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生白 (2)
- 格式:ppt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5
基金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9-0864)。
作者简介:王禹增(1963-),男,汉族,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骨病、中医杂病。
E-mail:yuzengwang@126 com从薛生白“主客浑受”思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的治疗王禹增1 杨文霞2 申 鹏1 王 浩1 徐宝庭11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德州市中医院,山东 德州 253013;2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医院,山东 德州 253080【摘 要】 “主客浑受”首见于清代著名温病学家薛生白《湿热病篇》第34条,斯“主客浑受”之“主”指人体营血,“客”指病邪。
“主客浑受”即指久病体虚,湿热之邪久留与人身营血相混而形成脉络凝瘀的一种病理状态,简而言之,即是血瘀。
此与文献报道中某些新冠肺炎的重症阶段有相似之处,治疗当活血通络,“破滞破瘀”,可使“斯络脉通而邪得解矣”。
【关键词】 新冠肺炎;COVID-19;血瘀;薛生白;主客浑受;破滞破瘀【中图分类号】R254 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24-0005-02ThinkingaboutNovelCoronavirusPneumoniaseveretreatmentfromXueShengBais“ZhuKeHunShou”WANGYuzeng1 YANGWenxia2 SHENPeng1 WANGHao1 XUBaoting11 DezhouHospitalofTCMAffiliatedtoShandongUniversityofTCM,Dezhou253013,China;2 HuangheyahospitalofDechengDistrictofDezhouCity,Dezhou253080,ChinaAbstract:“ZhuKeHunShou”wasfirstreportedinarticle34of“dampandheatdisease”byXueShengbai,afamousfebrilediseasescholarintheQingDynasty.“Zhu”of“ZhuKeHunShou”referstohumanbodyblood,while“Ke”referstopathogenicfac tors.“ZhuKeHunShou”istopointtoakindofpathologicalstatethatlongillnessbodyisempty,dampandhotpathogenicfactorslongstaymixwithpersoncampbloodandformveincoagulationstasis,inshort,itisbloodstasis.Thisissimilartotheseverestageofsomenewcoronarypneumoniareportedintheliterature.Thetreatmentmethodshouldbeinvigoratingbloodcirculationandclearingcol laterals,canalsobecalled“PoZhiPoYu”,Thisallows“smoothbloodvesselsandreleaseofpathogenicfactors”.Keywords:NovelCoronavirusPneumonia;COVID-19;BloodStasis;XueShengbai;ZhuKeHunShou;PoZhiPoYu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多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
薛生白医案遗精原文及翻译
摘要:
一、薛生白医案背景
1.患者年龄和性别
2.主要症状:遗精、白浊、梦中性交
3.脉象、饮食、精神状况
二、薛生白治疗方法及药方
1.药用成分及功效
2.用药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三、薛生白医案效果及启示
1.薛生白医案的疗效
2.对现代医学的启示
正文:
薛生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医案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
本文以薛生白治疗一例遗精白浊的男性患者为例,分析其治疗方法及药方,并探讨其对现代医学的启示。
在这个医案中,患者为二十三岁的男性,主要症状为遗精和白浊,有时梦中会出现性交情景。
根据患者的脉象、饮食和精神状况,薛生白判断其属于肾虚型遗精。
为了治疗患者的病症,薛生白开出了一个包含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枸杞子、杜仲、寄生、川芎、肉桂等药材的药方。
这些药物具有滋阴补肾、益精填髓、交通心肾、和血调经等功效。
患者按照薛
生白的方法,每日服用一剂,水煎服。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遗精和白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精神和体力也得到了恢复。
这个案例表明,薛生白对遗精肾虚证的治疗具有很高的疗效。
从薛生白的医案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优势。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中医重视调整身体的整体平衡,使阴阳五行达到和谐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些理念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总之,薛生白医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借鉴,对于现代医学在治疗遗精等病症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薛生白湿热病篇概述薛生白湿热病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疾病,它属于外感病的范畴。
本文将介绍薛生白湿热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种疾病。
病因薛生白湿热病的病因主要与湿热外邪入侵人体有关。
常见的引起该病的因素包括:1.外界湿热环境,如潮湿的环境或季节性的高温天气;2.饮食不当,如暴饮暴食或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3.体内湿热积聚,如脾胃功能失调、长期食用油腻食物等。
症状薛生白湿热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1.发热:病程中会出现持续性或间断性的发热,体温可高达38-39摄氏度;2.湿热症状:患者常感到口苦、口渴、咽干等不适感,尿黄或尿赤,大便燥结;3.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4.其他症状:还可以伴随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诊断薛生白湿热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详细的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以及当前的症状情况;2.体格检查: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体温、舌苔、脉搏等情况,以了解病情;3.实验室检查: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治疗薛生白湿热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辅助治疗两个方面。
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中医医生会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有龙胆草、栀子、黄芩等,这些中药可以清热解毒、利湿解滞。
2.辅助治疗: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和休息,避免寒凉食物和刺激性食物,保持充足的休息。
预防和注意事项预防薛生白湿热病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干燥;2.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过食辛辣刺激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膳食均衡;3.适当运动:适量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帮助预防疾病;4.定期体检:定期去医院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疾病和问题,进行治疗和干预。
结论薛生白湿热病是一种常见的外感病,主要是由于湿热外邪侵入人体引起的。
1、刘河间对温病学发展的贡献有“三新”,即创新论、-、-,故后世有“伤寒宗仲景,热病崇河间”的说法。
2、温病学发展历史上把叶天士、-、吴鞠通、-称为清代温病学四大名家。
3、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概括起来:源于-,发展于-,形成于明清。
4、《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有热病,有-5、王孟英以“-”为经,以“-”为纬,编著了《温热经纬》一书。
6、吴又可认为:温疫的病因就是-,感染途径就是-,治疗上强调-(五)填空题1、立新法,制新方2、薛生白,王孟英3、内经,伤寒论4、湿温,热病5、轩岐仲景之文,叶薛诸家之辨6、疠气,从口鼻而入,以祛邪为第一要义(六)名词解释题1、温病学: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诊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
2、疠气:又称戾气,就是温疫的病因,指致病暴戾,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种致病因素。
(五)填空题1、温病就是温邪引起的以-为主症,具有-、-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从温病的病理发展趋势与过程来瞧,多数就是有表传里,-,-,由实致虚。
3、温病根据发病的早迟与初起就是否有里热见证,分为-与-两类。
4、温病的临床表现大多数起病-,来势-,传变-,变化-。
5、温病根据发病就是否兼有湿邪可分为-与-两大类。
6、温病过程中易出现-、-,-、-、等险恶证候。
7、温邪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就是-而不同于内伤杂病的病因,二就是具有-而有别风寒性质外感病的病因。
(五)填空题1、发热,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2、由浅入深,由轻到重3、新感温病,伏气温病4、急骤,较猛,较快,较多5、温热类温病,湿热类温病6、斑疹,动血,动风,闭窍7、从外侵袭人体,温热性质(六)名词解释题1、温病:就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瘟疫;就是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
3、天行:指流行,也叫时气、时行。
4、新感温病:感受当令之罪,感而即发的温病。
薛生白医案遗精原文及翻译摘要:一、薛生白医案遗精原文介绍1.薛生白医案背景2.遗精原文内容概述二、薛生白医案遗精原文翻译1.遗精原文详细翻译2.翻译中的医学知识和术语解析三、薛生白医案遗精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1.遗精症状的诊断2.遗精的治疗方法3.临床案例分析正文:【提纲】一、薛生白医案遗精原文介绍薛生白,明朝著名医学家,他的医案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医学价值。
在薛生白的医案中,有一篇关于遗精的病例,详细记录了一个患者的病情及治疗过程。
这篇医案原文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中医学资料,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古人是如何看待和治疗遗精这一病症的。
【提纲】二、薛生白医案遗精原文翻译以下是薛生白医案遗精原文及翻译:原文:患者年四十,素患遗精,病已数年。
每晚精液自出,梦中惊醒,寐不安席,渐至精神恍惚,体力日衰。
服金锁固精丸、天王补心丹等药,病未痊愈。
脉象细弱,舌质淡红,苔薄白。
翻译:患者年龄四十岁,一直有遗精的病症,已经持续了数年。
每晚都会出现精液自出的情况,导致在梦中惊醒,睡不安稳,逐渐导致精神恍惚,体力日益衰弱。
患者曾服用过金锁固精丸、天王补心丹等药物,但病情并未痊愈。
患者的脉象细弱,舌质淡红,苔薄白。
【提纲】三、薛生白医案遗精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在中医临床中,遗精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多与肾虚、心火亢盛等因素有关。
根据薛生白医案的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是如何诊断和治疗遗精的。
1.遗精症状的诊断:从原文中可以看出,薛生白通过详细的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对患者的病症进行了全面的诊断。
他关注患者的年龄、病程、症状等方面,对患者的脉象、舌质、舌苔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从而明确了病因病机。
2.遗精的治疗方法:薛生白针对患者的病情,提出了以补益心肾、安神固精为主要治疗原则的方案。
他建议患者服用金锁固精丸、天王补心丹等中药,以达到固精止遗、养心安神的目的。
3.临床案例分析:通过薛生白医案的记录,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在治疗遗精病症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果。
对薛生白《湿热病篇》第四条的认识薛生白用药独具巧妙之处在于将熄风止痉药的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认为熄风止痉药物既可走肌表分消湿热,又可疏肝解郁,还可活血通络,一药四用。
故其选用地龙和诸藤,同时发挥熄风止痉、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清热利湿之功,值得认真学习研究。
清代名医薛雪,字生白,自号一瓢。
他所著《湿热病篇》对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后、鉴别等方面都做了精辟的阐述。
笔者通过对方名、病机、诊断、治法、方义、鉴别六个方面的分析,对薛生白《湿热病篇》第四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引起同道对该条文的重视,从而促进临床诊治湿热病水平的提高。
方名:薛氏4号通络熄风方薛生白《湿热病篇》第四条曰:“湿热证,三四日即口噤,四肢牵引拘急,甚则角弓反张,此湿热侵入经络脉遂中。
宜鲜地龙、秦艽、威灵仙、滑石、苍耳子、丝瓜藤、海风藤、酒炒黄连等味。
”但书中并无具体明确的方名,笔者恩师已故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将其命名为“薛氏4号方”。
命名为“薛氏4号方”,一是能体现方剂的归属,二是能体现方剂的具体出处。
李士懋教授根据该条列举的三个主要症状“口噤、四肢牵引拘急、角弓反张”,而后将其进一步命名为“薛氏4号通络熄风方”,体现了该方的功效,达到了见叶知秋、纲举目张的效果。
病机:湿热中阻、气郁化火、肝风内动湿热的病变中心在中焦脾胃。
若因过食辛辣油腻、醇酒损伤脾胃,或由于外感湿热病邪留于脾胃,形成中焦脾胃湿热证。
中焦脾胃为全身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中焦湿热留恋不解,气机郁结闭阻,势必影响三焦和肝胆生理之相火(或称为少火)之正常流通,少火郁结而成病理之相火(或称为壮火或贼火)。
病理之相火妄动,则热极生风,从而导致筋脉拘急形成肝风内动证。
肝风窜入阳明经则出现牙关紧急、口不能张开,肝风窜入太阴经则出现手足拘挛、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
若风助火势,风火相煽,风火上炎,扰乱神明,则神识迷乱。
若风火上炎,有升无降,常度尽失,则气不得返,还可形成神志昏迷之厥证。
薛生白个人著作有哪些?他有着怎样的医学理论本文导读:据载,薛生白曾孙东来出“日讲杂记”八则,载于《吴医汇讲》二卷,并述薛氏事迹,谓薛氏不屑以医见,故无成书,年九十而殁。
世传有《湿热条辨》者,首刊于舒松摩《医师秘笈》中,凡三十五条,谓为薛雪作。
但亦有医家(如王孟英)认为《医师秘笈》的著者尚难确定。
薛氏认为:“湿热之为病,不独与伤寒不同,且与温病大异。
温病乃少阴、太阳闹病,湿热乃阳明、太阴同病也。
又说:“湿热以阳明太阴为多。
中气实则在阳明,中气虚则在太阴,病在二经之表者,多兼少阳三焦,病在二经之里著,多兼厥阴风木。
故本证易耳聋、干呕、发痉厥。
”此说为薛氏创见,值得注意。
薛氏在《湿热条辨》中,阐述了湿热本证。
所谓本证也就是湿热病经常出现的几个主要症状,是辨识湿热病的提纲。
即:“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或黄,口渴不引引。
”薛氏除对温热病有精辟的论述外,还认为张介宾著《类经》,半信半疑,未能去华存实。
又认为《内经》既非圣经贤传,何妨割裂段,于是重为阐述薛生白家居苏州南园俞家桥,为宋、元间《易》学家俞玉吾隐居处。
命其住宅为“扫叶庄”。
薛生白与叶天士在学术上有所分歧,《苏州府志》称“雪生平与叶桂不相能”,这本来是正常的。
但后人却将这“扫叶庄”与叶天士联系起来。
其实“扫叶庄”之名,有二个含义,跟叶天士都无关系。
一是系薛生白著《周易粹义》时,其书稿屡定屡更,芟汰疵类,好似扫去落叶,旋扫旋生,说明薛生白治学之严谨。
另一个意思,南园原来树木葱郁,常为落叶封径,行人迷踪,常须童仆扫去落叶,是因特定的地理环境赋以儒雅的文学色彩。
沈德潜曾作《扫叶庄记》一文,说得甚为详细。
后人谓薛生白之“扫叶庄”,意在攻击叶天士,又编出叶天士有室名“踏雪斋”,寓意攻击薛生白,皆偏听庸人戚戚口舌,不足为凭。
再者,薛生白家刻本《一瓢斋诗存》、《一瓢诗话》,书口下都刻有“扫叶村庄”四字。
以薛生白的文化素养和豁达胸怀,岂能于自己的著作上做此影射别人的心眼?岂能不庄重如此?据《墨林今话》记载,有一次薛生白与一位和尚共饮,和尚喝了三十六瓢,而薛生白仅饮“一瓢”,遂以“一瓢”自号,且命其卧室曰“一瓢斋”。
薛生白治湿伏中焦证提要:湿热病以脾胃为病变中心,病机是“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
”,意思是说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因素伤脾致使脾虚,脾虚则脾不运化湿饮,湿饮停留在体内的脾胃处,若再遇外界有湿热,湿饮吸外界的湿热进入体内的脾胃处而患湿热病。
传变规律是“湿热由口鼻入,直趋中道,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
”,意思是说湿热之邪由口鼻进入体内后,直接传入中焦,若胃阳偏盛则湿热随热化而病偏于阳明胃,并患热重湿轻的湿热病;若脾阳偏虚则湿热随寒化而病偏于太阴脾,并患湿重热轻的湿热病;若既脾阳偏虚又胃阳偏盛而病在脾胃,并患湿与热并重的湿热病。
湿热病提纲症是“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意思是说如果病人开始恶寒,后来只发热不恶寒,出汗,胸闷腹胀,舌苔白,口渴不想喝水,可以判定为湿热病。
湿热病的治法是辛开苦降,以祛湿为主,湿去则热孤,热容易消退。
如何祛湿呢?以薛生白的《湿热病篇》中治湿伏中焦证为例,讲解祛湿法于下:一,【原文】薛生白《湿热病篇》第十条:湿热证,初起发热,汗出胸痞,口渴舌白,湿伏中焦,宜霍梗,蔻仁,杏仁,枳壳,桔梗,郁金,苍术,厚朴,草果,半夏,石菖蒲,佩兰叶,六一散。
此证多有挟食者,宜加栝蒌、楂肉、莱菔子。
舌根若现黄色,即是挟食证。
二,【方歌】病在中焦气分窒,霍苍杏蒄朴半菖,六一佩枳郁桔梗,若兼挟食舌根黄,楂肉栝楼菔子益。
三,【解析】1,本方治湿邪是集芳香化湿法、苦温燥湿法、渗湿利水法于一方之中。
分述于下:(1)用霍香梗,佩兰叶,白寇仁,郁金,芳香化湿。
芳香化湿法主要治上焦湿邪。
(2)用苍术,厚朴,草果,半夏,石菖蒲,苦温燥湿。
苦温燥湿法主要治中焦湿邪。
(3)用六一散(滑石,甘草),渗湿利水。
渗湿利水法主要治下焦湿邪。
2,本方治湿邪用了著名的“启上闸,开支河,渗湿于下”套路。
分述于下:(1)用桔梗宣肺气,杏仁和枳壳降肺气,恢复肺宣降功能,肺恢复正常则肺通调水调,湿邪自然消失,这做叫启上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