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作业3答案(新)
- 格式:doc
- 大小:160.50 KB
- 文档页数:10
《统计学原理》作业(一)(第一~第三章)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7、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二、单项选择题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 )A、每个工业企业;B、67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全部工业产品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D)。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D )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地调查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A、作用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灵活程度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7、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A)。
9. 解:某工业系统所属企业产值平均计划完成程度表 按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分组(%)各组企业数占总数的比重(系数)f 组中值XXf 95~100 0.12 97.5 11.7 100~105 0.56 102.5 57.4 105~110 0.24 107.5 25.8 110~115 0.08 112.5 9 合计1.00—103.9所以企业产值平均计划完成程度%9.10300.19.103===∑∑fXf X13. 解:某地区水稻收获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平均差计算表(1)中位数的位置=30026002==∑f,由向上累计次数可知,中位数在275~375组距内,水稻收获量(千克/亩) 耕地面积(亩)f 组中值X向上累计次数X f X 2 X 2f fX X -150~175 18 162.5 18 292526406.25 475312.5 2085 175~200 32 187.5 50 6000 35156.25 1125000 2906.666667 200~225 53 212.5 103 11262.5 45156.25 2393281.25 3489.166667 225~250 69 237.5 172 16387.5 56406.25 3892031.25 2817.5 250~275 84 262.5 256 22050 68906.25 5788125 1330 275~300 133 287.5 389 38237.5 82656.25 10993281.25 1219.166667 300~325 119 312.5 508 37187.5 97656.25 11621093.75 4065.833333 325~350 56 337.5 564 18900 113906.25 6378750 3313.333333 350~375 22 362.5 586 7975 131406.25 2890937.5 1851.666667 375~425 10 412.5 596 4125 170156.25 1701562.5 1341.666667 425~500 4 487.5 600 1950 237656.25950625 836.6666667 合计 600 — —167000—4821000025256.66667由公式可得:亩千克/3.28325133256260027521=⨯-+=-+=-∑d f S fX M mm L e1Q 的位置15046004===∑f,由向上累计次数可知,1Q 在225~250组距内,亩千克/0.242691034600225411111=-+=-+=-∑f S fX Q Q L ;3Q 的位置4504600343=⨯==∑f ,由向上累计次数可知,2Q 在300~325组距内,亩千克/8.312119389460033004331333=-⨯+=-+=-∑f S fX Q Q L ;次数最多的是133,对应的组距为275~300,则众数就在275~300组距内,亩千克/5.29425)119133()84133(84133275211=⨯-+--+=∙∆+∆∆+=d X M L o 。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第五~第七章)一、判断题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3、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 )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5、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6、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唯一方法(×)7、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 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8、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9、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 与估计值y c的平均误差程度(√)。
10、抽样误差即代表性误差和登记性误差,这两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11、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12、在一定条件下,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
A 、抽样误差系数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3、抽样平均误差是( C )。
A 、全及总体的标准差B、样本的标准差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4、当成数等于( C )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 、 1B 、 0 c、 0.5 D、 -15、对某行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 的职工收入在800 元以下,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行业职工收入在800 元以下所占比重是(C)。
《统计学原理》练习册习题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0×1=10分)第一章:总论1.统计学3.集合(或整体)4.总体单位 6.总体单位名称 8.总体单位总体 12.品质数量 14.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1. 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2. 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 4. 选择分组标志 6. 专门组织一次性全面10.现象一定标志 11.分组名称或变量值次数 15. 普查 22. 品质标志数量标志23.各组界限最小最大 26.重叠间断 27 U型 J型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与显示1.总量指标2.时期指标时点指标6.结构相对数9.变量值次数 14分散集中17综合性18集中趋势22零28全距标准差离散系数30. 95% 21.8% 31最小第四章:抽样调查2正比反比4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9重置抽样不重置抽样10随机原则总体数量特征11样本21抽样极限误差22抽样平均误差第五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1相关关系 3单相关9回归系数11函数r=1 14相关16确定的随机的20正相关负相关第六章:时间数列6环比定基定基环比 8时间9总规模或总水平16 定基发展速度17环比发展速度第七章:统计指数法3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12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21基期质量指标报告期数量指标27 减少0.6%二、单项选择题(15×1=15分)第一章:总论1④ 3③ 4④ 5.④ 6.② 7② 8.② 9.① 11.③ 13④ 17② 18① 20② 22① 24①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1① 5③ 7③ 11② 13③ 17④ 20① 21② 23② 24④ 27② 31② 32③ 36②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与显示1③ 2① 3④ 5③ 7② 8② 10④ 18③ 24① 25① 31② 34① 35② 38② 41② 45③48①52③54① 67③ 76④第四章:抽样调查2④ 4② 7① 12③ 15① 17① 20① 21③ 27② 28④ 34③ 35④ 36② 37① 43② 51④ 53②第五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2② 3② 5① 6② 8① 14① 16③ 18① 21③ 29① 30①第六章:时间数列2④ 3③ 4①时期数列6③ 7② 15③ 19④ 26② 30③第七章:统计指数法2② 5② 9③ 13③ 15③ 16① 17③ 36② 40① 44① 50②三、多项选择题(5×2=10分)第一章:总论1①③④ 2①③⑤ 3①②⑤ 5③④ 7②③④⑤ 8③⑤ 10①②③ 11①④ 13③⑤ 18①②④⑤ 19①③④ 20②③⑤ 22①③④⑤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2②⑤ 4①④⑤ 5①③ 12④⑤ 16①④⑤ 23①②③ 27①②③④⑤ 29②④⑤33②③④⑤ 36①③ 38②③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与显示2③④⑤ 3①③④⑤ 5②④ 6①③ 7①②③④ 12①③⑤ 13①②③⑤ 15①②③20②④⑤ 24②④ 32①④⑤ 34③⑤ 36①②④ 40②④⑤ 50①③第四章:抽样调查1①②⑤ 2①②③④ 5①⑤ 7①②③④ 8①③④⑤ 11②③ 22②③④ 26①②③⑤31①②第五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2②③④ 7①④ 11①④⑤ 17①③ 19①②⑤ 24②③④⑤ 27①②⑤第六章:时间数列2②④⑤ 3①②③⑤ 4①②④⑤ 8②⑤ 12①②④⑤ 18②③⑤(②定基增长量除以固定水平)第七章:统计指数法2②③ 4②③④ 11③④ 24①②③ 29②⑤四、判断改错题(5×2=10分)第一章:总论3.错,改正:“不考虑”改“考虑”5.错,改正:“整数和小数”改“整数”6.错,改正:“年龄、性别、民族等”删除7 .错,改正:“离散”改“连续”,“计数”改“测量或计算”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1.错,“表现形式”改为“总体数量状况”,4对,6对,10对,11错,“组距和组数”改为“确定分组标志和各组界限”,16错,“定性”改为“定性或定量”,19错,“一部分样本”改为“重点”,“全面调查”改为“非全面调查”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与显示1错,“平均 ”改“相对”,2错,“时点间隔成正比”改“时点间隔无关”,6错,“只能是”改为“可以是”,“不能是”改为“也可以是”,8对,10对,14错,“简单式”改“加权式”,“加权式”改“简单式”,15对,18错,“平均数”改“相对数”,22错,“越好”改“越差”,27对,32错,“离差”改“离差绝对值”,33对第四章:抽样调查3对,7对,8错,n σ改为n σ,9错,“样本”改“总体”,11对,14对,16对,21对,25对第五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2对,4对,5错,“数量变动关系”改“相关程度和相关方向”,7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改“只能相同”,12错,“都是上升的”改“相同方向”,15错,改为“回归分析两个变量,自变量是确定变量,因变量是随机变量;而相关分析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17错,“回归系数”改“相关系数”,18对,19对第六章:时间数列1错,“变量”改“时间”,2对,13错,“增长”改“发展”,14对,20对21错,“增长”改“发展”、“增长”改“发展”第七章:统计指数法1错,“数量”改“质量”,2对,11对,15错,“综合指标”改“总量指标”五、简答题(4×5=20分)第一章:总论“统计”一词的涵义及其之间的关系统计信息的主要特征什么是统计学?其研究对象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及其产生原因统计分组的类型及其主要内容统计分组中,分组变量的类型有几种,其组限是如何确定的?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与显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有何不同?权数及其作用第四章:抽样调查什么是抽样调查?它具有哪些提点?抽样误差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第五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相关关系的种类是如何划分的?第六章:时间数列什么是时间数列?其作用是什么?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第七章:统计指数法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在综合指数的编制中,同度量因素确定的一般原则指数的分类有哪些?六、计算题(35分)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与显示P35:16.%95.14,8.188,126311====x v x σσσ%6.16,212,12752222====x v x σσσ 说明:因为甲企业的离散系数小,所以,甲企业的平均工资更具有代表性。
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第三套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_C历次成绩完成时间查看详情1.0.0 2015-01-09 11:29:072.0.0 2015-01-09 11:28:593.0.0 2015-01-09 11:28:474.0.0 2015-01-09 11:28:395.0.0 2015-01-09 11:28:306.0.0 2015-01-09 11:28:167.0.0 2015-01-09 11:28:108.0.0 2015-01-09 11:28:029.0.0 2015-01-09 11:27:5510.0.0 2015-01-09 11:27:48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_C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_C最终成绩:0.0 仅显示答错的题一单选题1. 在分组时, 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此值归入两组均可另立一组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2.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两大类品质标志具有标志值数量标志且有标志值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数量标志且有标志值3. 推论统计学产生于20年代之后,其创始者是( )费舍高斯皮尔逊拉普拉斯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费舍4. 下列数据中,测量数据是( )17公斤17人17个班17个样本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 17公斤5. 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普查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典型调查6. 分配数列包含两个组成要素,即()分组标志和组距分组和次数分组标志和次数分组和表式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分组和次数7. 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400元,工资总额为200000元,老工人月工资800元,工资总额80000元,则平均工资为( )600元533.33元 C ,466.67元500元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 500元8. 统计整理主要是对()的整理.历史统计资料统计分析资原始调查资料综合统计资料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原始调查资料9.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10. 某10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为:101斤,102斤,103斤,108斤,102斤,105斤,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算平均数,结果满足(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11. 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职工人数机器台数工业总产值车间数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工业总产值12. .已知某企业4月,5月,6月,7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290人,298人,296人和301人.则该企业二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应用( )计算首末折半法简单平均法几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简单平均法13. 平均增长速度是()长环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总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平均发展速度减去百分之百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平均发展速度减去百分之百14. 下列情况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汽车台数工人人数工厂数工业总产值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工业总产值15. 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为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标志值数量指标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数量标志二判断题1.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错2. 货物和服务是生产活动成果的最终表现形态,是社会经济统计的主体()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3. 各种调查方法的结合运用会造成重复劳动,因此不应提倡()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错4. 调查时间就是进行调查工作所需要的时间()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错5. 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6. 变量额相关系数等于1,则这两个变量是完全相关的()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对7. 平均数指数是个体指数的平均数,所以平均数指数是个体指数()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错8. 当相关系数接近与+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错9. 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能一致的()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错10.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错对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错加载中,请稍候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_C历次成绩完成时间查看详情1.0.0 2015-01-09 11:29:072.0.0 2015-01-09 11:28:593.0.0 2015-01-09 11:28:474.0.0 2015-01-09 11:28:395.0.0 2015-01-09 11:28:306.0.0 2015-01-09 11:28:167.0.0 2015-01-09 11:28:108.0.0 2015-01-09 11:28:029.0.0 2015-01-09 11:27:5510.0.0 2015-01-09 11:27:48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_C统计学原理课程作业_C最终成绩:0.0 仅显示答错的题一单选题1. 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为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标志值数量指标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数量标志2. 某厂有两个车间,1984年甲车间工人平均工资为120元,乙车间为130元;1985年,甲车间工人在全厂工人中的比重提高,乙车间的比重下降.在两车间工人平均工资没有变化的情况下,1985年全厂总平均工资比1984年全场总平均工资( )增加减少持平不能作结论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减少3.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4. 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动态相对指标5. 描述总体集中情况的统计指标称为( )总体平均数期望值总体平均数或期望值总体期望值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总体平均数或期望值6. 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产品按品种分组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人口按年龄分组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产品按品种分组7. 某市工业企业199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1998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一日一个月一年一年零一个月本题分值: 4.0用户未作答标准答案:一个月8. 下列数据中,( )属于结构相对数。
《统计学原理》(第3版)综合试卷1-5答案2018.7.22综合试卷一一、填空题答案:1. 众数 2. 算术平均数 3. 38.27 4.上限不在内 5. σμ-=X Z 6. 相关关系 7.14.05- 8.季节变动、循环波动 9. 87.67% 10. 计量单位 11. 2006年11月12.饼图 13. 增长百分之一的绝对值 14.几何平均法 二、选择题答案:1. C 2. B 3. C 4. B 5. D 6. A 7. A 8. C 9. C 10. C 11. ABD12. ACDE 13. BCDE 14. ABCDE 15. CE三、判断题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四、思考题:答:1.按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用文字来表明事物不同属性或类别的数据。
企业所属的不同行业、企业的不同所有制类型等都属于分类数据。
顺序数据是用文字来表述有顺序的不同类别的数据。
如,不同的教育程度、产品的不同等级等均属于顺序数据。
数值型数据是用数字来表现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
如,一个企业的职工人数、销售收入等指标都是用具体的数字来表示的。
数值型数据不仅能表明现象数量上的不同和大小顺序,还能在数据之间进行数量运算,统计处理的大多是数值型数据。
答:2.标准差是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反映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其算术平均数的平均离差,与变量值的计量单位相同;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数相除的结果,用比率反映离散程度的大小,用百分数表示。
在对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对比时,如果两组数据的计量单位不同或平均水平差距较大时,用绝对数形式的标准差反映离散程度的高低缺乏可比性,这时,用相对数形式的标准差系数进行对比比较合适。
《统计学原理》(第3版)综合试卷1-5答案2018.7.22综合试卷一一、填空题答案:1. 众数 2. 算术平均数 3. 38.27 4.上限不在内 5. σμ-=X Z 6. 相关关系 7.14.05- 8.季节变动、循环波动 9. 87.67% 10. 计量单位 11. 2006年11月12.饼图 13. 增长百分之一的绝对值 14.几何平均法 二、选择题答案:1. C 2. B 3. C 4. B 5. D 6. A 7. A 8. C 9. C 10. C 11. ABD12. ACDE 13. BCDE 14. ABCDE 15. CE三、判断题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四、思考题:答:1.按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用文字来表明事物不同属性或类别的数据。
企业所属的不同行业、企业的不同所有制类型等都属于分类数据。
顺序数据是用文字来表述有顺序的不同类别的数据。
如,不同的教育程度、产品的不同等级等均属于顺序数据。
数值型数据是用数字来表现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
如,一个企业的职工人数、销售收入等指标都是用具体的数字来表示的。
数值型数据不仅能表明现象数量上的不同和大小顺序,还能在数据之间进行数量运算,统计处理的大多是数值型数据。
答:2.标准差是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反映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其算术平均数的平均离差,与变量值的计量单位相同;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平均数相除的结果,用比率反映离散程度的大小,用百分数表示。
在对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对比时,如果两组数据的计量单位不同或平均水平差距较大时,用绝对数形式的标准差反映离散程度的高低缺乏可比性,这时,用相对数形式的标准差系数进行对比比较合适。
统计学原理作业3参考答案一、 判断题1、×2、×3、√4、×5、√6、√7、√8、×二、单项题1、A2、C3、D4、C5、C6、A7、B8、D9、A 10、B11、B 12、D三、多选题1、ABCD2、ACD3、ABC4、ABCD5、BDE6、AD7、ABCD8、BCDE9、ABD 10、AC四、简答题1、答:抽样推断是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
特点:(1)是由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认识方法论;(2)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3)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抽样推断的误差是事先可以计算并加以控制。
2、答:抽样误差指由于抽样的偶然引述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结构,而引起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
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总体各单位标志吃的差异成都、样本的单位数、抽样的方法和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3、答:参数值某一个全及指标,它反映了全及总体某种数量特征;统计量即样本指标,它反映了样本总体的数量特征。
其特点是:全及指标是总体变量的函数,但作为参数其指标值是确定的、唯一的,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或标志属性决定的;而统计量是样本变量的函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其数值由样本各单位标志值或标志属性决定的,统计量本身也是随机变量。
4、答:抽样平均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的一般水平的指标;而抽样极限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的最大范围的指标,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的联系是:极限误差是在抽样平均误差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即 x x t μ=∆ ;二者的区别是:(1)二者涵义不同;(2)影响误差大小的因素不同;(3)计算方法不同。
5、答题要点:二者的区别是:(1)相关分析仅能观察相关的方向和密切程度,但不能指出两变量间相关的具体形式。
回归分析可以根据回归方程用自变量的数值推算因变量的估计值。
(2)相关分析中两变量是对等的,都是随机变量,不区分自因变量。
练习与思考答案第一章一、判断题1.√2.×3.×4.×5.√6.√7.√8.×9.√10.×二、单项选择题1.B2.C3.B4.D5.D6.C三、简答题(略)第二章一、判断题1.×2.×3.×4.√5.×6.×7.×8.×二、单项选择题1.C2.A3.B4.A5.C三、简答题(略)四、计算题(4)钟型分布。
五、实践题(略)第三章一、判断题1.×2.√3.×4.×5.×6.×7.×8.×9.×10.√二、单项选择题1.B2.C3.C4.B5.C6.D7.A8.C9.C 10.C 11. D 12.D三、简答题(略)四、计算题1、平均时速=109.09(公里/时)2、顾客占了便宜,因为如果两条鲫鱼分开买,则平均价格为16.92元/公斤。
在这次买卖中,顾客所占的便宜是11元-10.4元=0.6元。
原因是鲫鱼重量有权数作用。
3、(1)平均每个企业利润额=203.70(万元);(2)全公司平均资金利润率=13.08%。
4、(1)全厂总合格率、平均合格率和平均废品率分别是92.17%、97.32%和2.68%;(采用几何平均法)(2)全厂总合格率、平均合格率和平均废品率分别是97.31%、97.31%和2.69%;(采用调和平均法)(3)全厂总合格率、平均合格率和平均废品率分别是97.38%、97.38%和2.62%。
(采用算术平均法)5、(1)算术平均数x =76.3043;四分位数L Q =70.6818,M Q =75.9091和U Q =82.5;众数o m =75.38;(2)全距R=50;平均差 A.D.=7.03;四分位差d Q =11.82,异众比率r V =51.11%;方差2s =89.60;标准差s =9.4659;(3)偏度系数(1)k S =0.0977,(2)k S =0.1154,(3)k S =0.0454; (4)峰度系数β=2.95;(5)12.41%12.5%s s V V ==乙甲;。
《统计学原理》作业(一)(第一~第三章)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得研究对象就就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得数量方面。
(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得大量观察法,就就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得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与统计报表。
(×)4、统计分组得关键就就是确定组限与组距( ×)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就就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就就是总体单位。
(×)6、我国得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就就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7、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得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得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得工资收入水平就就是数量标志。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得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就就是重点调查。
(√)10、我国人口普查得总体单位与调查单位都就就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就就是户。
( √ )二、单项选择题1、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得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就就是(C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2、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 )。
ﻩA、一日B、一个月ﻩC、一年ﻩD、一年零一个月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ﻩﻩA、男性就就是品质标志B、人得年龄就就是变量C、人口得平均寿命就就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就就是统计指标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得自动机床得产量与产值,上述两个变量就就是( D )。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得就就是( D )ﻩﻩA、企业设备调查ﻩ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ﻩ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得主要区别就就是( Dﻩ)。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第五~第七章)一、判断题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3、抽样成数的特点是,样本成数越大,则成数方差越大。
(×)4、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6、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7、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唯一方法(×)8、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9、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10、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y c的平均误差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
A、抽样误差系数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3、抽样平均误差是(C)。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B、样本的标准差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4、当成数等于(C)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1B、0 c、0.5 D、-15、对某行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行业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所占比重是(C)。
A、等于78% B、大于84% c、在此76%与84%之间D、小于76%6、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A)。
A、甲厂比乙厂大B、乙厂比甲厂大C、两个工厂一样大D、无法确定7、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B)。
A、抽样平均误差;B、抽样极限误差;C、抽样误差系数;D、概率度。
8、如果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1 ,说明两变量之间( D )。
A、不存在相关关系B、相关程度很低C、相关程度显著D、完全相关9、相关关系中,两个变量的关系是对等的,从而变量x 对变量y 的相关,同变量y 对变量x 的相关( C )。
A、完全不同B、有联系但不一样C、是同一问题D、不一定相同10、一般说,当居民的收入减少时,居民的储蓄款也会相应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A )。
A、直线相关B、完全相关C、非线性相关D、复相关11、当所有的观察值y都落在直线y=a+bx上时,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B)。
A、γ=0B、γ=1C、-1<γ<1D、0<γ<112、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工人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 c=30+60x ,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每提高2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增加( B )。
A、60元B、120元C、30元D、90元13、如果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B)A、高度相关关系B、完全相关关系C、完全不相关D、低度相关关系14、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之间存在着(D)。
A、不完全的依存关系B、不完全的随机关系C、完全的随机关系D、完全的依存关系三、多项选择题1、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ABCD)。
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2、在抽样推断中(ACD)。
A、抽样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的B、总体指标是一个随机变量C、可能抽取许多个样本D、统计量是样本变量的涵数E、全及指标又称为统计量3、从全及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有(BC)。
A、简单随机抽样B、重复抽样c、不重复抽样D、概率抽样E、非概率抽样4、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单位数的多少取决于(ABCE)。
A、总体标准差的大小B、允许误差的大小C、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D、总体参数的大小E、抽样方法5、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BDE)。
A、样本单位数B、样本指标c、全及指标D、抽样误差范围E、抽样估计的置信度6、在抽样平均误差一定的条件下(AD)。
A、扩大极限误差的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B、缩小极限误差的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C、扩大极限误差的范围,只能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D、缩小极限误差的范围,只能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E、扩大或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与推断的可靠程度无关7、判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是(ABCD)。
A、对客观现象作定性分析B、编制相关表C、绘制相关图D、计算相关系数E、计算估计标准误8、相关分析特点有( BCDE)。
A.两变量不是对等的B.两变量只能算出一个相关系数C.相关系数有正负号D.两变量都是随机的E.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介于0和1之间9、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是( ABD )。
A、商品流转的规模愈大,流通费用水平越低B、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C、国民收入随投资额的增加而增长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E、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10、变量x 值按一定数量增加时,变量y 也近似地按一定数量随之增加,反之亦然,则x 和y之间存在( AB )。
A 、正相关关系B 、直线相关关系C 、负相关关系D 、曲线相关关系E 、非线性相关关系四、填空题1、根据样本各单位标志值或标志属性计算的综合指标称为 t 统计量 。
2、利用样本资料认识总体的数量特征,有两种途径即 参数估计 和 假设检验 。
3、根据样本各单位标志值或标志属性计算的综合指标称为 统计量 ,它是 样本变量 的函数,用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4、从全部总体单位中随机抽选样本单位的方法有两种,即 重复 抽样和 不重复 抽样。
5、常用的抽样组织形式有 简单随机抽样 , 类型抽样 、 等距抽样 、 整群抽样 四种。
6、在重复抽样的条件下,抽样平均误差与 样本容量 成反比,与 总体标准差 成正比。
7、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 相关方向 和 相关程度 的代表性指标。
8、完全相关的关系即 函数 关系,其相关系数为 1± 。
9、若变量x 与y 为完全线性相关,则相关系数=r 1 ;若x 与y 完全没有直线相关,则相关系数=r 0 。
10、回归方程bx a y c +=中的参数a 代表 直线的起点值 ,b 代表 回归系数 。
一个回归方程只能作一种推算,即给出 自变量 的数值,估计 因变量 的可能值。
五、简答题1、什么是抽样推断?抽样推断都有哪几方面的特点?答: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
特点:(1)是由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认识方法论;(2)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3)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2、什么是抽样误差?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抽样误差是指由于抽样的偶然因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机构,而引起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
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样本的单位数、抽样方法和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3、 什么是参数和统计量?各有何特点?答:参数是一个全及指标,它反映了全及总体某种数量特征;统计量即样本指标,它反映了样本总体的数量特征。
其特点是:全及指标是总体变量的函数,但作为参数其指标值是确定的、唯一的,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或标志属性决定的;而统计量是样本变量的函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其数值由样本各单位标志值或标志属性决定,统计量本身也是随机变量。
4、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二者有何关系?答:抽样平均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一般水平的指标;而抽样极限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的最大范围的指标,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的联系是:极限误差是在抽样平均误差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即μt =∆;二者的区别是:(1)二者涵义不同;(2)影响误差大小的因素不同;(3)计算方法不同。
5、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有何区别与联系?答:二者的区别是:(1)相关分析仅能观察相关的方向和密切程度,但不能指出两变量间相关的具体形式。
回归分析可以根据回归方程用自变量的数值推算因变量的估计值。
(2)相关分析中的两变量是对等的,都是随机变量,不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回归分析中两变量不是对等的,要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且因变量是随机变量,自变量是给定的量。
二者的联系是:相关分析需要回归分析来表明现象数量关系的具体形式,而回归分析是建立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的。
6、说明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及其判断标准。
答:(1)相关系数的数值范围是在-1和+1之间,即,11≤≤-r 为负相关。
为正相关,00<>r r (2)判断标准:为微弱相关,3.0<r ,为低度相关;5.03.0<<r ,为显著相关8.05.0<<r ,为高度相关18.0<<r ;时,0=r 不相关,时,1=r 完全相关。
7、拟合回归方程y c =a+bx 有什么前提条件? 在回归方程y c =a+bx ,参数a ,b 的经济含义是什么?答:全及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根据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或标志属性计算的,而总体是唯一、不变的,因此全及指标是唯一确定的量,抽样指标是根据样本各单位的标志值或标志属性计算的,反映样本的数量特征,而样本是一个随机变量,因此抽样指标也是一个随机变量。
8、为什么说全及指标是唯一确定的量,而抽样指标在则是一个随机变量?答:全及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根据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或标志属性计算的,而总体是唯一、不变的,因此全及指标是唯一确定的量,抽样指标是根据样本各单位的标志值或标志属性计算的,反映样本的数量特征,而样本是一个随机变量,因此抽样指标也是一个随机变量。
六、计算题1、某企业生产某产品10000袋,为检验其包装重量是否达到标准,检验员甲按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抽取200袋进行检查,检验员乙按简单随机不重复方法抽取100袋进行检查。
样本标准差均为2克。
试求两种不同抽样方法下包装平均重量的抽样平均误差。
解:1414.01421.1422002===n σμ=甲 199.00396.0100001001100412==-=甲⎪⎭⎫ ⎝⎛⨯=⎪⎭⎫ ⎝⎛-N n n σμ2、外贸公司出口一种食品, 规定每包规格不低于150克,现在用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其中的100包进行检验,其结果如下:要求:(1)以否达到规格要求;(2)以同样的概率保证估计这批食品合格率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