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基本事实与定理
- 格式:ppt
- 大小:606.00 KB
- 文档页数:3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3《基本事实与定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基本事实与定理》是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几个重要的数学定理,包括勾股定理、平方差定理和完全平方定理。
这些定理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定理本身,还要学会如何运用这些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已经熟悉。
但是,对于较复杂的数学定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定理的含义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平方差定理和完全平方定理的基本概念。
2.学会运用这些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2.平方差定理和完全平方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结合实例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定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定理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定理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分别是3cm和4cm,如何求斜边的长度?2.呈现(15分钟)介绍勾股定理的概念和证明方法。
通过PPT展示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定理的含义。
同时,给出一些勾股定理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关于勾股定理的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答案,给予反馈。
求证: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五、【练习内化、达标促学】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的定义都是命题
B、所有的定理都是命题
C、所有的公理都是命题
D、所有的命题都是定理
2、下列命题中,属于公理的是()
A、同角的补角相等
B、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在证明过程中,可以作为逻辑推理依据的是()
A、公理、定理
B、定义、公理、定理
C、公理、定理、题设(已知条件)
D、定义、公理、定理、题设(已知条件)
4、下面是证明“等角的余角相等”的过程,请在括号内填写各步推理的依据。
已知:∠1+∠3=90°,∠2+∠4=90°,且∠1=∠2。
求证:∠3=∠4。
证明:∵∠1+∠3=90°()
∴∠3=90—∠1()
∵∠2+∠4=90°()
∴∠4=90°—∠2()
∵∠1=∠2 90°—∠1=90°—∠2()∴∠3=∠4 即:等角的余角相等。
六、【自我总结、反思成学】
教学后记:
需要反正两面才符合备课要求的标准。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3《基本事实与定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3《基本事实与定理》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几个重要的数学定理,包括勾股定理、平方根的性质、相反数的性质等。
这些定理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中,这些定理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介绍,并且配有相应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在七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和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定理,他们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这一节的内容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定理。
三. 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平方根的性质、相反数的性质等基本数学定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掌握定理的证明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数学定理,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平方根的性质、相反数的性质等基本数学定理。
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定理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定理,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定理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讲解勾股定理、平方根的性质、相反数的性质等基本数学定理,并通过例题进行解释和应用。
3.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交流,理解和掌握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