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设置教学计划
- 格式:docx
- 大小:10.17 KB
- 文档页数:2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一、引言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门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备扎实的汉语语言基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育专业人才。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设置1. 语言基础课程- 汉语听力与口语- 汉语阅读与写作- 汉语语法与修辞- 汉字与词汇扩充2. 教育学基础课程- 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概论- 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评价与测量3. 专业课程- 汉语教学法- 跨文化交际-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材与教具开发4. 实践课程- 教学实习- 学生教育实习- 汉语国际教育项目实践- 汉语教学案例分析三、教学目标1. 语言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流利的汉语口语和听力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高水平的汉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汉语语法和修辞技巧- 培养学生扩充汉字和词汇量2. 教育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培养学生具备教育学概念和理论,能够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计划- 培养学生具备教育评价和测量能力,能够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 培养学生具备教材和教具开发能力,能够根据教学需求进行教材和教具的设计和选择3. 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 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技巧,能够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沟通- 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知识,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景,让学生在实际交际中学习汉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口头表达能力和互动交流等方面进行评估。
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设计方向)(高职)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设计、施工、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能够掌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具备理论与实践双重优势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具有现代设计理念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
(二)人才培养方案1、理论教学建立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
1—5学期主要为理论教学阶段,共设公共必修课10门;专业必修课14门;选修课12门。
共计1868学时。
其中理论教学919学时,课内实践性教学949学时。
2、实践性教学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1—5学期在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同时,通过安排集中实践教学周的办法,进行教学实习和专业实习。
第六学期为集中实习学期,主要内容为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3、技能考核按照本专业制定的各项技能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成绩记入学生课程成绩。
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操作人员技能考试(中级),获得证书。
组织学生参加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能力考试,获得证书,通过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装饰美工”、“广告设计师”、“室内设计装饰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4、人才培养方案分解图表:模块知识结构教学环节能力要求技能目标1书法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普通话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听力训练口语练习阅读训练翻译练习专题讲座教学示范书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形势政策理解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普通话等级证书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能力考试合格证书考查合格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教学课堂练习社会实践专题讲座知法、懂法能力协调公共关系的能力塑造自我形象能力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考查合格3 计算机文化基础理论教学上机实习计算机操作能力计算机操作人员技能证书4专业基础课教学环节理论教学课堂练习素描写生能力色彩写生能力平面、色彩、立体构成能力二、知识、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一)基本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且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2. 熟悉专业相关的技术和工具;3. 具备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研究的能力;4. 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5. 能够理解与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 数学分析- 离散数学- 数据结构与算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 操作系统原理- 计算机网络- 数据库原理- 软件工程2. 专业核心课程- 计算机图形学- 人工智能- 计算机视觉- 机器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数据挖掘- 云计算与大数据-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3. 实践教学- 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项目实训:参与真实项目,锻炼团队协作与管理能力;- 实习实训:到企业实习,了解行业运作与实践操作。
4. 选修课程- 移动应用开发- 网络安全与防护- 分布式系统- 物联网技术- 嵌入式系统设计- 网页设计与开发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实践能力,本专业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1. 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堂互动,让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2. 实验操作:设置计算机实验室,引导学生进行各类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3. 项目实训:组织学生参与真实项目,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了解行业运作和实践操作,提升就业竞争力。
5. 学术研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并组织学术交流与论文发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估与考核方式:为了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本专业教学采用多种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课堂参与与表现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提问回答、讨论互动、小组合作等。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具备扎实汉语语言基础、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教学技能的国际化人才。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一、课程设置1. 汉语语言基础课程:包括汉语拼音、汉字、词汇、语法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2. 跨文化交际课程: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等,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背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此外,还将包括与中国学生的交流实践,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技巧。
3. 教学方法与技能课程:介绍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教学设计、教材选择、教学评估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4.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如商务汉语、文学欣赏、翻译、口译等。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拓宽知识面。
二、教学方法1. 综合教学法: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将结合教材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语言交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和问题解决。
学生将学习如何应对不同的语言环境和交际场景,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互动交流能力。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互相激励和协助,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4.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文化体验活动和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生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评估: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语言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进行评估。
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作业和考试评估: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作业可以包括听力练习、阅读理解、写作等,考试可以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内容。
技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概述
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办公软件以及网络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计算机的装配、维修、调试和日常维护等工作。
二、专业课程设置
1. 计算机硬件基础
2. 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
3. 办公软件应用
4. 网络基础与应用
5. 计算机装机与维修实训
6. 计算机系统调试与维护实训
7. 计算机网络构建与维护实训
三、教学实施
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实操训练。
2. 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
3. 邀请行业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了解行业动态。
4.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技能竞赛,提升专业技能。
四、实习实训
1. 校内实训室实习
2. 校外企业顶岗实习
五、职业发展方向
1. 计算机维修技术人员
2. 计算机网络维护人员
3. 计算机系统集成人员
4. 办公软件应用培训师
六、教学质量评价
1.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 定期开展教学评估
3. 聘请行业专家评审教学质量。
按国家职业标准制定的各专业教学计划
国家职业标准制定的各专业教学计划是针对不同专业的教育培训需求进行规范和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
这些教学计划涵盖了各行业的技术要求、实践操作、专业知识等内容,是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的人才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教学计划的制定背景、目的和实施方式等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国家职业标准制定的各专业教学计划是根据国家对相关行业的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需求而制定的。
这些教学计划是基于实际工作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确保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真正具备相应专业技能和知识。
在制定过程中,专家学者们会对行业发展趋势、技术要求、职业标准等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从而确保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其次,国家职业标准制定的各专业教学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专业教育的质量提升、促进职业教育与实际工作需求的对接。
这些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行业标准化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和实用的教育培训。
教学计划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
方面。
具体来说,教学计划会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就业需求,确定相
关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习实训基地等内容。
此外,还会规范教学
活动的开展方式和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和
效果。
总之,国家职业标准制定的各专业教学计划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依据。
这些教学计划将职业标
准与教育培训紧密结合,准确把握社会需求,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实用
和有针对性的专业教育。
希望相关部门和学校能够认真贯彻教学计划,不断完善各专业的教育培训体系,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一、引言汉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对汉语需求的增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具备扎实汉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目标和目标学生群体1. 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汉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够胜任汉语教学、文化交流和国际交流等相关工作。
2. 目标学生群体:本计划适合具备一定汉语基础的外国学生,包括但不限于汉语专业学生、国际关系学生、翻译学生以及对中国文化和语言感兴趣的学生。
三、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1. 教学内容:a. 汉语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训练,力求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b.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提高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能力。
c. 教学方法和技能:教授教学方法和技能,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
d.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培养学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2. 课程设置:a. 汉语基础课程:包括汉语拼音、基础词汇、基础语法等。
b. 汉语听力课程: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
c. 汉语口语课程:通过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d. 汉语阅读课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和分析汉语文本。
e. 汉语写作课程: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f. 汉语翻译课程: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使他们能够进行汉语和母语之间的翻译工作。
g. 跨文化交际课程:介绍中国文化和社会,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h. 教育心理学课程:培养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四、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小组讨论、案例研究、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本科历史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2003年3月修订)一、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目标是造就高质量、多层面的史学人才,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的不同领域对于具有一定史学功底的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
要求学生通过科学、完整、系统的学术训练,扎实地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有能力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搜集、整理、考证、分析中国史原始资料和一门外语资料,善于思辩、表述和写作,能够独立进行初步的学术研究。
二、学制:四年三、课程类别和学分分配:毕业要求总学分达到137学分。
其中:1.公共课30学分2.专业必修课51学分3.通选课16学分(其中:历史学领域的通选课只能计为专业选修课学分,其他各领域通选课均要求4学分)4.专业选修课至少34学分5.研究写作课(毕业论文等)6学分四、课程设置:类别课程名称学分1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哲学3思想品德修养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邓小平理论3军事理论2公共英语8体育4计算机基础与应用6共30注:1.毛泽东思想概论(2),本系在中国近代史、中华民国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涵盖2.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本系在世界当代史中涵盖2专业必修课中国古代史8中国近代史4中华民国史2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世界上古史3世界中古史3欧美近代史3亚非拉近代史3世界现代史3世界当代史3中国历史文选8史学概论3中国史学史3外国史学史3共51(注:“元培计划实验班”同学转入历史系者,可用中文系“古代汉语”课学分代替历史系专业必修课“中国历史文选”)3全校通选课共164专业选修课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3本系跨专业选修课与跨系选修课8中国古代史专题2中国近代史专题2中国现代史专题2中国政治史专题2口述史学理论与实践3考古学通论3考古新发现与史学研究2中国历史地理概论2中国区域历史地理2中外比较城市史2中国古代地理文献导读2中国古代社会史2中国古代政治文化2中国古代经济史2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2中国古代官僚政治2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2中国古代军事史2中国古代婚姻史2中国古代装饰文化2中国科举制度史2中国古代史史料学2文史知识专题2中国古代民族史2中国古代周边关系史2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2敦煌吐鲁番学导论2简牍学概论2左传选读2三国志选读2资治通鉴选读 2 元明史料笔记选读2地图的历史与文化2北京城市历史与文化2先秦史专题2秦汉史专题2魏晋南北朝史专题2隋唐史专题2宋辽金史专题2元史专题2明史专题2清史专题2晚清史专题2明清经济与社会2明清地方行政与基层社会2中国近代经济史2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2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2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2现代中外关系史专题2二十世纪中外关系史2近现代中日关系史专题2中国近代社会史3中国现代社会史3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2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潮述评2中国近代思想史2中国现代文化史2中国近代军事史2二十世纪中国军事史2中国现代经济史2辛亥革命史2军阀政治史2抗日战争史2中华民国史专题2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2台湾百年史2影视中的两岸关系2现代中国人物专题2港督与香港现代化2中国近代疆域变迁史2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2中国书法2书学史2中国绘画史2艺术史2以上任选至少34学分5研究写作课社会调查报告1学年论文2毕业论文3共6本科世界历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2003年3月修订)一、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目标是造就高质量、多层面的史学人才,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的不同领域对于具有一定史学功底的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
专业设置教学计划
一、专业设置
文化辅导培训班与兴趣特长强化班
二、学制
业余培训
三、各专业培养目标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多元成才,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努力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努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四、各专业教学计划表
课程设置
注:课时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及学生学习实际进行统筹安排
有关办学资产、资金证明
1、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复印件(系征用土地和自建建筑);
2、租用五年以上协议复印件(系租用土地和建筑);
3、教学设施设备按“设施设备名称”、“数量”、“价值”列表;
4、具法律效力的学校资产、经费来源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