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海水运动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08.00 KB
- 文档页数:4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篇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解读1.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副热带海区、负极地海区、环南极大陆海区和北印度洋海区等;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对渔场、对航海、对海洋污染的影响等;[要点梳理]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1、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洋流(海流)。
2、洋流性质分类:①寒流: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低,为寒流②暖流: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高,为暖流③寒暖流的判读方法之一------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则洋流为;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则该洋流为,如下图。
据图总结,海水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的流向之间的关系?寒暖流的判读方法之二-----根据流向北半球地区,从低纬流向高纬(从南向北)的为,反之为。
南半球地区,从低纬流向高纬(从北向南)的为,反之为。
3、洋流的类型(按照成因分类)① 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风海流。
其主要动力为;② 流:各个海域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叫密度流。
(表层:密度小→密度大;底层:密度大→密度小)③ 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补偿流。
另外,洋流前进时,受的限制和力的影响,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
4、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南半球:时针方向①以的大洋环流北半球:时针方向北半球:时针方向②以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时针方向西风带西风漂流沿东岸折向高纬度极地环流③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受季风的影响,逆顺。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大规模海水运动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大规模海水运动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
3. 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大规模海水运动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
四、教学难点:1. 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成因和机制。
2. 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现象和成因。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运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知识。
一、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基本概念:大规模海水运动是指在地球表面大规模地流动的海水,其范围广泛,影响深远。
(1)规模大:涉及的海域范围广阔,影响全球海洋生态系统。
(2)速度快: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流速较快,如洋流的速度可达每小时数十公里。
(4)影响力强: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气候、生物、沉积等地理环境因素产生重要影响。
二、大规模海水运动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1. 洋流:洋流是大规模海水运动的一种主要类型,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1)风海流:风海流是大气压力和地球自转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海水运动,如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等。
(2)密度流:密度流是海水因温度、盐度差异而产生的运动,如黑潮、墨西哥湾暖流等。
(3)补偿流:补偿流是海水在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流动,以维持海洋水平衡的运动,如南美洲西海岸的赤道潜流。
2. 海浪:海浪是海洋表面由于风力作用而形成的水波,按成因可分为风浪、潮浪和地震浪。
(1)风浪:风浪是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浪,如信风浪、风暴浪等。
一、教案主题: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使学生掌握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类型和成因;3. 培养学生对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在地球上的作用和影响的认知。
三、教学内容:1.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类型和成因;3.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和成因;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在地球上的具体实例及其影响;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对地球的影响,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激发学习兴趣;2. 讲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理解其基本含义;3. 讲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类型和成因,使学生掌握其分类和形成原因;4. 分析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在地球上的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其影响;5.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对地球的影响;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重要性和影响;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和探究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大规模海水运动概念和特点的理解;2. 小组讨论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评估其对大规模海水运动影响的理解;3. 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其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海洋学家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大规模海水运动的了解;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海洋馆或海滩,让学生亲身体验海水运动;3. 开展课外研究项目,让学生深入研究大规模海水运动对环境的影响。
八、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提供有关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视频、文章和图片,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例和信息;3. 教学道具:如模型、图表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特点和成因。
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班级:小组:姓名:学号:评价:【学习目标】A级目标: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式来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
B级目标: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C级目标:(1)能够结合实例,分析海水运动所起的作用,并且能够结合本区域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或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即突出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功效。
(2)掌握学习、解决地理问题常用的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树立分析地理问题的大局观及正确的环境观,增强环保意识。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一、请在左图中绘制出全球的风带图,在右图中绘制出洋流模式图:(动动手)0 030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北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北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夏3、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冬影响气候热量的交换,维持全球的平衡。
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作用,寒流对三、洋流对地理环寒暖流交汇海区的渔场、、。
境的影响上升流海区形成的渔场。
海轮顺时针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影响海洋的航行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对航行不利。
洋流从北极携带冰山南下,威胁海上航行。
影响海洋污染:洋流有利于近海污染物加快;但同时其他海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扩大。
预习自测1.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A.地转偏向力B.盛行风C.各种天体对地球引力D.陆地形状限制2.以信风为驱动力的风海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B.北大西洋暖流C.北赤道暖流 D.西风漂流3.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较大的气候类型是( )A.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东亚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⑴、该海区为半球。
如果等温线数值分别是24℃,26℃,28℃,则A所在的等温线数值为__℃。
⑵、从性质上看:A可能为流。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探究一、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1、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中观察:太平洋的洋流运动方向,完成课本62页的读图思考:⑴、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的洋流的运动方向有什么差异?⑵、在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海区的大洋环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南半球的情况是怎样的?⑶、在北印度洋冬夏的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探究二:洋流的成因与洋流模式图的建构读《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和《大洋的环流模式图》,思考:⑴、为什么南北球中低纬度的洋流运动方向不一样?⑵、为什么北半球中高纬度的洋流的运动方向和中低纬的不一样?⑶、为什么南半球没有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而形成了绕极环流?⑷、为什么南半球的西风漂流的方向和南极大陆绕极环游方向不一样?为什么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寒流?探究三:洋流分布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范本第一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大规模海水运动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2 教学内容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概念和分类大规模海水运动的产生原因:地球自转、风力、地球重力等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海洋生态、海岸线变化等1.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大规模海水运动概念和分类的理解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规模海水运动的产生原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章:洋流2.1 学习目标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洋流的形成原因和特征2.2 教学内容洋流的定义和分类:表面洋流、底层洋流、水平洋流、垂直洋流等洋流的形成原因:风力、地球自转、温度和盐度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海洋生态、海洋运输等2.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洋流的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洋流的定义、分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理解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洋流的形成原因和特征第三章:潮汐3.1 学习目标了解潮汐的定义、成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潮汐的周期和潮汐现象的观察方法3.2 教学内容潮汐的定义和成因: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地球自转等潮汐的周期:半日潮、全日潮、超半月潮等潮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岸线变化、海洋运输、海洋生态等3.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潮汐的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潮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潮汐的定义、成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理解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潮汐的周期和潮汐现象的观察方法第四章:海浪4.1 学习目标了解海浪的定义、分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海浪的形成原因和特征4.2 教学内容海浪的定义和分类:风浪、涌浪、海啸等海浪的形成原因:风力、地球自转、海底地形等海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岸线变化、海洋运输、海洋生态等4.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海浪的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海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海浪的定义、分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理解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海浪的形成原因和特征第五章:大规模海水运动与人类活动5.1 学习目标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人类如何利用和应对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方法5.2 教学内容大规模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运输、海岸线利用等人类如何利用和应对大规模海水运动:海洋牧场、防波堤、港口建设等5.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规模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大规模海水运动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5.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大规模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理解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如何利用和应对大规模海水运动的方法第六章:大规模海水运动与气候变化6.1 学习目标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气候的影响掌握大规模海水运动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气候的影响: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海浪和潮汐对气候的影响等大规模海水运动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对全球气候循环的调节作用、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等6.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气候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大规模海水运动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6.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气候的影响的理解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规模海水运动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第七章:大规模海水运动与海洋生态系统7.1 学习目标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掌握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洋生物和环境的影响7.2 教学内容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洋流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海浪和潮汐对生物栖息地的破坏等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洋生物和环境的影响:生物种类的变化、水质的恶化等7.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大规模海水运动与海洋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7.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的理解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洋生物和环境的影响第八章:大规模海水运动与海洋资源开发8.1 学习目标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洋资源开发的影响掌握人类如何利用大规模海水运动开发海洋资源8.2 教学内容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洋资源开发的影响:洋流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海浪和潮汐能的开发利用等人类如何利用大规模海水运动开发海洋资源:海洋牧场建设、潮汐电站的建设等8.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洋资源开发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大规模海水运动与海洋资源开发的相互关系8.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洋资源开发的影响的理解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如何利用大规模海水运动开发海洋资源第九章:大规模海水运动与海岸带管理9.1 学习目标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岸带的影响掌握海岸带管理的方法和策略9.2 教学内容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岸带的影响:海岸侵蚀、沉积作用等海岸带管理的方法和策略:防波堤的建设、海岸线的规划等9.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岸带的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大规模海水运动与海岸带管理的相互关系9.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大规模海水运动对海岸带的影响的理解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海岸带管理的方法和策略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究10.1 学习目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大规模海水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影响进行实践探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分析实际案例:大规模海水运动在渔业、能源、海岸防护等方面的应用实践探究:观测潮汐、调查海洋生态系统等10.3 教学活动设计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测和调查,实践探究大规模海水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影响10.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实际案例中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理解评估学生的实践报告,了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内容重点关注环节:1. 章节导入环节2. 教学内容展示环节3. 教学活动设计环节4. 教学评价环节详细补充和说明:1. 章节导入环节重点关注如何引起学生对大规模海水运动的兴趣和关注,例如通过展示相关现象、提出问题等。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教案目标:通过探究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使学生了解海洋中的运动过程及其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教案步骤:
1. 引入:向学生介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概念,如洋流和涡旋。
询问学生对此的了解,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2. 探究: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海洋流体动现象(如赤道洋流、北太平洋暖流等)进行研究。
要求学生收集有关该海洋流体动现象的信息(包括起源、形成原因、运动路径、特点等)。
3. 分享: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所学到的知识。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交流,进一步深化对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大规模海水运动与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关系。
让学生讨论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并列举具体例子。
5.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一项实验,观察海水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可以利用一个小容器模拟海洋和大气的关系,通过改变海水运动的方式(如搅拌、加热等),观察模拟大气的变化。
6. 总结:让学生总结他们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再次强调大规模海水运动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重要性。
7. 拓展: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大规模海水运动的相关知识,可以阅读与此相关的科普文章、图书或观看相关视频。
教学评估:
1. 学生的小组研究报告和分享展示。
2. 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关系的认识。
3. 学生实验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学案学习目标1海水的运动形式2大洋环流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基础梳理一、海水运动的形式1波浪风浪: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波状起伏。
风速越大,波浪规模越大,能量越大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海水猛烈震动。
海啸破坏力极大。
按成因可以分为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引发的地震海啸;由台风等引起的气象海啸(风暴潮)。
2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海面升高,海水涌上海岸叫涨潮;海面下降,海水从岸上后退叫落潮。
涨潮时海水面最高处称为高潮,落潮时海水面最低处称为低潮。
高潮与低潮之间的高差即是潮差。
潮差最大时叫大潮,潮差最小时叫小潮。
①潮汐的日变化(由于月球引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作用引起)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海水涨落次。
古人把白天海水的涨落称之为,夜晚海水的涨落称之为。
一天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
两次高潮出现在月球上中天和下中天时。
两次低潮出现在月出和月落时。
②潮汐的月变化(由于日、地、月三者位置的变化引起)一月有两次大潮和两次小潮;两次大潮出现在朔日和望日(农历初一、十五);两次小潮出现在上弦和下弦(农历初八、二十三);③潮汐的年变化(由于日、地、月三者位置的变化引起)一年有一次大潮和两次小潮;大潮出现在近日点(1月初),称为近日潮;小潮出现在远日点(7月初),称为远日潮。
3洋流①概念:海洋中的表层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世界上最大的洋流为墨西哥湾流。
②分类按成因分类:风海流: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
密度流: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的。
补偿流:由于海水从一个海区大量流出,而另一个海区海水流来补充而形成的。
补偿流可以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
后者又可以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按冷暖性质分类:暖流:从水温的海区流向水温的海区,从较纬度,流向较纬度。
寒流:从水温的海区流向水温的海区,从较纬度,流向较纬度。
按流经地区分类:赤道流: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大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极地流:南极环流沿岸流:日本暖流、秘鲁寒流、东格陵兰寒流、巴西暖流、墨西哥湾暖流③作用于洋流的力风的应力:风对海面的磨擦力海水压强梯度力:密度大的地方指向密度小的地方。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学案命制人:陈雅卿在理解中记忆,在记忆中思考考纲要求: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1、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2、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3、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重点: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2. 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难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知识梳理1、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2、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实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1、洋流是指海洋中的海水,流动。
2、洋流按照性质可以分为和。
3、暖流是指的洋流;洋流的温度比流经地区(高或低)。
寒流是指的洋流。
洋流的温度比流经地区(高或低)。
4、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5、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表示暖流,用“”表示寒流。
请用图示意洋流分布模式,用“(1)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时针方向运动;(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海区为中心的时针方向大洋环流;南半球没有。
(3)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漂流。
(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洋流,冬季时针方向运动,夏季时针方向运动。
(5)洋流的形成原因除了盛行风之外,还有和的影响。
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冬季盛行风、夏季盛行风。
洋流冬夏时针。
冬季洋流夏季洋流6.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基础演练:1、中低纬度大陆东岸为(寒流或暖流),大陆西岸为。
中高纬度大陆东岸为(寒流或暖流),大陆西岸为。
2、寒流流动的方向大致是()A、由高纬向低纬B、由北向南C、由南向北D、由低纬向高纬3、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A、大气运动和近地面的风带B、地转偏向力C、大陆轮廓的影响D、岛屿的影响4、四大洋中,没有西风漂流的大洋是()A、太平洋B、北冰洋C、印度洋D、大西洋5、当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亚洲高压强盛B、澳大利亚昼短夜长C、开普敦地区阴雨连绵D、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季风规律总结:读图3.5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完成下列问题。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洋流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1)洋流模式图的绘制与理解。
(2)利用洋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知识链接1、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等。
2、海水的运动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和洋流。
四、学习过程(一)洋流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洋流是指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分类(1)按性质分①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②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2)按成因分①风海流:主要由盛行风推动海水运动形成,如西风漂流。
②密度流:由于海水温度、盐度差异导致密度不同而引起的海水流动,如直布罗陀海峡的洋流。
③补偿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补偿流。
补偿流又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垂直补偿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二)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形成环绕南极洲的西风漂流。
3、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1)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例如,北大西洋暖流使西欧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秘鲁寒流使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
(2)影响全球热量平衡洋流在高低纬度之间进行热量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1)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形成大渔场。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编号: 编制: 审核: 时间:考试说明】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
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说明解读】1.了解洋流的概念、类型及世界各大洋主要洋流的名称。
2.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与洋流有关的自然现象。
【课前预习——基础知识梳理】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熟记)
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①________的流动。
2.分类(按性质)
(1)暖流:从水温②____的海区流向水温③____的海区的洋流。
(2)寒流:从水温④____的海区流向水温⑤____的海区的洋流。
3.形成因素:主要动力是⑥________,还会受到⑦________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二、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东寒西暖
(2)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顺(实际南无) 东暖西寒
(3)南极大陆外围40°S 附近——西风漂流
(4)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顺时针方向,冬季逆时针时针方向。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作为物质输送和能量交换的动力之一,对全球地理环境有较大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3.对航海的影响
(1)影响航行速度
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
因而郑和下西洋时选择冬季出发,夏季返航。
(2)影响航行安全
寒、暖流交汇处或冬季暖流上空多大雾,不利于航行。
4海洋污染:有利于污染物的______,加快净化速度,但会扩大________。
【针对训练】
填图
(1)图中洋流A 是⑧____________,B 是⑨____________,
分别是受⑩______信风和⑪______信风的吹拂形成的;
C 是⑫________,是在⑬______吹拂下形成的。
由图中
可以看出,A 、B 、C 洋流流向与纬线大致平行。
2、对渔场的影响
(2)各大洋主要洋流的名称:
a.太平洋:D⑭____________、E⑮____________、F⑯____________、G⑰________________、H⑱________、I⑲________。
b.大西洋:J⑳____________、K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M__________、N________、P__________。
c.印度洋:Q____________、R____________。
【重难点突破】(讲解)
一、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成因
下图所示区域在28°S附近,L示意流经沿岸的洋流。
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洋流L的流动方向。
(2)在图示海域画两条过洋流L的等温线,分别标注T1和T2,
其温度值关系为T1>T2,以示意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3)简述洋流L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基础达标】
1、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露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A.西南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2、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
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有关中低纬海域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为寒流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为暖流
C.呈反气旋型流动,大陆西岸为寒流
D.呈气旋型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
4.日本暖流( )
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
B.减缓了海轮北上的航速
C.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
D.缩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
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
回答5~7题。
5.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3月B.6月C.10月D.12月
6.据图判断,①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季节气候特点是()
A.进入湿季,高温多雨B.进入湿季,低温多雨
C.受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干燥
D.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
7.②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A.东北信风B.东北季风C.西南季风D.东南信风
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发生漏油事件,
造成严重海洋污染,有关专家担心浮油可能“侵入”
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读墨西哥海域示意图,
回答8、9题。
8.可能使浮油“侵入”大西洋,漂向欧洲沿海的洋流是()
①墨西哥湾暖流②阿拉斯加暖流③加利福尼亚寒流④北大西洋暖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石油污染对墨西哥湾沿岸产生的影响有()
①引发赤潮②旅游业遭受打击③降水增多④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世界四大渔场附近洋流分布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四渔场中成因与其他三大渔场不同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1.有关①洋流性质和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暖流北半球大洋西岸
B.寒流北半球大洋东岸
C.暖流南半球大洋西岸
D.寒流南半球大洋东岸
12.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②洋流加快了海洋污染净化速度,缩小了污染范围
B.在③④⑤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降水增加
C.在⑤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纬度范围广
D.⑥⑦洋流交汇处对海轮航行有利
孟买和洛杉矶分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城市。
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3、夏季,甲海域近岸洋流的
流向为___________,乙海域
近岸洋流的流向和性质分别
为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