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潍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 格式:doc
- 大小:167.50 KB
- 文档页数:11
山东省潍坊市2008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物 理 试 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B .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C .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时,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D .只要物体的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一小球以速度v 向右匀速运动,当它经过靠近桌边的竖直木板ad 边前方时,木板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
若木板开始运动时,cd 边与桌面相齐,则小球在木板上的投影轨迹是 ( )3.压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一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升降机运动状态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将压敏电阻平放在升降机内,受压面朝上,在上面放一物体m ,升降机静止时电流表示数为I 0。
某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在此过程中 ( )A .物体处于失重状态B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C .升降机一定向上匀加速运动D .升降机可能向下匀减速运动4.2008年1月10日开始的低温雨雪冰冻造成我国部分地区严重灾害,其中高压输电线因结冰而损毁严重。
此次灾害牵动亿万人的心。
为消除高压输电线上的凌冰,有人设计了这样的融冰思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除冰。
若在正常供电时,高压线上送电电压为U ,电流为I ,热耗功率为△P ;除冰时,输电线上的热耗功率需变为9△P ,则除冰时(认为输电功率和输电线电阻不变) ( )A .输电电流为3IB .输电电流为9IC .输电电压为3UD .输电电压为U 315.如图所示,用细线将A 物体悬挂在顶板上,B 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2007 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n卷两部分。
第I卷为选择题,将答案直接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为非选择题,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 2 分,共50 分。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回答1~3 题。
1.鲜明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是十七大报告的最大亮点。
它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
从政治上看,高举这一伟大旗帜就必须()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发展和扩大人民民主④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科学发展是贯穿十七大报告的一根红线。
下列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①统筹城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③发展就是要实现GDP 的快速增长④发展应当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3.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广大党员的思想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这体现了()①物质和意识不可分②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真理具有客观性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④D .②③2007 年8 月30 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 次会议高票通过了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反垄断法草案,该法将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回答4~5题。
4. 该法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①创设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②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④消除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A .①②③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5. 该法从起草到审议,历经十三载,它见证了中国市场经济的艰难转型,其具体的实施也将是任重而道远。
山东省潍坊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科)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题答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C xy x A R U U 则集合},11|{,-=== ( )A .}10|{<≤x xB .}10|{≥<x x x 或C .}1|{≥x xD .}0|{<x x2.设a 是实数,且211i i a +++是实数,则a= ( )A .1B .21C .23D .2 3.已知向量n ⋅=+==||),,2(),1,1(若,则n= ( ) A .-3 B .-1 C .1D .34.有关命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命题“若1,0232==+-x x x 则”的逆否命题为:“若023,12≠+-≠x x x 则”B .“x=1”是“0232=+-x 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 .若q p ∧为假命题,则p 、q 均为假命题D .对于命题使得R x p ∈∃:012<++x x ,则01,:2≥++∈∀⌝x x R x p 均有5.三视图如右图的几何体的全面积是 ( ) A .22+B .21+C .32+D .31+6.已知函数]4,3[)0(sin 2)(ππωω->=在区间x x f 上的最大值是2,则ω的最小值等于( ) A .32 B .23C .2D .37.设a,b 是两个实数,且a ≠b , ①,322355b a b a b a +>+ ②)1(222--≥+b a b a , ③2>+abb a 。
2007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历史无处不在,文物、图片甚至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回答9—11题。
9.2007年1月8日,备受关注的安徽西汉墓的墓主被确定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王刘庆,根据文献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
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A.汉武帝废除了分封制度B.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C.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D.六安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10.下图为我国建国后某一时期农业生产时的情景。
仔细观察图片,你可以得出的信息是()A.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B.农业生产采用集体化C.农业生产力水平较高D.妇女成为生产的主力11.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B.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C.工业革命不断扩展D.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12.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
对此,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这主要反映了火车的发明冲击了()A.封建等级观念B.封建经济基础C.宗教神权观念D.君主专制统治13.著名画家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眉宇间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
这一绘画特点体现了()A.教权主义B.人文主义C.神权主义D.理性主义14.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这种观点反映了()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15.斯大林曾说:“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
山东省潍坊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105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How does the man usually go to work?A.By bus. B.By car. C.On foot.2.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A.Snowy. B.Cold. C.Windy.3.Where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go first?A.To a school. B.To a friend’s house. C.To a library.4.When will the doctor’s office close?A.At 6:00 p.m. B.At 5:00 p.m. C.At 4:45 p.m.5.Why isn’t the woman going to see the film.A.She wants to see it next time.B.She has lots of work to do.C.She doesn’t like the film.第二节(共15小题;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2007-2008学年度山东省潍坊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文科)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题答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C xy x A R U U 则集合},11|{,-=== ( )A .}10|{<≤x xB .}10|{≥<x x x 或C .}1|{≥x xD .}0|{<x x2.设a 是实数,且211ii a +++是实数,则a= ( )A .1B .21C .23D .2 3.已知向量n ⋅=+==||),,2(),1,1(若,则n= ( )A .-3B .-1C .1D .3 4.有关命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命题“若1,0232==+-x x x 则”的逆否命题为:“若023,12≠+-≠x x x 则” B .“x=1”是“0232=+-x 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 .若q p ∧为假命题,则p 、q 均为假命题D .对于命题使得R x p ∈∃:012<++x x ,则01,:2≥++∈∀⌝x x R x p 均有5.三视图如下图的几何体的全面积是 ( )A .22+B .21+C .32+D .31+6.已知函数]4,3[)0(sin 2)(ππωω->=在区间x x f 上的最大值是2,则ω的最小值等于( ) A .32 B .23C .2D .37.设a,b 是两个实数,且a ≠b , ①,322355b a b a b a +>+ ②)1(222--≥+b a b a , ③2>+abb a 。
2007-2008学年度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数学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文史类)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函数x x x f 22cos 3sin )(+=的最小正周期是A .4πB .2π C .πD .2π2..已知全集I=R ,集合 A B x xy x A 则},4,3{},24|{=--==(U B )等于A .(2,3)∪(3,4)B .(2,4)C .(2,3)∪(3,4]D .(2,4]3.若函数c bx x x f ++=2)(的图象的顶点在第四象限,则函数)(x f '的图象是4.在锐角△ABC 中,若1tan ,1tan -=+=t B t A ,则t 的取值范围是A .(-1,1)B .(1,+∞)C .()2,2-D .+∞,2()5.等差数列}{n a 中,27,39963741=++=++a a a a a a ,则数列}{n a 前9项的和9S 等 于A .66B .99C .144D .297 6.若a 、b 、c ∈R ,a >b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A .ba 11< B .22b a >C .||||c b c a >D .1122+>+c bc a 7.设函数ax x x f m +=)(的导函数12)(+='x x f ,则数列*)}()(1{N n n f ∈的前n 项和是 A .1+n n B .12++n n C .1-n n D .nn 1+ 8.已知正数y x ,满足yx a y x 1,12+=+且的最小值是9,则正数a 的值是A .1B .2C .4D .8 9.函数x x y ln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A .),(1+∞-eB .),(1--∞eC .),0(1-eD .),(+∞e10.若不等式|2x -3|>4与不等式x 2+px+q>0的解集相同,则p: q 等于A .12:7B .7:12C .-12:7D .-3:411.在等比数列}{n a 中,21=a ,前n 项和为n S ,若数列}1{+n a 也是等比数列,则n S 等于A .221-+nB .3nC .2nD .3n -112.已知函数axx f πsin3)(=的图象上相邻的一个最大值点与一个最小值点恰好在圆x 2+y 2=a 2上,则正数a 的值是A .1B .2C .3D .4第Ⅰ卷答案卡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有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将答案填写在第II 卷相应的题号后面的空格内.13.已知x 、y 满足约束条件⎪⎩⎪⎨⎧≤≥+≥+-3005x y x y x ,则y x z 42+=的最小值为 .14.若)2,0(,135)4sin(πααπ∈=-且,则)4cos(2cos απα+值为 .15.如图,函数)(x f y =的图象在点P 处的切线方程是8+-=x y ,则)5()5(f f '+= .16.设函数f (x )=sin (ωx +ϕ)(ω>0,22πϕπ<<-),给出以下四个论断:①它的周期为π;②它的图象关于直线x =12π对称;③它的图象关于点(3π,0)对称;④在区间(6π-,0)上是增函数.以其中两个论断为条件,另两个论断作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答案即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满分74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推演步骤.17.(本题满分12分)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若C B A C B s i n s i n s i n s i n s i n 222+=+,且4=⋅AB AC ,求△ABC 的面积S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 n }前n 项和为S n ,首项为a 1,且21,a n ,S n 成等差数列.(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a n 2=(n b)21,设c n =nna b ,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T n19.(本小题满分12分)统计表明,某种型号的汽车在匀速行驶中每小时耗油量y (升)关于行驶速度x (千米/小时)的函数解析式可以表示为:)1200(880312800013≤<+-=x x x y 已知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1)当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甲地到乙地要耗油多少升? (2)当汽车以多大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甲地到乙地耗油量多少?最少为多少升?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1[,2)(2+∞∈++=x xax x x f . (Ⅰ)当21=a 时,求函数)(x f 的最小值: (Ⅱ)若0)(],,1[>+∞∈∀x f x 恒成立,试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1.(本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S n 满足.1,2,2211==+=+a a kS S n n 又(1)求k 的值; (2)求S n ;(3)已知存在正整数m 、n ,使211<--+m S m S n n 成立,试求出m 、n 的值.22.(本题满分14分)已知).31,1(,),(2)(22且过点为奇函数为常数b a bx x ax x f ++= (Ⅰ)求)(x f 的表达式; (Ⅱ)定义正数数列{}))((2,21,211*+∈==N n a f a a a a n n n n ,证明:数列⎭⎬⎫⎩⎨⎧-212n a 是等比数列;(Ⅲ)令{}831,,212>-=n n n nn S n b S a b 求使项和的前为成立的最小n 值.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CAADB DABCA CB 二、填空题 13.-6 14.132415.2 16.①②⇒③④ ①③⇒②④ 三、解答题17.解:由已知得b 2+c 2=a 2+bc …………………………………………………………………2分A bc a c b bc cos 2222=-+=∴…………………………………………………4分23sin ;21cos ==∴A A ……………………………………………………………6分 由8,4cos 4=∴==⋅bc A bc AB AC ,得……………………………………10分32sin 21==∴A bc S ……………………………………………………………12分 18、解(1)由题意知2a n =S n +21,a n >0 当n =1时,2a 1=a 1+21 ∴a 1=21当n ≥2时,n S =2a n -21,S n -1=2a n -1-21两式相减得a n =2a n -2a n -1整理得:1-n na a =2 …………………………………………………………………4分 ∴数列{a n }是以2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a n =a 1·2n -1=21×2n -1=2n -2…………………………………………………………5分 (2)a n 2=2nb -=22n-4∴b n =4-2n ……………………………………6分C n =aa ab =2224--n n =nn 2816- T n =+-++32282028…124816822n nn n ---+ ① 21T n =++322028…+124816822nn n n +--+ ②①—②得21T n =4-81322816)212121(+--+⋯++n n n ………………………9分 =4-8·1122816211211(21+-----n n n =4-4112816)211(+----n n n =n n 24 ………11分∴T n =n n28 ………………………………………………………………………12分19.解:(1)当x=40时,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5.240100=小时, 在耗油5.175.2)840803401280001(3=⨯+⨯-⨯(升) 答:当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甲地到乙的耗油17.5升. ……4分(2)当速度为x 千小/小时时,汽车从甲地到乙的行驶了x100小时,设耗油量为h(x)升,依题意得)1200(41580012801100)88031280001()(23≤<-+=⋅+-=x x x x x x x h ………6分=)('x h )1200(640808006402332≤<-=-x x x x x ………………………………………8分所以它是最小值上只有一个极值在因为取到极小值时当是增函数时当是减函数时当得令,]120,0()(.25.11)80()(,80.)(,0)(',)120,80(;)(,10)(',)80,0(80,0)('x h h x h x x h x h x x h x h x x x h ==∴>∈<∈== (10)分答:当汽车以8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时,从甲地到乙地耗油最少,最少为11.25升……12分 20.解:(Ⅰ)当21=a 时,221)(++=x x x f ,2211)('x x f -= ……………2分 因为),1[+∞∈x ,所以02112>-x,即0)('>x f 所以函数)(x f 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 ………………………………………4分所以函数)(x f 在区间),1[+∞上的最小值为27)1(=f ………………………6分(Ⅱ)2)(++=x a x x f ……………………………………………………………7分当0=a 时,2)(+=x x f ,显然),1[+∞∈∀x ,0)(>x f ………………8分当0>a 时,因为),1[+∞∈x ,所以022)(>+≥a x f ,显然满足题意………………9分当0<a 时,因为01)('2>-=x a x f ,所以)(x f 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 所以3)1(|)(min +==a f x f若),1[+∞∈∀x ,0)(>x f ,则只须0|)(min >x f ,即03>+a ,解得3->a又0<a ,所以03<<-x …………………………………………11分 综上,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3(+∞- …………………………………………12分21.解:(1)∵S 2=KS 1+2 ∴a 1+a 2=Ka 1+2 又 a 1=2,a 2=1 ∴K=21………………2分 (2)2211+=+n n S S ① n ≥2时,2211+=-n n S S ② ,①-②得 )2(211≥=+n a a n n ………………………………………………………4分 又)(0,21*12N n a a a n ∈≠= }{),(21*1n n n a n n a a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21 )211(4211])21(1[2n n n S -=--=∴……………………………………………………7分 (3)不等式21)211(4)211(4,2111<----<--++m m m S m S n n n n 即 整理得6)4(220]2)4(2[26)4(2<-<∴<----m m m n n n …………………………9分∵存在正整数m ,n 使得上面的不等式成立,由于2n 为整数,4-m 为整数,则只能2n (4-m )=4………………………………………………………………10分 ⎩⎨⎧==⎩⎨⎧==-∴⎩⎨⎧=-=⎩⎨⎧=-=∴231214422422n m n m m m n n 或或 即m=2,n=1或m=3,n=2………………………………………………………12分22解:(Ⅰ)bx x ax x f ++=222)( 为奇函数 )(22)(2)()(222222x f bx x ax b x x ax b x x x a x f -=++-=+--+---=-∴ 0=∴a ………………………………………………………………………………2分 又)31,1()(过点x f 31212)1(2=+=+=∴b b x x f 1=∴b12)(2+=∴x x x f ……………………………………………………………4分 (Ⅱ)122122)(222221+=+⋅==+n n n n n n n a a a a a n f a a 2212111nn a a +=∴+…………………………………………………………7分 )21(2121221-=-∴+nn a a ∴数列⎭⎬⎫⎩⎨⎧-212n a 是以2为首项,.21为公比的等比数列………………8分 (Ⅲ)212112=-=a a b n nn⎥⎦⎤⎢⎣⎡-=-⎥⎦⎤⎢⎣⎡-=∴22)21(14211)21(12n S ……………………………………11分 又831)21(14831>⎥⎦⎤⎢⎣⎡->n n S 即 5321)21(>∴<∴n n …………………………………………………13分 ∴满足.6831为的最小n S n >…………………………………………14分。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山东省潍坊市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科类、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及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4•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严禁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古刹/刹那强悍/强弩之末当头棒喝/独当一面B.奔放/投奔给予/自给自足应接不暇/应运而生C.刚劲/劲敌揭露/出乖露丑间不容发./令人发指D.主角/角斗装载/载歌载舞遂心如愿/半身不遂2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中,A.激纳掣肘求全责备阴庇后代B.静谧启事迫不急待臭衷是C.阵脚赌博贸然从事心浮气躁D.宣泄申诉以德抱怨形迹可疑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开放性网络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 ______________ 于网络的“情绪性言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②2006年,中国外交依然面对许多悬疑:中日关系僵局能否_________________ ,中俄合作能否深化,中美管子能否保持积极稳定的发展态势,等等,这些问题仍然值得世界充分关注。
③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______________ 正因为由己及人领悟到别人的孤独,我们的内心__________________ 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
A.漫延打破也/就B.蔓延突破也/就C.漫延突破但/才D.蔓延打破但/才4.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张家辉近来在杜其峰的作品中频频亮相,展露了自己的表演才华,尤其是在《黑社会》系列剧中的表演更是可圈可点。
釒山东省潍坊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 学 试 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题答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135.5 Cu 64第Ⅰ卷包括16小题,1—8题每小题2分,9—16题每小题3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新华社2007年3月21日电,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1日公布:111号元素(答 号为Rg )的中文名称为“ 仑”(读音为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11号元素是第6周期、第IA 族的金属元素B .111号元素属于过渡元素C .111号元素为非金属元素D .111号元素质量数为1112.某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物质A 、B ,且A 和B 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等,该物质可能是 ( )A .甲酸乙酯B .乙酸乙酯C .葡萄糖D .淀粉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医院里可以用75%的乙醇溶液杀菌消毒B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同时放出大量的热C .乙酸乙酯是具有特殊香味、难溶于水的油状液体D .无论乙烯还是甲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这与它们分子内含有的碳碳双 键有关4.下列物质中,其水溶液能导电,溶于水时化学键被破坏,且该物质属于非电欠解质的是 ( )A .SO 2B .BaSO 4C .C12D .C 2H 3OH5.下列物质不能由铜单质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合反应得到的是( ) A .CuO B .CuS C .Cu 2(OH)2CO 3 D .CuC126.以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况状下,11.2L 水中含0.5N A 个氧原子B .用电解法精炼铜时,转移0.1N A 个电子时阳极溶解6.4g 铜C .0.1molFe 与0.1molC1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D .乙烯、丙烯的混合物1.4g 中含有0.1N A 个碳原子7.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 (金刚石、s )+O 2(g )=CO 2(g )△H=-395.41kJ ·mol -1C (石墨、s )+O 2(g )=CO 2(g )△H=-393.51kJ ·mol -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 (石墨、s )= C (金刚石、s ) △H=+1.9kJ ·mol -1B .C (石墨、s )= C (金刚石、s ) △H=-1.9kJ ·mol -1C .C (石墨、s )= C (金刚石、s ) △H=-788.92kJ ·mol -1D .C (石墨、s )= C (金刚石、s ) △H=+788.92kJ ·mol -18.下列实验操作处理,能有效改变反应速率且达到变化要求的是 ( )A .为增大泡沫灭火器中A12(SO 4)3与小苏打的反应速率,改用小苏打和苏打的混合 物B .为加快盐酸和锌制取氢气的速率又不减少氢气的量,可加少量硝酸银溶液C .在稀硫酸和铁粉反应制取氢气时,为减慢反应速率,可以加入适量醋酸钠D .用3mL 乙醇、2mL 浓H 2SO 4、2mL 冰醋酸制乙酸乙酯,为增大反应速率,可改用 6mL 乙醇、4mL 浓H 2SO 4、4mL 冰醋酸9.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 ) A .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试样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B .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混合液 溶液分层 得上层液体C .证明酸性条件下H 2O 2氧化性比I 2强:NaI 溶液溶液变蓝色D .鉴定盐A 的万分是FeBr 2: C D (血红色溶液) 10.常温下,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在pH=1的溶液中:Na +、Fe 2+、C1-、NO 3-B .在pH=7的溶液中:Fe 3+、Mg 2+、C1-、NO 3-C .由水电离出的c (H +)=10-14mol ·L -1溶液中:Na +、K +、SO 42-、NO 3-D .在无色透明溶液中:A13+、Na +、C1-、S 2-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氯气通入冷水中:C12+H 2O=C1O -+C1-+2H +B .SO 2气体通入溴水中:SO 2+Br 2+2H 2O=2H ++SO 42—+2HBrC .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 2反应制成C12:MnO 2+4H +- C12↑+Mn 2++2H 2OD .NH 4HCO 3溶液与过量NaOH 稀溶液反应:NH 4++OH —=NH 3·H 2O12.下列各项中的两个量,其比值一定为2:14是 ( )A .液面在“0”刻度时,50mL 碱式滴定管和25mL 碱式滴定管所盛液体的体积B .相同温度下,0.2mol ·L -1醋酸溶液与0.1mol ·L -1醋酸溶液中c (H +)C .在(NH 4)2SO 4溶液中,c (NH 4+)与c (SO 42-)D .在碳与浓硫酸的反应中,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13.将过量的气体通入到一种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的是 ( ) ①二氧化硫通入到硝酸钡溶液中KSCN 溶液溶解 硝酸钡溶液 稀硝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振荡 分液 30%H 2O 2溶液 稀硝酸及淀粉②二氧化碳通入到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③二氧化碳通入到氯化钙溶液中④氨气通入到氯化镁溶液中A.只有①②④B.只有①②C.只有②③D.只有①②③14.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给试管加热,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则原溶液可能是()①滴有石蕊的CO2溶液②滴有石蕊的NH4C1溶液③滴有石蕊的H2SO4溶液④滴有酚酞的氨水溶液⑤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⑥滴有酚酞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⑦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⑧溶有SO2的品红溶液A.①④⑥B.④⑥⑧C.③⑤⑦⑧D.②④⑥⑧15.在pH为4-5的环境中,Cu2+、Fe2+不生成沉淀,而Fe3+几乎完全沉淀。
山东省潍坊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化学教学质量检测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时,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Fe 56Cu 64 Ba 137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至8小题每题2分,9至16小题每题3分,共40分)1.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下列做法符合该指导思想的是()A.大量使用合成洗涤剂洗涤衣物B.大量使用尿素替代碳酸氢铵以提高农作物产量C.大量使用一次性竹、木筷子以推动林业发展D.大量利用垃圾生产燃料、肥料“变废为宝”2.下列仪器在使用前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的是()A.长颈漏斗B.分液漏斗C.容量瓶D.酸式滴定管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能发生电泳的性质B.液氨、液氯、液态氯化氢都是非电解质C.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D.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4.下列试剂应该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的是()A.碳酸氢铵B.氯化亚铁溶液C.浓硝酸D.漂白粉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3517Cl 和3517Cl 是氯元素的两种核素B .3517Cl 2和3517Cl 2互为同素异形体C .3517Cl 和3517Cl 互为同位素D .21H 和3517Cl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1H 和3517Cl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前后肯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①电子总数 ②原子总数 ③质子总数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总能量 ⑥物质的种类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C .②⑤⑥D .③④⑤⑥7.金属钛外观似钢,被誉为“太空金属”。
2007-2008学年度山东省潍坊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回答1—2题。
1.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A.a B.bC.c D.d2.当太阳直射点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地正值夏季B.b地昼短夜长C.c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值D.d地出现极昼现象3.在下图的水系图中,反映地势低平的是()黄土高原恰好处在我国“季风三角”顶端,冬季风带来的“土”与夏季风带来的“水”二者有着恰到好处的结合(读下图)回答4—5题。
4.“土”少了说明没有物质的持续补充,“土”多了意味着沙尘暴的频繁发生,根据黄土高原某日气温变化曲丝图,分析该地最有可能引发沙尘暴天气的时段是()A.甲B.乙C.丙D.丁5.“水”少了难以满足植物生长,“水”多了则会带来强烈的冲刷,黄土高原河流夏季水文特征是()A.流量平稳B.断流C.洪峰急涨猛落D.含沙量少读天气系统图(图甲和图乙),回答6—7题。
6.图甲的天气系统剖面是沿图乙中()A.①线绘制的B.②线绘制的C.③线绘制的D.④线绘制的7.图乙所示天气系统()A.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B.P处气温高于Q处气温C.多出现在副热带地区D.多出现在海洋上,陆地一般不会出现读潜水位等值线图甲,图乙表示图甲中XY两地间的剖面图。
回答8—9题。
8.图中①地的地下径流方面是()A.自东南向西北B.自东向西C.自西南向东北D.从北向南9.在资源利用上,图中显示该地存在的问题是()A.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盐碱化B.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沙漠化C.监砍乱伐森林,破坏生态平衡D.过度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漏斗区下图中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是EF河段河床示意图,丙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回答10—12题。
10.甲图中AB段河流()A.由西北流向东南B.由东南流向西北C.水位A处低于B处D.不能确定11.丙图中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时,可能的原因是下列现象中的()A.气旋活动频繁B.梅雨连绵C.冰雪融化D.春雨霏霏12.关于乙图EF的河流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正确的是()①E岸河床较缓,F河床较陡②E岸河床较陡,F河床较缓③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向,F岸遭受冲刷力大④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岸遭受冲刷力大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读某地(54°N,、80°E)静风林区CO2浓度(单位:PPm)时空分布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该地植被类型在下列国家中有大面积分布的是()A.德国B.哈萨克斯坦C.加拿大D.美国14.m、n表示当地0时、6时、12时、18时中连续的两个时间。
据图中信息判断,m、n 的时间分别为()A.0、6 B.6、12 C.12、18 D.18、0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集点,并对垃圾分类回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途径。
读城市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图,15—16题。
15.固体废弃物主要危害是()A.妨碍人们的出行和工作B.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C.导致交通阻塞和能源浪费D.限制城市规模和城市发展16.对城市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的意义有①改善城市环境②抑制臭氧消耗③节约自然资源④增加耕地面积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下图中A表示我国南方某县2007年农业产值构成。
回答17—18题。
17.影响该县农业产值发展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水源C.市场和交通D.政策和劳动力18.该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城郊“加工农业”,以下适合“加工农业”发展的产业部门有()A.柑橘、茶叶种植业B.商品谷物农业C.房地产产业D.水稻种植业下图阴影部分为我国某种水果优势产区,回答19—20题。
19.该产区种植的优势水果可能是()A.柑橘B.香蕉C.苹果D.葡萄20.该产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地处暖温带,光热条件好C.气候湿润,灌溉水源充足D.交通便利,市场广阔读下图“某工业产品价格或成本与距城市中心距离的相关曲线”图,回答21—23题。
21.该工业选址的较佳位置是()A.a B.bC.c D.d22.若从经济和环境效益考虑,该工业可能是()A.药物制造业B.石油加工业C.服装加工业D.机械制造业23.图中成本曲线由a到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B.逐步接近消费市场C.劳动力价格逐渐降低D.地租价格逐步下降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
GIS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
读下图回答24—25题。
24.下列课题中,主要应用GIS进行研究的有()①近50年来,某省粮食总产量与人均产量变化趋势分析②近20年来,某市市区人口分布变化特征与城市建设相关性分析③某市郊区土地利用状况与农业结构变化特征分析④某市市区主要道路交叉点交通流量状况分析及公交线路、站点分布的方案设计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④25.图示数据库最可能是用来进行()A.农业布局规划B.工业布局规划C.商场选址规划D.学校选址规划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意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
回答26—27题。
26.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适有关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27.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某校地理研究小组对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的原因进行了调查,下列调查结果最不可信的是()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的池塘和河道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C.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D.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位升高下表反映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能源强度对比情况(能源强度: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电力强度: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回答28—30题。
28.表中反映出()A.单位产值耗油量最大的是英国B.单位产值耗电量最大的是美国C.法国能源总量比德国丰富D.发达国家能源消耗量大大超出发展中国家29.日本的能源强度和电力强度在主要发达国家中都是最低的,这说明()A.日本是世界上能源使用效率最高的国家B.日本是世界上能源使用效率最低的国家C.日本经济增长率最快D.日本一次能源的需求量是最大的30.日本的能源强度与电力强度值对我国的启示是()A.广开源进口渠道B.改进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C.改变能源消费结构D.节约能源,加强能源储备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综合题(40分)31.(9分)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2006年9月23日这一天,对校内10.0m高的旗杆的影子进行了没量,其结果如下:材料二:为了冬季采光,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对不同纬度带的住宅间的合理间距有明确的规定。
(表中H是住宅的高度)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1)根据材料一判断,该校的地理坐标是。
(2分)(2)材料二表格中的四个城市纬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列是;冬至日,四个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根据表中信息,在北京修建两栋20米高的住宅楼,其理论日照间距为米(取整数)。
(3分)(3)城市温度往往比郊区高,如果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请设计出你的研究思路(每一步骤不必展开论述)。
(4分)32.(10分)读广东省工农业发展的有关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是我国商品粮的生产大省,目前却成为我国粮食输入地区之一。
现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形成荔枝、龙眼、花卉等生产出口基地;粤西形成了6.7万公顷早熟荔枝、3.3万公顷香蕉、2万公顷菠萝10万公顷糖蔗、10万公顷北运蔬菜基地;粤东的名茶、沙田柚也有12万公顷之多;奥北则大规模种植烟草、杂果、药材等。
材料二:广东省1998—2004年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表。
(1)根据材料一分析,广东省种植业结构方面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广东省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4分)(3)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城市分布最密集、发展最快的地区。
分析该地城市发展快的原因。
(4分)33.(11分)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图中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2)为加快经济发展,P城市招商引资发展经济。
某开发商拟在P市附近的农村承包土地种植棉花,承包前要进行实地考察,请你利用所学农业区位等地理知识,帮助开发商写出实地考察的内容。
(3分)(3)针对海水利用及其化学产品的生产,山东省充分利用地理条件优势,创造出海水“一水多用”、“盐碱电”联产的工业生态产业链,形成独有的生态工业循环模式。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发展“循环经济”的作用。
(3分)(4)有专家分析:山东省是中国的缩影,东、中、西经济发展差异明显。
为了使全省经济更加协调发展,近年来,西部许多城市采取优惠措施,吸引东部地区的企业到西部投资建厂,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如坐落在菏泽定陶县的艺达家纺由威海山东艺达集团出资兴建;潍坊的晨鸣集团,投资1.5亿元在菏泽鄄城建起了板材厂;烟台鲁花集团在菏泽定陶建立了鲁花食用油分公司……。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试简要分析东部企业到西部建厂的主要原因。
(3分)34.(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山东省历年降水距平百分率。
(图中黑直线表示年降水趋势)。
材料二:黄河水文站不同时段径流/亿m3(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山东省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和黄河山东段的径流变化趋势。
(2分)(2)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试分析造成山东干旱威胁加剧的主要原因。
(3分)(3)针对山东干旱加剧的状况,你认为应采取哪一些有效措施。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