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的定义和分类
- 格式:pdf
- 大小:160.69 KB
- 文档页数:30
饮料的概述及分类公元前1400年古代埃及的记载文书中,就有‘在酒肆饮用啤酒,不可烂醉如泥’的文字记载,证明当时埃及已经有酒馆存在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生活水准日益提高,现代酒吧供应饮料时,酒吧礼仪、用杯的挑选、饮料的温度、时间、操作的态度,以及调酒员的外语能力等,要求是日益严谨。
饮料(beverage),又称为酒水,是指经过加工制造供饮用的液态食品。
英语牛津字典解释为‘Any sort of drink except water’意指除水以外的任何一种可饮用的液体,如牛奶、茶、啤酒、葡萄酒等。
所以可见饮料是一切含酒精与不含酒精饮品的统称。
非酒精饮料(Non-alcoholic Drinks)非酒精饮料又称为软饮料(soft drink),它是一种不含酒精、提神解渴的饮品。
虽然少数软饮料含有0.5%(体积分数)以下的酒精,但这部分酒精仅仅是作为调香调味之用,因此这些软饮料仍划分为非酒精饮料。
目前市场中不含酒精饮料大至可分为下列几类:1、碳酸饮料汽水(白汽水、各种口味汽水)、可乐、苏打碳酸饮料是将二氧化碳气体与不同的香料、水分、糖浆及色素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气泡式饮料。
2、果蔬汁饮料果蔬汁饮料主要是以水果及蔬菜类植物等为制造的原料,果蔬汁饮料有可分为两类:1)以浓缩果汁为主原料,经过稀释后再包装销售的饮料,主要有柳橙汁、葡萄汁及柠檬汁等。
2)以鲜水果直接榨取原汁为主原料,主要有西瓜汁、芒果汁、番茄汁、混合果汁等。
水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他命及矿物质,因此自然健康的形象深植人心,故为大众所喜爱。
3、乳品饮料乳品饮料的营养价值极高,它除了含有维他命及矿物质外,更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及钙质等营养成分。
其又分为;1)鲜乳:全脂鲜乳、低脂鲜乳等;2)调味乳:苹果、巧克力、咖啡、麦芽调味乳等;3)发酵乳:稀释发酵乳,酸奶,固状发酵乳。
4、机能性饮料机能性饮料除了能满足消费者‘解渴’与‘好喝’的需求外,更以能为消费者补充营养、消除疲劳、恢复精神体力或帮助消化等为号召,来提高饮料的附加价值。
中国饮料咖啡因含量标准一、饮料分类和定义本标准所涉及的饮料是指通过各种途径,以咖啡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饮品。
根据加工工艺和产品特点,本标准将饮料分为以下五类:1.浓缩咖啡:以咖啡为主要原料,经过浓缩工艺制成的液体饮料,具有高咖啡因含量。
2.速溶咖啡:以咖啡为主要原料,经过速溶工艺制成的固体饮料,具有高咖啡因含量。
3.瓶装咖啡:以咖啡为主要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加工,灌装在瓶(罐)中,具有一定保质期的液体饮料。
4.即饮咖啡:以咖啡为主要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可直接饮用的液体饮料。
5.其他咖啡饮料:以咖啡为主要原料,经过特定工艺加工而成,具有特定口感和风味的液体饮料。
二、咖啡因含量标准1.浓缩咖啡、速溶咖啡、瓶装咖啡、即饮咖啡和其他咖啡饮料的咖啡因含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2.在标签上标注的咖啡因含量应真实、准确。
3.除标注的咖啡因含量外,还应标注其他可能含有的咖啡因成分。
三、检测方法和参照标准1.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咖啡因含量。
2.参照标准:本标准所涉及的检测方法和参照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四、标识和标注要求1.标签上应标注饮料类型、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2.标签上应标注咖啡因含量及单位(mg/100mL或mg/100g)。
3.若产品中添加了其他可能含有咖啡因的成分,应在标签上标注其名称及含量。
4.若产品中含有植脂末、糖等成分,应在标签上标注其含量及占比。
5.若产品中含有其他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成分,应在标签上标注其名称及含量,并明确警示语。
6.标签应清晰易读,不得使用误导性语言或标识。
7.标签上应注明“过量饮用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等警示语。
8.标签上应注明“请在保质期内饮用”等提示语。
描述饮料的分类及饮料质量鉴定方法。
饮料是一种广泛消费的消费品,根据原材料、生产工艺、用途等不同,可以进行分类。
下面我们将对常见的饮料进行分类,并介绍如何鉴定饮料的质量。
一、饮料分类
1. 水饮料:水是最基本的饮料,常见的水饮料包括瓶装水、净水器水、鲜榨果汁、椰子水、雪碧等。
2. 果汁饮料:果汁饮料是一种以水果为原料的饮料,常见的果汁饮料包括橙汁、柠檬汁、葡萄汁、苹果汁等。
3. 茶饮料:茶饮料是以茶叶为原料的饮料,常见的茶饮料包括红茶、绿茶、奶茶、茶果汁等。
4. 碳酸饮料:碳酸饮料是以碳酸水、果汁、糖浆等为原料的混合饮料,常见的碳酸饮料包括可乐、雪碧、芬达等。
5. 能量饮料:能量饮料是一种含有咖啡因、磷酸等成分的功能性饮料,常见的能量饮料包括红牛、可口可乐等。
6. 蛋白质饮料:蛋白质饮料是一种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等成分的饮料,常见的蛋白质饮料包括牛奶、酸奶、运动饮料等。
二、饮料质量鉴定方法
1. 感官鉴定:通过品尝饮料的味道、口感、香气等感官特征,来判断饮料的质量。
2. 化学鉴定:通过检测饮料中的成分,如糖分、咖啡因、电解质等,来判断饮料的质量。
3. 微生物鉴定:通过检测饮料中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病毒等,来判断饮
料的卫生程度和质量。
4. 重金属检测:通过检测饮料中的重金属含量,来判断饮料的安全性和质量。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饮料分类及质量鉴定方法,不同类型的饮料在鉴定方法上会有所不同。
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适合的饮料,同时注意饮料的质量和安全。
饮料的分类定义饮料的分类定义1. 引言饮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无论是社交聚会、工作休息还是休闲娱乐,我们都会选择不同类型的饮料来满足口渴和享受美味的需求。
饮料的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本文将对饮料的分类进行定义和探讨。
2. 饮料的基本分类在广义上,可以将饮料分为两大类:酒类和非酒类。
酒类饮料是指含有酒精成分的饮料,如红酒、啤酒、威士忌等。
非酒类饮料是指不含酒精成分的饮料,如水、茶、咖啡、果汁等。
这是基于饮料中是否含有酒精这一最基本的区分标准。
3. 非酒类饮料的进一步分类在非酒类饮料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其进一步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a. 根据制作方法:可以将非酒类饮料分为自然饮料和人工饮料。
自然饮料是指以天然原料(如水果、植物)制作而成的饮料,如果汁、茶等。
人工饮料则是指通过人工合成或加工制作的饮料,如碳酸饮料、功能饮料等。
b. 根据成分:可以将非酒类饮料分为水饮料、茶饮料、咖啡类饮料、果汁类饮料、碳酸饮料等。
这是按照饮料的主要成分或原料进行分类的方式。
c. 根据功能:可以将非酒类饮料分为功能性饮料和普通饮料。
功能性饮料是指具有某种特定功能或效果的饮料,如能量饮料、补充电解质饮料等;而普通饮料则是指没有特殊功效的一般饮料。
d. 根据温度:可以将非酒类饮料分为冷饮和热饮。
冷饮一般指在常温或低温下饮用的饮料,如冰水、冷饮、冷茶等;热饮则是指在高温下饮用的饮料,如咖啡、茶等。
4. 饮料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对饮料的选择更加注重健康、天然和功能性。
在饮料市场上,天然、低糖、低脂、无添加剂的饮料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一些新型饮料如氢水、植物奶、花草茶等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
5. 总结与展望饮料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无论是酒类还是非酒类饮料,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一些饮料由于含有特殊成分,对人体起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碳酸饮料是由天然碳酸矿泉发展起来的,饮用时有清凉作用。
茶、咖啡是传统的嗜好品,由于含有咖啡碱,饮用时有醒神作用。
酒类作为嗜好品有很长的历史,可以使人致醉。
个别的饮料如苦味的“补剂”汽水,含有奎宁,有疗效的作用等等。
根据生理学计算,在一般情况下,每人每日通过出汗、排泄约损失2.5
2.5L L水分,其中一半要靠淡水或其它饮料补充。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白水的饮用量逐年下降,而各种饮料的消费量逐年增加,这就成为饮料工业发展的客观原动力。
从组织形态来讲,饮料可分:
固体饮料
共态饮料
液体饮料
原果浆
a.已用打浆工艺将整只水果或水果的可食部分制得的,没有去除汁液的、未发酵过的、并具有该种水果原有的色泽、风味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制品。
b b.在浓缩果浆中加入该种原果汁在浓缩过程中所失去的天然水分的等量的水所制得的、具有原来水果原有的色泽、风味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制品。
高糖果味饮料
我国饮料研发趋势
•我国软饮料的发展起始于八十年代初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以瓶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茶饮料等为主的十大类品种。
其中瓶装水、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三大品种占软饮料总产量的81%,占据着软饮料行业的前三把交椅。
饮料新产品的开发向着以天然、营养、功能、粮谷类等为原料发展的趋向。
饮料生产商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开发新型饮料的能力,唯有提高产品的价值,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
以下从果汁饮料、乳饮料、植物蛋白与杂粮饮料。
茶饮料等品种展望它们未来的开发方向。
果汁饮料
•果汁及果汁饮料是近年发展较快的品种之一,果汁营养健康已经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果汁丰富的营养和多样的口味深受消费者喜爱。
碳酸饮料的两大世界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也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大力开展非碳酸饮料方面的业务。
其中,可口可乐的美汁源果粒橙早已经在中国大陆饮料市场攻城略地,百事可乐的“果缤纷”也于2007年试水中国大陆饮料市场。
种种的市场动态显示果汁及果汁饮料将在不远的将来替代碳酸饮料。
•
(1)100%果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100%果汁将会得到起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
现在市场上有味全的100%葡萄汁、汇源的100%桃汁及100%橙汁等,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100%果汁品种。
(2)在果汁饮料中添加膳食纤维、维生素等功能因子的高附加值饮料:现果汁饮料的原汁含量一般在10%—30%之间,从饮用效果看,口感还显单薄,有进一步提升原汁含量的空间。
在不增加较大成本的前提下,可在30%果汁饮料中添加柑橘纤维,从而改善饮料的口感,该饮料饮用后有40%—50%果汁感觉。
另外,在果汁饮料中可添加VA、VC、VE等功能因子,以提高饮料的附加值。
(3)混合果蔬饮料:2003年农夫果园推出的混合
果蔬饮料(橙一胡萝卜—番茄组合),曾风靡一时。
今后此类饮料的开发应注意各种果蔬的合理搭配,做到营养、风味、色泽的互补,并保持口感的圆润协调。
(4)果汁饮料呈大、小品种多样化发展:大品种
如橙、苹果、葡萄等饮料将会提高原汁含量(由10%提高到15%,甚至30%);小品种果汁如西柚汁、桑果汁等产品也将会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5)果汁中添加植物浸出物成分将会流行:可口
可乐公司新上市的产品——健康工房,配料中除果汁外,添加了红枣、桂圆、野枣、玫瑰等药食同源的植物浸出物;在东南亚市场,果汁中添加蓝莓和熏衣草浸出物的产品也非常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