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样的魅力》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3
看看这些不同的
纹样,带给你什么样
的不同感受?
在教师展示部分图像后请学生也展示自己收集的作品,并请学生简单说说自己对纹样结构特点的认识。
揭示课题:《生活中的纹样》
、交流探讨
第_______周 第_____课时
总_____课时
教 学 设 计
备 注
(3)、提出任务,请学生设计并绘制一个单独纹样。
(4)、师生讨论设计方法,教师示范。
A .找出需要的素材。
B .将素材图案化。
C .组合。
D .完稿。
E .设色。
(5)、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展示学生作业,并进行讲评。
5、拓展:找找生活中的装饰纹样
作业或活动设计:任选一朵花来设计单独纹样
板书设计:
纹样设计
——单独纹样
方法:简化、变形、夸张、添加
拟人、规整、几何
教学反思:。
初中美术《纹样的魅力》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是课程的基础和依托,正确理解教材有助于课程的顺利展开。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河北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第2课,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材选择了从体现和感悟传统纹样的精神特征从而认识了解连续纹样以及连续纹样的骨式特征的方式,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单独纹样、连续纹样等,找到不同的特征,勇敢地进行绘制创作,并体验到创作表现活动的乐趣。
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我授课的重要依据。
初中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敏感,喜欢别出心裁、标新立异,所以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
从绘画的角度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进入写实后期,审美逐步形成。
但并非尽善尽美,所以本课以绘制连续纹样为主要内容,本课授课过程中我将指导学生用线条、色彩进行纹样创作,这对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都是一种挑战,但同时也会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验和感悟传统纹样寓意吉祥的精神特征,认识和了解连续纹样。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对比了解连续纹样的骨式特征并绘制连续纹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把纹样应用到生活中,美化生活环境。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重点:感悟传统纹样的精神特征,了解连续纹样的骨式特征并绘制连续纹样。
难点:创作绘制出纹样应用到生活中,装饰生活。
五、说教法、学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践行新课标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
我将采用提问法、活动法、示范教学法。
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勾线笔、颜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皮亚杰曾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美丽的纹样教案一、教案导入纹样是一种美丽而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线条、形状和颜色的重复组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图案。
让学生了解纹样的魅力和应用,并激发他们对纹样创作的兴趣是本节课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1. 纹样的定义:纹样是由线条、形状和颜色组成的图案。
2. 纹样的分类:按图案的形状分为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和动物纹样;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织物纹样、瓷器纹样和建筑纹样。
3. 纹样的应用:纹样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和建筑等领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装饰效果。
4. 纹样的创作: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在纸上或其他材料上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纹样,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美丽纹样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纹样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2. 讲解:从纹样的定义、分类和应用方面,逐一对学生进行讲解,并展示相应的示例图案。
3. 演示:老师可以现场创作一个简单的纹样,让学生观察其过程和方法。
4. 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纹样进行研究和设计,然后用纸和颜料进行创作。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分享设计的灵感。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鼓励他们思考纹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设计和创作的过程,并记录他们的表现和成果。
2. 学生的创造力:评价学生的纹样设计是否有独特性和创意,是否能够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能力。
3. 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或书面作业,检验他们对纹样的定义、分类和应用是否理解和掌握。
五、拓展延伸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具有丰富纹样的建筑,如古代宫殿、教堂等,让他们亲身感受纹样的魅力和艺术性。
2. 线上资源:推荐学生在家中进行线上探索,了解世界各地的纹样艺术,拓宽他们的视野。
3. 纹样设计比赛:组织学生参加纹样设计比赛,鼓励他们展现自己的创意和设计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互动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纹样创作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纹样的魅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纹样的魅力》一课是河北美术出版的九年级下册第二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
在此之前的几册中,学生对于造型课、设计课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本课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艺术设计与生活应用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纹样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本课的教学正是以绘制纹样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与创造能力,使学生能够了解设计理念,提高设计意识,学会简单的设计方法,并将设计理念运用到设计中,创造出更有创意的作品,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养成善于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教材第8、9页中展示了古代的一些有纹样的器物和常用的纹样,引导细致观察和分析,从而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了解到纹样的装饰作用,体会设计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自己的设计打下基础。
教材概括解释了纹样的概念,我结合自己的理解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纹样。
教材第10页是纹样外形和骨架的变化,理性地分析了纹样的构成,非常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利用这些图片让学生自我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纹样的基本知识,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能力目标:运用简化、夸张、变形、等变形方法和点、线、面等装饰方法来设计纹样。
情感目标: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用点、线、面来装饰纹样以及纹样的绘制方法。
难点:运用设计理念,设计出美观而有特色的纹样。
(五)教具课件、素描纸、纸盘、石头、水粉色、水彩笔等。
二、学生分析本节课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
九年级的学生在美术上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材质的效果,能通过观察和手绘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
纹样的魅力教案引言:纹样是指由重复的、有规律的图案组成的装饰,它在美学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准确和熟练地运用纹样可以给作品增添美感,并且能够传达出特定的情感和意境。
因此,纹样的应用在不同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教案旨在介绍纹样的魅力,以及它在设计、文化和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纹样的定义和分类1.1 纹样的定义纹样是指由一种或多种基本元素进行有规律的重复组合而成的图案,它既能够形成独立的装饰,又能够作为整体与其他元素进行协调。
1.2 纹样的分类纹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形式和风格进行分类,例如几何纹样、动植物纹样、传统文化纹样等。
每种纹样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用。
二、纹样的魅力2.1 纹样的视觉效果纹样的重复和变化可以产生极具观赏性的视觉效果,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适当的纹样可以吸引人眼球,让作品更具吸引力。
2.2 纹样的情感表达不同纹样所传达的情感也不同。
例如,柔和的波纹纹样可以表达温柔和舒适的感觉,而锋利的几何纹样则可以表达力量和动感。
纹样的情感表达可以让作品更富有情绪和内涵。
2.3 纹样的文化符号纹样在不同文化中都具有特定的意义和象征。
例如,中国的云纹、龙纹和花纹等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了解不同纹样的文化符号,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纹样在设计中的应用3.1 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服装设计可以通过纹样的选用和运用,使服装更具时尚感和艺术性。
纹样可以在衣物的领口、袖口、裤腰等位置进行巧妙的设计,让服装更具视觉冲击力。
3.2 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室内设计可以通过纹样的应用改变空间的氛围和风格。
例如,在墙面、地板和窗帘等位置使用纹样装饰,可以为室内空间增添独特的艺术气息。
3.3 纹样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产品设计中的纹样应用可以使产品更具个性和独特性。
例如,在手机壳、家具表面等位置使用纹样,可以为产品增加艺术美感。
四、纹样在文化教育中的应用4.1 纹样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应用传统文化中的纹样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向学生介绍传统纹样的意义和历史背景,可以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纹样的魅力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什么是纹样,以及纹样的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纹样的欣赏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传统工艺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纹样的分类和特点。
2. 纹样的设计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纹样的创新设计。
2. 纹样在实际应用中的搭配和运用。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典型的纹样图片,包括传统纹样和现代纹样。
2. 准备一些纹样的设计工具,如彩笔、水粉、剪刀、胶水等。
3. 准备一些纹样应用的实例,如衣物、家居用品、工艺品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典型的纹样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纹样。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纹样的特点,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二、讲解纹样的分类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传统纹样和现代纹样的分类,如云纹、花纹、几何纹等。
2. 讲解纹样的特点,如对称性、重复性、变化性等。
三、欣赏和分析纹样(10分钟)1. 让学生欣赏一些典型的纹样,引导学生从线条、形状、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探讨这些纹样的美感和特点,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四、创新设计纹样(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纹样的创新设计,可以参考传统的纹样,但要求有所创新。
2. 引导学生从线条、形状、色彩等方面进行设计,注意纹样的对称性和重复性。
五、应用纹样(10分钟)1. 让学生将设计的纹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衣物、家居用品、工艺品等。
2. 引导学生注意纹样在实际应用中的搭配和运用,以及它们所起到的美化和装饰作用。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这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收获,以及对纹样的认识和理解。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纹样设计和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纹样的分类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纹样的欣赏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的表现。
3. 学生对纹样在实际应用中的搭配和运用的能力。
初中美术冀美版九年级下册第2课《纹样的魅力》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 赏析和感受图案的美。
2. 通过对二方连续的大胆想象和表达,体验成功的乐趣。
3. 通过二方连续的创作,抒发思想和情感。
2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学习工艺美术设计的基础,它侧重于设计,其中也渗透着“造型.表现”的成分。
1、通过图例介绍生活中的图案的美,目的使学生认识图案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与实用性,是一门运用十分广泛的艺术。
2、学习二方连续纹样造型变化的基本方法:省略、夸张、添加、几何化等。
4、将设计的二方连续纹样运用于生活、美化生活。
3重点难点
了解图案的艺术特点;二方连续纹样的构成规律和实用意义。
五、教学难点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自己能设计画出二方连续纹样,以此美化生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活动】二方连续
1、导入新课:
1)变废为宝体会作品中的“美”(2分钟)
师:谁的家庭中都有一些旧的要丢弃的物品,例如穿旧了的衣服,用旧了家具、玩具、学习用品等,一般我们会买了废品或丢弃,但是勤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些旧的要。
教学案例传统纹样—传统的魅力海口市第一中学王东君教学设计基本内容一、课程设计理念《传统纹样——传统的魅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江西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第6课,本课通过几组常见的传统纹样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进行欣赏,引导学生接触并了解传统纹样及其独有的审美情趣,旨在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解读传统纹样,同时激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使之融入自己的生活。
学习传统纹样不仅是为了继承传统,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应用。
所以,本课要求学生在了解和认识传统纹样的基础上,手脑并用,体会创意生活的乐趣。
了解人类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设计,设计是为了更高质量的生活。
中国传统纹样是由历史沿袭而来的图案纹样。
它的涵盖面广,彩陶、玉石、青铜器、漆器、金银器、瓷器、染织以及建筑等的装饰上,都有着种类繁多、精美绝伦的图案纹样,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民族都形成了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图案样式。
那些富有吉祥含义、歌颂美好生活并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在传统纹样中往往用的最多,这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真实写照。
所以这堂课我选择了具有特色的传统吉祥纹样来学习。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
由于在小学时已经有了对纹样的初步了解三、教法在课堂教学上我选择了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运用了启发法、欣赏法、实践发。
在课件中设置了游戏环节增强趣味性并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中,我注重的是:1、课前资料的收集:收集吉祥纹样图片课前欣赏,图片中大都是表现求福、长寿、吉祥、喜庆等内容的夸张与变形,栩栩如生的画面,有着特殊寓义的传统吉祥纹样,吸引学生。
从欣赏中体会感受民族文化的特殊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尊重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上课的时候,结合图片,让学生谈谈不同纹样的表现方法与表现内容,有利于学生在欣赏以及在今后的创作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活跃思维。
3、恰当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传统纹样教课方案【篇一:第八课传统纹样美术教课方案】设计应用传统纹样1、认识目标:学习图案纹样的形式,掌握基础图案的特点。
2、能力目标:掌握二方连续纹样设计的技巧,并加以运用美化生活。
3、感情目标:培育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学习朴素的审雅观。
教课目的:经过对常有的传统纹样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赏识,指引学生感觉传统文化的魅力,解读图案的基础知识(自由纹样、合适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并运用所学知识去美化自己的生活教课要点:感觉图案魅力,学习基础图案知识。
教课难点:对二方连续纹样的设计学习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略教课方案:(一)视频导课今日我们去一个小店走走吧。
在我们日异月新的都市生活中,随地可见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妆点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件更具审美性。
你认真看看能发现出它们吗?那是什么呢?对的,是图案纹样。
今日,我们就从认识中国的传统纹样来学习图案纹样的知识(二)课题 -------传统纹样一、认识传统纹样◆ 中国传统纹样是一种朴实纯真,富裕情味的图案语言,拥有悠长的历史和独到的民族风格,饱含丰富的语言和激烈的民族感情。
我们祖国的图案艺术浩如烟海,是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公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部分。
这些图案艺术是人类在长久的生产劳动中,对客观事物有了认识,渐渐获取了对客观事物的审雅观点,装修图案就是这类审雅观点的形象反应。
他们模拟植物、动物、人物,依据生活的需要进行器物的造型和纹样的装修。
如彩陶、青铜器、砖瓦、漆器、瓷器、织绣、建筑彩画、印染等都有传统纹样的身影。
◆赏识典型的 xx 传统纹样彩陶图案纹样水纹瓷器图案纹样xx 纹青铜器图案纹样回纹饕餮纹砖瓦图案纹样虎纹xx赏识这些传统纹样后,我们会发现这些图案的构图比较自由多样,它可打破时间、地址、和透视、比率关系,依照装修的想象和需要进行切合形式美的要求作构造的办理。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图案纹样的知识二、学习图案纹样1、图案纹样的定义广义解说是适用与装修相联合的一种艺术。
小学美术教师资格面试教案《美丽的纹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纹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纹样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纹样的概念和分类。
2. 纹样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3. 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纹样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纹样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设计和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纹样。
2.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生活中的纹样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纹样的概念和分类。
2. 基本概念和特点:教师讲解纹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掌握纹样的基本知识。
3. 设计方法和技巧:教师示范纹样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的设计方法和技巧,进行个人或小组合作创作,设计和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纹样。
5. 展示和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6.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纹样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
7.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纹样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收集生活中的纹样图片,下节课进行分享。
9. 板书设计:教师设计板书,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10.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纹样的特点和设计方法。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采用欣赏评价法,让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纹样实物和图片,用于展示和教学。
小学美术教师资格面试教案《美丽的纹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什么是纹样,感受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美感。
2. 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纹样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纹样的概念和分类。
2. 纹样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3. 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纹样的基本创作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运用纹样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2. 如何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纹样的图片和案例,用于教学展示。
2. 学生准备纸张、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 教室环境布置,以便学生创作时有足够的空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纹样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纹样。
2. 新课:教师讲解纹样的概念、分类和创作方法。
3. 示范:教师演示如何创作纹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创作过程。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主创作纹样。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七、教学反思: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纹样的例子,下节课分享。
2. 让学生运用所学纹样创作一幅作品,下次上课展示。
九、课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优秀的学生,激励表现不足的学生。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纹样展览,拓宽视野。
2. 开展纹样设计比赛,提高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3. 邀请纹样设计师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衣物、家居用品、包装设计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纹样之美。
2. 新课:教师讲解纹样的概念、分类和创作方法。
纹样是指图案的重复和变化,它可以分为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等。
创作纹样时,要注意节奏、韵律和变化。
3. 示范:教师演示如何创作纹样,例如,通过画出简单的几何形状,重复、变化这些形状,形成一个美丽的纹样。
《纹样的魅力》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对几组常见的传统纹样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欣赏、引导学生接触并了解传统纹样及其独有的审美情趣,在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解读传统纹样,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使之融入自己的生活。
学习传统纹样不仅是为了继承传统,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应用。
教学目标:
1、学习中国传统纹样,感受传统的魅力,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投入到创意生活的活动中去。
2、学习图案纹样的组成形式,掌握自由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的基本特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去美化自己身边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3、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学习劳动人民质朴的审美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美源于生活,并更多地去了解和发现当地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自由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来构思设计适合纹样和二方连续纹样。
教学方法:
欣赏、启发引导、讲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制作精巧,丰富多彩,在世界工艺文化中独树一帜。
中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遍布中国工艺美术之中,有其特殊的文化特色,只有了解传统图案纹样的风格特点及形成因素,才能对其继承和创新,并应用到现代图案中,进一步提高现代文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纹样的魅力》。
(二)新课:
1、新石器时代:在原始社会的彩陶纹样中,鱼纹运用十分广泛,这些纹样生动地表现鱼的形态特征,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2、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在青铜器、漆器、织绣等方面使用了纹样进行装饰,以祈求吉祥或象征权威。
3、欣赏不同的纹样。
4、纹样的概念和种类:纹样是指器物上的装饰花纹的总称。
装饰纹样在不同的应用场合有不同的形式要求,因此,也产生了不同的纹样组织形式,一般分为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三大类。
5、单独纹样:单独纹样是具有独立完整性的纹样形式。
除了自身具有独立的装饰价值外,它还是构成适合纹样和连续纹样的基础。
单独纹样由于组织结构完整,形态自由,外形独立,可以自由处理形象,不受装饰空间外形的限制,因此又叫作“自由纹样”。
作为有构成规律的单独纹样,常见的有适合纹样、角隅纹样和边框纹样。
(1)适合纹样:是在一定的外形内组织纹样,纹样的组织既要适合外形又要合理自然,达到图案形象、组织结构与装饰外形的完美统一。
(2)角隅纹样:角隅纹样属于适合纹样的一种特殊形式,他要求严格适应两边,占住一个直角边。
由于角内装饰空间较大,所以三角的弦边布纹成形可较为自由。
它是用对称或平衡式的纹样,配置在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的边角上的一种纹样。
(3)边框纹样: 边框纹样也是适合纹样的一种,只是它沿着一个特定形的周边作装饰,中间空地留出安排被装饰的内容。
6、单独纹样的基本组成方法:
(1)对称式:纹样上下或左右相同,同形同色、整齐稳重。
(2)旋转式:纹样由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运转。
(3)均衡式:不对称,纹样不同形、不同色、自由活泼。
7、二方连续纹样:
亦称“带状纹样”,是纹样的一种组织方法。
常用的有:散点式、直立式、倾斜式、波纹式、结合式等。
8、四方连续纹样:
四方连续纹样是由一个纹样或几个纹样组成一个单位,向四周反复连续和循环排列而成的图案形式。
常见排法:散点连续、梯形连续、菱形连续和重叠连续等
作业要求:
1、观察生活,寻找各种纹样,分析他们的特点。
2、设计连续纹样,装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课堂小结:
1、作业讲评:采取学生互评和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