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规律总结氧化还原反应
- 格式:ppt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11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成产物 + 水解产物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在同一水解还原成反应中,水解性:氧化剂>水解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成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基准:2cl2+2nabr===2nacl+br2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的边线越依靠前,其还原性就越弱(铂金除外);金属的边线越依靠后,其阳离子的水解性就越弱。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3、根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其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
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其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对于氧化剂来说,同族元素的非金属原子,它们的最为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就越难得电子。
因此,它们单质的水解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水解还原成反应越难展开(整体表现为反应所须要条件越高),则氧化剂的水解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弱。
(例如卤族元素和氢气反应)1、电子守恒规律: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例如:11p4+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与强还原性物质反应时表现氧化性,与强氧化性物质反应时整体表现还原性,(亚铁离子和锌、次氯酸根)在自身的水解-还原成反应中既整体表现水解性又整体表现还原性(氯气异构化)。
稀硫酸与开朗金属单质反应时,就是氧化剂,起至氧化作用的就是h,被还原成分解成h2,浓硫酸就是强氧化剂,与还原剂反应时,起至氧化作用的就是s,被还原成后通常分解成so2。
3、归属于中规律:同种元素相同价态的物质之间出现水解-还原成反应时,生成物中该元素的价态介于反应物中高价与低价之间,且不能交叉。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总结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基本化学反应,它也是化学反应中最重要的反应之一。
它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水,H+和OH-等物质。
本文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总结。
首先,氧化反应一般是指把某种物质中的元素和/或原子从低电子配置水平转变到较高水平,从而产生更多的电子而不是消耗电子的化学反应。
这一规律可以从下面的式子表达:Ox + ne Red + ne-其中,Ox表示被氧化的元素,ne表示消耗的电子数,Red表示被还原的元素,Ne-表示产生的电子数。
其次,还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氧化反应,一类是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是指,某种物质本身或其原子中有供电子的元素,将其损失(氧化)给其他元素,使另一侧的电子构型变成负性。
氧化反应的表达式为:Ox Ox + ne还原反应,指某种物质本身或其原子中没有供电子的元素,由另一侧的电子提供的元素将其补充(还原),使另一侧的电子构型变成正性。
还原反应的表达式为:Red + ne Red最后,氧化还原反应有一些规律可以遵守,例如:一个元素只能氧化或还原,而不能同时氧化和还原;一个物质只能与另一个物质反应,且这两种物质的形态应该相似;氧化反应的产物总是少于原来的物质,还原反应的产物总是多于原来的物质;在氧化反应中,氧化剂总是原有的物质而还原剂总是新的物质;氧化反应的势能总是负的,还原反应的势能总是正的;氧化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高于还原反应,还原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低于氧化反应。
以上就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对于化学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够提高我们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和研究化学反应,为化学研究提供科学的基础。
初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与应用解析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本文将就初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与应用进行解析。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荷转移过程,其中一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另一物质同时获得电子(被还原)。
其中失去电子的物质称为还原剂,获得电子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常常伴随着原子或离子氧化态的改变。
氧化态增加称为氧化,氧化态减少称为还原。
以电子的转移为基础,氧化还原反应将其反应过程分为两个半反应,即氧化半反应和还原半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1. 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对比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氧化性是指物质具有氧化其他物质的能力,而还原性是指物质具有还原其他物质的能力。
根据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通常,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而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2.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根据化学元素的位置和氧化态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推导出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 金属的氧化反应金属在氧化反应中常常失去电子,被氧化为带正电的离子或氧化物。
如钠可以被氧化为Na+,铁可以被氧化为Fe2+或Fe3+等。
金属的氧化反应是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之一。
- 非金属的氧化反应非金属在氧化反应中通常获得电子,被还原为带负电的离子。
如氯可以被还原为Cl-,氧可以被还原为O2-等。
非金属的氧化反应也是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氧化还原反应也遵循化学反应的平衡原则。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必须保持平衡。
如果反应中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浓度过多,会导致反应过程不完全。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调整反应条件以实现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1. 金属材料的防腐蚀金属材料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容易与氧发生反应产生氧化物。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氧化还原反应的“三大”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知识梳理1.氧化还原反应规律(1)价态规律 ①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如Fe 3+、Cu 2+只有氧化性,S 2-、I -只有还原性,Cl 2、Fe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②价态归中规律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
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
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
如在反应KClO 3+6HCl===KCl +3Cl 2↑+3H 2O 中,氧化产物是Cl 2,还原产物是Cl 2,1 mol KClO 3反应时转移电子数是5N A .③歧化反应规律“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
1 mol Cl 2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N A 。
(2)强弱规律①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遵循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强还原剂制弱还原剂,即“由强制弱”。
在反应中,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
如根据反应Cl 2+S 2-===S ↓+2Cl -,可以确定氧化性Cl 2>S ,还原性S 2->Cl -。
②先后规律a .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加入氧化剂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如:在FeBr 2溶液中通入少量Cl 2时,因为还原性Fe 2+>Br -,所以Cl 2先与Fe 2+反应。
b .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加入还原剂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如在含有Fe 3+、Cu 2+、H +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Fe 3+>Cu 2+>H +,所以铁粉先与Fe 3+反应。
(3)守恒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一、金属单质的氧化反应1、单一价态的金属单质与氧气的反应:Na2O 、Na2O2、MgO 、Al2O3(1)钠单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4Na+O2=2Na2O(2)钠单质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2Na+O2加热Na2O2(3)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2Mg+O2点燃2MgO(4)铝粉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氧化铝:4Al+3O2点燃2Al2O32、单一价态的金属与氯气反应:NaCl 、MgCl2、AlCl3(1)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氯化钠:2Na+Cl2点燃2NaCl(2)镁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氯化镁:Mg+Cl2点燃MgCl2(3)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氯化铝:2Al+3Cl2点燃2AlCl33、单一价态的金属与硫的反应:Na2S、Al2S3(1)钠与硫蒸气反应产生硫化钠:2Na+S加热Na2S(2)铝与硫蒸气反应产生三硫化二铝:2Al+3S加热Al2S34、变价金属单质与氧气的反应:(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4Fe+3O2+2xH2O= 2Fe2O3 ·xH2O(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3)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2Cu+O2+H2O+CO2=Cu2(OH)2CO3(4)铜丝在氧气中加热:2Cu+O2加热2CuO5、变价金属单质与氯气的反应生成高价态的金属氯化物(1)细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2)铜丝在氯气中加热:Cu+Cl2加热CuCl26、变价金属单质与硫的反应生成较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1)铁与硫反应:Fe+S点燃FeS(2)铜与硫反应:2Cu+S加热Cu2S二、非金属单质的氧化反应7、单一价态的非金属单质的氧化反应:H2S 、HI 、HBr 、HCl 、H2O、HF (1)氢气和氟气黑暗处就爆炸产生氟化氢:H2 +F2 =2HF(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水:2H2 + O2点燃2H2O(3)氢气和氯气光照爆炸或点燃反应产生氯化氢:H2+Cl2光照2HCl ;H2+Cl2点燃2HCl (4)氢气和溴蒸气在500℃反应产生溴化氢:H2 +Br2加热2HBr(5)氢气和碘蒸气在持续加热的条件下反应产生碘化氢(可逆反应):H2 +I2加热2HI (6)氢气和硫蒸气在持续加热的条件下反应产生硫化氢(可逆反应):H2 +S 加热H2S 8、变价非金属单质的氧化反应(1)碳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2C+O2(不充分) 点燃2CO(2)碳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C+O2(充分) 点燃CO2(3)氮气与氧气高温或放电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N2+O2高温或放电2NO(4)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4P+5O2点燃2P2O5(5)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S+O2点燃SO2三、低价非金属化合物的氧化反应9、低价非金属氧化物的氧化反应(1)一氧化碳继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2CO+O2点燃2CO2(2)一氧化氮在空气中自动氧化成二氧化氮:2NO+O2=2NO2(3)一氧化氮和氧气按4:3的体积比溶于水产生硝酸:4NO+3O2+2H2O = 4HNO3(4)二氧化氮和氧气按4:1的体积比溶于水产生硝酸:4NO2+O2+2H2O = 4HNO3(5)二氧化硫催化氧化成三氧化硫(可逆反应):2SO2+O2催化剂加热2SO310、低价态的氯化物与氯气反应生成:PCl5(1)三氯化磷继续与氯气反应产生五氯化磷:PCl3+Cl2加热PCl511、低价含氧酸与氧气反应生成高价含氧酸:H2SO4(1)亚硫酸可以被氧化成硫酸:2H2SO3+O2=2H2SO4四、低价金属化合物的氧化反应12、较低价态的氧化物的氧化反应(1)氧化钠与氧气反应生成:2Na2O+O2加热2Na2O213、较低价态的氯化物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1)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2FeCl2+Cl2=2FeCl314、低价碱氧化生成高价碱:Fe(OH)3(1)氢氧化亚铁在潮湿的空气中马上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O2+2H2O=4Fe(OH)3 15、低价含氧酸盐氧气生成高价态的含氧酸盐:Na2S2O3、Na2SO4(1)亚硫酸钠和单质硫反应产生硫代硫酸钠:Na2SO3+S=Na2S2O3(2)亚硫酸钠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2Na2SO3+O2=2Na2SO4五、变价非金属的化合物的还原反应16、碱金属的过氧化物的还原反应:Na2O2+2Na 加热2Na2O17、二氧化碳与碳发生的的还原反应:CO2+C 加热2CO六、变价金属的化合物的还原反应18、铁盐与铁发生的还原反应(1)铁和硫酸铁溶液反应产生硫酸亚铁:Fe2(SO4)3+Fe=3FeSO4(2)铁和硝酸铁溶液反应产生硝酸亚铁:2Fe(NO3)3+Fe=3Fe(NO3)2(3)铁还原氯化铁溶液得到氯化亚铁:2FeCl3+Fe=3FeCl2七、酸酐与水的的化合反应19、酸性氧化物与水化合反应生成含氧酸(前提:该含氧酸必须溶于水):H2CO3、H2SO3、H2SO4(1)二氧化碳溶于水产生碳酸:CO2+H2O=H2CO3(2)二氧化硫溶于水产生亚硫酸:SO2+H2O=H2SO3(3)三氧化硫溶于水放热产生硫酸:SO3+H2O=H2SO4(4)醋酸酐溶于水生成醋酸:(CH3CO)2O+H2O→2CH3COOH八、碱性氧化物与水的化合反应20、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碱(前提:该碱可溶于水):KOH NaOH Ca(OH)2Ba(OH)2(1)氧化钠溶于水产生氢氧化钠:Na2O+H2O=2NaOH(2)生石灰溶于水产生熟石灰:CaO+H2O=Ca(OH)2(3)氧化钾溶于水产生氢氧化钾:K2O+H2O=2KOH(4)氧化钡溶于水产生氢氧化钡:BaO+H2O=Ba(OH)2九、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的化合反应21.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含氧酸盐:CaCO3、CaSO3、CaSiO3(1)生石灰遇到二氧化碳变质产生碳酸钙:CO2+CaO=CaCO3(2)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产生亚硫酸钙:SO2+CaO=CaSO3(3)生石灰遇二氧化硅高温条件下反应产生硅酸钙:SiO2+CaO高温CaSiO3十、多元酸的正盐与酸根相同的酸发生的化合反应22、多元酸的正盐与酸根相同的酸发生的化合反应生成酸式盐:NaHCO3、NH4HSO3、Ca(HCO3)2、Ca(HSO3)2(1)碳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氢钠:Na2CO3+H2O+CO2=2NaHCO3(2)亚硫酸铵和亚硫酸反应产生亚硫酸氢铵:(NH4)2SO3+H2O+SO2=2NH4HSO3(3)碳酸和碳酸钙反应产生碳酸氢钙:CaCO3+H2O+CO2=Ca(HCO3)2(4)亚硫酸钙和亚硫酸反应产生亚硫酸氢钙:CaSO3+H2O+SO2=Ca(HSO3)2总之:发生化合反应的反应物中所含的元素种类不能超出生成物中所含的元素种类。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与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反应类型之一。
它涉及到电子的转移和氧化态的变化,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一些实际应用。
一.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某些物质失去电子并被氧化,而其他物质获得电子并被还原的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通常伴随着氧化态的变化。
氧化态是指原子或分子中的原子的电荷状态,用+或-表示。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受到氧化剂作用而失去电子的过程,其中的物质为氧化剂。
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受到还原剂作用而获得电子的过程,其中的物质为还原剂。
二.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1. 氧化态变化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其氧化态减少;还原剂失去电子,其氧化态增加。
氧化和还原两个反应总是同时进行的,一个物质的氧化反应必然伴随着另一个物质的还原反应。
2. 电子转移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遵循一定的规律:电子从氧化剂转移到还原剂。
氧化剂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它能够夺取其他物质的电子,从而自身被还原。
而还原剂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它能够向其他物质输送电子,从而自身被氧化。
三.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1. 电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化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电池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产生电能。
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导致了电子的转移,从而产生电流。
2. 腐蚀与防腐氧化还原反应在金属腐蚀和防腐中具有重要作用。
金属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导致金属的腐蚀。
为了防止金属的腐蚀,可以通过添加防腐剂,阻止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3. 燃烧反应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它是物质与氧气在高温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
通过控制燃烧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和条件,可以实现高效的燃烧,提高能量利用率。
4. 化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分析中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于检测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元素或化合物。
通过观察氧化还原反应的现象和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高中化学知识——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1)定义:凡是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2)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3)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和化合价升降的关系如图所示,由于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密切相关,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又是由元素原子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移)所决定的。
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判断的依据就是寻找整个反应过程是否有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
(4)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的关系: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如Fe3+、HNO3分子中+5价的氮元素;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如Fe、S2-等;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2.氧化剂和还原剂(1)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到电子(所含某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所含某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
①常常见的氧化剂:活波的非金属单质:O2、Cl2、Br2等;含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CuCl2等;含某些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H2SO4、HNO3、KMnO4、MnO2等。
②常见的还原剂:活波或较活波的金属:K、Cu、Na、Al、Mg、Zn等;较低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FeCl2等;某些非金属单质:C、H2等;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HCl、H2S、KI等。
③在含有可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中,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既可以做氧化剂,又可以做还原剂,如Cl2、S、SO2、H2SO3等。
(2)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是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的生成物;还原产物是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的生成物。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失去电子(或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得到电子(或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4)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得到电子的能力或性质是氧化性;物质失去电子的能力或性质是还原性。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为重要的类型之一。
这类反应涉及到电子转移过程,其中一种物质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而另一种物质获得电子而被还原。
以下是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总结:
1. 氧化态和还原态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学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氧化态是一个原子或离子的电荷状态,而还原态则是它在反应中获得电子之后的电荷状态。
例如,氧气(O2)中的氧原子具有零氧化态,而水(H2O)中的氧原子则具有-2
氧化态。
2. 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是指能够接受电子并将其他物质氧化的化学物质。
相反,还原剂是指能够捐赠电子并将其他物质还原的化学物质。
例如,氧气(O2)
是一种强氧化剂,而钠(Na)是一种强还原剂。
3.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转移。
具体而言,氧化剂接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并因此被还原,而还原剂捐赠一个或多个电子,并因此被氧化。
这个电子转移可以发生在两个原子之间,也可以涉及一个分子或离子中的多个原子。
4. 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在这种方程式中,反应物写在箭头的左侧,而产物则写在右侧。
在方程式中,氧化剂通常写在左侧,而还原剂则写在右侧。
电子转移的方向可以通过方程式中物质的氧化态变化来确定。
例如,在以下反应中: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铜是还原剂,因为它失去了两个电子,而氧化银离子(Ag+)则是氧化剂,因为它接受了这些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也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可以相互转化,释放能量或吸收能量。
本文将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中的电子转移给其他物质的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损失电子,而被还原的物质获得电子。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相互联系的,互为一对。
氧化反应中,物质失去电子,氧化态增加;还原反应中,物质获得电子,氧化态减少。
例如,2H₂ + O₂→ 2H₂O中,氢气被氧气氧化成水,氢的氧化态从0增加到+1,氧的氧化态从0减少到-2。
二、1.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是指能够接受电子的物质,它使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剂是指能够提供电子的物质,它使其他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氧化剂和还原剂是相对的概念,一个物质在不同反应中可以是氧化剂,也可以是还原剂。
2. 氧化数氧化数是描述物质中原子氧化态的数值,用来表示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
根据氧化数的变化,可以判断物质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
氧化数的计算规则如下:- 单质的氧化数为0,例如单质氧的氧化数为0。
- 简单离子的氧化数等于离子的电荷,例如Na⁺的氧化数为+1。
- 氢的氧化数通常为+1,但在金属氢化物中为-1。
- 氧的氧化数通常为-2,但在过氧化物中为-1。
-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氧化数之和等于化合物的电荷。
3.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氧化还原反应需要满足物质的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原则。
在平衡状态下,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达到平衡,即氧化剂的氧化数减少的电子数等于还原剂的氧化数增加的电子数。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1. 腐蚀腐蚀是一种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金属在接触空气或水时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
例如铁的腐蚀就是由于铁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铁氧化物。
2. 电池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