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4 沼虾的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节肢动物门)
- 格式:ppt
- 大小:9.58 MB
- 文档页数:14
实验9 节肢动物解剖观察及分类一、实验目的1.观察沼虾和棉蝗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了解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和昆虫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2.认识节肢动物各纲的代表种类。
二、实验材料1.沼虾、棉蝗的活个体。
2.节肢动物门各纲常见种类标本。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剪、眼科剪、解剖针、便镊、尖头镊、蜡盘、解剖盘、大头针、吸水纸、擦镜纸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一)沼虾(Macrobrachium)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1.外形观察沼虾身体由20个体节组成,异律分节,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图9-1)。
体表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掩盖着头胸部背面的外骨骼为头胸甲,其两侧游离称鳃盖,盖住鳃部,头胸甲的前端有一长而尖的的额剑,两侧各有一长在能活动眼柄上的复眼。
腹部分为6节,末节为尾柄,尾柄连着尾肢,肛门位于尾肢腹面基部。
沼虾的每一体节都有附肢一对,共有19对附肢,随着不同的位置演化为不同功能的器官。
2.内部解剖用眼科剪除去沼虾的外骨骼和分离其表层的肌肉,依次解剖、观察下列各系统(图9-2)。
(1)呼吸器官把头胸部右侧的鳃盖去除,可见鳃腔中有鳃7对,成羽状。
(2)循环系统从头胸部后缘开始向前小心剪除整个头胸甲,可见心脏位于头胸部后背方,包被在围心腔膜内,呈三角形,黄白色,有心孔3对。
用镊子把心脏轻轻地提起,可见连接的呈粉黄色丝状的血管,向前一条为前大动脉,再分出眼动脉、触角动脉、肝动脉等;向后一条为后大动脉,再向背面和腹面分出动脉干。
(3)排泄器官 绿腺(触角腺)1对,位于大触角的基部,呈浅黄绿色,其上附着膀胱和排泄管,在触角基部开口。
(4)生殖系统 除去心脏可见到生殖腺,雌雄异体。
雌虾有卵巢1对,左右愈合为一个,位于心脏的前端或延至腹面,成对的输卵管由两侧向下、通到第三对步足基部内侧的雌图9-1 日本沼虾的外部形态(自江静波等)图9-2 日本沼虾的内部结构(自江静波等)性生殖孔。
雄虾有精巢1对,前部分开、后部合并呈“V”字形,位于心脏的前下方,向后发图9-3 日本沼虾的附肢雄虾:1.小触角背面;2.小触角腹面;3.大触角背面;4.大触角腹面;5.大颚外面;6.大颚内面;7.第一小颚外面;8.第一小颚内面;9.第2小颚;10.第1颚足;11.第2颚足;12. 第3颚足;13.第1步足;14.第2步足;15.第3步足;16.第4步足;17.第5步足;18.第1腹肢;19.第2腹肢;20.第3腹肢;21.第4腹肢;22.第5腹肢;23.雌虾尾肢;24.第1腹肢;25.第2腹肢;26.第3腹肢;.27.第4腹肢;28.第5腹肢。
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虾的形态学分析,了解虾的基本结构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内部器官等,为虾的生物学研究和养殖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新鲜活虾若干只(虾种不限)2. 实验工具:解剖刀、解剖剪、解剖盘、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用油、镊子、解剖针、解剖针盒、解剖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外部形态观察(1)观察虾的外部形态,包括体长、体宽、颜色、身体分段、足的数量、触角等。
(2)用解剖刀在虾的背部中央纵向切开,观察虾的背部肌肉、肠道、生殖器官等。
2. 内部器官观察(1)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虾的头部器官,包括触角、眼、口器、颚、鳃等。
(2)观察虾的消化系统,包括胃、肠道、肝脏等。
(3)观察虾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精巢等。
(4)观察虾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等。
(5)观察虾的排泄系统,包括触角腺、排泄管等。
3. 组织切片观察(1)取虾的肌肉组织,用解剖刀切成薄片。
(2)将切片放入载玻片上,滴加显微镜用油。
(3)用显微镜观察肌肉组织的结构,包括肌纤维、血管、神经等。
四、实验结果1. 外部形态观察(1)虾体长:平均体长为5.2厘米。
(2)体宽:平均体宽为1.8厘米。
(3)颜色:虾体呈青绿色,背部有两条白色条纹。
(4)身体分段:虾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
(5)足的数量:虾有20对足,其中前两对足为触角,其他为步足。
2. 内部器官观察(1)头部器官:虾的头部器官包括触角、眼、口器、颚、鳃等。
触角为两对,长而细,用于感知外界刺激;眼位于触角基部,用于观察外界环境;口器包括上颚、下颚和颚叶,用于取食;颚用于咀嚼食物;鳃用于呼吸。
(2)消化系统:虾的消化系统包括胃、肠道、肝脏等。
胃位于头部,负责初步消化食物;肠道位于腹部,负责进一步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肝脏位于胃下方,负责解毒和储存营养物质。
(3)生殖系统:虾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和精巢。
卵巢位于腹部,负责产生卵子;精巢位于腹部,负责产生精子。
(4)循环系统:虾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虾类的基本外部形态结构;2. 掌握虾类外部形态观察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虾类(如对虾、明虾等);2. 实验仪器:解剖刀、解剖盘、放大镜、显微镜、显微镜载物台、显微镜载玻片、显微镜盖玻片、滴管、显微镜油镜、显微镜目镜、显微镜物镜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新鲜虾类置于解剖盘内,用解剖刀轻轻剪开虾头胸甲,取出虾的内部器官,观察其内部结构;(2)用放大镜观察虾的外部形态,如身体长度、颜色、触角、足等;(3)用显微镜观察虾的细微结构,如眼睛、鳃、生殖器官等。
2. 实验步骤(1)观察虾的身体形态将虾置于解剖盘内,用放大镜观察其身体长度、颜色、触角、足等。
注意观察虾的身体是否呈长筒状,颜色是否鲜艳,触角是否较长,足是否细长等。
(2)观察虾的头胸甲用解剖刀轻轻剪开虾头胸甲,取出虾的内部器官。
观察头胸甲的结构,如额角、脊、沟、刺等。
注意观察额角的形状、大小、数量,脊、沟、刺的位置和数量。
(3)观察虾的触角用放大镜观察虾的触角,注意观察触角的长度、形状、颜色等。
触角上是否有刚毛、刺等结构。
(4)观察虾的足用放大镜观察虾的足,注意观察足的形状、大小、数量等。
足是否细长,是否有螯状结构。
(5)观察虾的眼睛用显微镜观察虾的眼睛,注意观察眼睛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眼睛是否较大,是否有色素分布。
(6)观察虾的鳃用显微镜观察虾的鳃,注意观察鳃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鳃是否为鳃丝状,颜色是否鲜艳。
(7)观察虾的生殖器官用显微镜观察虾的生殖器官,注意观察生殖器官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生殖器官是否明显,颜色是否鲜艳。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对虾类的外部形态进行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虾的身体呈长筒状,颜色鲜艳,触角较长,足细长;(2)虾的头胸甲结构复杂,具有额角、脊、沟、刺等特征;(3)虾的触角较长,具有刚毛、刺等结构;(4)虾的足细长,具有螯状结构;(5)虾的眼睛较大,具有色素分布;(6)虾的鳃为鳃丝状,颜色鲜艳;(7)虾的生殖器官明显,颜色鲜艳。
实验7 螯虾的附肢与内部解剖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螯虾外形的观察,了解甲壳纲动物的附肢数量、类型及特点;2.通过对螯虾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的观察,了解甲壳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材料:提前一周用自来水冲洗浸泡过的螯虾;福尔马林浸制的日本对虾、中华绒螯蟹、三疣梭子蟹、水蚤、剑蚤、藤壶等浸制标本。
三、实验器具:显微镜;蜡盘、解剖剪、解剖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螯虾的外形:螯虾又叫喇蛄。
每人取一只螯虾,放在自己的解剖盘(蜡盘)中,观察螯虾的外形: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外面包者坚韧的头胸甲,其前端有额剑(螯虾为背腹扁,沼虾为左右侧扁);头胸甲上有个凹沟叫径沟,是头胸的分界线;螯虾的外形取螯虾的附肢:总共19对(重点),要求带肢鳃、足鳃和关节鳃。
(1)头部5对:分别是,小触角、大触角、大颚、第一小颚和第二小颚各一对;(2)胸部8对:第一颚足、第二颚足、第三颚足、第一步足、第二步足、第三、第四和第五步足各一对,前三对步足末端有螯(沼虾是前两对步足有螯);(3)其中,大颚、第一小颚和第二小颚、第一颚足、第二颚足、第三颚足共同构成了螯虾的口器;(4)、腹部有6对附肢:如果是雄性的螯虾,第一、第二对附肢特化成雄性交接器,且雄性生殖孔位于第五对步足的基部内侧;如果是雌性的,第一对附肢柔弱且磁性生殖孔位于第三步足基部的内侧,在第四与第五步足基部的腹侧体壁上有一个椭圆形的凹窝---是螯虾的纳精囊;第三到第五对腹部的游泳足都不发达,第六对附肢比较发达,外肢分两节,与尾节共同构成尾扇。
螯虾的19对附肢螯虾的内部解剖:(1)呼吸系统:在取螯虾附肢时,需要取出下列鳃:a 1对肢鳃:薄膜状,位于第一对颚足;b 6对足鳃:分别位于第二对颚足~第四对步足的基部;c 对关节鳃:第二颚对足上有一对关节鳃,从第三对颚足到第四对步足分别有两对关节鳃。
注明:关节鳃着生在关节膜上。
(2)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循环):用解剖剪刀从螯虾背部头胸甲的后缘向前剪,注意把内脏同背部的外骨骼分离,剪到,螯虾的两只复眼的中间后方。
实验四虾和鱼的解剖观察一、实验目的1.学习虾和鱼的一般解剖方法。
2.了解节肢动物高度发展与广泛适应性的主要特征;甲壳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3.学习鱼类活体采血技术。
4.通过对鲤鱼或鲫鱼外形和内部构造的观察,了解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及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二、实验内容1.虾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2.鲤鱼或鲫鱼的活体采血。
3.鲤鱼或鲫鱼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4.硬骨鱼类骨骼系统的示范。
三、实验仪器、用具、材料解剖盘、尖镊、眼科镊、钝镊、眼科剪、手术剪、骨剪、5ml注射器、烧杯;雌雄虾、鲤鱼或鲫鱼。
四、实验步骤(一)虾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1.外形观察:头胸部、腹部、附肢*附肢共19对,包括头部附肢5对(小触角1、大触角1、大颚1、小颚2、);胸部附肢8对(颚足3、步足5对);腹部附肢6对(腹肢游泳足5对、尾肢1肢)。
2.内部结构:(1)呼吸器官:鳃;(2)肌肉;(3)循环系统:开管式(心脏、动脉);生殖系统;消化系统(贲门胃、食管、幽门胃、中肠、后肠、肛门);排泄系统(触角腺:大触角基部);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统)。
(二)鱼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1.外形观察:体形、体色、分部(头部、躯干、尾)2.尾动脉或静脉的采血3.内部与观察生殖系统(精巢或卵巢、生殖导管);消化系统(口腔、咽、食管、肠、肛门;肝胰脏、胆囊);鳔;排泄系统(肾脏、输尿管、膀胱);循环系统(心室、心房、静脉窦);鳃(鳃弓、鳃耙、鳃片;神经系统五、作业1.把虾的附肢完整取下,并按其在躯体上的排序按顺序排好在解剖盘上。
(课堂考核作业,以组为单位考核)。
2.根据实验观察,归纳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实验九螯虾或沼虾(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一、目的通过观察螯虾(或日本沼虾)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了解甲壳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特征;认识甲壳纲的代表动物。
二、内容1.螯虾(或日本沼虾)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的癣剖观察。
2.甲壳纲各重要类群代表动物的示范。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螯虾(或日本沼虾)浸制标本;藤壶、对虾、中华绒螯蟹和三疣梭子蟹等的浸制标本。
解剖器、解剖盘、苹大镜、显微镜。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技术要点:实验不宜采用浸制过久的标本,因其内脏器官色泽变化大,组织脆而易破损,不便观察。
摘取附肢时,用镊子钳住其基部,垂直拔下。
如附肢粗大,可用剪刀剪开其基部与体壁的连接后再拔下;但要注意附肢的完整性,又不崩伤内部器官。
剪开甲壳时,剪刀不宜从头胸甲背面中央插入和沿腹甲背中线剪。
去甲壳时应先仔细将甲壳与附在其内缘的肌肉及其他内脏器官剥离开,以防损伤内部器官。
1.外形:螯虾属爬行虾类。
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体表被以坚硬的几丁质外骨骼,深红色或红黄色,随年龄而不同。
将标本放在解剖盘内,按下列顺序观察。
(1)头胸部:由头部(6节)与胸部(8节)愈合而成,外被头胸甲;头胸甲约占体长的一半。
头胸甲前部中央有一背腹扁的三角形突起,称额剑,其边缘有锯齿(日本沼虾的额剑侧扁,上下缘具齿)。
头胸甲的近中部有一弧形横沟,称颈沟,为头部和胸部的分界线。
颈沟以后,头胸甲两侧部分称鳃盖,鳃盖下方与体壁分离形成鳃腔。
额剑两侧各有1个可自由转动的眼柄,其上着生复眼,用刀片将复眼削下一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与构造。
(2)腹部:整虾的腹部短,背腹扁(日本沼虾的腹部长而侧扁),体节明显为6节,其后还有尾节。
各节的外骨骼可分为背面的背板,腹面的腹板及两侧下垂的侧板。
观察体节间如何连接?此连接对虾腹部的伸屈运动有何作用?尾节扁平,腹面正中有一纵裂缝,为肛门。
(3)附肢:除第一体节和尾节无附肢外,螯虾共19对附肢,即每体节1对。
除第一对触角是单枝型外,其他都是双枝型,但随着生部位和功能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态结构。
实验九罗氏沼虾的外形及解剖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罗氏沼虾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解剖,了解甲壳动物上的主要特征,认识甲壳纲的代表动物。
二、实验内容1.罗氏沼虾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的观察;2.甲壳纲各重要类群体代表动物的示范。
三、实验仪器设备电脑、投影仪、解剖器、解剖盘、显微镜等。
四、使用材料、药品及试剂罗氏沼虾的活体、常见节肢动物的示范标本等。
五、实验操作与观察(一)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的外形的观察取对虾标本于蜡盘中,先观察其头胸部和腹部以及额剑、复眼等,对虾的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全体为二十一节。
头部六节,胸部八节和腹部七节组成。
除头部的第一节及最后一个节不具附足外,其它各节均有附肢一对。
故共有十九对附肢。
1、头胸部(cephalathorax):十三节,头部5节和胸部8节愈合而成(1)头胸甲(carapax):为覆盖于头胸部的外骨賂。
额剑(rostrum):为头胸甲前端中央突出的长刺。
螯虾的额剑是上、下扁齿在两侧。
(2)复眼(compound eye):一对。
位于额剑的两侧,具柄。
2、腹部(abdomen)七节。
最后一节称尾节(telson),尾节无附肢,与腹部第六对附肢形成尾扇。
观察完毕,左手拿虾,使其腹面向上,右手用镊子从腹部一侧最后一个附肢开始,摄住没个附肢的基部,由后向前依次将附肢取下,将取下的附肢,按照顺序排在蜡盘内,加少许水,再用放大镜观察每个附肢的构造。
3、附肢(appendaga)由原肢、内肢和外肢构成。
全体共有十九对。
头部五对,依次为小触角、大触角、大颚、第一小颚及第二小颚;胸部八对,依次为:第一颚足、第二颚足、第三颚足,第一至第五步足;腹部六对,第一至第五腹节的为腹肢,即第一腹肢、第二腹肢、……等,第六腹节的腹肢为尾肢。
(1)小触角(antennules):即第一触角,较短。
单肢型,外肢退化,内肢分为两根触鞭,原肢三节,基部丛毛内有平衡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