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4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 》
- 格式:ppt
- 大小:3.72 MB
- 文档页数:14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2—6的乘法口诀来求商,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在除法运算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对乘法口诀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他们在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对于除法运算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于乘法口诀与除法运算之间的联系还不够明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使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乘法口诀求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难点: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在除法运算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乘法口诀表、实例动画等。
2.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一共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乘法口诀表,让学生观察2—6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与除法运算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及时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通过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乘法口诀求商,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求商吗?让学生发现,还可以通过画图、列式等其他方法求商。
第二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被除数从小到大分成两段。
(1)被除数不超过12利用学过的连加、连减和乘法的基础以及“平均分”的实践经验,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求商方法。
(2)被除数不超过36。
(突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2、解决问题(结合除法计算出现)(1)体会生活中存在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在学习除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初步体会怎样用除法解决问题。
(3)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除法两步运算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
开动脑筋喽。
1、36是4的()倍,是6的()倍。
2、72÷8 =(),想口决()。
3、把18连续减去3,()次减完。
4、把21本练习簿,平均分给7个同学,每人分得()本。
]5、32里面有()个4.6、从35里面减去()个5,结果是5.7、妈妈买来24支花,每6支扎成一束,可以扎()束。
8、一个数的7倍是35,这个数是()。
搽亮自己的眼睛,仔细选择:1、每瓶饮料3元,妈妈用20元买6瓶饮料,还剩()元。
A、2元B、3元C、4元2、12÷4=3表示()。
A、3个4是12。
B、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C、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
3、15÷5=3,其中3叫做()。
A、被除数B、除数C、商4、计算24÷6=4,用到的口诀是()。
A、三八二十四B、四六二十四C、三六十八5、公交车上有34人,到一实验下车16人,又上车8人。
现在车上有()人。
A、34-16+8B、34+16-8C、34-16-86、被除数是54,商是6,除数是9,求商列式是()。
A.54÷6B.54÷9C.6×97、求6个7相加是多少,列式是()。
A.6-7B.7×6C.6+6+6+6+6+6+6+68、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多少?列式是()。
A.12×4B.12÷4C.12+4计算,看你用多长时间。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运算;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练习(1)请学生默写2-6的乘法口诀,至少背诵三遍;(2)根据口诀进行简单除法运算,例如:二五得十,4÷5=____,6÷7=____等;(3)根据实际情境提出问题,并用乘法口诀进行解答,例如:有2箱牛奶,每箱5元,一共需要多少钱?2. 拓展探究(1)小组合作,寻找生活中的除法问题,并尝试用乘法口诀进行解答;(2)通过实验或实际操作,探究除法运算中的规律,例如:在一定时间内,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糖果,糖果的数量和分发次数之间的关系等;(3)思考除法运算在数学中的应用,例如:解方程、求平均数等问题中如何运用乘法口诀。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完成基础练习时,要认真审题,正确运用乘法口诀,书写规范;2. 拓展探究部分需要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可以查阅资料或进行实验操作,鼓励创新思维;3. 每天完成作业后,学生需自我检查和修正,对于难题可以记录下来,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批改,对于优秀的解答和探究成果给予表扬和鼓励;2.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课堂讲解时进行集中点评,帮助学生加深理解;3. 对于未正确运用乘法口诀或书写不规范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纠正。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根据老师的评价和指导,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改进,提高完成作业的质量;2. 学生可以向老师提出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的难题,寻求帮助和解答;3. 老师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作业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这次作业的设计,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除法运算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单元第4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学问链接:激活阅历,复习导入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2.填空。
2×()=4 3×()=6 4×()=8()×3=12 ()×4=20 5×()=15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4. 请同学沟通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学习任务一:借助直观探究用乘法口决求商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在已有的操作阅历和看图直观演示的基础上,明确要探究的问题.自主探究计算12除以3的计算方法,通过再次尝试,同学进一步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明确了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把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一、引导观看,建立表象1. 课件出示主题图: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2. 说信息,怎样解决:可以分给几只猴子?3. 分一分;画一画;算一算。
4. 汇报呈现:二、探究算法多样化,把握用乘法口决求商的方法1. 你看懂了哪种方法?2. 把握用乘法口决求商的方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决。
3. 板书课题。
4. 思考:12÷3=4表示什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5. 小结:12个桃子是总数,每只猴子分3个是每份数,可以分给几只猴子是份数。
依据总数÷每份数=份数,算式是,为由于要求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学习任务二:理解直观模型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呈现,让同学说明三四十二的具体含义,并比较它们在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的位置,沟通除法和乘法的关系,使同学理解利用乘法来挂念计算除法的道理,明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一、借助直观,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1.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发觉了什么信息?2.你能提什么问题;(1)一共有多少个包子?(2)每屉装几个包子?(3)装几屉包子?3.列式计算。
《用2-6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用2-6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1说教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除法以及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说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答题卡、智慧星课件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边放课件边讲故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
有一天,一群小猴到山下去玩,走着走着,看到一棵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就摘了很多。
回家后,猴妈妈看到小猴们拿了这么多桃回来,可高兴了,说:“妈妈分桃给你们吃。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动手操作,探究方法(1)提出问题。
师:小猴摘了多少个桃?准备每只小猴分3个,可分给几只猴子?(板书: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2)学生列式:12÷3=(3)分一分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可以用其他的物体代替)(4)说一说分的过程可能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先分给第一只小猴3个桃,再分给第二只小猴3个桃,然后给第3只小猴3个桃,最后3个桃正好分给第四只小猴。
……12个桃可分4只猴子。
第二种:3个3个分,分给4只猴。
(教师用课件再演示一遍分的过程)第三种:用乘法口诀计算。
因为“三四十二”,所以12个桃可以分给4只小猴。
2、揭示课题,学习新知(1)揭示课题(2)学习新知师:12÷3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后,再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3、巩固方法,举一反三(1)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用2-6乘法口诀求商》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用2-6乘法口诀求商》。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第4课时《用2-6乘法口诀求商》,在内容的安排上较原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有很大改变,主要表现在用乘法口诀求商没有采取分段编排而是集中编排,同时也没有按照乘法口诀中积的大小来编排,而是采取了随机编排,这样并不是降低了表内除法的口算要求,而是让数学学习内容更切合学生生活实际。
由于二年级还没有出现抽象的除法定义,第23页例1从两个不同层面揭示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是从数量关系(每盘装3个苹果,有4盘,共有12个)的角度渗透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去感悟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二是引导希望声观察所写的2个算式,让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清楚地发现两个除法算式之间以及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中初步感知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依据。
二、教学理念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所以本课时主要体现以下教学理念: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经验基础上学习知识,并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生成新知。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乘法与除法的关系,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观察能力。
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四、教法和学法1、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适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的应用。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的基础,对于乘法口诀的应用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求商的过程中,可能会对乘法口诀的运用不够熟练,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例题和练习,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商,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能够准确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商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新课讲解:讲解例题,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4.拓展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