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最小变形原则
测量器具与被测零件会因实际温度偏离标准温度和受力(重力和测量力) 而产生变形,形成测量误差。
3. 测量方法分类
广义的测量方法是指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原理、 计量器具及测量条件的总和。 工程实际中, 为了便于根据被测件的特点和要求 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按照获得测量结果的方式 可将测量方法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4)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
1) 单项测量: 指对被测件的各个被测几何量分别进行测量的测量方法。例如, 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齿轮的公法线长度偏差,用跳动检查仪测量齿轮的齿 轮 径向跳动等。 2) 综合测量: 指同时测量被测件上几个相关参数, 综合地判断被测件是否合 格的测量方法。例如,用齿距仪测量齿轮的齿距累积总偏差,实际上反映的是 齿轮的公法线长度偏差和齿轮径向跳动两种误差的总和结果。
以上对测量方法的分类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的, 但对一个具 体的测量过程, 可能同时兼有几种测量方法的特性。 例如: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测量轴径, 同时属于直接测量、绝 对测量、接触测量和单项测量等;用三坐标测量机对工件的轮 廓进行测量, 则同时属于直接测量、接触测量、在线测量和动 态测量等。 测量方法的选择应考虑被测对象的结构特点、精度要求、 生产 批量、技术条件和经济效益等。
5.1.2 长度基准及其量值传递
目前,世界各国所使用的长度单位有公制(米制)和英制两种。我国采用公 制,长度基本计量单位是米。按1983年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的决议,规定米 的定义:米为光于真空中在(1/299792458)s时间间隔内所行进的距离。 为了保证长度测量的精度,需要建立准确的量值传递系统。长度的量值传递 是指“将国家计量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值,通过检定(或其他方法)传递给下 一等级的计量标准(器)并依次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上,以保证被测量 对象量值准确一致的方式”。国际计量大会推荐用激光辐射来复现它,其不 确定度可达1×10-9。我国用碘吸收稳定的0.633μm氦氖激光辐射作为波长 标准来复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