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7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4年第3期防汛抗旱某水库大坝安全综合分析评价覃承彬(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农业服务中心,广西柳州545000)摘要:研究水库大坝安全综合分析评价,对水库工程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大的工程意义。
为此,结合糯米滩水库大坝安全综合分析评价实践案例展开探讨。
结果表明,熟悉工程概况,重点围绕现场安全检查检测与安全监测、工程质量与运行管理评价、防洪能力复核与渗流安全评价、大坝结构及金属结构安全评价等方面对糯米滩水库大坝工程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经综合评价,糯米滩水库大坝为二类坝。
同时,针对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可为类似水库大坝工程安全综合评价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糯米滩水库;大坝安全;综合分析;评价中图分类号:TV69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853(2024)03-0022-02作者简介:覃承彬(1988.12—),男,水利水电信息工程工程师,从事河长制、河道执法、涉河审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方面工作。
1工程概况糯米滩水库位于柳城县马山乡龙田村的龙江下游,是龙江开发的最末一个梯级,坝址控制龙江流域集雨面积16350k m2,占龙江流域总面积96.80%,主河道长345km 。
水库电站原与流山水轮泵站合为综合利用工程,以发电为主。
此工程现状自右至左布置:右岸水轮泵站、连拱坝段、水电站扩建新厂房(左岸水轮泵站已拆除)、水电站。
右岸水轮泵站长81m ,启闭平台高程90.92m (85国家高程基准),设计安装10组100-8型水轮泵20台(已废弃)和10组60型水轮泵10台(已废弃);连拱坝段计10拱,为混凝土拱筒、浆砌石支墩连拱坝,长109m ,坝顶高程86.95~87.32m ,坝高8~10m ,坝顶溢流;水电站扩建新厂房长43.67m ,厂房长61.48m 。
拦河溢流连拱坝和右岸水轮泵站始建于1972年,1974年建成,1990年至今水轮泵站处于报废状态。
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是指对水库大坝的各项安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安全状况和安全隐患,为水库大坝的管理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水库大坝的结构安全、运行安全、土壤稳定性、洪水容减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一、结构安全评价:结构安全是水库大坝的基本保障,除了要满足建设规范的要求外,还要考虑到年龄、材料老化、温度、振动以及外力等因素对结构的影响。
通过检查大坝的各个构造部分,包括坝体、坝基、引水、泄洪等部分,评估其结构强度、稳定性和完整性。
检查是否存在裂缝、变形、渗漏、冲蚀等问题,以及是否有松动、锈蚀、塌方等情况。
结构安全评价还需考虑大坝现有应力以及周围地质构造、地震震级等影响因素,确保大坝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运行安全评价:运行安全是指水库大坝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保持安全的能力。
评估大坝的运行安全需要检查大坝的运行设备、水位控制系统、监测预警系统等情况,评估其正常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检查水库大坝是否存在漏水、堆积、冲刷等问题,并评估是否有足够的设备和措施来保证其正常运营。
此外,还需评估大坝在应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和团队配备情况,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置,减少安全风险。
三、土壤稳定性评价:土壤稳定性是评估大坝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稳定性评价主要包括对大坝坝体、坝基、副坝、支承结构等土体部分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土壤力学性质、孔隙水压力、渗透性、土质类型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土壤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
此外,还要结合地表沉降、滑动等变形情况,评估土壤的质量和稳固性,以确保大坝的安全性。
四、洪水容减能力评价:洪水容减能力是指大坝抵抗洪水冲刷和溃决的能力。
评估大坝的洪水容减能力需要考虑到设计洪水、最大可能洪水、一百年一遇洪水等情况,分析大坝的泄洪能力、排洪能力以及溢洪道的稳定性等因素。
通过模拟洪水过程、计算泄洪量、分析泄洪形态等方式,确定大坝对洪水的容减能力,从而评估其抵抗洪水的能力。
1 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1.1 综述1.1.1工程概况罗竹山水库位于南流江流域武利江支流红岭河,距浦北县城65km,离白石水镇政府1.5km,地理位置东经109°17′40″,北纬22°06′10″。
水库枢纽工程于1957年11月动工兴建,1958年2月建成。
工程是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功能的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
水库集雨面积0.52km2,多年平均降雨量1700mm。
流域内为丘陵地貌,植被茂盛。
历年平均气温22℃,极端最高气温为37.5℃,极端最低气温为–1.8℃。
罗竹山水库设计灌溉面积4000亩,保护下游3km长209国道,保护下游人口2500人和3000亩耕地,水库失事直接到白石水圩镇的安全。
本次复核罗竹山水库总库容135万m3,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本次安全评价的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
水库正常蓄水位64.8m,死水位52.0m。
复核的设计洪水位为65.5m,校核洪水位为65.72m。
水库规模为小(1)型,枢纽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水工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
1.1.2 工程布置罗竹山水库枢纽工程由主副坝各一座及溢洪道、放水涵管组成。
主副坝为均质土坝:本次实测主坝坝顶高程为66.6m,坝顶长度为107m,坝顶宽度为2.1m,最大坝高为17.8m。
大坝上游坝坡死水位以上为浆砌石护坡,上游坡比为1:2.85、1:2.0。
下游坡为草皮护坡,60.07平台以上坡比为1:1.6,平台以下1:2.2。
坝基防渗型式为截水槽,下游坝脚设堆石棱体作为排水设施,棱体顶高程54.54m,宽2.4m,棱体上游坡比为1:1.0,下游坡比为1:1.5。
副坝现状实测坝顶高程67.24m,最大坝高11.44m,坝顶长度62.4m,坝顶宽度为8.7m,坝顶通车。
大坝上游坡比1:2.3,下游坡比1:1.8,上下游坡均为草皮护坡,坝基防渗型式为截水槽。
1.1 水库枢纽工程概况XX 水库位于XX 区XX 镇孟津村境内,大坝位于XX 河流域右岸,地理坐标:东经…,北纬…,水库枢纽距XX 城区36km,距XX 镇0.5km。
水库坝址以上主河道长3.55km,河床比降15.76‰,集雨面积8.35 km2 。
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17m,坝顶宽2.5m,坝长130m。
水库总库容153.5 万m3 ,有正常蓄水库容137 万m3 ,死库容15 万m3 。
设计灌面2991 亩,实有灌面2991 亩。
XX 水库承担着XX 、XX 等重要集镇及绵梓公路的汛期安全,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养殖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小(一)型水利工程。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设备三部份组成。
1.1.1 大坝XX 水库始建于1970 年9 月,1973 年春再次加高大坝5 米,同年建成。
XX 水库由当时XX 市县水电局进行勘测规划,坝址选于陡林湾石河堰处,该段河身狭长,水源丰富。
坝基长80m,设核心齿槽3 个,用黄泥夯实。
大坝施工主要采用人工挑土,鸡公车转运等,坝体采用东方红75 马力履带拖拉机碾村,分层碾压土料厚度均控制在0.2m 以内,碾压三次,局采用人工夯实,坝体填筑质量较好。
大坝最终规模达到17m。
XX 水库大坝坝顶高程为506.8m,最大坝高17m ,坝顶宽2.5 m,坝顶轴线长130m 。
大坝上游边坡坡率从坝顶至坝脚分别为1: 2.08 、1:2.03,坡面为干砌石护坡;大坝下游边坡坡率从坝顶至坝脚分别为1:1.68、1 :3.1、1 :5.0 、1 :2.83、1 :1.5,坡面为干砌石护坡。
1.1.2 溢洪道溢洪道位于大坝右端。
进口为开敞式正槽形式,堰顶高程502.8m,堰顶净宽24 米,最大下泄流量288m3/s。
溢洪道于水库建成初期1971 年宽14m,1973 年进行扩建到18m,1974 年夏又扩建一孔,增加到20m,1982 年,经洪水复核,溢洪道仍未达到要求,1984 年再次扩宽溢洪道到30 米。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一 XX水库基本情况1工程概况1.1XX水库位于浙江省宁波奉化市境内,坝址位于奉化江支流剡江上游,属甬江流域,距宁波市47km,在溪口镇上游7km处。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76.0km2,总库容1.503亿m3。
水库保护坝址以下溪口镇、萧王庙和江口街道约15万人口,剡江两岸10万亩农田,以及甬温高速公路等。
配合横山、皎口水库等工程解决奉化市、鄞州区东南和镇海区共67.4万亩农田的灌溉及城市供水,减轻鄞奉平原40余万亩农田的洪涝威胁。
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是奉化江流域三大水利骨干工程之一。
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坝顶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坝后式电站等组成(枢纽平面布置见附图1)。
工程于1978年5月动工兴建,1985年9月工程竣工验收。
大坝于1983年5月封孔蓄水,电站于1984年4月30日并网投运。
工程管理机构为奉化市XX水库管理局。
1.2枢纽工程主要特性指标:1.2.1工程等级与防洪标准XX水库总库容1.503亿m3,按<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 确定本工程规模为大(2)型。
水库枢纽工程为Ⅱ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拦河坝、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为2级建筑物,电站为3级建筑物。
水库防洪标准按1 一遇洪水设计,100 一遇洪水校核,保坝洪水为PMF,下游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本次安鉴洪水复核设计标准为1 一遇,校核标准为100 一遇。
1.2.2 水库水位(黄海基面)与相应库容1.2.3 主要工程建筑物特征参数2工程建设情况2.1 建设经过XX水库于1978年经水利电力部(78)水电规字第23号文正式批准兴建,设计由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
大坝初设为浆砌块石重力坝,1979年水利部(79)水规字第45号文改为混凝土重力坝。
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一、结构安全评价水库大坝的结构安全是评价其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首先,要对大坝的建造质量进行评估,包括混凝土的质量、接缝密实性、渗漏等情况。
其次,要对大坝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包括抗震、抗滑、抗冲刷等能力。
最后,要对大坝的渗漏情况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存在渗水严重的问题。
综合以上评价指标,确定大坝的结构安全情况。
二、设备安全评价水库大坝的设备安全是保障其正常运行和突发事件发生时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对水库大坝压力水库的监测设备进行评估,包括压力传感器、液位计等,判断设备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其次,要对溢洪闸门、泄水设施等进行评估,判断其开启和关闭过程中的操作情况,确保设备操作正常。
最后,要对自动监测设备进行评估,包括遥测设备、相机等,判断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综合以上评价指标,确定设备安全情况。
三、管理安全评价水库大坝的管理安全是保障其长期运行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对大坝的巡检管理进行评估,包括巡堤路线、巡视频率等,判断管理人员的巡视情况和记录有效性。
其次,要对大坝的保养维修进行评估,包括定期检查、修补和维护,判断是否存在设施老化、损坏等情况。
最后,要对大坝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判断管理人员的操作程序是否规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综合以上评价指标,确定管理安全情况。
综上所述,水库大坝的安全综合评价需要从结构安全、设备安全和管理安全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只有确保这三个方面的安全性,才能保障水库大坝的正常运行和突发事件的安全。
对于评价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应及时整改和改进,提高水库大坝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范本一、前言水库大坝是重要的水利工程,对于保障水源供应、防洪排涝、发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水库大坝的安全性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评估水库大坝的安全状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提高水库大坝的安全性,需要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以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为主题,提供一个范本供参考。
二、综合评价目标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的目标是评估大坝迄今为止的运行情况、结构状况、设计规范符合情况等各方面内容,从而确定水库大坝目前的安全状态,为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三、综合评价内容1. 坝址选择评价:评估坝址的地质地貌特征、地震状况、水文气象条件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并分析坝址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2. 大坝设计评价:评估大坝的结构设计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包括坝体的稳定性、抗震性能、渗流控制等方面。
3. 施工过程评价:评估大坝的施工过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包括土石方的压实密度、混凝土的质量等方面。
4. 监测数据评价:评估大坝的监测数据是否连续、准确,是否能够反映大坝的变形、渗流等情况。
5. 运行管理评价:评估大坝的运行管理是否规范,包括溢洪道、坝体检查、泄洪操作等方面。
6. 维修养护评价:评估大坝的维修养护状况,包括大坝的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等方面。
7. 突发事件应急评估:评估大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响应能力,包括洪水、地震等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8. 安全管理评价:评估大坝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
四、综合评价方法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具体方法包括:1. 实地调查:深入大坝现场,对大坝的各项情况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获取现场数据。
2. 文件资料分析:收集和分析大坝的设计文件、施工文件、监测报告等相关资料,了解大坝的基本情况和历史数据。
3. 数学建模和仿真:利用数学建模和仿真软件,对大坝的结构和运行情况进行模拟分析,评估大坝的安全状况。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1. 结构设计水库大坝的结构设计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考虑了当地地质条件和水文气象等因素,具有较高的抗震和抗洪能力。
2. 安全监测水库大坝配备了完善的安全监测系统,包括地震监测、渗流监测、变形监测等,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3. 定期检修水库大坝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保障了设施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4. 整体安全风险综合考虑水库大坝的结构设计、安全监测和定期检修情况,整体安全风险较低。
综上所述,当前水库大坝的安全状况较好,但仍需加强对设施的长期监测和维护工作,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以提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
水库大坝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结构,其安全性不仅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是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对水库大坝的安全评价必须全面细致,包括对结构设计、安全监测、定期检修和整体安全风险的考量。
首先,我们需要对水库大坝的结构设计进行评估。
水库大坝的结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水文、气象等因素,同时结构设计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在此次安全评价中,我们委托了专业的工程师团队进行了水库大坝结构设计的详细评估,结果显示水库大坝的结构设计较为合理,能够满足当地的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抗震和抗洪能力。
其次,我们对水库大坝的安全监测系统进行了评估。
水库大坝设备了地震监测、渗流监测、变形监测等多种监测系统,这些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水库大坝结构的变化和变形情况,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在此次评价中,我们对这些监测系统进行了检查和测试,结果显示监测系统运行正常,数据准确可靠,能够满足对水库大坝安全性的实时监控需求。
第三,我们对水库大坝的定期检修进行了评估。
水库大坝的定期检修和维护是确保设施稳定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手段。
我们委托了专业的工程师团队对水库大坝的定期检修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评估,结果显示水库大坝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工作合格,设施保持良好的状态。
2024年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一、引言2024年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是对我国水库大坝在2024年的安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与分析,旨在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保障水库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综合评价主要从水库地质和水文情况、大坝结构安全、运行管理及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水库大坝的安全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水库地质和水文情况(一)地质情况2024年水库地质情况主要包括水库周边地质构造、岩层性质、断层活动情况等。
通过地质勘探和监测资料分析,评估水库地质情况对大坝安全的影响,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水文情况2024年水库水文情况主要包括降雨量、入库流量、出库流量等。
通过对水文数据的分析,评估洪水和干旱等极端水文事件对大坝安全的影响,制定相应的调度方案和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水文事件的应对能力。
三、大坝结构安全(一)设计评估对2024年水库大坝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包括大坝的坝型、坝高、坝顶宽度等。
结合水库地质情况和水文情况,评估大坝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确保大坝结构在设计工况下的安全性。
(二)监测评估通过对大坝的物理监测和遥感监测,了解大坝的变形、渗漏等情况。
根据监测数据,评估大坝结构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结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
四、运行管理(一)管理体制评估水库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等情况,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同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运行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二)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水库大坝应急预案,包括洪水、地震、泥石流等突发水文和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措施。
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五、环境保护(一)水土保持评估水库周边的水土保持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加强水库周边的植被保护,防止水库冲刷和河道淤积。
(二)水质保护评估水库的水质状况,对重要水源地进行水质监测和评估。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第1 页共17 页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1.1 综述1.1.1 工程概况罗竹山水库位于南流江流域武利江支流红岭河,距浦北县城65km,离白石水镇政府1.5km,地理位置东经109°17′40″,北纬22°06′10″。
水库枢纽工程于1957年11月动工兴建,1958年2月建成。
工程是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功能的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
水库集雨面积0.52km2,多年平均降雨量1700mm。
流域内为丘陵地貌,植被茂盛。
历年平均气温22℃,极端最高气温为37.5℃,极端最低气温为–1.8℃。
罗竹山水库设计灌溉面积4000亩,保护下游3km长209国道,保护下游人口2500人和3000亩耕地,水库失事直接到白石水圩镇的安全。
本次复核罗竹山水库总库容135万m3,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本次安全评价的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
水库正常蓄水位64.8m,死水位52.0m。
复核的设计洪水位为65.5m,校核洪水位为65.72m。
水库规模为小(1)型,枢纽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水工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
1.1.2 工程布置罗竹山水库枢纽工程由主副坝各一座及溢洪道、放水涵管组成。
主副坝为均质土坝:本次实测主坝坝顶高程为66.6m,坝顶长度为107m,坝顶宽度为2.1m,最大坝高为17.8m。
大坝上游坝坡死水位以上为浆砌石护坡,上游坡比为1:2.85、1:2.0。
下游坡为草皮护坡,60.07平台以上坡比为1:1.6,平台以下1:2.2。
坝基防渗型式为截水槽,下游坝脚设堆石棱体作为排水设施,棱体顶高程54.54m,宽2.4m,棱体上游坡比为1:1.0,下游坡比为1:1.5。
副坝现状实测坝顶高程67.24m,最大坝高11.44m,坝顶长度62.4m,坝顶宽度为8.7m,坝顶通车。
大坝上游坡比1:2.3,下游坡比1:1.8,上下游坡均为草皮护坡,坝基防渗型式为截水槽。
第 2 页共 17 页(2)溢洪道布置靠近副坝在右岸山坳,枢纽工程建成时开挖土渠顶高程64.8m,宽3m,长90m,溢洪道底和边破未有抗冲措施,也没有流消能工程措施。
溢洪道目前已填高作为公路。
(4)罗竹山水库主副坝各设1座穿坝灌溉放水涵,设计灌溉引水流量0.5m3/s,均为砖砌方涵:主坝放水涵进口高程52m,涵管长74m,过水断面宽600mm,高800mm;副坝放水涵进口高程57m,涵管长40m,过水断面宽300mm,高500mm。
放水涵控制设备为梯级斜管,梯级级差250mm,每级1孔,放水孔孔口尺寸Ф250mm。
1.1.3工程建设及加固情况2000年,浦北县水利局根据水文复核成果和工程险情提出了水库的加固方案,但由于资金没有落实一直没有实施,工程带病运行至今。
1.1.4 工程运行及管理情况1、运行管理罗竹山水库没有专门管理机构,由白石水镇水利站兼管,隶属浦北县水利局。
白石水水利站职工员仅1人,不定期负责水库及有关设施的管理维护。
管理机构不完善,没有制定水库运行调度规程,也没有制定工程管理制度。
人员配置不足,没有制定调度人员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
2、防洪和兴利调度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
本着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使水库调度工作正规化、规范化的原则,考虑到水库工程现状,科学的、合理地编制调度规程,用以指导水库的综合利用,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其经济效益。
非汛期大坝运行主要根据来水量和灌溉用水进行调度;由于罗竹山水库没有设置防洪限制水位,汛期调度只能根据钦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达的水库控制水位,利用放水涵提前降低水位,水库高水位时溢洪道自由溢流。
由于限制水位运行,罗竹山水库溢洪记录不多,没有溢洪记录资料。
3、大坝安全监测由于建设资金、技术力量所限,罗竹山水库仅设第 3 页共 17 页有水位观测设施,未设有沉陷、位移、浸润线、渗流量观测设施,溢洪道、放水涵也未设有任何观测设施,不符合《水库工程管理通则》(SLJ702-81)和《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必测项目的要求。
1.1.5 工程特性表罗竹山水库工程特性表见表1.1。
表1.1 水库工程特性表序号名称特征值原注册登记本次鉴定一地理特征1所在地点浦北县白石水镇新圩村浦北县白石水镇新圩村2所在河流南流江流域武利江支流南流江流域武利江支流3经纬度东经109°17′40″北纬22°06′10″东经109°17′40″北纬22°06′10″4基本地震烈度Ⅵ度Ⅵ度5设计地震烈度6度6度6高程基准面Ⅵ度Ⅵ度二建设情况1设计单位浦北县水利局浦北县水利局2施工单位浦北县水利局浦北县水利局3开工日期1957年11月1957年11月4竣工日期1958年2月1958年2月三水文1坝址以上流域面积0.52km20.52km22多年平均降雨量1700mm1700mm 续表1.1 水库工程特性表序号名称特征值原注册登记本次鉴定3多年平均径流量76.7万m376.7万m34设计重现期50年50年雨量435mm(24h)379mm(24h)洪峰流量21.8m3/s11.05m3/s洪水总量17.7万m317万m35校核重现期500年500年雨量626mm(24h)533mm(24h)洪峰流量31.4m3/s16.66m3/s洪水总量27.3万m325万m3四水库1调节性能年调节年调节2设计洪水位65.70m65.53校核洪水位66.0m65.724正常高水位64.8m64.8m5汛期限制水位6死水位52.0m52.0m7总库容136万m3135万m38其中(1)调洪库容20.2万m314万m3(2)兴利库容112.5万m3112第 4 页共 17 页万m3(3)死库容3.3万m33.3万m3(4)已淤积量五大坝1坝型均质土坝均质土坝2坝顶高程设计66.6m66.6m实际66.6m66.6m3最大坝高设计17.8m(主坝)10.8m(副坝)17.2m(主坝)10.8m(副坝)实际17.8m(主坝)10.8m(副坝)17.2m(主坝)11.44m(副坝)4坝顶长度设计114m(主坝)80m(副坝)114m(主坝)80m(副坝)实际114m(主坝)80m(副坝)107m(主坝)62.4m(副坝)续表1.1水库工程特性表序号名称特征值原注册登记本次鉴定5坝顶宽度设计3m(主坝)、3m(副坝)实际3m(主坝)、3m(副坝)2.38m(主坝)、8.7m(副坝)6坝基防渗型式截水槽截水槽六正常溢洪道特征1堰型宽顶堰无溢洪道(填高改为公路)2堰宽3m 3消能形式无消能工程措施无消能工程措施七放水涵管1型式砖砌梯级放水涵砖砌梯级放水涵2断面尺寸0.6×0.8m(主坝方涵)0.3×0.5m(副坝方涵)0.6×0.8m(主坝方涵)0.3×0.5m(副坝方涵)3进口底高程52m(主坝)57m(副坝)52m(主坝)57m(副坝)4闸门型式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5设计流量0.5m3/s0.5m3/s6启闭设备人工控制梯级放水人工控制梯级放水八工程效益1防洪设计实际人口:2500人,公路3km,耕地3000亩人口:2500人,公路3km,耕地3000亩2灌溉设计4000亩4000亩有效4000亩4000亩最大实灌3500亩3500亩供水量续表1.1 水库工程特性表序号名称特征值原注册登记本次鉴定九下游情况1河道安全泄量泄洪直接影响白石水镇泄洪直接影响白石水镇2城镇名称浦北县白石水镇浦北县白石水镇距离1.5km1.5km3铁路名称距离4公路名第 5 页共 17 页称209国道209国道距离3km3km5耕地3000亩3000亩6人口2500人2500人十绿化1应绿化面积2已绿化面积续表1.1 水库工程特性表序号名称特征值原注册登记本次鉴定十一管理保护范围十二确权土地面积十三工程运用1最高洪水位2发生日期3最高蓄水位4发生日期5年最大供水量6发生年份7水污染情况十四大坝监测1主要监测项目2主要监测仪器名称及数量3最大渗水量4最大沉降量十五管理情况1主管部门浦北县水利局浦北县水利局2管理机构白石水镇水利站白石水镇水利站3管理职工人数114固定资产原值5运行管理费6大修理费7折旧费8水费收入9电费收入10多种经营收入万元 1.2本次安全评价工作简况1.2.1组织领导罗竹山水库1957年动工兴建,由于没进行全面的地质勘测工作,设计深度和标准偏低,也没有完全按设计施工,受当时施工技术水平等条件的限制,施工质量也存在诸多问题。
工程建成运行49年来,多次发生险情,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工程几次除险加固都无法实施,水库长期带病运行。
为确保水库大坝安全运行根据《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建管[2204]271号)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负责组织对罗竹山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工作,并成立了现场检查专家组,制定安全评价工作计划和现场检查大纲,确定安全评价文件由钦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承担。
1.2.2工作安排1、现场安全检查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200)及《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建管[2204]271号)的有关规定,钦州市水利局于2007年1月成立了现场安全检查组,并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检查。
现场安全检查组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现场检查大纲的要求,收集第 6 页共 17 页和整理前期勘察、设计、施工与运行的有关资料,对水库的管理机构、管理设施、运行调度规程、监测设备、大坝坝体、溢洪道、输水涵管、金属结构及启闭机、防汛公路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检查。
2、地质勘察为进一步了解水库工程各建筑物的实际地质、地形情况,本次安全评价组织单位委托钦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对罗竹山水库补充了必要的地质勘察和试验工作。
地质勘察在收集、整理、分析前期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水库大坝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各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地质条件进行了全面勘察,并进行了相应的现场和室内工作,并提出相应的地质报告。
本次地质勘测主要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2.1。
表1.2.1罗竹山水库安全评价阶段勘察工作量表序号工作内容单位工作量备注1测量5等水准km1.8 2测量主、副坝,溢洪道地形图km20.062 3测量主、副坝,溢洪道断面图km1.3 4测量进库公路等断面图km2.1 5地质测绘主坝、溢洪道平面地质测绘km20.062 6勘探钻探m/孔107.9/7 7原位测试标准贯入次18 8取样原状土样件14 扰动土样件1 9试验钻孔注水试验段18 3、大坝安全评价报告本次大坝安全评价出版了《钦州市浦北县罗竹山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