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冲刺专题06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10
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本考点介绍扩展语句。
扩展语句的能力层级为E级,是高考试题中对考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分析《考试大纲》及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可以看出:(1)“设置情境,给定句子,限定要求”的命题特点决定它采用主观题型,设题形式丰富多样,每一种题型根据材料的特点和题干的要求又有所变化。
(2)大多与其他考点,如仿句,修辞,简明、连贯、得体等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有的还与应用文或其他小作文写作综合考查。
(3)扩展语句试题虽然在每年的高考卷中偶有涉及,但此类题目答案的灵活性又决定了它的考查频率在低位徘徊。
(4)压缩语段的考查题型是主观题,题型较固定,如说明性语段侧重考查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事理,议论性语段侧重考查论点和论据,新闻侧重考查新闻标题等内容。
(5)概括提炼语段信息,常与其他考点结合考查,如给新闻拟写标题、导语,在考查压缩能力的同时,实际上也考查了简明、连贯、得体及新闻的有关知识。
(6)考题的语言材料多取自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突出地域特色和重大事件。
热点题型一联词扩展型例1、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不超过60字)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示例):昨夜,疾风骤雨丝毫不理会生命的感受;今晨,银杏树只得华丽转身,扑簌簌凋零的绿叶仿佛瞬间蜕变,在初冬的晨光里,如同云霞般金黄、耀眼。
【提分秘籍】题目给出一定数量的词语,按要求把它扩展成一句话或一段话,描写一种情景,或阐发一种哲理等。
有的要求围绕某个中心,或要求有明确的重点,或要求运用某种修辞手法。
【技巧攻略】(1)注意审题。
审清题目要求,既要注意显性的要求,也要注意隐形的要求。
比如陈述对象、感情倾向、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及字数限制等。
(2)找扩展点。
先探究词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然后寻找扩展点。
比如例1,先弄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初冬”“银杏树”是陈述对象,“疾风骤雨”是遭受的洗礼,“凋零”是后果;然后找扩写点,比如“银杏树”。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第六节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知识梳理】一、知识概述扩展语句扩展语句即根据明示的或隐含的要求对一个词、一句话或一段文字加以扩展,以丰富、完善其表达内容。
其考查功能有三点:①对文句的理解能力;②根据提示进行联想、想象的能力,即创新能力;③语言的应用表达能力。
扩展语句的形式1、组词成句:这类题一般是提供三五个词语,要求将这些词语或短语组成一个意思连贯完整的句子或段落。
一般有字数要求。
2、使语句具体丰满:这种类型的扩展,一般原句只有主语、谓语、宾语几个主干成分,为了使语句更加具体丰满,答题就要添加枝叶(定语、状语、补语),但添加的成分要符合一定的情景或情形。
3、使语句具体生动。
这类扩展题,原句一般只有对事件的概括的交代,没有作细致的生动的描绘,要求答题者进行生动的描绘,或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之情境化,使之更加真实感人。
4、使语句具体明白。
这类扩展题的原句,一般是说明文字或带说明性质的语句。
扩展这样的语句,需要把原句中模糊概念“数据化”——用具体的材料来体现这个概念的意思,使之更加清楚明白。
5、扩展诗句:这类扩展题就是列出古诗文中的佳句,主要是写景的句子,然后要求学生依据意境,用散文语言展开,使之更具体、动人。
6、补充连接性扩展:这类题一般留几处空缺,让学生依据前后文或全段内容,补充恰当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使文段连贯一气,且语意更丰富、具体、形象。
压缩语段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
压缩语段,是将长文读短的基础,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
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恰当的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两种能力:一、筛选;二、概括。
“压缩语段”的命题类型:1、给语段中的概念下定义这种题一般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
完成这种工作,做题者需首先提取相关信息,然后重新组合成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
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知识点如何搞好复习,是一项教学技术。
只要同学们扎扎实实搞好复习,相信大家的学习能力一定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知识点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知识点一、什么叫扩展语句?就是通过遣词造句将几个词语或一个简单的句子加以丰富、完善,或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或理论论述更加严谨。
扩展语句就是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将结构简单、内容贫乏、意思欠明确、表达欠具体、描述欠生动的语句扩充得丰富、充实、鲜明、形象起来。
它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驾驭语言的能力。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正从饭厅出来,同学问你:"吃饱了吗?"你可以回答:"吃饱了!"也可以回答:"我吃了三块肉饼,还有一碗肉丝面,吃得太饱了!"这后一种回答就是把"吃饱了"这句话扩展了。
二、扩展语句的原则1.一致性原则扩展的语句要尽量保持与原句的情境、事理、语气各方面的和谐一致,不能改变原意,另起炉灶。
2.合理性原则扩展的内容要合情合理,不能与原句文风、文意相悖;不能偏离话题,把握不住话题的重点;更不能胡乱地补充添加一些絮语废话。
要在所提供的大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
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触文生感,具体发挥。
3.新颖性原则品茗扩展的语句不仅要包蕴原句,做到通顺流畅、合情合理,而且要使语意在原句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具体、形象、透彻。
要尽可能地运用新颖的形式,尝试运用多样化的修辞手法进行合乎规律的大胆创新。
三、扩展语句的类型(一)逻辑推理型扩展(续写补写式扩展):就是提供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能根据所提供的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逻辑思维,补写或续写一段话或一句话,合理地推导出一定的结论或填上与上下句衔接的句子。
补写或续写的句子必须做到与原句文意相通,中心一致,语境和谐,句式相类,甚至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也应和原句保持一致,当然,关键的是必须符合题干所规定的要求。
考点四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考点要求]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知识点1:扩展语句——添加枝叶,联想想象,增加意蕴【得分技法】第一,添加枝叶法,就是在只有句子主干的情况下,添加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
第二,联想想象法,即利用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搜寻自己记忆中的情境,把它描绘出来。
第三,增加意蕴法,即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排比)、多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多种句式(整句、散句)及大量动词、形容词等来加强表达效果。
典例1.请将下面的一句话扩展成一段不少于90字的文字,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大豆发芽。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扩展语句及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解答时要先审清题干,题干给出一个四字短句,该短句的陈述主体是“大豆”,要求扩展的内容主要是大豆“发芽”的情景,并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90字。
解答的关键在于通过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种子发芽的情景,然后根据具体要求进行添枝加叶,形成文字。
值得注意的是,扩写的内容要语言通顺,还要符合事理逻辑。
【答案】示例:一粒大豆从它的荚里蹦到地上,满怀喜悦地抗拒了自己原本的命运。
它不会被农人收割,不会被捡到豆缸里。
在一切还来得及挽救之前,它已经在湿润的泥土里,吸足了夜晚的露水和白天的阳光——它发芽儿了。
典例2.请运用下面的词语,以“闹春”为中心,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傍晚大雪灯笼故乡我【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扩展语句及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题干要求运用给出的5个词语扩写成一段以“闹春”为中心的不少于100字的文字,考生可以描绘某种情景,也可以表达某种情思,但必须以“闹春”为中心,使用“傍晚”(时间)、“大雪”(天气)、“灯笼”(事物)、“故乡”(地点)、“我”(人物)这5个词语。
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修辞手法的正确使用和字数的限制,做到语言流畅、连贯,思想健康。
【答案】示例:在漫长的等待中,终于迎来了起灯闹春的日子。
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30分钟课堂专练系列专题06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1.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流水与树根的对话。
(4分)一天,流水遇到了树根。
流水讽刺树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根谦和地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了春天,流水穿过山涧,走过草地,惊讶地看到树根滋养出的鲜花装点了大地。
2.请根据上下文意,仿照画线的语句,给空缺处补上适当的句子。
(4分)一位作家遇到一位房地产商人,房地产商人问他从事什么工作,作家回答说:“我其实跟你是同行,只不过你为人们的身体建造遮风挡雨的房子,我为人们的心灵搭建憩息休整的空间。
”后来作家遇到一位厨师,他对厨师说:“其实我跟你是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父亲是一个农民,他说:“我父亲其实也跟我是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文字,仿照画线句子的格式,以乡情为开头,再续写三个句子。
(4分)说一声乡情,道一声乡情。
乡情是小时候偷瓜时腚上挨打的酸疼,乡情是小时候上课时大意捏响的鸟鸣,乡情是爷爷胡子上系着的故事,乡情是奶奶纺车上唱出的歌声……乡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毛泽东的诗词的思想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至今脍炙人口。
2017年名校模拟题及解析1.(2017届黑龙江大庆市高三质检)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微商”下定义,不超过50字。
(6分)在越来越发达的网络系统的影响下,人们的商品交易模式也越来越丰富了,而微商便是其中的一种。
在日益流行的微博或微信平台里,人们不仅可以发表文字,上传图片,分享心情,还能发送商品信息,然后利用网络支付功能,销售自己的商品,达成交易的目的。
这种商品交易模式方便快捷,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认可。
【答案】微商是人们在微博或微信平台里发送商品信息,利用网络支付功能达成交易目的的一种商品交易模式。
(定义格式2分,不是单句不给分。
属概念:“商品交易模式”1分,“在微博或微信平台里发送商品信息”1分,“利用网络支付功能”1分,“达成交易目的”1分)试题分析:注意定义的格式是单句,然后找到临近的属概念“商品交易模式”和种差“在微博或微信平台里发送商品信息”“利用网络支付功能”“达成交易目的”。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2017届重庆市十一中高三模拟)根据下面的文字,给“数学语言学”下定义。
(6分)把数学和语言学这两门相距甚远的学科紧密联系起来的强有力的纽带,是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
前者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后者则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
20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使数学的领域空前地扩展了,语言学的领域也空前地扩展了。
它们都扩展到以符号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就发现了共同的边界,并且彼此渗透。
于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数学语言学应运而生了。
【答案】数学语言学是运用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实现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并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得主干,3分;非单句,0分;定语部分三个信息每点1分)试题分析:从本题来看,内容上有三个方面的要点:①运用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②实现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③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
专题06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从近几年高考卷看,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有如下特点:1.考查形式多样。
扩展语句主要考查想象、联想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设题形式多有变化,话题拓展式、添加成分式、中心阐发式是考查的常见形式,根据古诗句意境扩展是近年来的一个新趋向。
压缩语段的考查题型是主观题,题型较固定,但命题形式灵活多变:有时概括语段的中心或提取关键词,有时概括语段的观点,有时拟写新闻标题、一句话新闻或导语,有时根据资料拟写人物简介。
2.选材突出地域特色和重大事件。
从近几年考查情况来看,考题的语言材料多取自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突出地域特色和重大事件。
3.考查综合性强。
扩展语句单独考查的情况较少,大多与其他考点融合在一起考查:有的与仿句结合,有的与简明、连贯、得体融合在一起,有的与应用文或其他小作文写作融合,并且大都与修辞运用结合。
压缩语段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联想想象、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同时,在题目设置上,命题者有意将本考点与其他考点结合考查。
一、扩展语句所谓扩展语句,就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将简单凝练的词、短语或句子甚至画面合理地扩充成几句话或一段话,使其意思丰富、形象、具体。
主要考查考生将一句话的内容充实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
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其信息量不足,且一般比较简洁、凝练。
扩展后的语句应含有较大的信息量,表意丰富,有血有肉,同时在句式或修辞等方面也要符合试题要求。
主要题型有:(1)增添情节,补充细节;(2)突出场面,描绘景物;(3)描写人物心理;(4)添加论证,得出结论;等等。
扩展语句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种:1.添枝加叶法就是在只有句子主干的情况下,添加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
句子的主干只是起单纯的陈述和支配作用,而句子的附加成分能起修饰、限制和补充的作用。
要使句子扩展开,变得生动具体,就要发挥附加成分的作用。
【例1】扩展下面的句子,使其具体、生动、丰满。
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押题-扩展语句、压缩语段1.下面是某影城招聘值班经理启事中的六项内容,请按性质的不同将它们分为两类,并为每类命名。
(4分)①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及团队合作精神。
②有较强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③负责本部门运营区域设备设施的维护与利用。
④分析影城每月的运营状况。
⑤热爱影城工作,有影城管理的相关知识。
⑥协助运营经理管理影院日常工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类:③④⑥命名:岗位职责第二类:①②⑤命名:任职要求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4分)雾是由贴近地面空气层中大量水汽凝结成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
出现雾时,空气中相对湿度大于95%,含水量一般为0.1~1克/立方米,形成人们的视觉障碍,一般情况下,水平能见距离低于1千米,而轻雾能见距离在1千米到10千米之间,给人朦胧飘渺的感觉。
霾由空气中浓度较大、直径很小的烟、尘等颗粒组成,它们形成悬浮体弥漫于空中。
出现霾时,虽然没有沙尘暴、扬沙等恶劣天气现象,但大气混浊,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水平能见距离明显缩短,一般在10千米以下,给人不甚透明的感觉。
(1)概括雾和霾的不同点,要求:16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概括雾和霾的相同点,要求:16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中的压缩语段。
按要求应先筛选信息,再概括答题。
2017年高考试题及解析1.【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
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4分)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尤其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答案】①台基高,出檐大。
②内部可通可隔。
③构件艺术美观。
④涂有油漆以防腐。
【考点定位】压缩语段。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2017年高考浙江卷】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6分)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答案】示例: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
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
月色溶溶,树影婆娑。
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根据现成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使句意更丰富更具体,诗句中出现的意象有:小路、十八台阶、月光、蚂蚁。
这些在描写场景时必须出现。
另外,要将“我”换成“他”,描写中要有“他”的心理活动。
最后中心是“他”回到了童年。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3. 【2017年高考天津卷】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
(12字以内)(3分)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
专题06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1.请以“溪”、“海”和“潭”为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溪流没有大海的宽阔,所以容不下鲸鱼、巨轮;水潭没有大海的追求,所以它无法沟通五大洲,拥抱全世界。
示例2:潭水对溪流说:“为什么你一天到晚都忙着东奔西跑呢,像我这样安稳多好啊!”但终于有一天,溪流汇入了大海,而潭只能永远独守一隅。
示例3:溪水潺潺,送出欢乐的乐章;海水滔滔,迸发无穷的力量;潭水幽幽,渲染幽静的气氛:同样是水,却有各自的性格,不同的职分。
人不也是如此吗?【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难度】一般2.市话剧团将在你校举办“高雅文化校园行”活动,作为“校园之声”广播站的小记者,请你出一个宣传海报,要拟出标题和正文。
本次活动内容:市话剧团演出话剧《雷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曹禺先生经典力作暴风雷雨里看社会《雷雨》由曹禺先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创作,表现了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内外二十年的恩怨和矛盾冲突,具有很强的时代烙印。
5月26日晚7时,市话剧团在校大礼堂隆重演出,欢迎同学们届时前往观看。
校园之声广播站【解析】扩展的内容是以学校广播站小记者的名义为市话剧团来校演出话剧《雷雨》写一个宣传海报,拟出标题和正文,要突出宣传海报的重点内容,要有宣传性、鼓动性和吸引观众眼球的魅力。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难度】一般3.从“原野”“星空”“网络”“思考”“沉醉”“奔跑”“清新”“深远”几个词语中任选四个,写一段话,或描述某种情景,或表达某种见解。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50字左右。
【答案】示例1: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可是,它的表面却漂浮着太多的泡沫,被这些碎片遮挡了视野,你就会迷失在琐碎、浅薄、迷狂之中,不能走向思想的原野,沉醉于深远的思考之中。
示例1:碧绿的原野,一览无余地伸展在我的面前,在这无边的绿意里,我一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边纵情地奔跑着。
直要“沉醉不知归路”了。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难度】一般4.根据语意扩写,要求表达连贯,想象合理,突出情境的氛围,100字左右。
东方的天际刚显出一片熹微的晨光,天地间一片柔静,一片宁谧。
【答案】当我从远处的鸟鸣声中醒来,隔窗望去,淡淡的雾气正在散去,东方的天际刚显出一片熹微的晨光。
几只鸽子扑闪着翅膀轻轻飞落在院子里,踱着步啄食地下的米粒。
街上小贩的吆喝声,稀稀的车声,邻家小学生起床的开门声,都隐隐地传入我的耳膜。
天地间一片柔静,一片静谧。
【解析】注意描写要扣住“柔静”“宁谧”的氛围特点,合理展开想象。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难度】一般5.请以“细细观察,大自然总是给我们深刻丰富的启示”为中心,续写一段话,要求运用排比修辞,100字左右。
细细阅读,大自然总是给我们深刻丰富的启示。
【答案】当枯黄的落叶飘飘悠悠依依不舍地离开枝头,我读出了生命凋零的无奈与哀伤,青春的短暂和宝贵。
当胖乎乎的春蚕经过一夜的努力终于破茧而出的时候,我读出了新生的渴望和努力。
当蜗牛深出触角探路,艰难地爬过石块,我读出了前行的艰难和执着。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难度】一般6.运用第一人称,描绘谢朓《玉阶怨》这首诗歌描写的情景,注意表现诗歌的氛围和人物的心理活动。
玉阶怨谢朓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答案】天已经晚了,我只得放下宫殿门口珠玉做就的帘子,不会再有人回来了,还痴痴地等待什么呢?可是,殿里多冷清啊,我一个人孤寂地坐着,呆呆地望着帘外的流萤在暮色中这里那里地飞着,可即使这黑暗中的一点光亮不一会儿也不见了,整个宫殿又陷在了夜色的包围中。
漫漫长夜啊,让我一个人这样呆呆地坐着又如何度过?我还是缝制那件裸衣吧。
一针针,一线线,这里缠绕着我绵长不尽的思念啊。
我的君啊,你知道吗,我对你的思念怎么能够穷尽?【解析】注意诗句背后隐藏的女子的动作、心理等表现,要加以想象和体会。
感受到孤寂冷清的氛围是关键。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难度】一般7.以“顺境也可以出人才”为中心,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要求语言有说服力,不少于100字。
【答案】逆境让人在困厄中奋起,让人在砺炼中成长,自然能够造就人才,然而谁又能说顺境不也可以出人才呢?顺境给我们提供了成才的诸多有利条件,充分的利用这些不是可以更快更好的成长吗?建筑学家梁思成,物理学家杨振宁都生长在比较优裕的家庭环境里,但是他们没有被优裕安逸的环境腐蚀了斗志,而是在家长的熏陶和教导下,努力向上,刻苦读书,不是都成为了卓有成就者了么?【解析】注意中心句里的“也”字。
这意味着必定要结合着逆境来写。
有观点,有论据,有分析,如此,才有说服力。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难度】一般8.扩展下面的句子,扩展后的语句要体现辛弃疾的人生历程和精神风貌,并要运用比喻、排比、比拟三种修辞中的一种,不超过100字。
辛弃疾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走来。
【答案】辛弃疾带着他青年时突入敌营的英雄气概,带着他中年时力主抗金北伐的远见卓识,带着他晚年时伴青山,戏白云,盟白鸥,友松竹的潇洒,带着他一生不被重用的痛苦与无奈,穿过千年的时空向我走来。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难度】一般9.你班举行毛泽东诗词朗诵会,一同学朗诵完了《沁园春·长沙》,下一个该王宁宁同学为大家朗诵《七律·长征》。
请你为主持人一段串台词,80字左右。
【答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担当精神令我们感动,而他在革命过程中,面对艰难险阻表现出的那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更令我们赞叹。
下面请听王宁宁同学为大家带来的毛泽东诗朗诵《七律长征》。
【解析】是串联《沁园春长沙》和《七律长征》这两首诗词,不可弄错了对象。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难度】一般10.下面这段话是著名数学家、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在人民大学作《几何学赏析》的演讲时说到的,请概括这段话的内容要点。
不超过20字。
其实任何有深度的学问都有其本质所在,数千年累积下来的学问就是我们的体魄,没有这个实质,就没有办法创新,就没有办法寻找新的空间,就没有办法离开古人的范畴。
这是我自己的看法,很多人讲,做数学是一个天才的活动,可是数千年来,伟大的天才数学家至少有两三百,他们累积下来的学问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不能够超越他们,因为我们的脑袋不大可能超越几百个天才累积下来的经验。
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了解前人的思想,才能够向前走,才能够昌盛。
我们能够培养我们的美,也一定要有学习的能力,能够学习前人做过的事情。
丘成桐认为,。
【答案】学习前人的思想学问,才可能发展创新。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难度】一般11.根据下面的文字,通过筛选整理,给“昆曲”下一个定义。
不超过100字。
昆曲,“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它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等各种表演形式。
昆曲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
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
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
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答案】昆曲是一种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以中州官话为主要唱说语言,综合运用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以及唱念做表、舞蹈、武术等各种表演形式,表演细腻美妙,唱腔优美缠绵,风格柔婉的传统戏曲艺术。
【解析】下定义题,第一步找出被定义事物的属概念,本题“昆曲”的属概念应为“戏曲”“戏曲艺术”,这里注意不要照抄题中的“传统文化艺术”,因为“文化”的概念较宽泛,还需再界定,不准确。
第二步是筛选提取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或者说是本质特征。
什么是本质特征,就是能把此事物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基本特点。
昆曲这种戏曲艺术和其他戏曲艺术区别开来的基本特点可能是什么?题中哪些是,哪些不是?历史、起源、影响等首尾的这些信息显然不是昆曲这个事物独有的,所以予以排除。
剩余信息,有重复处,予以提炼简化,,语序再加以调整,使之通顺连贯。
这样就可以组织出答案了。
意思对即可,要点却要全面。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难度】一般12.请补充完整文段结尾的那句话,使其能够概括全段的内容,并且语意连贯,表达简洁,能够体现文段前后的内在联系。
20字左右。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爱因斯坦对物质世界的思考和认识是深入的。
他的狭义相对论成功地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题。
其广义相对论也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多年的不解之谜——水星近日点的进动,并推断出后来被验证了的光线弯曲现象。
但就是这位蜚声全球的科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收到以色列当局诚挚邀请他担任以色列总统的信时,断然拒绝了邀请。
能够成为犹太国的总统,无疑是爱因斯坦人生的又一项辉煌成就。
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爱因斯坦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他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
所以,本人不适合担当如此高官重任。
”可以说,爱因斯坦是位。
【答案】既能深刻认识大自然又能深刻认识自己的人【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难度】一般13.提取下面这段话的主要信息,并写出四个关键词。
辛亥革命,这是一段注定要被所有中国人铭记的历史。
今天,站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起点上的我们,还可以解读出一段怎样的辛亥革命历史?这场革命,在什么意义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什么经历了这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后,中国呈现出的面貌并不是那些仁人志士所憧憬的民族伟大复兴,症结出在什么地方?难道革命错了吗?著名作家王树增新近出版的历史评述著作《1911》将带你回顾辛亥革命历史风貌,反思那段革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