秋.慎小篇》:“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这里的“防”指堤坝,“蝼”即白蚁,意思是白蚁危害造成溃漏决堤,淹没房屋,溺杀人民。
(《韩非子.喻老篇》:“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和《淮南子人间训》:“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漏”。
元稹《长庆集.蚁子语》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攻穿漏江海,噆食困蛟鲸。
这都是“千里金堤,溃于蚁穴”之意。
真正开展白蚁科学研究20世纪初日本学者在台湾开始的。
首先松村松年(Matsumura1904)报告台湾一种白蚁Termes sp,1907年定为赤树白蚁Glyptotermes satsumensis Matsumura)素木泽一(Shiraki.1909)报告台湾产台湾乳白蚁(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和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从1904—1915日本学者报告台湾15种白蚁。
白蚁防治工作总结报告白蚁防治工作总结报告关于凤亭河水库管理处白蚁防治工作总结报告根据《关于开展堤坝白蚁危害防治普查工作的通知》(桂水水管〔201*〕134号)精神,我处于4月~7月组织有关人员对我处所辖各坝的坝顶(肩)、背水坡、临水坡及堤顶两端连接部位进行了白蚁的灭杀工作,现将有关白蚁防治工作总结如下:一、大坝白蚁危害状况由于我处两水库地处于亚热带气候,且均为土坝,坝的两头多为树林,较为适宜白蚁生活,所以多数坝均有白蚁出没,但危害不是很严重,均在可控范围内,目前大坝均未发现有由于白蚁巢及蚁路而引起的大坝的渗透漏水、坝面塌陷等情况。
二、白蚁灭杀措施(一)成立白蚁防治工作小组。
我处对大坝白蚁防治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水库大坝白蚁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处两水库大坝及南间、南晓渠道进行白蚁防治工作,白蚁防治工作小组由杨新旺副主任任组长,组员有阮积波、梁世康、黄朝昌、李永明、黄志丰。
工作小组在年初提出白蚁防治年度计划,年终有白蚁防治总结。
同时加强对大坝及渠道管护人员进行白蚁防治技术的专门培训,提高管护人员对白蚁的认识和危害,并掌握一定白蚁防治的技术。
(二)堤坝的防治主要措施。
每年的4~7月是白蚁防治的重点时间段,根据大坝和渠道堤顶巡查结果,如果大坝坝面或渠道堤顶有较多泥被、泥线、分飞孔或白蚁活动较多的范围,采取埋设桉树皮诱杀白蚁。
桉树皮埋设后在其上面覆盖一层薄草,如果坝面干燥或天气干旱时需浇些水,让桉树皮不见光和保持湿润。
这样三、四天后检查桉树皮有无白蚁来觅食,如发现白蚁的就投放白蚁药3~5粒,并做好记录。
过一周后检查白蚁吃药量情况,在白蚁吃蚁药二周后检查坝面有无的死蚁巢的指示物炭棒菌。
如果发现坝面有炭棒菌,确定蚁巢位置并进行灌浆处理。
三、我处白蚁防治效果(一)凤亭河水库。
主要是对主坝、一副坝、二副坝、三副坝、四副坝进行白蚁防治,在白蚁活动较多地方按5m*5m的间距埋设桉树皮606个点,桉树皮约200公斤,一个星期后进行检查,发现有白蚁觅食,即对白蚁投放白蚁药,共投放白蚁诱饵药375个点,白蚁取食312个,白蚁取食点占83.30%。
白蚁防治全生命周期服务应用系统建设意见一、项目背景白蚁防治是我国的一项国策,白蚁危害是涉及到国家和人民财产及公共安全的重要问题,白蚁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做好白蚁防治工作关系到人民财产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白蚁防治工作也越加繁重。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是白蚁防治工作的方针政策。
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控制白蚁危害、保证城市房屋的住用安全,是目前白蚁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以此可将白蚁防治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XX市住建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将白蚁防治业务与地理空间技术相结合,将白蚁预防与灭治工作按地理空间的分布形式进行管理,实现白蚁防治业务的数据可视化,为全市白蚁防治工作的宏观预测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切实以提高城市白蚁智慧管理能力为抓手,开展此次数字化改革项目建设。
二、建设目标系统目标以计算机数字化改革技术为支撑,依托现有的白蚁防治的工作体系,开展白蚁防治服务新模式,通过白蚁防治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XX钉、XX办三大终端,实现白蚁防治业务流程重构,通过多跨协同作战提高白蚁防治服务水平和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社会公众实现全民监管,全民可参与,白蚁防治业务随时随地提交、业务处理反馈及时准确、进度跟进真实有效、与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专业流畅,努力为全市群众服务,为消除白蚁危害,保护古建筑旅游资源、房产资源、水利资源等公共服务资源,确保全市人民财产生命安全等工作。
接入地下监测设备、新建指标模型,实现白蚁危害预警及时响应,蚁情发展趋势分析,各镇街防治工作对比,通过建设白蚁防治全生命周期应用服务系统,实现白蚁防治相关信息数字化、一体化管理的目标,响应白蚁管理政策的创新。
(1)构建数字化白蚁防治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整合多项技术(GIS、物联网、智能监测设备等),实现白蚁防治管理工作的精确、敏捷、高效,提高白蚁防治服务水平和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白蚁防治报告一、引言全球白蚁问题日益突出,对建筑物和农作物造成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利益,进行白蚁防治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本报告将重点探讨白蚁的生态特征、防治方法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白蚁生态特征白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分工明确,有工蚁、兵蚁和繁殖蚁等角色。
它们以木材和纤维素为食,具有强大的分解能力和高度组织性,同时繁殖速度极快,对于木质建筑和农作物造成毁灭性损害。
白蚁喜好潮湿环境,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
此外,白蚁也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通过土壤通风和分解木材,调节土壤结构和生物量分布。
三、白蚁防治方法(一)物理防治1. 木材干燥处理:白蚁喜欢潮湿环境,通过控制气温和湿度,保持室内环境中的木材干燥,可以有效预防白蚁侵袭。
2. 蚁栈处理:蚁栈是一种物理隔离措施,可在建筑物基础或木材下加设隔离层,阻止白蚁入侵。
(二)化学防治1. 接触毒剂:利用白蚁的触角、足和体表等接触性器官的特点,喷洒接触毒剂,使白蚁在接触中死亡,达到防治效果。
常见的接触毒剂有氨基甲酸酯类和烯丙酮类。
2. 物理隔离:使用化学隔离措施,如在建筑结构中加设化学屏障,将白蚁隔离在某一区域内。
(三)生物防治1. 天敌引入:引入天敌是一种生物防治方法,常用的天敌包括天牛和蜘蛛。
它们能够捕食白蚁,控制白蚁数量。
2. 菌剂防治:通过使用培养的真菌来感染白蚁,达到防治目的。
真菌能够感染白蚁体内,并导致白蚁死亡。
四、未来发展方向(一)智能监测技术智能监测技术有助于迅速发现白蚁入侵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使用传感器、摄像头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白蚁的活动和分布情况。
(二)生物学控制方法随着对白蚁生态学的深入研究,发现更多可以用来控制白蚁的生物防治方法。
例如,利用蚁狮等天敌控制白蚁数量,或利用具有抗白蚁特性的植物来建立生态平衡。
(三)全球合作白蚁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交流。
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白蚁防治技术,以降低白蚁对全球生态环境和建筑物的威胁。
2024年白蚁防治药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白蚁防治药是一种重要的农药产品,用于控制白蚁对农作物、森林和建筑物等的侵害。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农作物保护的重视,白蚁防治药市场逐渐发展起来。
本文将探讨当前白蚁防治药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可能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2. 市场规模白蚁防治药市场在过去几年里持续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白蚁防治药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
亚洲地区是白蚁防治药市场最大的销售地区,占据了全球市场的XX%。
其他地区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北美和欧洲市场。
3. 主要产品类型白蚁防治药市场的产品类型多种多样,根据产品的作用和使用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隔离剂隔离剂是一种防治白蚁的重要手段,可以将白蚁隔离在被防护的区域内,防止其入侵和侵害作物或建筑物。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隔离剂产品包括木材隔离剂、土壤隔离剂等。
3.2 膜剂膜剂是一种直接涂覆在被保护物表面的防治药剂,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可以有效地控制白蚁的入侵和繁殖。
膜剂通常适用于建筑物、木材和其他固体物体的防治。
3.3 杀虫剂杀虫剂是白蚁防治药市场中最常见的产品类型,可以直接杀死白蚁。
杀虫剂可以分为内服杀虫剂和触杀杀虫剂两种类型。
内服杀虫剂通过被白蚁摄入体内起到杀虫作用,而触杀杀虫剂则通过接触杀死白蚁。
3.4 诱杀剂诱杀剂是一种通过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来吸引和诱杀白蚁的产品。
诱杀剂常用于白蚁巢穴周围设置,吸引白蚁进入并受到杀虫作用。
4. 市场动态白蚁防治药市场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法规、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竞争等。
4.1 环境法规随着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增加,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了严格的环境法规,限制农药的使用和销售。
这可能对部分含有有害物质的白蚁防治药产品造成一定的影响。
4.2 消费者需求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增加,对无残留、低毒性和高效性的白蚁防治药产品的需求也在增长。
我国白蚁防治历史回顾与发展趋势探讨摘要:白蚁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在我国分布广泛,危害严重。
中国铝热剂控制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白蚁防治行业;发展历程;现状;趋势随着对白蚁及其危害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国工作人员逐渐掌握了许多简单有效的防治方法,归纳起来如下:①在南方地区,房屋建筑的木柱下采用基础作为柱底,以防白蚁;② 使用幻影灰或石灰控制白蚁;③ 使用栀子、桐油和铝来控制白蚁;④ 选择白蚁不喜欢吃的木材,如铁木和杉木,以抵抗白蚁;⑤ 用锋利的细铁棒等在码头上挖蚂蚁窝。
1我国白蚁防治行业发展历程我国白蚁防治的业务主要是房屋白蚁防治,其次是水利工程白蚁防治,园林绿化、农林作物等防治业务所占比例很小。
1.1我国白蚁防治行业的起源我国白蚁防治行业起源于民间的白蚁灭治,早期的白蚁防治缺乏系统的史料记载,直到20世纪初才具备一个行业雏形。
那时,广东出现了灭治白蚁的公司,江浙、湖北等地出现了一些人员从事白蚁灭治工作。
这些民间人士防治白蚁的方法主要是挖巢和药物灭杀两种。
采用“找巢、擒王、去后、捣毁蚁巢”来除治白蚁的挖巢法应用的时间最久,但具体产生的年代不可考究。
在广州、香港及珠江三角洲一带,主要是应用以三氧化二砷为主的化学药剂来防治,他们在主要城镇地区开设白蚁防治公司(也叫白蚁行),专为群众承包治灭工程。
用药物(主要是三氧化二砷粉剂)灭治白蚁的方法,最初来自于20世纪30年代澳大利亚传教士在香港开办的高云专灭白蚁公司,招收中国人(梁熊、庞加就、庞德荣、庞富良)做技术员,后来这些人先后在广东各地以及汉口、重庆、上海、福州等地开办白蚁公司,逐渐将防治白蚁的经验和药物传播开。
这些从事白蚁灭治的民间人士是我国早期的白蚁防治专家,对我国白蚁防治行业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1.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白蚁防治行业发展历程白蚁危害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开展白蚁科学研究,在白蚁分类、白蚁生物学和生态学、白蚁防治技术以及白蚁防治药剂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进了白蚁防治行业的形成和快速发展。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苏建房管[2011] 638号关于加强和规范白蚁防治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市建设局、房产局:为切实加强白蚁防治管理,控制白蚁危害,保证房屋和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住用安全,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现就加强和规范白蚁防治机构管理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加强和规范白蚁防治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我省地处长江、淮河下游,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植被丰富,适宜白蚁生长繁衍,是我国白蚁危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
多年来,全省各地白蚁防治机构依据《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 3 0号)和白蚁防治工作有关要求,切实加强对新建、改建、扩建、装饰装修等房屋的白蚁预防和原有房屋的白蚁检查和灭治管理,白蚁防治业务范围也逐步从单一的房屋建筑逐步向文物保护建筑、公共绿地、市政设施等延伸,为保障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保护历史遗存、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我省部分地区城市房屋、水利工程、市政设施、林木果树、文物古迹的蚁害问题日益突出,危及国家和人民财产及公共安全。
同时,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建筑结构的变化、居民对人居环境环保需求的提升以及综合虫害管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现有白蚁防治管理工作已经明显滞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
而我省尚没有统一的白蚁防治管理法规或规章;有的白蚁防治机构工作缺乏必备的工作条件,专业技术人员、设备不到位,无法满足房屋建筑白蚁预防、检查和灭治工作需求;有的白蚁机构管理不够规范;白蚁防治工作特别是新建商品房白蚁预防工作的宣传力度还不够。
为此,各级房产(建设)主管部门要提高对白蚁危害严重性和白蚁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加强和规范白蚁防治工作监督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通过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切实提高白蚁防治管理和服务水平。
要如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经常性地开展白蚁防治工作专题宣传,普及白蚁防治政策和常识,提高市民对白蚁危害广泛性、严重性和白蚁防治重要性的认识,为进一步做好白蚁防治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附1关于进一步加强白蚁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为加快推进我市白蚁防治事业发展,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白蚁防治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4﹞131号)文件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白蚁防治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重要意义我市是白蚁危害较严重地区之一,危害涉及房屋建筑、水利电力、交通、文物古建、风景园林、农林果木等领域。
一直以来,白蚁预防主要采取药物屏障为主的传统白蚁预防方式,预防对象局限在房屋建筑。
加强白蚁防治管理,扩大白蚁防治覆盖面,加快向现代白蚁综合治理方式转变,停止使用药物屏障,是我市建设绿色嘉兴、生态嘉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提升白蚁防治工作水平,促进白蚁防治事业与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有力举措和必然选择。
二、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转变白蚁防治理念,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行业行为,提高科技水平,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履行白蚁预防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实现白蚁防治事业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到2015年底,全市城镇新建(改建、扩建)房屋白蚁预防覆盖率达到100%,逐步覆盖水利、电力、交通、文物古建筑、风景园林、农林果木等领域;市本级城区停止使用药物屏障技术,全面实施白蚁防治监测控制技术;加快引进和培育白蚁防治专业技术人才,实现全员持证上岗。
到2019年底,全市停止使用药物屏障技术,到2020年底白蚁防治监测控制技术应用率达到90%以上,白蚁预防基本覆盖水利、电力、交通、文物古建筑、风景园林、农林果木等领域;建成比较完善的白蚁防治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
四、主要任务(一)推动白蚁防治方式升级换代。
严格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全面推行白蚁防治监测控制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量。
规范档案管理服务白蚁防治事业作者:张丽梅来源:《档案与建设》2020年第08期随着南通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白蚁预防工程量逐年增加。
由此产生的白蚁防治档案逐渐增多,档案管理水平也面临新的考验。
规范白蚁防治档案管理,对于保证预防工程质量,促进白蚁防治事业优质高效、规范发展尤为重要。
目前,南通市白蚁防治管理中心收集整理的档案涉及文书、业务、会计、设备、声像、实物、电子、基建等。
其中:文书档案8142件、业务档案2892件、会计档案1307卷、设备档案340卷、声像档案6册(211张)、实物档案182件、电子档案13卷、基建档案3卷,与档案有关的图书资料124本。
中心建立了手检和机检档案目录,编制了检索工具15本(盒),编写了档案编研材料15种,基本实现了档案目标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档案工作于2013年7月顺利通过江苏省三星级规范测评,2018年9月省三星级规范复查合格。
近年来,中心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根据《江苏省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的要求,重视人力、物力、资金投入,集中时间,认真组织实施档案目标管理创建准备工作。
中心领导将档案管理升省三星级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重点内容,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领导岗位职责,实行分级(分科室、分岗位)负责,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切实做到了档案工作有具体部署、有检查督促,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按规范化、标准化要求进行整理、立卷、装盒、入柜。
为确保档案升级工作得到落实并有序进行,经多次召开办公会、升级工作领导小组会、档案管理网络成员会研究部署,排出了档案升级工作任务时间表。
在市行业主管部门和业务主管局的精准指导和帮助下,建立和完善了档案管理分类方案和各种管理制度、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调集有关人员协调一致,克服困难,通过全面细致的工作,对1990—2012年的档案资料进行了全范围的收集和整理;从2013年开始每年5月对上年度的档案材料进行整理、归档,做到统一立卷、统一编号、统一规格,使历年来的档案分类清楚、有序,组卷、保管期限划分准确,排列整齐,装订结实,案卷标题简明扼要,卷内目录清晰无误。
白蚁防治中心属于哪个部门,如何防治,防治时要注意些什么回答白蚁防治中心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直属事业单位。
白蚁是能够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昆虫之一,对建筑物,装修木材,家具,电缆等等有非常大的危害,防治方法有消灭白蚁巢穴、灯光诱杀、化学毒杀、生物防治发等。
一、白蚁防治中心属于哪个部门全国白蚁防治中心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直属事业单位,行使组织、指导与推动全国白蚁防治和研究的行业管理的职能,并直接从事白蚁防治与科研工作。
二、白蚁如何防治1、白蚁介绍白蚁是自然环境中存在的能够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昆虫之一,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网翅总目,是一种半变态完全社会性昆虫。
2、白蚁的危害白蚁本身对人身体是没什么危害的,但是白蚁对建筑物,装修木材,家具,电缆等等有非常大的危害。
比如破坏树木、破坏电缆、破坏门框、破坏家居、腐蚀钢筋水泥等。
3、防治方法(1)消灭白蚁巢穴:如果巢穴筑在园边杂木、树桩、茅草丛中,及时清除这些杂物,进行灭巢。
若筑在泥土中,先观察地形地貌,寻找白蚁路线,挖除蚁巢或熏烟焖死白蚁。
(2)利用灯光诱杀:因白蚁有趋光性,当5-6月天气闷热或者雨后的傍晚,可以在水盆上点灯,让有翅膀的白蚁来扑灯掉入水中溺死。
(3)化学毒杀:每年春季使用能够扼杀白蚁或者各种可以有效杀死白蚁的药剂,让药剂接触白蚁或者白蚁吞食药剂后便可将其灭杀。
(4)生物防治发:利用白蚁的天敌和利用真菌指示物找巢的方法,及时处理白蚁。
三、白蚁防治时要注意些什么1、敞开门窗,增加空气流量减少湿度,增加室内光线。
2、在白蚁纷飞的季节,关好门窗,晚上尽量少开灯。
3、入住前做一次白蚁防治。
4、经常移动家里的物件和清理死角。
5、保持厨房、卫生间等干燥通风。
6、注意不滥用药物和用开水去烫,应该及时联系专业祛除白蚁的公司。
第1篇一、工作概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白蚁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白蚁防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紧紧围绕白蚁防治工作的总体目标,积极开展防治工作,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1.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白蚁防治意识。
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白蚁防治知识,提高全民白蚁防治意识。
2. 强化防治措施,降低白蚁危害。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建筑,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效降低白蚁危害。
3.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防治效果。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白蚁防治效果。
4. 严格监管,确保防治质量。
加强对白蚁防治市场的监管,确保防治质量。
三、工作亮点1. 完成白蚁防治项目1000余项,防治面积达到5000万平方米。
2. 推广应用新型白蚁防治技术,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提高防治效果。
3. 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白蚁防治技术研究,提高防治水平。
4. 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协作,形成防治合力。
四、不足之处1. 部分地区防治意识不强,白蚁防治工作推进缓慢。
2. 部分防治技术尚未成熟,防治效果有待提高。
3. 防治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缺乏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4. 防治资金投入不足,影响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努力方向1.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民白蚁防治意识,营造良好的防治氛围。
2. 加大防治资金投入,支持白蚁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3. 加强防治队伍建设,提高防治人员专业素质。
4. 完善防治政策法规,规范白蚁防治市场。
5.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形成防治合力,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总之,过去一年我国白蚁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白蚁防治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第2篇一、工作概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白蚁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白蚁防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白蚁防治要收费吗
白蚁防治费为事业性收费,具体分为白蚁防治费和白蚁灭治费两类,主
要用于白蚁防治过程中的人工费、药料费、机具费、管理费、复查费等。
工蚁在群体中数量最多,约占80%以上,体柔软,除某些高等白蚁外,几乎无色素,无眼或仅存痕迹,形态与成虫相似,通常体色较暗,有雌、
雄性别之分。
工蚁头阔,复眼消失,有时仅存痕迹。
工蚁往往还有大、小
型之分,无生殖机能。
担任巢内很多繁杂的工作,如建筑蚁冢,开掘隧道,修建蚁路,培养
菌圃,采集食物,饲育幼蚁、兵蚁和蚁后,清洁卫生,看护蚁卵等。
在无
兵蚁的种类中,它们还要负责抵御外敌。
外形特征:
白蚁具有昆虫的基本特征,体长一般由几毫米到十几毫米,有翅成虫
的长度约为10-30毫米,但多年生蚁后由于生殖腺的发达,腹部极度膨大,整个体长可达60-70毫米,有的种类的蚁后甚至可超过100毫米。
其体躯
分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可以自由转动,生有触角、眼睛等重要的感觉
器官。
取食器官为典型的咀嚼式口器,前口式。
胸部分前胸、中胸、后胸三
个体节,每一胸节分别生一对足。
有翅成虫的中、后胸各生一对狭长的膜
质翅。
前、后翅的形状、大小几乎相等,等翅目的名称就由此而来。
腹部10节。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白蚁防治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2.08.29•【字号】川建房发[2012]412号•【施行日期】2012.08.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白蚁防治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川建房发[2012]412号)各市(州)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进一步发挥白蚁防治在防灾减灾和保障经济建设成果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推进白蚁防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全国白蚁防治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我们制定了《四川省白蚁防治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附件:《四川省白蚁防治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意见》2012年8月29日四川省白蚁防治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全国白蚁防治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纲要”),加强行业监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全省白蚁防治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贯彻“十二五纲要”为契机,建立健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为基础,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转变发展理念,破解现实难题,加强行业监管,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白蚁防治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任务“十二五”期间,白蚁防治工作要紧紧围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十六字方针,完成以下工作任务:(一)狠抓质量新建、改建和扩建房屋在施工前,各市(州)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实施白蚁预防处理,新建房屋白蚁预防覆盖率达到95%以上。
白蚁防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白蚁防治质量保证体系,使用的药剂必须是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标明可防治白蚁的合格产品,按照有关房屋白蚁防治的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程序进行防治,并建立工程竣工验收制度。
全国白蚁防治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全国白蚁防治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全国白蚁防治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是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一项专项规划纲要,着力于解决“十二五”期间白蚁防治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阐述了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确定了工作重点、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为我国白蚁防治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主要成就“十一五”期间,在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领导下,各地白蚁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服务和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防治规模不断扩大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建设部第130号令,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开展白蚁防治工作。
2011年完成新建房屋白蚁预防面积约5.89亿平方米,装饰装修房屋白蚁预防面积约1024万平方米,对约4200万平方米的居民住房、直管公房进行了蚁害检查,对约6080万平方米的既有房屋进行了白蚁治理。
同时,还对2500余座水库、2530余公里堤坝和约25万公顷的园林果木等进行了蚁害检查和治理,并对部分城市地铁、核电站、文物古建等进行了防白蚁处理,切实保护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
(二)法规体系逐步建立以《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为核心,以《房屋白蚁预防技术规程》等规范性文件为基础,各地积极开展宣传贯彻工作,因地制宜出台了相关配套措施和细则,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科学规范的白蚁防治政策法规体系,有力促进了白蚁防治的规范发展。
为引导和推动白蚁防治事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2011年成立全国白蚁防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门开展白蚁防治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研究、制定和推动工作。
(三)国际公约全面履行各地坚持把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POPs公约”)作为日常工作来抓,科学谋划、统筹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应用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以替代氯丹和灭蚁灵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2009年,在行业内开展了“践行绿色承诺,共筑和谐家园”的全国性公约签名承诺活动,号召以实际行动履行POPs公约,全面停用氯丹和灭蚁灵。
在安徽、湖南和江苏三省以及杭州、南昌、成都、广州和南宁五市,率先开展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技术替代氯丹和灭蚁灵等高毒杀白蚁药剂的示范活动。
经过努力,白蚁防治行业已基本停用氯丹和灭蚁灵,新技术推广面积达5000多万平方米,从业人员的新技术培训达3300人次,较好地履行了POPs公约。
(四)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各地重视白蚁防治技术的研发,在科技创新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为全面提升我国白蚁防治技术水平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国白蚁防治氯丹灭蚁灵替代示范项目——作为IPM基础数据的地下白蚁种群生态学研究》、《白蚁监控喷粉技术研究》和《农药登记用白蚁防治剂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的研究和修订》等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构筑浙江“母亲河”的防蚁护盾--钱塘江海塘白蚁综合治理》项目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房屋建筑绿色环保控制白蚁新技术研究》获浙江省科技二等奖;《农村住房白蚁综合治理技术研究》项目获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证书。
(五)诚信建设积极推进以颁发《全国白蚁防治行业信用建设指导意见》为契机,白蚁防治行业积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加大宣传和贯彻力度,绝大多数白蚁防治单位已经将“诚实守信”作为日常工作的自觉要求和行为规范,做到施工有礼貌、治理讲方法、根治有措施、结算有标准。
伴随着用户满意度的不断提高,白蚁防治行业的社会公信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存在问题我国白蚁防治事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防治方式亟需改变当前我国白蚁防治方式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在人居环境中大量喷洒化学药剂,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
亟需采取措施改变传统的白蚁防治方式,逐步推广应用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
(二)行业监管有待加强部分白蚁防治单位集“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身,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对从业单位监督管理的力度不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监管与服务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配套制度仍需完善与《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相配套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白蚁防治工程质量管理等配套性规范,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的推广政策还有待加强。
(四)专项经费缺乏保障个别地方政府随意减免白蚁预防费,甚至存在将白蚁专项经费挪作他用的现象,使得后期的复查和灭治经费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白蚁防治的工程质量和后续工作。
(五)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白蚁防治一线工作人员报酬偏低,难以吸引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对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重视不够,不注重专业人才建设,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一些白蚁防治单位还大量聘用临时工作人员,人员的频繁变动,加大了队伍的不稳定性。
三、发展基础(一)科学发展观为白蚁防治工作指明方向发达国家的白蚁防治方法已由单一的化学防治逐步转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相比而言,我国目前白蚁防治工作仍以化学防治为主,无论是防治手段还是防治理念,与发达国家都有一定的差距。
正确认识白蚁防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理念,正视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事实,适应传统白蚁防治方式向现代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转变的需要,抓住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白蚁防治工作提供的新机遇,关注水利工程、核电工程和文物古建以及农林果木等方面白蚁防治的要求,科学谋划白蚁防治工作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发挥白蚁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积极作用,促进白蚁防治工作与经济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
(二)履行国际公约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契机履行POPs公约,实施“中国白蚁防治氯丹灭蚁灵替代示范项目”,为白蚁防治行业全面停用氯丹和灭蚁灵,减少化学药剂使用,促进行业技术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我们要充分利用履约平台,扩大社会宣传,推广先进的IPM理念,积极研究和应用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和新产品,大力推动白蚁防治行业创新发展和持续发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为行业转型升级设计主线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国策,也给白蚁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白蚁防治工作要紧紧围绕“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这条主线,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加大白蚁防治技术转型升级的步伐,努力开创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白蚁防治工作新局面。
(四)社会经济发展为行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十一五”期间,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白蚁防治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白蚁防治专项经费收入逐年增加,科研成果不断诞生,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为行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人才保障。
“十二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势头不减,在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大背景下,白蚁防治事业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履行国际公约为契机,以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为基础,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转变发展理念,破解现实难题,加强行业监管,提高科技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白蚁防治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白蚁防治工作要紧紧围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十六字方针,力争实现以下总体目标:1.转变防治方式,促进转型升级建立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推广机制,实现白蚁防治方式转型升级。
“十二五”后期,省会城市应用IPM技术防治白蚁的面积力争达到白蚁防治总面积的50%以上,其它城市达到30%以上。
白蚁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化学药物使用量大幅降低,实现白蚁防治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
2.扩大覆盖范围,保障经济建设进一步提高白蚁防治覆盖面,开展白蚁预防地区的新建房屋的预防覆盖率达到95%以上。
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实现白蚁防治在水利工程、核电工程、文物古建、交通通讯、农林果木和园林绿化等领域的广覆盖,充分发挥白蚁防治在防灾减灾和保障经济建设成果中的积极作用。
3.完善科研机制,提高服务能力建立健全联合科研机制,发挥各地白蚁防治机构的优势,形成合力,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科研带头人,培育一系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促进行业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行业的技术服务能力。
4.加强规范管理,实现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白蚁防治政策法规体系和各项工作制度,加大白蚁防治单位规范化管理力度,建立以诚信建设为核心的行业自律管理机制,实现白蚁防治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主要任务(一)转型升级1.继续推动全行业认真履行POPs国际公约,禁用氯丹和灭蚁灵等高毒杀白蚁药剂,保护生态环境。
2.总结示范项目的成功经验,加快以白蚁监测控制技术为核心的IPM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3.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积极推广应用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逐步替代传统的以喷洒化学药剂为主的白蚁防治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品用量。
4.扩大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在农林果园、水库堤坝和园林绿化等领域的白蚁防治中推广应用环保型新技术。
(二)人才培养1.落实白蚁防治从业人员岗位培训考核制度,建立证书定期检查登记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十二五”后期,上岗人员持证率力争超过95%。
2.建立和实施全国白蚁防治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制订白蚁防治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技术标准。
3.建立白蚁防治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规范继续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加快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4.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题培训,加大IPM技术的培训力度,采取所(站)长轮训和专业技术人员普训等形式,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三)规范管理1.适时修改完善《城市房屋白蚁防治管理规定》,继续加强《房屋白蚁预防技术规程》贯彻实施工作,开展《房屋建筑白蚁防治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调研和起草工作,做好《白蚁防治专业术语》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开展《水库、堤坝白蚁防治技术标准》和相关白蚁防治产品标准的前期调研及立项工作,力争出台白蚁防治专项经费使用管理规定,以规范白蚁防治专项资金使用。
2.完善白蚁防治单位部门设置,“十二五”后期,有蚁害地区的省会城市白蚁防治单位质量检测部门和标本室建立率达100%;地级市白蚁防治单位质量检测部门和标本室建立率达80%以上;县(市)级白蚁防治单位标本室(柜)建立率达80%以上;各白蚁防治单位药物专用仓库和档案室(柜)建立率达100%。
提升白蚁防治单位机械化施工能力,省会城市白蚁防治单位机械化施工设备拥有率达100%;地级市白蚁防治单位机械化施工设备拥有率达70%以上;县(市)级白蚁防治单位机械化施工设备拥有率达5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