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第8课人类能否有效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岳麓版20170712122.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展开,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认识其主要参战国,掌握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并理解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化对其起因、过程和结果的认识,理解战争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其主要参战国,认识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理解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痛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其主要参战国,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战争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的真实情况。
4.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战争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培养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战争过程的图片、地图和相关资料。
3.视频:准备相关战争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战争场景。
4.作业:准备相关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2022版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其基本进程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美、德)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英、法)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并疯狂地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大战爆发。
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史上影响深远。
1.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过程;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过程和重要战役;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结果和影响。
2.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索”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突发事件和恐怖事件是威胁人类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各国应建立起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应对措施,各国应加强合作,建立起有效的紧急磋商机制,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
3.通过图片,视频,数据分析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认识到战争的危害;认识到科技是把双刃剑,应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4.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性后果,牢固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和影响。
【导入新课】PPT:播放视频:俄乌战争片段有消息称,截止2022年10月24日,乌军阵亡人数达到38.7万,其中国外雇佣兵阵亡人数达到3.12万,而俄罗斯阵亡人数达到9万左右。
要知道,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多次进行动员,总兵力大约在75万左右,俄罗斯累计投入25万左右。
种种迹象表明,俄乌冲突局势越来越复杂,双方都没有停战的打算,特别是在外力的干预下,双方似乎都憋足了劲儿。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大战的经过,认识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可能有较深刻的感受,但如何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树立和平观念,仍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史料、图片等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大战前后的国际形势,加深对大战影响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
3.网络资源,如历史论文、纪录片等。
4.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对大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新课标标准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其基本进程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二、内容分析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它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史料实证: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其后果。
历史解释:概况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唯物史观: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家国情怀: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讲授新课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教师活动根据材料,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及导火索?材料研读:材料一:1871 年,四分五裂的德国完成统一,这为它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德国的工业本来落后于英、法两国,但后来居上。
同英国一样,德国发展工业也需要从海外获得原材料和市场,但是德国占有的殖民地相对较少,只有英国殖民地的 1/10。
在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德国只能向英、法等国“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
德国与英、法等国的冲突不断加剧。
(2)学生活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后来居上的欧洲强国企图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资源;欧洲国家经济实力与政治资源的不平衡激化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促使它们根据自身利益组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3)教师活动材料二: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的目标决定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都把整个世界作争夺的自然边界。
以英国和德国这两个主要对手为例,1903年普鲁士邦的内政大臣特曼·霍尔维格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任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战争的大概过程;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过程与
方法
组织学生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播放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影片。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让学生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和战争的残酷性,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重点萨拉热窝事件
难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原因
【教学流程】
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
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
国家间的矛盾凸显。
为争夺霸
权、重新瓜分殖民地,两大军
事集团形成并展开疯狂的扩军
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只
需一粒火星就能引爆整个世
界!
你知道这粒火星是什么
吗?引起这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究竟有哪些?它对人类社会的
发展又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呢?
师:多媒体出示材料,通过介
绍相关资料,引发学生的思
考。
生:阅读材料,明确本节所要
学习的内容。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2、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探究型教学模式,呈现史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问题,获取知识,使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的研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凸显。
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激化,战争危机也日益逼近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竟如何打响?给人类造成了哪些灾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讲授新课:(一)战争爆发的原因1.指导学生结合课本插图阅读教材,了解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有关情况。
垄断资产阶级控制某个行业的原料产地、产品的生产及销售,从而获得高额利润。
这就要求有更多的殖民地成为它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尤其是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
2.多媒体展示《英德法美比较表》,启发思考: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与实力对比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旧的力量对比划分的。
这样矛盾就产生了。
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决不满意仅仅得到一些残羹剩饭,他们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
正如列宁所说:“世界是第一次被分割完了,所以将来只有重新分割,也就是从一个‘主人’转归另一个‘主人’。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萨拉热窝事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
【学情分析】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相关内容,教师应从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即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欧洲列强之间矛盾加剧的角度引导学生归纳;对大战的爆发,教师应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两方面引导学生归纳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对大战的进程和结果,教师应结合图片、影像资料、数据、漫画、表格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史实。
【新课导入】教师幻灯片出示《西线无战事》的宣传海报并进行介绍,或播放《西线无战事》的电影片段。
由美国好莱坞拍摄的电影《西线无战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整个西线战争的一个小小缩影。
这部影片讲述了马恩河战役前后,一群德国少年兵对战争的态度由兴奋、憧憬到反感的过程。
主人公保尔及其同学们在老师的沙文主义思想的煽动下,怀着英雄理想投身到一战之中,可真正投入到战争中后,他们才体会到战争的可怕:那里炮声轰鸣,大地震撼,血肉横飞,尸骨遍野。
保尔开始怀疑过去的理想,战争的残酷性和毁灭性使他的英雄主义彻底破灭,他的内心发生了变化,开始对战争怀疑、厌恶甚至憎恨。
终于有一天,保尔爬出战壕去捕捉蝴蝶,结果被冷枪打中死亡。
然而同战争相比,个人的生命是微不足道的,在那一天前线司令部的报告中写道:“西线无战事”。
教师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深思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战的历史。
【讲授新课】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影响,然后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际垄断集团要求在政治上瓜分世界,致使殖民侵略进入以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英国在世界中的核心地位开始动摇,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更加激烈,国际力量对比的格局发生变化。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九年级下册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使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重点关注战争本身,而对于战争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这次战争,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掌握战争的主要战役、重要人物和战争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背后的帝国主义矛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3.合作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战争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背后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源。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强调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进程和战争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肤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的起因和影响,以及战争对人类社会的警示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理解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增强对战争的警惕性,培养热爱和平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战争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战争对人类社会的警示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战争的历史背景、起因、过程和结果。
2.案例分析法:分析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4.史料教学法:运用历史文献、图片等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短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起因和影响。
2.呈现(10分钟)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包括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以及萨拉热窝事件等。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到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引导学生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萨拉热窝事件,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理解;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用问题讨论或辩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大战的性质和大战结束的原因。
一、新课导入从公元前2800年到现在的4000多年间,没有战争记载的只有一年。
但1914年以前的战争都是局部的、区域性的,而1914年爆发的战争则是世界性的。
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又产生了哪些影响?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教师讲解: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
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而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占有状况如何呢?呈现图表如下: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以及从表格中的数据所能说明的问题。
最后教师强调:帝国主义国家的权益总是和它的综合实力成正比的→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争端。
2.教师讲授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帝国主义国家根据自己的利害关系纷纷寻求同盟者,拉帮结派,不惜大动干戈。
帝国主义列强在建立军事同盟的同时,加紧了扩军备战活动。
第8课“人类能否有效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学要求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知道它(他)们对历史进程的作用。
2.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的原因,理解它们对当代世界面貌的影响。
3.认识法西斯主义和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挫折。
4.认识科技的发展能造福于人类,如果用于战争,会给人类造成深重灾难。
5.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
结构分析
“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重点介绍了20世纪上半期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两次世界大战。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新课导入]
建议一:图片导入
教师可在课前出示坦克、军用飞机等战争机器的图片,提问学生“你知道这些武器是什么时候开始运用在战争中的吗?”由此引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建议二:电影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有同学看过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电影吗?”然后让看过的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看过的电影情节,引出战争浩劫。
[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
1. 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的教学建议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和德国发展情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活动设计和图7-1,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教师应避免单纯引用抽象的数字来讲解,最好能以某个参战国战争前后经济状况的对比来说明,力求生动、具体。
[活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德国加紧了殖民扩张的步伐,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日益加深。
战争正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
2. 凡尔登战役和战争机器的教学建议
教师可让学生先看凡尔登战役的录像片断,然后让2~3位学生模拟战地记者,对这次战役进行报道,其他学生对模拟战地记者的学生做出评价。
教师可在介绍图7-2和图7-3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课下寻找更多的资料,体会科技用于战争,将使人类蒙受更大灾难的道理。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学建议
把本部分内容分成起因寻源、法西斯暴行曝光、著名战役剖析、风云人物介绍、战争胜利成果等若干个学习内容。
(有兴趣的同学可扩大范围自定题目)
○起因寻源:理解德日法西斯势力的扩大。
○法西斯暴行曝光:介绍奥斯威辛集中营。
○著名战役剖析:重点介绍斯大林格勒战役,强调它对扭转战局的决定性作用。
○风云人物介绍:重点介绍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等重要历史人物。
○战争胜利成果:介绍联合国的成立。
提前一周让学生分组自由选题进行准备,上课时发表演讲。
学生发言后,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的性质以及反法西斯同盟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真实感人的电影《辛德勒名单》。
这部电影可让学生进一步认清德国法西斯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本质,加深学生对战争的憎恨及对和平的渴望。
建议组织学生就“人类能否有效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进行辩论,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课堂小结:建议让学生情景复现“假如你生活在1929年经济危机期间的美国,请你用语言、动作、表情表现一下你的生活”。
加深学生对经济危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