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考点针对训练——说明方法及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58.54 KB
- 文档页数:2
专题11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解析版)考点分析一、主要考点: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主要是考查说明文的十大常考说明方法,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资料(引用)。
特别是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这四种是重点考查的对象,那么我们必须熟记这十大说明方法的作用并能熟练运用。
这类题分值一般是三分至四分,分值占的比例很大,所以切要掌握此类考题知识点及其答题技巧。
常考形式一、考卷中此类考题常出现形式:【一般情况下,此类考题的考题形式考点明确、形式直接】例:1.第三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本文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结合全文说说其作用3.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文章第三段到第五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如何呢?5.判断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二、由上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考题形式可以看出此类考题考点很明确,那么我们只需要掌握常考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即可把握此类考题的分数,由此,添加以下知识点:(一)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整理阐释明白,而使用的某种方法。
(二)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资料(引用)。
(注:前四种考得最多)(三)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1.举例子。
(1)概念: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文中如有: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譬如等词语,一般可判断为举例子。
)(2)作用:把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
(3)例题:《中国石拱桥》在写出了石拱桥的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坚固耐用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进行说明,试说说其表达效果。
答:举例子,举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坚固耐用这三大特点。
2.列数字。
(1)概念: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
(数字可分用确数和概数)(2)作用:运用数字,从数量方面具体准确地突出事物的特征。
专题11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原卷版)考点分析一、主要考点: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主要是考查说明文的十大常考说明方法,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资料(引用)。
特别是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这四种是重点考查的对象,那么我们必须熟记这十大说明方法的作用并能熟练运用。
这类题分值一般是三分至四分,分值占的比例很大,所以切要掌握此类考题知识点及其答题技巧。
常考形式一、考卷中此类考题常出现形式:【一般情况下,此类考题的考题形式考点明确、形式直接】例:1.第三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本文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结合全文说说其作用3.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文章第三段到第五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如何呢?5.判断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二、由上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考题形式可以看出此类考题考点很明确,那么我们只需要掌握常考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即可把握此类考题的分数,由此,添加以下知识点:(一)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整理阐释明白,而使用的某种方法。
(二)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资料(引用)。
(注:前四种考得最多)(三)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1.举例子。
(1)概念: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文中如有: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譬如等词语,一般可判断为举例子。
)(2)作用:把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
(3)例题:《中国石拱桥》在写出了石拱桥的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坚固耐用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进行说明,试说说其表达效果。
答:举例子,举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坚固耐用这三大特点。
2.列数字。
(1)概念: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
(数字可分用确数和概数)(2)作用:运用数字,从数量方面具体准确地突出事物的特征。
中考语文考点专题训练——说明文阅读班级姓名一、说明文基本知识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二、阅读技巧(一)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招:善于找准说明对象。
第二招:善于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第三招:善于分析说明顺序。
第四招:善于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弄清楚了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
第五招:善于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第六招:善于分析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
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现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
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
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第七招:善于完成开放性问题。
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新课标”中要求“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
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什么事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
一、说明文分类:1.按说明对象: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是什么)事理说明文(为什么)2.按表达特点、语言风格:一般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二、说明方法及作用。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引用、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方法+效果词+说明内容一一说明对象、特征)举例子:通过列举……的事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XX的XX特点,便于读者理解,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XX的XX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XX的XX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作比较:通过……和……的对比,突出强调的说明了……的……特点。
引用(引资料):通过引用……,说明了XX的什么特点,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说明了XX的XX特点。
(对XX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的XX的XX特点。
下定义:科学,准确,简练的说明了…的…特点,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
作诠释:对……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具体生动形象的说明了……。
三: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一般都有明确的时间标志。
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2、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词。
例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3、逻辑顺序:概括一一具体、整体一一局部,主要一一次要、原因一一结果、现象一一本质、特征一一用途、一般一一特殊等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说明方法及作用【考点梳理】1、常见题型(1)第X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2)文章引用……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析画线句部分的作用。
2、答题思路(1)先要辨明是哪种说明方法,再把这种说明方法作用的相关术语与句段内容所表达的意思连缀起来。
(2)辨别种类关键词、说明方法、作用术语(3)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分析。
3、答题模板(1)列数字——作用: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2)举例子——作用:通过举××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作比较——作用: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
(4)打比方——作用: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
(5)下定义——常用格式:“××是什么”或“××是怎样的”。
作用:××是××,准确揭示了××的本质。
(6)分类别——作用:为了说明××的特征(道理),条理清晰地从××方面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7)作诠释——作用:使××(说明对象)浅显易懂,概念清楚。
(8)引资料——包括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以及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逸事趣闻等(作用: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资料在文章开头还起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2020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一、基础知识1.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以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
2.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3.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事物发展变化、操作过程);(2)空间顺序:(方位路线、结构解剖。
一般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由外向内、由上到下、由中间至两侧、由左至右、由东而南……);(3)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4.说明文的语言:从全文整体上看,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可平实,可生动,但都要以准确为前提。
5.说明文的结构(1)总分式: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总体的综合的特点和这个事物的各个方面的特点的关系。
可分为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
(2)层进式:各层次之间是逐层递进的关系。
6.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引用等。
二、常考考点及答题技巧考点一分析文章说明对象(主要说明内容)答题技巧: A..看题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关键词句 D.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考二说明方法及用途1.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
关键词:如、例如、比如等答题技巧:举例子+简单分析(例举了……)+具体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增了文章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作比较: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要说的事物相比较,一定有两个方面。
答题技巧:作比较+简单分析(把××和××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征3.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答题技巧:打比方+简单分析(把××比作××)+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对象的×××特征+增了文章的趣味性。
辨析并理解说明方法知识要点说明方法几乎是说明文阅读的必考内容,其考法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指出文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二是说说文段中使用某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第一层相对简单,只要平时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
第二个层次还要说出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要解答好这类题不仅要了解具体的语言环境,还要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和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命题规律说明文阅读一般来说主要是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命题: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一、知识指要: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例子前常用“例如”“比如”“如”等标志性词语。
作用:使说明具体、容易理解,有说服力(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揭示事物的共同本质及各类间的差异(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 的特点)。
(3)列数字:(列确数或约数)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作用:使说明准确、科学,有说服力。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作用:突出强调事物的不同特点,使事物的特点更鲜明、更清晰。
(5)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作用: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该事物的,, 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6)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
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常用格式是:“某某是什么”或“某某是怎样的”。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7)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作用:具体介绍、解释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8)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
考点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考点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问法:①画线句(某段、全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②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某句的表达作用。
技巧点拨:①理解并熟记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等常见说明方法的定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②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一定要联系句子所在段落的内容进行分析,因为任何说明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说明某一内容服务的。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点。
对事物的XX特征或XX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作比较:把XX和XX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XX特征或XX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XX特征或XX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XX比作XX ,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XX特征或XX事理。
使文章语句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XX特征或XX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XX特征或XX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XX特征或XX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XX特征或XX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一一A.引用具体的事例。
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
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
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逸事感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考点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3】压力之下的夜食症(湖南郴州,6分)项捷①夜深人静,有的人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无法入睡,其实他们正想着厨房冰箱里的好吃的,实在难以克制就起床冲向冰箱大吃一顿,等到情绪放松,才能美美地睡上一觉。
考点3 说明方法及作用
考点针对训练
三、说明文阅读(7分)
飞越天安门的红旗加持了这些高科技
付毅飞
①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9架直-8直升机分别悬挂党旗、国旗、军旗飞过天安门广场。
巨幅党旗和国旗长9米、宽6米,军旗长7.5米、宽6米,在高空中经受着每小时160至180公里飞行速度的考验。
②一般来说,在如此高速下,巨幅旗帜尾部会产生剧烈抖动,冲击会使旗帜边缘局部受损,进而在集中载荷作用下整个旗帜会被撕裂。
然而阅兵红旗却能平整展开,在蓝天映衬下绚丽多姿。
③在盛大庆典活动中进行国旗飞行展示,是国际惯例。
要解决旗面破损问题,通常是将飞行时速降至100公里以内,或缩小旗面尺寸。
但在国庆阅兵中,这两种方法都不适用。
悬挂红旗的直-8直升机是空中受阅方队的排头兵,如果飞行速度过低,会给其后的固定翼飞机飞行带来安全隐患。
如果将旗面尺寸缩小,又会影响飞行展示效果。
④几种常规涤纶材质曾被制成红旗进行试飞,结果红旗完全无法承受高速气流的冲刷,破损严重。
如果通过增加质量的方法加大了旗面材料的强度,就可以使旗面材料变得更加厚重,但在飞行试验中,旗面尾部吹毛脱丝的现象非常
........,.声响巨大。
.....
..严重
..,.而且红旗抖动异常
⑤接到红旗攻关任务后,承担国庆阅兵红旗攻关任务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以下简称508所)科研团队迅速开展集智攻关。
通过吸收航天器回收降落伞的研制经验,他们发现,旗面材料在气流中飞行时,尾部所受的惯性力大小与材料质量分布率成正比。
因此增加旗面材料质量虽然能提高强度,却也要承受更大破坏力。
⑥在这一思路引导下,研制团队将目光投向了航天器降落伞同性质材料。
该材料所用高强锦丝长丝的线密度极小,粗细仅有头发直径的三分之一,但强度可达普通民用锦丝强度的两倍。
最终选取的高强锦丝绸,比神舟飞船降落伞材料强度高17%,重量降低了15%。
但对于挂飞红旗来说,这种轻薄柔软的锦丝绸材料自身刚度并不够。
研制团队结合真实飞行试验数据,参照降落伞流固耦合仿真分析软件计算结果,对旗面尾部结构进行了改进优化设计。
他们借鉴降落伞设计技术,在旗面尾部两侧增加了两块梯形“风兜”设计。
风兜的存在可以大大提高旗面尾部的受力拒变能力,减轻风力对旗面尾部的压迫,既减小旗面变形,又保护旗面。
⑦此时的阅兵红旗已经达到了飞行要求,但在高空飞行中透光度太强,展示效果还不完美。
508所又邀请专业的材料研制单位开展研究,在布料上增加了一层特制涂料,不仅改善了外观,还让红旗具备了很好的防雨能力,即使阅兵时下雨,旗面上的雨水也会迅速滑落,红旗依旧能迎风飘扬。
(选自《科技日报》2019年10月02日,有删改)
1. 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 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非常”能否删除?为什么?(2分)
3. 飞越天安门的红旗加持了哪些高科技?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3分)
参考答案
考点3 说明方法及作用
考点针对训练
三、(7分)1. (2分)列数字、作比较准确具体地强调了航天器降落伞所用高强锦丝长丝的线强度高、密度小的特点。
(每空1分)
2. (2分)不能删除。
“非常”说明加重后的旗面尾部吹毛脱丝的现象十分严重,如果去掉,不能体现严重的程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3. (3分)①选取比神舟飞船降落伞材料强度高、重量轻的高强锦丝绸;②在旗面尾部两侧增加梯形“风兜”;
③在旗面布料上增加一层特制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