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肉用畜禽及肉的科学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7
第一章肉用畜禽1、主要内容:[1]肉用畜禽品种[2]肉的组织结构及其与肉品质的关系[3]肉的化学组成成分、营养价值及其影响因素[4]肉屠宰后发生的变化及其与肉质的关系[5]畜禽的屠宰、检验和检疫2、重点:[2]肉的组织结构及其与肉品质的关系[3]肉的化学组成成分、营养价值及其影响因素[4]肉屠宰后发生的变化及其与肉质的关系3、难点:[2]肉的化学组成成分、营养价值及其影响因素[3]肉屠宰后发生的变化及其与肉质的关系4、教学要求:[1]了解常用的畜禽品种[2]理解肉的组织结构特点与肉品质的关系。
掌握肉的化学组成成分、营养价值及其影响因素。
[3]掌握畜禽屠宰、分割、检验、分级的基本要求和工艺操作要点。
[4]了解肌肉宰后的物理、化学变化及肉中的微生物与肉腐败的关系。
5、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
6、课时安排:4学时。
7、教学过程:第一节肉用畜禽品种一、猪1、猪的经济类型[1]脂用型[2]肉用型[3]肉脂兼用型2、猪的品种及特点[1]东北民猪[2]太湖猪[3]长白猪[4]约克夏猪3、猪肉的分级二、牛1、肉用牛的品种[1]蒙古牛[2]秦川牛[3]中国水牛[4]牦牛2、牛肉的分级三、羊1、羊的品种:绵羊、山羊2、羊肉的分级四、兔五、禽1、禽的品种:鸡、鸭、鹅2、禽肉的分级第二节畜禽的屠宰、检验和检疫一、屠宰设施及其卫生要求1、厂房与设施2、卫生设施[1]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2]废水、废汽(气)处理系统[3]更衣室、沐浴室、厕所[4]洗手、清洗、消毒设施3、采光、照明4、通风和温控装置空气流向、换气量、通风口、调温设施5、供、排水的卫生要求水质、排水系统、污水处理后方可排放二、牲畜宰前的选择和宰前检验1、宰前选择:健康状况、肥瘦状况、年龄、性别、饲料与肉质的关系2、宰前检验[1]检验步骤和方法检验步骤和程序:索阅检疫证明书、核对牲畜头数、视检和调查了解、赶入预检圈检验方法: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相结合三个环节:动、静、食四个要领:看、听、摸、检[2]病畜处理禁宰、急宰、缓宰[3]宰前管理宰前休息:过度紧张使血液循环加速,易放血不全,易变质宰前禁食、供水宰前12~24小时断食断食的作用:避免放血不全便于内脏的加工处理节省饲料,降低成本促使粪便排泄,放血完全宰前沐浴:减少污染,提高肉的贮藏性三、屠宰工艺屠宰加工:畜禽经致昏、放血、去除、毛皮、内脏和头、蹄后形成胴体的过程屠宰工艺:屠宰加工的方法和程序1、家畜屠宰工[1]工艺流程[2]工艺要点①致昏运用物理(如机械、电击、枪击)和化学方法使家畜在宰杀前短时间内处于昏迷状态。
第一章肉用畜禽1、主要内容:[1]肉用畜禽品种[2]肉的组织结构及其与肉品质的关系[3]肉的化学组成成分、营养价值及其影响因素[4]肉屠宰后发生的变化及其与肉质的关系[5]畜禽的屠宰、检验和检疫2、重点:[2]肉的组织结构及其与肉品质的关系[3]肉的化学组成成分、营养价值及其影响因素[4]肉屠宰后发生的变化及其与肉质的关系3、难点:[2]肉的化学组成成分、营养价值及其影响因素[3]肉屠宰后发生的变化及其与肉质的关系4、教学要求:[1]了解常用的畜禽品种[2]理解肉的组织结构特点与肉品质的关系。
掌握肉的化学组成成分、营养价值及其影响因素。
[3]掌握畜禽屠宰、分割、检验、分级的基本要求和工艺操作要点。
[4]了解肌肉宰后的物理、化学变化及肉中的微生物与肉腐败的关系。
5、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
6、课时安排:4学时。
7、教学过程:从略。
第一节肉用畜禽品种一、猪1、猪的经济类型[1]脂用型有较多的脂肪,一般脂肪占胴体的45%~47%,瘦肉占35%~37%。
外型特点是整个体型呈方砖型,体躯宽深而稍短,头短而宽,腿短,大腿丰满充实,臀宽而平厚,体长与胸围几乎相等或相差2~5厘米,皮薄毛稀肉质细嫩,性情温驯,耐粗饲,有早期沉积脂肪的能力。
背膘厚5厘米以上。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品种均属脂肪型。
[2]肉用型肉用型又叫阉肉型。
以生产瘦肉为主,瘦肉占胴体的55%~60%,最低不应低于48%,肥肉占20%左右。
体型特点是外型号流线型,头稍长,体窄胸浅,四肢较高,腹部平直,前躯轻,后躯重,头颈小,背腰长,胸肋丰满,背线与腹线平直,后腿丰满大腿圆整,体长大于胸围15~20厘米,生长发育快背膘厚在2.5~3.5厘米肉用品种:长白猪、金华猪。
[3]肉脂兼用型肉脂兼用型品种的猪生产性能介于两者之间,胴体中瘦肉占50%左右,体型中等,背腰宽阔,中躯粗短,后躯丰满,体质结实生产肉和脂肪的能力都强,其肉脂品质优良,风味可口,背膘厚3~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