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配合药枕治疗颈源性头痛64例
- 格式:pdf
- 大小:333.93 KB
- 文档页数:2
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摘要】颈源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本研究旨在探讨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
首先介绍了颈源性头痛的病因及特点,然后分别探讨了推拿治疗和针刺治疗在颈源性头痛中的应用。
接着详细描述了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方法,以及进行了效果观察。
研究结果表明,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在缓解颈源性头痛症状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在治疗颈源性头痛中的疗效,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结果对于提高颈源性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病因、特点、应用、方法、效果观察、结论、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探讨这种综合疗法对颈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治疗和观察,分析推拿和针刺分别对颈源性头痛的影响,以及二者结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在缓解颈源性头痛症状方面的有效性,为临床针对这一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也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这种综合疗法在其他疼痛症状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推拿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实践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导和依据,促进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和应用。
1.2 研究意义颈源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推拿结合针刺治疗作为中医经典疗法的结合,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观察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在颈源性头痛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方法。
研究意义在于探讨推拿与针刺相结合的疗法对颈源性头痛的疗效,为中医治疗该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有助于增加对中医药在颈源性头痛治疗中的认知和了解,推动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可以进一步验证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对颈源性头痛的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推拿手法结合中药治疗颈椎病性头痛的临床实践与疗效分析研究方案:一、研究目的和背景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常见症状之一是颈椎病性头痛。
目前,推拿手法和中药已被广泛应用于颈椎病性头痛的治疗中,但缺乏系统性的研究证据支持其疗效。
本研究旨在探究推拿手法结合中药治疗颈椎病性头痛的临床实践与疗效,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与指导。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符合颈椎病性头痛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 实验组和对照组: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推拿手法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如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
3. 研究方法:a. 实施推拿手法:在实验组中,采用一种常用的推拿手法(如脉门推拿、点刮推拿等),由经验丰富的推拿师进行操作。
每次推拿疗程为20分钟,每周3次,连续8周。
b. 中药治疗:实验组中的患者口服中药方剂,具体剂量和组方根据个体情况而定,治疗期为8周。
c. 数据采集: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一些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病史、临床症状等。
d. 疗效评估:使用统一的评估指标,如颈椎病性头痛的疼痛程度评分、头痛发作频率等。
记录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
方案实施情况:本研究已经取得了以下的方案实施情况:1. 确立研究课题和研究目的:在初步探索后,确定了研究课题为“推拿手法结合中药治疗颈椎病性头痛的临床实践与疗效分析”,并确立了研究目的。
2. 选取研究对象:我们从颈椎病性头痛的患者群体中,筛选出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纳入研究对象。
3. 实施推拿手法和中药治疗:通过定期的训练,我们组织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推拿师,负责实施推拿手法;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实验组开具了个体化的中药方剂,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4. 数据采集和分析:我们开展了系统的数据采集工作,并根据统一的评估指标进行了疗效评估。
数据采集和分析:1. 数据采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了一系列基本信息的采集,包括性别、年龄、病史、临床症状等。
推拿手法配合药枕治疗颈源性头痛64例颈源性头痛是一类指因颈椎病引起的椎间隙变窄导致颈神经受刺激或是椎动脉受压迫所致的头痛。
其标准定义为:由颈椎或是颈部组织的器官性或是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1]。
笔者运用药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64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相关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4例患者均来自本院2010年1月至2112年6月本科住院和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39例,年龄20-60岁,平均41岁。
病程最短7d,最长2年,平均49d。
1.2 诊断标准采用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组诊断标准[1],A颈部症状和体征:(1)以下情况,头痛症状加重:①颈部活动和(或)头部维持异常体位时;②按压头痛侧的上颈部或枕部时。
(2)颈部活动范围受限。
(3)同侧颈、肩或是上肢非根性疼痛(定位不明确),或是偶有上肢根性痛;B诊断性麻醉阻滞可明确诊断;C单侧头痛,不向对侧转移。
临床上符合上述两项即可确诊。
1.3 症状及体征:本组患者均有头痛,以后枕部及枕下为主,常向同侧的前额或是眼部扩散。
或是伴有头顶、颞部、前额部疼痛,疼痛以胀痛或是跳痛为主;有的患者还伴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眩晕等。
查体:患者颈部肌肉紧张,可有枕外隆突到乳突连线上下项线间有压痛,可向同侧头部放射,或是有异常阳性反应物,颈椎棘突旁压痛、棘突偏歪,颈部活动受限,被动活动颈部时头痛加重。
1.4 影像学资料:颈椎正侧位加开口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寰齿间隙不对称,头颅CT排除其他类型的头痛和颅内器质性病变。
2.治疗方法2.1推拿①松筋理筋:用一指禅推法、滚法点按或拿法放松肌肉,从上到下从中央到两边,从健侧到患侧,力量由小到大,层次由浅至深,使颈部、后枕部、肩部充分放松。
②点揉痛点:在颈部、肩部痛点部位重点按揉、弹拨、达到止痛、缓解痉挛、分解粘连的作用。
③缓解头痛:轻抹分推前额,点揉太阳,头维,角孙,百会,四神聪等穴;梳头栉发。
理筋正骨推拿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及有效率评价【摘要】目的:观察理筋正骨推拿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及有效率。
方法:选取我院颈源性头痛患者66例(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随机分为理筋正骨推拿法治疗的观察组(33例)与药物治疗的对照组(33例),观察治疗效果、疼痛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VAS评分低,P<0.05。
结论:给予颈源性头痛患者理筋正骨推拿法治疗,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疼痛,值得借鉴。
【关键词】理筋正骨推拿法;颈源性头痛;有效率颈椎病患者常存在头痛症状,其中颈源性头痛是一种慢性单侧头痛,发病原因较多,如颈椎退变、颈椎失稳、颈椎小关节紊乱等[1]。
患者发病后肩颈疼痛较为严重,甚至会限制其活动,而且其疼痛会放射至头部,引起头晕、耳鸣、出汗等症状[2]。
因此,必须对颈源性头痛的治疗引起重视。
本研究选取我院颈源性头痛患者66例,观察理筋正骨推拿法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选取我院颈源性头痛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各33例。
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22至67(45.83±2.83)岁,病程0.2至6(3.27±1.24)年,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23至68(46.36±2.49)岁,病程0.2至6(3.62±1.29)年。
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正天丸(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0711),1天1次,1次6g,治疗1个月。
观察组:①在患侧头部进行拇指按揉法、十指按压法,重点操作位置为阿是穴,因为是患者最感疼痛的部位。
在患者颈部正中线及两侧进行拇指按揉法及小鱼际㨰法。
然后在患者双侧肩部及背部进行拇指按揉法、掌背㨰法,患者最感疼痛部位为操作重点位置。
时间为20min。
②患者在带靠背的椅子上取骑马式坐位,操作者位于患者后方,沿着患者颈椎正中两侧,使用双手拇指指腹近尺侧位置从上至下滑行探测,并且查找患者颈椎横突位置有无压痛,可通过单手拇指按压的方式的进行,在此期间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压痛。
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分析熊自建【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
方法选取诊断为颈源性头痛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50例研究组(接受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治疗)和50例对照组(仅接受西药治疗)。
对比2组治疗前后头痛临床症状评分差异及6个月后头痛复发率。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颈源性头痛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16.5±2.4)分、(16.4±2.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颈源性头痛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6.2±0.3)分、(8.9±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和对照组6个月后颈源性头痛复发率分别为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推拿配合中药颈源性头痛具有较好疗效,能明显减轻患者头痛症状,降低颈源性头痛的复发率。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6(022)020【总页数】2页(P91-91,92)【关键词】针灸;推拿;中药;颈源性头痛【作者】熊自建【作者单位】湖南 418000 湖南怀化市中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颈源性头痛主要是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损导致的慢性头部牵涉痛。
目前西医主要以麻醉阻滞、扩血管等单一治疗为主,造成颈源性头痛复发率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1]。
针灸推拿和中医治疗颈源性头痛有很长的历史。
因此本研究选取诊断为颈源性头痛的患者,探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的治疗疗效。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湖南怀化市中医医院诊断为颈源性头痛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各50例。
入选标准:(1)年龄40~60周岁。
(2)患者自愿参加试验,能按时服药,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纳入研究时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2)对本研究药品过敏者、恶性心律失常者。
(3)患有恶性肿瘤或精神病患者。
推拿联合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郭云富摘要:目的:探析在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中使用推拿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便利选取该时间段内我科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共计84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2例),观察组(n=42例),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是对照组(单纯针灸治疗)、观察组(推拿联合针灸治疗),使用不同方法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尤其是治疗后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VAS)疼痛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等数据要详细记录,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采用推拿联合针灸治疗的观察组和针灸治疗的对照组,比较ROM评分和VAS评分,观察组相对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研究表明,在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中使用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对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颈源性头痛;推拿;针灸治疗;临床效果引言:为了了解推拿和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选择2019年月-2020年1月期间我科收治的部分颈源性头痛患者进行分析,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不同治疗方法对照,以此探析在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中使用推拿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报告内容如下呈现。
1资料与方法1.a.b.一般资料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便利选取该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共计84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2例),观察组(n=42例)。
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各占一部分,其比例为22例:20例,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60岁,年龄最小的患者22岁,中位年龄为(38.17±3.74)岁;患者病程分布情况如下:病程最长的42个月,最短的3个月,病程平均值为(22.17±5.33)个月。
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142例发表时间:2014-03-21T09:29:20.107Z 来源:《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作者:宋培胜[导读] 颈源性头痛在临床上内服药物疗效较差,而用推拿手法配合针灸治疗的方法见效快,安全性高,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宋培胜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000【关键词】推拿疗法;针灸疗法;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 8999(2013)12 0035 02颈源性头痛是指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间孔变小、小关节紊乱以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等,导致关节失稳,软组织炎症,刺激、压迫血管和神经,引起以头痛为主,伴有颈肩、臂疼痛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
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加大,长期伏案工作,致使患者此病的病人逐渐增多,须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运用推拿手法结合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14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推拿治疗学》[2]拟定如下诊断标准:临床症状表现为慢性或急性头痛,疼痛部位在偏头痛或双侧痛、后枕部痛、顶颞部痛等,性质有持续性隐痛、抽触痛、放射痛,甚或入夜难安、睡后痛醒,常伴有头晕、恶心欲呕、胸闷,颈部运动、咳嗽、劳损会加重头痛,或出现颈部酸痛、僵硬、活动受限,严重者影响工作生活。
查体可见枕骨后风池穴均有明显压痛,或左侧或右侧或双侧,大部分有向头部放射痛,可触及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出口处水肿,条束状,双侧颈项肌不同程度紧张,弹性差,压痛,枢椎棘突压痛,不在正中线,头部旋转时症状加重。
同时结合颈椎影像学检查:X线片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后凸,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寰枢椎半脱位,或C2~C5椎体棘突偏歪等表现。
CT检查多无特殊变化,少数患者可见颈椎间盘突出。
1 2一般资料:142例就诊患者来源于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及病房,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其中男62例,女80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26年。
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形术结合布地奈德治疗该病患者的效果更为显著,有效改善血清指标,恢复患者通气功能,可行性及安全性较高。
分析其优势在于,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形术是一种尽可能保留功能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对鼻黏膜损伤低、无瘢痕的优点,在鼻内镜下能够清晰显示病灶位置,利于观察鼻腔内部解剖结构,避免损伤鼻腔黏膜,大大降低了损伤周围组织的风险,利于患者鼻腔鼻窦生理功能的恢复,结合布地奈德能够有效降低呼吸道阻力,有效抑制炎性细胞活性,降低炎性反应,增强黏液纤毛的清除能力,使血管通透性降低,增强通气功能,促进患者恢复[7,8]。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形术结合布地奈德治疗对鼻息肉患者机体的损伤较小,可降低炎性反应,恢复通气功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1]栾格,郝蕴,玄丽佳,等.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42(2):98⁃101.[2]陈建文,孙敬武,汪银凤.变应性因素与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50(1):122⁃124.[3]贾双双,张勇,邢莉.鼻息肉的发病特征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7,24(12):922⁃925.[4]王云松.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J].医疗装备,2015,28(18):126⁃127.[5]林东.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形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6):10⁃12.[6]孙恒亚,刘涛,董文荣,等.鼻内镜手术联合布地奈德鼻腔雾化吸入及康复新冲洗治疗鼻息肉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5):1638⁃1641.[7]李雅琼,王新亮,袁浩展,等.鼻内镜手术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鼻息肉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7):858⁃861.[8]闫勇.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21):3308.(收稿日期:2020⁃03⁃30)中医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杨菲DOI :10.19522/ki.1671⁃5098.2020.09.040作者单位:154000黑龙江省佳木斯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因颈椎或颈部软组织器质性或功能性所导致的以同侧头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一般被称为颈源性头痛[1]。
针灸推拿联合中药对老年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摘要】目的:讨论针灸推拿联合中药对老年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
方法:针对60名老年颈源性头痛病人进行研究,并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30名病人。
对照组通过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实施针灸推拿联合中药治疗法。
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VAS疼痛感评分。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额VAS疼痛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和采用西药进行治疗相比,对老年颈源性头痛病人予以针灸推拿联合中药疗法,可进一步缓解病人的疼痛感。
【关键词】针灸推拿联合中药;西药;老年颈源性头痛;疼痛感颈源性头痛属于常见性的颈椎病,老年人易得。
而在患有该疾病之后,会引发慢性头痛,对于病人的正常生活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尽管西医疗法可降低头部痛感,不过却很有可能出现并发症。
为此应积极采用针灸推拿联合中药疗法进行治疗。
那么接下来,本文就来对60名老年颈源性头痛病人进行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对从2020年10月到2021年1月所诊治的60名老年颈源性头痛病人进行研究,并分到对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30名病人。
对照组通过西药进行治疗。
研究组实施针灸推拿联合中药治疗法。
研究组男女病人分别有16名和14名,年龄在60岁到79岁之间,平均(69.34士3.42)岁;对照组男女病人分别有17名和13名,年龄在61岁到80岁之间,平均(71.42士3.89)岁。
纳入标准:(1)年龄在60岁到80岁之间的病人。
(2)对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药物没有过敏反应的病人。
(3)所有病人和其家属均同意接受此次研究,并签署了同意书。
排除标准:(1)脏器功能异常的病人;(2)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
研究组和对照组资料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比较性。
1.方法对照组:在疼痛感剧烈的颈部位置进针,7天之内输注3次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5mL,持续2个月。
一天内口服3次尼莫地平片30mg【1】。
内蒙古中医药第39 卷2020 年 8 月第8 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l.39 No.8 2020125针灸推拿联合中药对老年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李晓亮郑强霞黄晶(甘肃医学院甘肃平凉744000)摘要目的:对老年颈源性头痛实施针灸推拿联合中药进行治疗,评价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5月一2020年2月在我院接 受治疗的老年颈源性头痛患者70例,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 5例。
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实验组采取针灸推拿联 合中药治疗。
对比两组接受治疗前后疼痛症状评分。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疼痛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t>〇.〇5;治疗后实验组疼痛症状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M).〇5,实验组治疗效果较好。
结论:针灸推拿联合中药治疗老年颈源性头痛可以 明显减轻疼痛程度,提升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
关键词针灸推拿;中药;老年颈源性头痛;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20)08-0125-02颈源性头痛是一种颈椎疾病,目前临床医学上对颈源性头 痛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颈源性头痛的症状主要为慢性疼痛、单侧头疼,疼痛类型为牵涉疼痛l n。
颈源性头痛多发病于中老 年,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变化,颈源性头痛的发病率逐 渐升高,并且逐渐趋于低龄化。
老年颈源性头痛会严重影响老 年人的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影响日常生理活动,给生理和心 理造成了极大的困扰|21。
以往西医在治疗颈源性头痛时大多数 使用保守治疗、微创神经阻滞治疗或者扩张血管的治疗手段,虽然可以有效缓解头疼程度,但是有较高的复发率,无法明显 提升治疗依从性。
针灸推拿和中药都属于我国中医治疗的传统 手段,也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途径,可以减少并发症|31。
老 年人对针灸推拿和中药这种治疗方法有极高的信任度,有利于 提升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后枕部刮痧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后枕部刮痧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颈源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常伴随颈部疼痛、肌紧张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会产生很大影响。
本研究选择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进行后枕部刮痧结合推拿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颈部疼痛和头痛的状况,并进行量化评估。
结果显示,后枕部刮痧结合推拿治疗能明显缓解患者颈部疼痛和头痛的程度,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因此,后枕部刮痧结合推拿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源性头痛;后枕部刮痧;推拿;治疗效果引言:颈源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疾病的主要症状是头痛,常伴随颈部疼痛、肌紧张等症状。
颈源性头痛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如头昏、乏力、精神抑郁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推拿和刮痧等手法疗法逐渐被应用于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中,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研究旨在探究后枕部刮痧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选择了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在25~50岁之间,符合诊断标准,患病时间不少于3个月。
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采用后枕部刮痧结合推拿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治疗。
治疗周期为4周,每周治疗3次,每次30分钟。
进行治疗前后的颈部疼痛和头痛的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本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部分患者出现头痛、颈部疼痛等症状,但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颈部疼痛评分平均值为4.32分,对照组为7.53分,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头痛评分平均值为3.78分,对照组为6.89分,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的生活质量得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产生。
结论:后枕部刮痧结合推拿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患者颈部疼痛和头痛的程度,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推拿手法配合药枕治疗颈源性头痛64例
发表时间:2013-05-08T09:01:36.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何金石[导读] 颈源性头痛是一类指因颈椎病引起的椎间隙变窄导致颈神经受刺激或是椎动脉受压迫所致的头痛。
何金石 (广西凭祥市中医院广西凭祥 532600)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408-02 颈源性头痛是一类指因颈椎病引起的椎间隙变窄导致颈神经受刺激或是椎动脉受压迫所致的头痛。
其标准定义为:由颈椎或是颈部组织的器官性或是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1]。
笔者运用药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64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相关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4例患者均来自本院2010年1月至2112年6月本科住院和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39例,年龄20-60岁,平均41岁。
病程最短7d,最长2年,平均49d。
1.2 诊断标准采用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组诊断标准[1],A颈部症状和体征:(1)以下情况,头痛症状加重:①颈部活动和(或)头部维持异常体位时;②按压头痛侧的上颈部或枕部时。
(2)颈部活动范围受限。
(3)同侧颈、肩或是上肢非根性疼痛(定位不明确),或是偶有上肢根性痛;B诊断性麻醉阻滞可明确诊断;C单侧头痛,不向对侧转移。
临床上符合上述两项即可确诊。
1.3 症状及体征:本组患者均有头痛,以后枕部及枕下为主,常向同侧的前额或是眼部扩散。
或是伴有头顶、颞部、前额部疼痛,疼痛以胀痛或是跳痛为主;有的患者还伴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眩晕等。
查体:患者颈部肌肉紧张,可有枕外隆突到乳突连线上下项线间有压痛,可向同侧头部放射,或是有异常阳性反应物,颈椎棘突旁压痛、棘突偏歪,颈部活动受限,被动活动颈部时头痛加重。
1.4 影像学资料:颈椎正侧位加开口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寰齿间隙不对称,头颅CT排除其他类型的头痛和颅内器质性病变。
2.治疗方法
2.1推拿①松筋理筋:用一指禅推法、滚法点按或拿法放松肌肉,从上到下从中央到两边,从健侧到患侧,力量由小到大,层次由浅至深,使颈部、后枕部、肩部充分放松。
②点揉痛点:在颈部、肩部痛点部位重点按揉、弹拨、达到止痛、缓解痉挛、分解粘连的作用。
③缓解头痛:轻抹分推前额,点揉太阳,头维,角孙,百会,四神聪等穴;梳头栉发。
④扳法复位:若有棘突偏歪的用颈椎定位旋转扳法:以棘突向右偏歪为例。
患者取坐位,医生站于患者的右后方,用左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的右侧,先使患者头部向前屈至要扳椎骨的棘突开始运动时,再使患者头向左侧屈、面部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然后医生用手托住患者下颌,患者放松后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瞬间的旋转扳动,同时左手拇指向左推按偏歪的棘突,听到弹响声或手指感觉棘突移动即表明复位。
2.2药枕取川芎茶调散加小活络丹加减具体药物为:
川芎40、甘草10、细辛40、荆芥40、白芷40、羌活40、防风40、薄荷40、清茶25、川乌60、草乌60、地龙40、没药60、乳香60、天南星40、蜈蚣2条、全蝎15、苍耳子60、辛夷花60一剂,研粗粉,装入枕套制成药枕,于睡觉时当枕头垫。
手法治疗每天一次,7天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药枕一剂可枕一个月,需要时换新药再枕。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头痛、颈部疼痛或板硬等症状消失。
好转:头痛、颈部疼痛或板硬等症状减轻。
无效:头痛、颈部疼痛或板硬等症状无明显改善。
3.2治疗效果本组64例,治愈45例,好转18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98.4%。
4.体会
颈源性头痛是由颈椎病引起的,要根治此类头痛必须从颈椎病入手。
针刀医学认为颈椎病的发病根源是动态平衡的失调:在颈椎病的病理机制中,首先是从椎周软组织急慢性损伤后,人体通过无菌性炎症的形成进行自我修复、自我代偿,最终引起病变软组织本身、病变软组织与邻近软组织之间、相关软组织与之所附着的颈椎骨质之间形成广泛的粘连、瘢痕、挛缩和堵塞这四大病理机制,如果在人体调节范围以内,没有引起动态平衡失调,就不会出现临床表现,反之,四大病理因素直接刺激、卡压穿行其间的血管、神经,就会引发神经、血管受压的临床表现[2]。
通过手法治疗,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松解粘连、分解瘢痕、解除挛缩和堵塞,恢复颈椎动态平衡,从根源上治疗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属于中医学的偏头痛范畴,《金匮要略》:“偏头痛者,由风邪收于阳经(少阳经),其气偏虚也,邪凑于一边,痛连额角,久而不已,故谓之偏头痛”。
《素问.举痛论》列举了14种疼痛的病因病机,其病因以“寒”为主,寒则气血凝聚而不通,不通则痛;其因“热”者,气血壅塞逆乱,壅而不通亦痛;亦有因“虚”者,气血虚其行亦涩滞不畅,不足以濡养脏腑百骸,故亦痛。
总之,“痛”之机理均与“不通”有关,故后人云:“不通则痛”,及其治疗疼痛大法,则有“通则不痛”之说【3】。
可以说,颈源性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主要责之于“风邪”和“不通”两方面。
川芎茶调散能疏散风邪,小活络丹能祛风化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加蜈蚣全蝎加强搜风活血止痛之功,加苍耳子,辛夷花开窍醒神。
两方合用共同解决“风邪”和“不通”这两大病因病机。
改内服为外用,睡时枕用,通过颈枕部的穴位持续性吸收,方便而高效。
所以,推拿和药枕两者有机结合,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颈源性头痛这一难题。
使用本法应注意:①药枕的高度以患者本人一个拳头的高度为宜,过高或过低均易造成颈部肌肉的劳损。
②手法治疗应特别注意上颈段及枕后肌群的放松,尤其以枕大神经体表投影点(C2棘突至乳突连线中点)、枕小神经体表投影点(胸锁乳突肌附着点后缘)、耳大神经体表投影点(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C1-3横突处[4]。
③复位手法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来做,定位定性要准确,手法轻柔,切忌用力过猛,不要强求弹响,旋转度数适中,不可过大,年老体弱、高血压、动脉硬化、椎动脉型颈椎病及诊断不明者慎用或禁用。
④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如长时间低头等),适当进行颈部锻炼,如此才能避免继续损伤,否则会影响疗效或容易复发。
参考文献
[1]冯金升,李义凯,邹建荣,等.颈源性头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1,11(1):45-46.
[2]吴绪平,张天民.针刀临床治疗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170-171.
[3]瞿双庆,王长宇.王洪图内经临证发挥[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29.
[4]章瑛,周江南,周锦财,等.枕后腱弓在颈源性头痛中的发病机制[J].颈腰痛杂志,2005,26(5)34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