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格式:ppt
- 大小:165.00 KB
- 文档页数:8
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案(最新4篇)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案篇一教学内容:P一qi:例1 “做一做” 、练习五:2、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 78+64=______⑥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1三、巩固提高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830+420=()+()()+200=()+3727+29=29+()A+()=20 +()2、完成P19“练习五”第2题。
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案精选4篇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板书:a+b=b+a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出示:(69+一⑦2)+2869+(一⑦2+28)壹伍5+(145+207)(壹伍5+145)+207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符号表示:(△+△)+○=△+(△+○)教师板书:(a+b)+c=a+(b+c)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P28/做一做P31/4、1四、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五、作业:P31/3板书设计:加法的运算定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40+56=96(千米)56+40=96(千米)88+104+96104+96+88=192+96=200+88=288(千米)=288(千米)40+56=56+40(88+104)+96=88+(104+96)(学生举例)(69+一⑦2)+28=69+(一⑦2+28)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考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适量练习,巩固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并通过具体例题演示它们的运用。
4.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适量练习,巩固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6. 布置作业:布置一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来评价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2.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购物时如何快速计算价格。
2.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数学运算律,如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八、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例题和练习。
2. 练习题库,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用于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便签纸等,方便学生合作交流。
九、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分析其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
3.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数学四年级下《加法交换律》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公式:a + b = b + a
二、加法结合律
定义: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公式:a + (b + c) = (a + b) + c
三、简便算法
1.提取公因数:将相同的因数提取出来,简化计算。
2.乘法分配律的逆用:a × (b - c) = a × b - a × c
3.转化法: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便于计算。
四、实际应用
1.购物计算:在购物时,使用四则运算的顺序和简便算法计算找零、打折等。
2.时间计算:在计算时间差、工作速率等问题时,运用四则运算和简便算法。
3.空间距离:在地理、地图等空间问题中,运用四则运算和简便算法计算距离、
速度等。
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考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个概念。
2. 讲解与示范: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让学生明白它们的含义。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适当的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和积极思考态度。
3. 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对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有关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PPT课件,用于课堂讲解和展示。
2. 练习题:设计一些有关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小组讨论材料:提供一些实例或问题,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使用。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精选8篇《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第56—第58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教者:唐荣教学设计:明确今天的教学内容板书:运算律简介运算律的含义:即运算过程中发现的规律。
一,教学加法交换律:1,出示例题画面,由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根据题中所提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选择相关条件并进行解答。
2,学生交流各自的解法,说说列式的理由板书:28+17 男生跳绳人数+女生跳绳人数17+28 女生跳绳人数+男生跳绳人数3,比较两式结果,总结规律4,由学生说出他们的发现: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5,比较两式异同点,明确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逐步导出规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6,说明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太多太多,为了简明表示出这一规律,我们用一个字母式子表示为a+b=b+a,明确这里的a,b分别代表两个数,等号表示"不变".二,数学加法结合律的条件(通过例题发现规律)1,根据例题的条件,你能求出参加活动一共有多少人吗各自列出算式:2,交流解题方法,明确算理(28+17)+23 28+(17+23)由学生分别算出结果,并比较异同,明确虽然顺序不一样,但结果相同,说明这也是一种规律,由各人再举出例子试试,看这一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
4,总结归纳这一规律,并学习用字母表示。
5,明确两规律的名称。
三,组织练习1,做第58页想想做做第1题,说出每一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做第2题,让学生先填一填,再说出各是怎么想的。
3,完成第4题,说出每组题中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4,完成第5题。
四,全课总结1,由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及要求这节课我们学习加法运算中的两种运算规律,要能准确说出它们的字母表达式,并明白其含义。
加法结合律:多个加数相加,可以任意两个加数先加。
a+b+c= a+(b+c)连减律:连减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连减这两个数)。
a—b—c= a—(b+c)可以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
a—b—c= a—c—b598+99 396—28—22 355+260+140+245109+(291—176)43+189+57 591+482+118986+1999 216+89+11 473+79—63645—180—245 1022-478-422 987-(287+135)478-256-144 672-36-64 36+64-36+64487-287-139-61 500-257-143 2000-368-1321814-378-422 155+264+36+45 698-291-9568-(68+178) 382+165+35-82 169+199184+507 236+189+64 759—126—259569—256—44 514+189—214 228+(72+189)28+45+72 123+38+62 1+13+85+7+99100-57-23 37+56+63+44 574-3981457-(185+457) 68+24+32+76 425+64+75+36235+102 902-98 634-273+466-127(337+464)+536 727-194-106 374-(35+174)765-(96+65)247-185+53-15 384-297乘法结合律:多个因数相乘,可以任意两个因数先乘。
a×b×c= a×(b×c)(25×4=100、125×8=1000)连除律:连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除以两个数的积,可以连除以这两个数)。
a÷b÷c= a÷(b×c)可以任意交换除数的位置。
1.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是指在加法运算中,两个数的加法顺序可以互换,结果不变。
例如:3+5=5+3=82.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是指在连续的三个数相加时,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两个数先相加,然后再与另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
例如:(3+5)+7=3+(5+7)=15以下是一些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计算题:题目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25+48+12(2)66+14+35(3)89+37+12+45解答:(1)25+48+12=(12+25)+48=37+48=85(2)66+14+35=66+(35+14)=66+49=115(3)89+37+12+45=(89+45)+(12+37)=134+49=183题目2:运用加法交换律,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132+256+57(2)85+329+46解答:(1)132+256+57=(57+132)+256=189+256=445(2)85+329+46=(329+46)+85=375+85=460题目3:运用加法结合律,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78+49+25(2)265+38+17解答:(1)78+49+25=(78+49)+25=127+25=152(2)265+38+17=265+(38+17)=265+55=320题目4:综合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37+64+92+27(2)45+63+28+51解答:(1)37+64+92+27=(37+92)+(64+27)=129+91=220(2)45+63+28+51=(45+28)+(63+51)=73+114=187通过以上练习,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来简化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一、加法交换律。
(一)定义。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二)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以表示为:a + b = b+ a。
(三)举例。
1. 例如在计算25+13时,根据加法交换律也可以写成13 + 25。
- 先计算25+13 = 38。
- 再计算13+25 = 38。
- 可以看到结果是一样的。
2. 再比如3+7 = 7+3,3+7 = 10,7+3 = 10。
二、加法结合律。
(一)定义。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二)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 + b)+c = a+(b + c)。
(三)举例。
1. 计算(2 + 3)+5时,按照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的2+3 = 5,再算5+5 = 10。
- 如果根据加法结合律先算3 + 5=8,再算2+8 = 10。
- 结果是相同的。
2. 再如(1+4)+5 = 1+(4 + 5)。
- 先算左边:(1+4)+5 = 5+5 = 10。
- 再算右边:1+(4 + 5)=1+9 = 10。
教案标题: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 6.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方式,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让学生举例说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巩固练习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认识。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方式,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如何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