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主义摄影流派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摄影史脉络与流派了解摄影的演进与变革摄影史脉络与流派:了解摄影的演进与变革摄影是一门通过光和影的捕捉,记录现实世界的艺术形式。
它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的演进和变革,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本文将带您回顾摄影的发展史,了解摄影的脉络与流派。
一、摄影初创期摄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由于当时还没有摄影器材和技术,人们最早的尝试是通过摹写和投影来记录视觉影像。
直到1826年,法国化学家尼埃普斯发现了固定光线的方法,摄影技术才得以诞生。
随后,法国摄影师达盖尔发明了第一台可用的相机,开创了摄影的先河。
二、摄影的演进与变革1. 黑白摄影与实用性发展在摄影早期的几十年中,摄影主要以黑白为主。
由于摄影技术尚未成熟,人们更多地将焦点放在摄影的实用性上。
摄影器材的改进和商业化的发展促进了摄影艺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开始尝试不同的拍摄风格和表现手法。
2. 彩色摄影的出现20世纪30年代,彩色摄影技术开始问世并逐渐成熟。
这一突破为摄影师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使得摄影作品更加真实、生动。
彩色摄影的出现进一步拓展了摄影的艺术边界,让人们对真实世界的记录更加细腻和多样化。
3. 实验性摄影流派的兴起上世纪的中叶,实验性摄影流派开始兴起。
摄影师尝试通过特殊技术和处理方法来呈现摄影作品,突破传统摄影的束缚。
其中,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摄影流派在摄影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这些流派的出现进一步拓展了摄影的艺术边界,使摄影更具表现力和创造力。
4. 纪实摄影的兴起与人文关怀纪实摄影是20世纪的摄影流派之一,着眼于真实的记录和人文关怀。
纪实摄影师通过捕捉生活中的点滴,诠释社会现象和人类命运。
例如,美国摄影师杰罗姆·莱布维茨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纽约贫民区的生活,向社会展现了贫困与不公的现实。
5. 抽象摄影与艺术表现抽象摄影流派追求艺术的表现和视觉冲击。
摄影师不再关注具体对象的真实记录,而是通过光影、线条和形状的组合,创造出抽象的形象和情感。
西方当代艺术流派赏析西方当代艺术流派指的是在20世纪以后产生的各种艺术形式和思想流派,在当代艺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流派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其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均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
本文将简要介绍以下几个西方当代艺术流派: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概念艺术和后现代主义。
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一种在192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艺术流派。
它的主要思想是追求揭示人类潜意识的表象和图像,以此来体现思想的自由与非理性性。
在超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复杂的符号、幻觉、梦境等元素。
超现实主义在绘画、雕塑、诗歌和电影等领域均有较大影响。
超现实主义的代表艺术家包括莫里斯·夏卡尔、马克斯·恩斯特和克劳德·西蒙·方丹等。
他们的作品在当代艺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了当代艺术的先锋。
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是一种在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重要艺术流派。
它的主要特征是抛弃传统绘画的写实手法,用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感受。
在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大量的笔触和颜料涂抹。
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家们强调了绘画的肌理性质,使绘画表现更加生动。
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艺术家包括马克·罗斯科和杰克逊·波洛克等。
他们用抽象的形式展现出情感和灵魂的表达,成为了现代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概念艺术概念艺术是一种在196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艺术流派。
它采用了广泛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绘画、雕塑、行为艺术、装置等。
概念艺术主张将思想和观念作为艺术作品的核心,而非形式和技巧。
艺术家们试图通过概念和思路来打破艺术作品的固有形式和创作概念。
概念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包括马塞尔·杜尚、约瑟夫·科斯瑞尔和约翰·博格斯等。
他们的作品在西方当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在20世纪后期产生于西方的哲学和思想流派,它对现代主义思想的批判反思贯穿始终。
摄影艺术流派的发展史展开全文要想了解摄影艺术的发展史,就有必要了解摄影艺术的流派,流派是伴随着历史而产生、发展和消亡的。
所谓“流派”,应该是指具有某种同一艺术观念,同一美学思想,同一审美趣味,同一创作倾向并产生了一定社会影响的群体,摄影艺术也不例外。
因而流派应该有两个标志,并且两者缺一不可。
一个是应该有自己比较明确而又完整的艺术纲领和艺术主张,有自己的理论家,有自己的艺术理论体系。
另一个是:有一个群体在自己的创作活动中实践其艺术主张和艺术纲领,创作出具有相同美学倾向的作品。
纵观摄影艺术史的流派,大致有以下十个,它们是:写实主义摄影诞生于1853年。
写实摄影是一种发挥摄影纪实特性的摄影艺术流派。
其艺术观念要求照片中的细节与现实相比较要“有数字般的准确性”,同时又反对象镜子那样冷漠地、被动地、纯客观地反映对象。
这个流派的摄影家通常与周围的人们同欢乐、共忧患。
他们写社会,写各种世态:写人,写生活与命运。
既不粉饰,也不夸张,真切而朴实。
属于纪实摄影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有凡人小事、社会现实、战争现状等等,可以说无所不包。
绘画主义摄影诞生于1851年。
该流派以追求绘画意趣、并以绘画造型原则规范自己的创作活动。
这一流派从一开始就走着两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仿画”派和“画意”派两个分支。
仿画派摹仿文艺复兴时期的画风,作品多取材于宗教教义或文艺作品,可以说是概念先行,经摆布,导演和暗房工艺制作而成。
其画面结构严谨,布局考究,情节性、叙事性和寓意性是其艺术上的特点:画意派虽然也奉绘画造型原则为圭臬,刻意追求作品“有意味的形式”,但它利用了摄影的纪实特性,把镜头对准现实,寻求现实世界中的“诗情画意”。
它注重创作主体的审美感受,而写实摄影注意的是生活自身。
印象派摄影诞生于1889年。
印象派这一名词源于绘画艺术,产生于1877年。
后来摄影大师罗宾森提出了“软调(模糊)摄影比尖锐(清晰)摄影更优美”的审美主张,并认为“要使作品看起来完全不象照片”才是好照片。
摄影的流派有哪些流派是由具有某种共同艺术观念、共同美学思想、共同审美趣味、共同创作倾向和共同艺术特色的艺术家形成或组成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艺术团体或派别。
因此,下面小编从摄影的角度给大家介绍一下摄影的流派,希望对你有帮助!1.摄影的流派:绘画主义摄影绘画主义摄影是流行于20世纪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
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
它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
绘画主义摄影家提出,“应该产生摄影的拉斐尔和摄影的提茨安。
”绘画主义摄影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第一个绘画主义摄影菜是英国画家希路(1802-1870),他擅长人像摄影,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雅。
1851年至1853年,是绘画主义摄影的成长时期。
1869年,英国摄影家HP罗宾森(1830-1901)发表了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他提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家。
无疑的,摄影术的继续改良和不断发明启示出更高的目标,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是一种带引到更高的目标而已。
”为该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1857年,OG雷兰德(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两种生活方式,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的成熟。
这一时期的作品,其题材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的规喻性。
拍摄时,预告打好草图,然后利用模特儿、道具,组织和安排场面,并通过暗房加工而成。
追求照片画面的绘画效果。
随后,绘画主义摄影的内容有所扩大,但风格仍崇尚古典主义,造型和构图仍具学院派的法则,因而显得含蓄、沉表、典雅。
当该流派发展到画意阶段时,追求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的美,依旧是它的特点。
由于绘画主义摄影家强调艺术修养:“如果想要使摄影在艺术上有地位,摄影家就必须首先培养起审美的能力和育实艺术的修养。
”所以其历史功绩是把摄影从初期机械地摹写对象引导到造型艺术的领域中去,促使了摄影艺术的发展。
论摄影艺术发展的四大流派牛学(武汉长江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 430065)摘要:在摄影术短短的1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诸多流派,其中最重要的有画意派、纯影派、纪实派、抽象派。
20世纪20年代以后,各种社会思潮与各种艺术风格不断涌现,使得摄影风格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除了四大主流派别之外,还出现了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新现实主义、商业影像派、荒诞派等多个摄影流派。
但不论是摄影思想上的变化,还是风格表现上的不同,这些新出现的派别都受到过四大流派的影响。
关键词:画意派;纯影派;纪实派;抽象派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44/ZY(2013)03-0000-00摄影术起源于十九世纪的法国。
1839年8月19日,当法国人将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被认定为最早的摄影术,并通过法兰西科学院和艺术院共同公诸于世时,就已经表明摄影术的发展得益于两个支撑点,一个属于自然科学的工程技术,一个属于人文科学的造型艺术。
这两个支撑点并不完全同步,甚至也不完全同轨。
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摄影术以自身特有的价值在当今“影像时代”演绎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深深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以空前的规模介入我们的生活,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作为一门科学技术,摄影有着极高的技术含量和丰富的艺术元素,它不仅需要摄影者掌握与摄影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摄影的技巧技法,还对摄影者的学识水平、审美能力及艺术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摄影术短短的1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技术与艺术的相互碰撞与相互融合,使摄影术产生了诸多流派。
一、画意派在摄影术诞生的最初几十年间,摄影者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摄影器材和摄影化学的研究与优化上,很少有人会顾及到摄影的艺术风格。
随着摄影技术逐步走向成熟,人们开始把日光投向技术与审美。
复杂的操作工艺和笨重的器材,以及绘画艺术对摄影的影响,使得摄影走上了模仿绘画之路,由此摄影艺术的第一个流派——画意派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第二讲:摄影的类别与流派第二讲:摄影的类别与流派一、摄影的类别我们针对学习对象和摄影实用的原则,根据当前摄影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程度,现将摄影门类分成六大类。
即:新闻、艺术、纪实、广告、科技和应用摄影。
1.新闻摄影:用于新闻报道的摄影。
如重大事件(美国的9·11事件)重要人物,政治、经济、军事、体育,工农业等。
1、艺术摄影:以艺术表现形式为主要目的的摄影:如风光(霞染春江)、人像、静物、体育、花卉等2、纪实摄影:以纪实的手法来表现:如纪录社会现实,风土人情,世间百态,生活风貌(喜洋洋),歌颂美好事物,揭露社会阴暗面等。
3、广告摄影:以宣传产品为商业目的的拍摄形式,如汽车广告、房地产、家用电器、食品、饮料(饮料广告)服装和化装品4、科技摄影:凡是反映科技领域中的各种形式的摄影。
航空、航天、卫星、天文(彗本)、气象、海洋、生物、水下、显微、测绘、医疗、地质,地貌等。
5、应用摄影:一切以应为目的的摄影形式。
如宣传、教育、出版、旅游、考古、证件以及工、农、林、牧,渔等产业的一切摄影。
二、不同摄影艺术流派及摄影特征由于摄影技术发展了近170年,摄影艺术也出现了繁多种类。
一些生活经历、思想认识、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相近的摄影家,在艺术上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即流派。
然而,当这些摄影艺术流派一旦形成,他们就会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
同一摄影艺术流派对摄影艺术的追求和创作都有着共同的特色和鲜明的创意个性。
而不同的摄影艺术流派在很多情况下,也有着某种间接的,有时甚至是直接的联系。
所以说摄影界中的各种流派之间共有的特色也在相互渗透着,为着新的创意不断完善着,发展着。
现在将一些主要的流派及摄影特征作简要介绍:绘画主义摄影派印象主义摄影派纪实主义摄影派自然主义摄影派纯粹主义摄影派新即物主义摄影派达达主义摄影派超现实主义摄影派抽象主义摄影派主观主义摄影派(一)绘画主义摄影派及特点:该艺术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盛行于20世纪初。
探索抽象摄影的构思与技法抽象摄影,一种摄影风格,旨在通过模糊、简化、改变现实主题,创造出抽象、艺术性强烈的影像作品。
在这个数字时代,抽象摄影因其独特性和表现力成为摄影爱好者们争相探索和尝试的领域。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抽象摄影的构思与技法,助您在摄影创作中探寻更多可能。
构思抽象摄影作品在探索抽象摄影时,构思是关键的一步。
抽象摄影不拘泥于客观真实的描绘,而是追求对事物本质的审美表达。
要拍摄出令人赏心悦目的抽象作品,首先要找到适合的主题。
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比如建筑物的纹理、抽象的光影、人物的轮廓等,或者通过后期处理将现实场景转化为抽象元素。
构思时要注重对光线、色彩、形状等要素的把握,尝试突破传统拍摄的方式,追求独特的视角和想法。
探索抽象摄影的技法1.利用光影光影是抽象摄影中极为重要的元素之一。
可以尝试捕捉日光穿过树叶形成的影子、建筑物投射的光斑等,或者利用灯光、灯泡等人工光源营造独特的光影效果。
在后期处理中,可以调整对比度、光暗度和明暗分布,使光影更加突出。
2.运用长曝光长曝光是创造抽象效果的常用技法之一。
通过延长曝光时间,可以模糊运动的物体或景物,产生流畅的线条或光影效果。
在拍摄时可以尝试移动相机、调整焦距或加装滤镜等方式,从而创造出独特而抽象的影像。
3.探索多重曝光多重曝光是一种将多张图片叠加在一起的拍摄技术,可以在拍摄过程中创造出奇幻、梦幻的抽象效果。
通过调整叠加的照片数量和排列顺序,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呈现出独具一格的抽象作品。
抽象摄影是一门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摄影艺术形式,通过构思与技法的结合,可以创作出富有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的作品,展现出摄影师独特的视角和想法。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摄影爱好者,都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发掘抽象摄影的无限可能性,开创属于自己的摄影风格。
探索抽象摄影,发现无限可能。
抽象主义摄影流派
特点
艺术的本质是感情宣泄,将点、线、面、影调、色彩等抽象符号以某种组合方式来表达感情。
认为具象向抽象转化是一种艺术上升华。
抽象摄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
该流派的摄影家否定造型艺术是以可审视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艺术家审美感受的这一基本特性,宣称要把摄影"从摄影里解放出来"。
初期,用无底放大法省略去"被摄体"的细部纹理和丰富影调,制作成仅表现其形状的"光图画"。
后来发展到或运用光线,或剪辑集锦,或中途曝光,或拍摄时震动照相机使被摄体形象在底片中的结象模糊,或多次曝光使之重影,直到改变画面的表面结构,改变被摄物体的原有形态和空间结构,力图使用所谓形式、影调(色彩)和素材的"绝对抽象的语言",使被摄物体转变成某种不能辨认为何物的线条、斑点和形状的结合体。
以表现该派艺术家奉为圭臬的所谓人类最真实、最有本质力量的潜意识世界。
在作品中,被摄物体只不过是被艺术家借来随心所欲地产生表现自身想象和个性"旋律"的音符。
主要摄影家和作品
抽象摄影的发轫者为泰尔博(1800-1877)。
开始时,作品画面仍保持一定程度的可辨认性。
至一九一七年摄影家科班
(1882-?)用木片和透明玻璃碎片拍摄的《波尔多画报》就已完全不可辨认了。
一九二二年,匈牙利抽象画家莫荷利纳基(1895-?)在曼瑞(1890-?)等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并从理论上予以确立。
随后,抽象画家康丁斯基、克勒等引进了显微摄影和X光摄影,从而大大扩大了抽象派摄影的表现范围,丰富了摄影艺术的语言,建立了自己的艺术体系,并风行于欧美等国。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除文中已提及的外,尚有史格特、芬宁格、安真兰特、佛莱泰、温隙斯特、格连巴晤、夏德和布留奎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