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污染物化学转化技术(1)-中和法
- 格式:ppt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27
水污染控制工程、土壤污染与防治考研科目水污染考试内容范围:一、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和排放标准1. 要求学生掌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种类,理解主要污染物指标的概念及意义。
2. 要求学生了解污水常用的排放标准及其适用范围。
二、污染物的物理处理技术1.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格栅、沉砂池、沉淀池的作用,分类,工作原理及结构。
2. 要求考生了解隔油基本概念和原理,气浮法的概念、分类、工艺流程和各部分作用。
3.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格栅、沉砂池、沉淀池的设计计算过程。
三、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1. 要求考生了解生物处理法概念、分类、应用。
2.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降解有机物的规律,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3.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设备,基本流程,及活性污泥法系统的工艺设计。
4. 要求考生了解活性污泥法的不同运行方式及应用。
5. 要求考生理解生物膜法的基本理论及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构造、原理。
6. 要求考生掌握生物滤池的设计计算。
7. 要求考生理解厌氧生物处理法概念,厌氧消化原理,及各种厌氧反应器的工作过程、应用。
四、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技术1.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化学混凝的理论知识。
2. 要求考生了解中和法、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化学消毒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五、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1. 要求考生了解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的基本原理、工作过程。
2. 要求考生了解各种方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六、废水的再用与排放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城市污水的高级处理技术及除氮、除磷理论、方法。
七、工艺流程的确定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各种污染指标的概念,废水水质控制标准,废水处理技术和污泥处理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水质、水量确定适宜的处理流程。
土壤考试内容范围:一、土壤的组成二、土壤的物理性质三、土壤的化学性质四、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评价五、土壤的污染与修复。
污水处理工艺酸碱中和污水处理工艺酸碱中和是指通过调节酸碱度来达到污水的中和处理,以降低污水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工艺酸碱中和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酸碱中和作为污水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工艺中酸碱中和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二、酸碱中和原理酸碱中和是通过添加酸碱性物质,使污水中的酸碱度达到中性,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酸碱中和的原理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特性,将酸性废水与碱性废水进行中和反应,生成中性化合物。
三、酸碱中和方法1. 化学中和法: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使酸性废水与碱性废水发生中和反应。
2. 生物中和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转化为中性物质。
3. 混合中和法:将化学中和法和生物中和法相结合,提高中和效果。
四、酸碱中和工艺流程1. 污水进水:将污水通过进水管道引入处理系统。
2. 预处理: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
3. 酸碱中和:根据污水的酸碱性质,选择合适的酸碱性物质进行添加,使污水中的酸碱度达到中性。
4. 混合沉淀:将中和后的污水进行搅拌混合,以促进沉淀。
5. 澄清过滤:将混合沉淀后的污水进行过滤,去除悬浮物。
6. 二次中和:对澄清过滤后的污水进行二次中和处理,以确保污水的酸碱度稳定。
7. 净化排放:经过酸碱中和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可以安全地排放到环境中。
五、酸碱中和工艺的优势1. 高效净化:酸碱中和工艺能够快速将污水中的酸碱度调节到中性,有效净化污水。
2. 环保节能:采用生物中和法可以实现污水的生物降解,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降低能耗。
3. 适应性强:酸碱中和工艺适用于各种酸碱性废水的处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4. 操作简便:酸碱中和工艺的操作相对简单,易于控制和管理。
六、酸碱中和工艺的应用领域1. 工业废水处理:酸碱中和工艺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如电镀废水、印染废水等。
污水处理工艺酸碱中和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而必要的工艺。
其中,酸碱中和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工艺中酸碱中和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背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由于污水中含有酸性或碱性物质,需要进行酸碱中和处理,以调整污水的pH值,使其达到环境排放标准。
酸碱中和工艺的选择和操作对于污水处理的效果和成本都有重要影响。
三、酸碱中和工艺1. 酸碱中和原理酸碱中和是指将酸性或碱性物质与相应的碱性或酸性物质反应,使污水中的酸碱物质中和,达到中性的过程。
常用的酸碱中和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2. 酸碱中和方法(1)直接中和法:将酸碱中和剂直接加入污水中,通过化学反应中和酸碱物质。
(2)间接中和法:将酸碱中和剂溶解在水中,形成中和液,再将中和液与污水进行混合反应,达到中和效果。
3. 酸碱中和工艺参数(1)中和剂用量:根据污水中酸碱物质的含量和所需中和的程度,确定中和剂的用量。
(2)中和时间:根据污水处理工艺和中和剂的反应速度,确定中和时间。
(3)中和pH范围:根据排放标准和处理要求,确定中和后污水的pH范围。
四、酸碱中和的操作步骤1. 污水调节将进入酸碱中和工艺的污水进行初步调节,包括去除悬浮物、沉淀物和油脂等杂质,以提高酸碱中和的效果。
2. 中和剂配置根据污水的酸碱性质和中和剂的性质,按照一定比例配置中和剂。
常用的中和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3. 中和剂投加将配置好的中和剂缓慢均匀地加入污水中,避免剧烈反应和溅溢。
4. 搅拌混合通过机械搅拌或气体搅拌等方式,使中和剂与污水充分混合,促进酸碱中和反应的进行。
5. 中和反应根据所选用的酸碱中和工艺,控制中和剂的投加速度和时间,使酸碱物质得到充分中和。
6. pH调节根据中和后污水的pH值,进行必要的pH调节,以满足环境排放标准。
7. 沉淀分离经过酸碱中和反应后的污水,可能会产生沉淀物或悬浮物,需要进行沉淀分离处理,以净化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