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设计师陈幼坚与新中文可口可乐标志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4
陈幼坚经典作品1.陈幼坚为香港机管局和香港国际机场设计的标识,表达出动感、活力和壮志。
新设计以一连绵笔划勾划出机场宏伟建设的神髓,充分表达了香港机管局“未来机场,今天展现”的理想。
2.陈幼坚设计的西武百货标识,他将传统图形“双鱼”演变为西武百货公司英文名字“SEIBU”的“S”,象征着公司持久的生命力。
3..2002年陈幼坚接受可口可乐公司邀请,设计“可口可乐”中文标识,当时客户希望摈弃沿用24年之久的中文标识,要求设计既有中国特色又兼具国际风格。
陈幼坚经数月的构思和修改,创造了充满现代感的新中文标识,如今新标识已随着“可口可乐”的动感广告和各种产品迅速传播。
4.陈幼坚设计的申奥海报,五环颜色环绕着天坛,体现了运动的感觉,又有北京的特色。
5.陈幼坚团队设计的国家大剧院标识,运用了大剧院之正面透视线条,把建筑设计的精髓融合于平面标识设计当中,表现大剧院的标志性建筑设计将成为中国人文精神屹立于世界的新象征符号。
6.陈幼坚最新作品,为香港政府重新设计“香港品牌”亮相世博。
在欧洲小镇如何“行街”看一个人是否喜欢“行街”(粤语“逛街”之意),不能光看性别与性格。
其实你可以从他的生活细节中看出。
“我当然是常常逛街的,在不同的城市。
”陈幼坚说,“因为你知道,我的生活不止设计,我还喜欢收藏很多东西,陶瓷、油画、雕塑、海报……太多种类了。
”虽然对于收藏而言的“行街”与太太们挽着手袋在商场中“行街”肯定有些不同,但那种在一堆普通货色中间突然发现一件宝物的惊喜,应该是收藏者与“血拼族”们都同样了解的。
不过出乎意料地,陈幼坚说他逛街的时候,并不关注周围的人,他只纯粹地通过店面、货架、货架上的产品陈列,去体验一地的商业文化姿态。
“在欧洲小镇,有很多经营了很多年的小店,很有历史感故事感,适合慢慢走慢慢逛。
一个柜子一张椅子,都是精致的雕花。
那种精致古典的维多利亚风格,经历很久的时间都不会改变。
你会从这里看到那一家店的想法状态与风格。
上海外滩三号图片本身就像一栋建筑三条横暗示“三号”
简约而整洁的家居设计
陈设计的香港国际机场标志
陈幼坚设计的可口可乐标志
陈设计的迪斯尼卡通吉祥物融入了中国“西游记”里的形象
陈设计的中国风的茶馆:中式的桌椅和西式天花板相得益彰
陈设计的茶作品
这是他为他在日本的“茶语”茶馆的设计简约融合东西
“名古屋”
“田中一光”四字在图中具备
一山还有一山高
古今
书法太极两级将书法艺术用如此方式诠释深谙中国哲学
茶佳人杯子图画不语观者即知其意
美丽的青花瓷花纹融成“中国”两字并以梅花为背景中国风味极浓
很有创意的钟表设计分针和表里的“刻度”组合成汉字。
中国风格现代气息中国国家大剧院标志正式公布香港设计师陈幼坚和他设计的国家大剧院标志。
中国国家大剧院标志于日前公布,其设计特别选用了红色,加强了中国文化元素。
设计图案上下对称,有如大剧院建于水上倒影一样。
国家大剧院标志的评选自发布征集信息起到最终揭晓,经历了数轮甄选、反复修改,最后定夺。
此次标志的征集评选采取邀标形式,大剧院为此成立了专业评审委员会,进行应征方案的评审。
大剧院是中国政府面向21世纪投资兴建的大型现代化文化设施,作为中国最高的表演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的标志设计方案要具有国际化理念,要求图案简洁、色彩明快、时代感强,充分体现大剧院的特点,同时也应该具有中国风格和现代气息,内涵丰富。
在第一轮评选中,总共有5家知名广告公司参加竞标,提供方案28种,依照标书规定流程,经专家评审委员会慎重评选,未在投标方案中产生中选方案。
经专家评审委员会研究决定,依照标书要求,启动应急预案,开始第二轮评选。
在选送方案中,陈幼坚团队的设计方案被最终选中。
对于自己的胜出,陈幼坚认为设计时运用了大剧院之正面透视线条,把建筑设计的精髓融合于平面标志设计当中,从而表现大剧院的标志性建筑设计将成为中国人文精神屹立于世界的新象征符号。
据了解,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从事设计行业26年之久,曾荣获香港乃至国际奖项400多个,涉及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
今年53岁的陈幼坚(AlanChan)是香港最著名的设计师之一,获奖无数。
陈幼坚设计公司曾被美国GRAPHIS杂志评为全球十大设计公司之一,是惟一获此殊荣的华人设计公司。
他的海报和腕表甚至被美国三藩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
在日本,他还分别于1991年、2002年在东京举办了"东方汇合西方"、"东情西韵"的个展。
在日本的设计界,他的名声就如成龙在日本的演艺界地位那么响当当。
荣誉、财富、经历、名声到了53岁的他这里早已是囊中之物,从一个不懂设计的门外汉到国内、国际数百个奖项的获得者,他用了20年的时间,在20世纪90年代他开始确立并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地位。
老品牌“变脸”的尺度
周爱学
【期刊名称】《现代广告》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面对去年的业绩,可口可乐向投资者交出了一份从容的答卷。
紧接着,这个全球第一大品牌又在中国同步启动了由其新任总裁史蒂夫·海亚领导的全球新市场计划的重要一环——可口可乐商标更换新形象。
在中国,新商标最大的变化体现在中文标志上。
此次由香港著名广告设计师陈幼坚设计出的全新流线形中文字体,与英文字体和商标整体风格更加协调,取代了可口可乐自1979年以来在中国市场一直使用的中文字体。
【总页数】1页(P71)
【作者】周爱学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3
【相关文献】
1.从老品牌"变脸"看品牌国际化--标志设计的创新与升级 [J], 刘常颖
2.伊莱克斯:"变脸"打国际品牌强势品牌售价将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0% [J], 陈颐
3.观品牌"变脸"谈品牌管理 [J], 奚京云
4.老品牌的复兴的加减乘除:去除老品牌的“鸡肋”魔咒 [J],
5.伊菜克斯:“变脸”打国际品牌——强势品牌售价将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0%[J], 陈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设计⼤师陈幼坚和他的logo设计作品
在设计界,⼀提到“陈幼坚”的⼤名,可是⽆⼈不知,⽆⼈不晓的...相信有很多设计师朋友都⾮常喜欢他的作品。
如果还不知道,我再给⼤家普及下:
陈幼坚:
中国⾹港最著名设计师之⼀,曾荣获⾹港乃⾄国际奖⼏百多项,在纽约、伦敦、东京等地名声⼤噪。
在20世纪⼋九⼗年代,当时众多当红的歌星,梅艳芳、张国荣、林⼦祥、罗⽂、张学友、周华健等⼈的唱碟及⼤部分的演唱会宣传都是他设计的。
我就随便列举⼏个获项你就知道他有多了不起啦:
美国CA设计杂志优异奖
⾹港艺术家联盟设计家年奖
陈幼坚设计公司曾被美国GRAPHIS杂志评为全球⼗⼤设计公司之⼀,是唯⼀获此殊荣的华⼈设计公司。
通俗点讲:他就相当于设计界的马云。
有时间的同学可以通过
视频了解⼀下他的故事
(视频⼤约花时30分钟)
据说,陈幼坚logo设计价格在⼏⼗万到过百万,视觉哥表⽰很受伤(⼈家⼀个logo设计顶我近百个logo设计的价格。
)
——
设计⼤师陈幼坚
和他的logo设计作品。
“东情西韵”——陈幼坚作品研究作者:刘力来源:《美术界》 2013年第2期TEXT/刘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如何使中国设计在保有本土精神的同时走向世界,是每一个中国设计师进行设计创作前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陈幼坚无疑是运用东西古今元素最得力的当代设计师之一。
他敢于创新的设计精神和独特的设计理念对中国当代设计以及设计师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陈幼坚于1989年获香港艺术家联盟颁发“设计家年奖”。
1986年创立陈幼坚设计公司。
其公司于1996年曾被设计界视为“圣经”的《Graphis》杂志评为世界十大最佳设计公司之一。
通过对陈幼坚设计作品的深度分析,我们可以更透彻地理解他独特的设计理念,从而深度思考设计创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他的设计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如下。
一、承接传统结合现代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
可以说,没有传统的积淀就没有现代的繁荣。
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启示作用不容忽视,没有传统的辉煌和历史的积淀,就不具有中国本土意识的现代设计。
陈幼坚作为当代设计师的领跑者,坚持把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让世人为之倾倒的设计佳作。
陈幼坚的设计作品中,含有大量中国元素,但这些并非盲目不加任何改变的运用,他的每个方案都是通过理性的精准分析,将传统元素以现代设计表现手法自然揉合进设计中,并提出具有市场针对性且富有创造性的方案。
他这种恰如其分、不着痕迹的表现形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传统与现代的承接与融合。
正如陈幼坚团队设计的国家大剧院标识,巧妙运用了大剧院整体外观形状和正面透视关系。
简洁有力的线面组合勾勒出大剧院整体造型,设计上下对称,犹如大剧院建于水上倒影一样。
标识采用热烈浑厚的中国红作为主体颜色,带有浓郁中国风情。
大剧院标识整体简约大气,本土民族特色鲜明,识别度高,象征性强。
二、东方与西方的融合我们应认识到,世界文化宝库的文化财富在本质上是没有国籍的,无论东西方,文化中所秉承的理念、最有价值的东西必定是共通,它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摘要] 这个名词对大多数中国的设计师和企业家来说应该都不陌生。
它曾经一度给中国的企业界和设计界带来一股无法阻挡的魔力和希望,但近年来却大有萎靡不振逐渐被人们遗忘的趋势。
笔者并不想就个中原因详细分析,只想就最近可口可乐公司更换标志的动作中窥探出设计行业新的动向和发展趋势。
一从可口可乐"变脸"谈起可口可乐(中国)饮料公司于2003年2月18日对外界宣布:正式更换包装,启用新标识。
此香港著名广告设计师陈幼坚设计出的全新流线型中文字体,取代了可口可乐以1979年来在中国市场一直使用的中文字体。
此次改变是可口可乐公司系统在中国市场的一次大胆尝试。
也体现了在面对发展迅速的社会﹑日新月异的生活意识形态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时公司主动求变以赢得发展的态度。
标志和产品包装是企业识别系统(即)中最重要的特征。
可口可乐的改变也并非对原有企业识别系统的完全颠覆,而是为使原有形象跟上时代步伐,保持品牌活力而作出的渐进式的调整。
原有识别系统中的几个要素是可口可乐公司多年来投入重金构筑的宝贵财富,已经为市场和消费者广泛接受。
这几个核心要素是:1.白色英文书写字体2.品牌名称3.红色标准色4.独特的可乐瓶形实际上可口可乐在全球几乎每经历几年就会对商标及包装等一系列识别系统的内容进行修改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市场口味。
无独有偶,可口可乐的老对手百事可乐也是如此。
这种变化保持着一种渐进的尺度,即革新的同时审慎的保留先前积累的品牌资产可,使的演变路径呈现出优美的过渡,没有断裂和跳跃。
二是什么说到可口可乐的系统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概念。
( )即我们所称的企业识别系统。
发源于欧洲,成长于美国,深化于日本。
作为一个企业的识别系统通常又被划分为三个分枝即、、是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包括:标志、包装、标准色等元素及其在不同的介质上的运用,如公司内部文具,交通工具,制服和在不同媒体上发布的各类广告……是指公司统一的理念和文化,通常渗透在企业管理制度、员工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中;是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的员工行为准则是的一个集中体现。
陈幼坚设计公司一直以来我都明白不能模仿所见的东西,必须找到表达自己的方式简历:ALAN CHAN 陈幼坚生于1950年,在香港长大,中学理科毕业后,只念过十个月的夜间设计课程。
他曾赢得本地及海外设计奖项五百多个,奖项包括美国COMMUNICATION ARTS 优异奖、NEW YORK ART DIRECTORS CLUB AWARD、GRAPHIS、英国D&AD、日本TOKYO TYPE DIRECTORS CLUB AWARD、HKDA及HK 4AS CREATIVE AWARD。
其公司在1998年JAPEN TYPOGRAPHY ASSOCIATION 所举办的比赛中,一连夺得九个奖项,当中包括一个最杰出作品奖。
他于1989年更获得香港艺术家联盟颁发的“设计家年奖”。
其公司在1996年被美国纽约GRAPHIS 杂志选为该年度世界十大设计公司之一。
他的海报及腕表设计没美国三藩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
“我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园园的黑框眼睛,标志性的山羊胡,瘦俏的身材配上的体的黑色外套,这些特质勾勒出设计大师陈幼坚。
五十三岁的他,眼神却如同二十八岁:激情,锐利和智慧。
陈幼坚来自一个令人爱恨交加的城市——香港.。
在这个快速变换的城市里,陈旧交汇,东西连接,贫富并存,空气中处处弥漫着那种“现在就要的”紧迫气氛。
积架跑车,日本百货公和英国建筑设计师霍朗明设计的汇丰银行大厦等舶来品之中无一不体现出商业价值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法则。
纷繁芜杂之中,陈幼坚,却以独到的设计风格将东情西韵融会贯通。
在牢牢把握市场脉搏的前提下,使东方文化重新焕发了新资。
陈幼坚从不否认自己是商业设计师,但他认为这并不妨碍他成为艺术家。
“商业是命题,艺术是境界,我所做的无非是在努力将商业命题做到艺术的境界。
”他做到了:1996年美国权威的设计杂志Graphis 评选世界十大设计公司,陈幼坚设计公司作为唯一的一家亚洲公司列为其中。
可口可乐标志历经百年的演变陈幼坚设计的新标志可口可乐标志及饮料瓶的设计是罗维20世纪30年代的成功之作。
他采用白色作为字体的基本色,并采用飘逸、流畅的字形来体现软饮料的特色。
深褐色的饮料瓶衬托出白色的字体,十分清爽宜人,加上颇具特点的新瓶造型,使可口可乐焕然一新,畅销全球。
可口可乐选用的是红色,在鲜红的底色上印着白色的斯宾塞体草书“Coca-Cola”字样,白字在红底的衬托下,有一种悠然的跳动之态,草书则给人以连贯、流线和飘逸之感。
红白相间,用色传统,显得古朴、典雅而又不失活力。
「可口可乐」的英文名字是由彭伯顿当时的助手及合伙人会计员罗宾逊命名的。
他自己是一个古典书法家,他认为“两个大写C字会很好看”,因此用了“Coca-Cola”,“coca”是可可树叶子提练的香料,“cola”是可可果中取出的成份。
新LOGO:变化过的新标志让人眼前一亮,感觉相当具有现代气息,更加富有动感效果。
尽管保留了可口可乐视觉商标中专有红色、用斯宾瑟字体书写的白色英文商标、弧形瓶及波浪形飘带图案等基本元素,但新标志在红色背景中加入了暗红色弧形线,增加了红色的深度和动感,并产生了多维的透视效果。
同时,斯宾瑟字体书写的白色英文商标套上了一层银色边框从而更加清晰、醒目。
原来单一的白色“波浪形飘带”也演变为由红、白、银色组成多层次多颜色的飘带。
此外,原来商标上的弧形瓶图案也改为“气泡弧形瓶”。
而新商标最大的变化则体现在中文标志上。
此次可口可乐重金聘请了香港著名广告设计师陈幼坚设计出全新流线形中文字体,与英文字体和商标整体风格更加协调,取代了可口可乐自1979年重返中国市场后一直在使用的中文字体。
而这也是可口可乐中文标识在中国23年来的第一次全新设计。
我认为可口可乐标志设计的几个核心要素为:1. Cocacola白色英文书写字体2. Coke品牌名称3.红色标准色4.独特的可乐瓶形。
香港设计师陈幼坚与新中文可口可乐标志摘要:设计师陈幼坚为可口可乐标志设计出全新流线型中文字体,取代了自1979年以来在中国市场一直使用的中文字体。
关键词:陈幼坚可口可乐新标志风行全球110多年的可口可乐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也是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和先锋。
无论你身在地球哪个地方,只要想起可口可乐就可以唾手可得,这就是无处不在;可口可乐给消费者的已经超越了一瓶汽水那么简单的含义,里面有品牌和文化及艺术的价值。
每当可口可乐公司在新品推出或者更换包装时,更是吸引市场及众人的注意,不仅仅为产品本身吸引,还有他们产品的包装设计也是吸引众人眼光的亮点。
产品的包装设计为可口可乐产品成功的营销环境提供了足够的保证。
香港著名广告设计师陈幼坚在2003年设计出的全新流线型中文字体,与英文字体和商标整体风格更加协调,取代了可口可乐自1979年重返中国市场后一直在使用的中文字体。
而这也是可口可乐在中国24年来的第一次全新设计。
今年53岁的陈幼坚(Alan Chan)是香港最著名的设计师之一,获奖无数。
陈幼坚设计公司曾被美国GRAPHIS杂志评为全球十大设计公司之一,是惟一获此殊荣的华人设计公司。
他的海报和腕表甚至被美国三藩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
陈幼坚深爱中国传统文化,他让东西文化在他的设计理念中更为合理地融结在一起。
他成功地揉合西方美学和东方文化,既赋予作品传统神韵又不失时尚品味的优雅。
1979旧版2003新版仔细观察由陈幼坚修改过的可口可乐新的标识和包装,变化过的新标志让人眼前一亮,感觉相当具有现代气息,更加富有动感效果。
你会发现设计师做出的新的调整,新包装及标志的红色背景中加入了暗红色的弧线,整体红色变得更有深度和动感,并产生了多维的动态效果,罐身包装的侧面设计了崭新的“气泡弧形瓶”,既保留了原有弧形瓶的原创性,又体现了新的动感效果。
多层次的飘带图案,和飘带中的银色边线及飘带两边的气泡更强调了活力和现代感,经过微妙的调整和添加,原有的视觉元素活了起来。
香港设计师陈幼坚与新中文可口可乐标志
摘要:设计师陈幼坚为可口可乐标志设计出全新流线型中文字体,取代了自1979年以来在中国市场一直使用的中文字体。
关键词:陈幼坚可口可乐新标志
风行全球110多年的可口可乐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也是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和先锋。
无论你身在地球哪个地方,只要想起可口可乐就可以唾手可得,这就是无处不在;可口可乐给消费者的已经超越了一瓶汽水那么简单的含义,里面有品牌和文化及艺术的价值。
每当可口可乐公司在新品推出或者更换包装时,更是吸引市场及众人的注意,不仅仅为产品本身吸引,还有他们产品的包装设计也是吸引众人眼光的亮点。
产品的包装设计为可口可乐产品成功的营销环境提供了足够的保证。
香港著名广告设计师陈幼坚在2003年设计出的全新流线型中文字体,与英文字体和商标整体风格更加协调,取代了可口可乐自1979年重返中国市场后一直在使用的中文字体。
而这也是可口可乐在中国24年来的第一次全新设计。
今年53岁的陈幼坚(Alan Chan)是香港最著名的设计师之一,获奖无数。
陈幼坚设计公司曾被美国GRAPHIS杂志评为全球
十大设计公司之一,是惟一获此殊荣的华人设计公司。
他的海报和腕表甚至被美国三藩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
陈幼坚深爱中国传统文化,他让东西文化在他的设计理念中更为合理地融结在一起。
他成功地揉合西方美学和东方文化,既赋予作品传统神韵又不失时尚品味的优雅。
1979旧版
2003新版
仔细观察由陈幼坚修改过的可口可乐新的标识和包装,变化过的新标志让人眼前一亮,感觉相当具有现代气息,更加富有动感效果。
你会发现设计师做出的新的调整,新包装及标志的红色背景中加入了暗红色的弧线,整体红色变得更有深度和动感,并产生了多维的动态效果,罐身包装的侧面设计了崭新的“气泡弧形瓶”,既保留了原有弧形瓶的原创性,又体现了新的动感效果。
多层次的飘带图案,和飘带中的银色边线及飘带两边的气泡更强调了活力和现代感,经过微
妙的调整和添加,原有的视觉元素活了起来。
可口可乐这一标志设计采用红色的底色,富有韵律的银白色波浪条图案,独特的白色字母 Coca Cola字体设计,色彩为红,银,白三色,色彩用纯度最高的大红色和白色对比,银白色起到降低调和作用。
中文字体的设计兼备了英文斯宾瑟字体的图形特征,在文字比划的起笔,落笔处转化为波浪形的飘带图案,斯宾瑟字体书写的白色英文套上了一层银色边框,从而加强了两种字体造型特征的协调。
以其特有的表现方式塑造出个性化的品牌视觉标识,并使品牌很快得到消费者的识别,文字赋予了品牌个性的魅力艺术形式。
看似简单的设计落实到四个方块字上其实并不易。
陈幼坚是经过仔细研究“COCA-COLA”的英文标志后,沿用其中的飘带和笔划弧度,经数月的构思和修改,才创造了充满现代感的新标示,让人一眼就能认出“COCA-COLA”家族的新成员。
真可谓方寸之间见功力。
如今新标识已随着“可口可乐”的动感广告和各种产品迅速传播,成为新的时尚风标!
(参考资料:设计之家网站/mrt/sjs/200603/2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