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洒水抑尘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5.68 KB
- 文档页数:3
洒水降尘制度制度一、背景介绍洒水降尘制度是指在建筑工地、道路施工等场所进行洒水作业,以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浓度,保护环境和工人的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洒水降尘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实施要求、操作流程以及效果评估等内容。
二、目的洒水降尘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施工现场产生的粉尘,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同时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三、适用范围洒水降尘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施工作业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工地、道路施工、土方开挖等。
四、实施要求1. 设备要求:a. 洒水车或洒水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良好的洒水效果和操作性能;b. 洒水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正常工作状态。
2. 洒水计划:a. 每日制定洒水计划,明确洒水区域和时间;b. 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洒水频率和洒水量。
3. 操作要求:a. 洒水作业应在施工开始前进行,确保施工现场湿润;b. 洒水应均匀、稳定,避免出现积水或冲刷现象;c. 洒水应避免与电力设备、电缆等接触,确保施工安全;d. 洒水作业应配合风向进行,避免粉尘扩散。
4. 管理要求:a. 指定专人负责洒水降尘工作,确保操作规范;b. 定期检查洒水设备和洒水效果,及时处理问题;c. 建立洒水记录,记录洒水时间、洒水量等相关信息;d. 对洒水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五、操作流程1. 洒水前准备:a. 检查洒水车或洒水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正常运行;b. 准备足够的水源,确保洒水过程中不会中断。
2. 洒水操作:a. 根据洒水计划,将洒水车或洒水设备移至指定区域;b. 开启洒水设备,调整喷雾角度和水量,确保均匀洒水;c. 按照预定的洒水时间和频率进行操作,确保施工现场湿润。
3. 洒水结束:a. 关闭洒水设备,清理喷嘴和管路,确保设备干净;b. 检查洒水效果,如有需要,可进行二次洒水。
六、效果评估1. 定期进行施工现场空气质量监测,比对洒水前后的粉尘浓度数据,评估洒水降尘效果;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洒水计划和操作要求,以达到最佳降尘效果;3. 对洒水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不断改进洒水工作。
施工现场洒水抑尘制度施工现场洒水抑尘制度为了遵守国家、省、市环境保护法规,提高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水平并防止扬尘污染,我们特制定了本制度。
1.施工现场应建立扬尘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确定扬尘治理专职人员,负责定期检查和日常巡查管理,并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和设施维护工作。
2.施工现场应严格按照扬尘治理相关规范、条文、通知要求进行整治。
3.施工现场在施工前应规划和部署施工道路,并建立洒水降尘制度,配备专用洒水车或设备进行洒水,制定专人负责。
主要道路每天应清扫、洒水,保持路面湿润(雨雪天除外),扬尘专职人员要记录洒水情况,每天至少洒水四次。
4.施工现场在土方开挖及回填阶段应配备雾炮、塔吊喷淋措施,采取湿法作业。
5.主体施工及后期装修阶段塔吊设备应安装喷淋,做好施工现场降尘工作。
6.施工现场运送土方、渣土的车辆必须封闭或遮盖严密,严禁使用未办理相关手续的渣土等运输车辆,严禁沿路遗撒和随意倾倒。
7.施工现场项目经理是扬尘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安全员兼职扬尘治理专员。
8.具体要求:1)在施工现场出入口明显位置设置扬尘防治公示牌,内容包括建设、施工、监理及监管等单位名称、扬尘防治负责人名称、联系电话、举报电话等。
2)施工现场出入口必须安装扬尘监测仪,施工现场出入口、加工区和主作业区等处必须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扬尘实时监控。
3)施工现场必须连续设置硬质围挡,围挡应坚固、美观,严禁围挡不连续设置,城区主干道两侧围挡高度不低于 2.5m,一般路段高度不低于1.8m。
4)施工现场出入口和场内施工道路必须采用混凝土硬化或用硬质砌块铺设,硬化后的地面应清扫整洁无浮土、积土,严禁使用其他软质材料铺设。
5)材料加工堆放区、办公区、生活区必须采用混凝土硬化或用硬质砌块铺设,硬化后的地面应清扫整洁无浮土、积土,严禁使用其他软质材料铺设。
6)施工现场出入口必须配备车辆冲洗设施,设置排水、三级沉淀池等设施,建立冲洗制度并设专人管理。
7)施工现场集中堆放的土方和裸露场地必须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防尘措施,严禁裸露。
洒水降尘制度制度一、引言洒水降尘制度是为了减少施工现场扬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而制定的一项管理措施。
本制度旨在明确洒水降尘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确保施工现场洒水降尘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适合范围本制度适合于所有施工现场,包括建造工地、道路施工、矿山开采等各类工程项目。
三、责任与义务1. 项目经理:负责制定洒水降尘计划,组织实施洒水降尘工作,并对洒水降尘工作的效果负责。
2. 现场施工人员:负责按照洒水降尘计划进行洒水降尘作业,并及时上报工作情况。
3. 环境监测人员:负责对施工现场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4. 监理单位:负责对洒水降尘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
四、洒水降尘计划1. 洒水降尘计划应在施工前制定,并报经相关部门批准。
2. 洒水降尘计划应包括洒水设备的选用、洒水频率、洒水时段、洒水区域等内容。
3. 洒水降尘计划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及时更新。
五、洒水设备选用1. 洒水设备应具备一定的喷雾范围和喷雾强度,以确保洒水降尘的效果。
2. 洒水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 洒水设备的选用应考虑环保性能和能源消耗等因素。
六、洒水降尘作业1. 洒水降尘作业应根据洒水降尘计划进行,确保洒水的覆盖面积和洒水量的合理配比。
2. 洒水降尘作业应在施工期间的高风速、高温和低湿度等不利气象条件下加强。
3. 洒水降尘作业应注意保护施工现场的地面,防止积水和泥浆污染。
七、监督检查与评估1. 监理单位应定期对洒水降尘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
2. 环境监测人员应对施工现场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评估洒水降尘工作的效果。
3. 项目经理应根据监督检查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洒水降尘计划和工作方法。
八、培训与宣传1. 所有施工人员应接受洒水降尘操作培训,了解洒水降尘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定期组织洒水降尘操作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环保意识。
洒水降尘制度制度一、背景介绍洒水降尘制度是为了减少建造工地、道路施工等工程现场产生的扬尘污染,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而制定的管理规定。
本制度旨在明确洒水降尘的责任、要求和操作流程,确保洒水降尘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制度目的1. 保护环境:通过洒水降尘措施,减少施工现场产生的扬尘污染,保护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
2. 保障员工健康:降低施工现场的粉尘浓度,保护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3. 提升形象:有效控制扬尘污染,提升企业形象,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责任与要求1. 项目经理:- 负责制定洒水降尘计划,并组织实施。
- 监督洒水降尘工作的执行情况,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整改。
- 确保施工现场的洒水设备和材料的正常运行和供应。
2. 现场施工人员:- 严格按照洒水降尘计划执行洒水工作。
- 使用符合要求的洒水设备,确保洒水效果良好。
- 定期清洁洒水设备,保持其正常运行。
3. 环境监测人员:- 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环境监测,监测扬尘浓度是否符合标准。
- 如发现扬尘污染超标情况,即将向项目经理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
四、操作流程1. 洒水降尘计划的制定:- 项目经理根据施工工程的特点和环境要求,制定洒水降尘计划。
- 计划包括洒水设备的选型、洒水频率和区域划分等内容。
2. 洒水降尘工作的执行:- 现场施工人员按照计划进行洒水工作,确保洒水覆盖全面。
- 洒水应注意适时、适量,避免造成积水或者洒水不均匀的问题。
3. 洒水设备的维护:- 现场施工人员定期对洒水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 如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报告项目经理,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4. 环境监测与整改:- 环境监测人员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扬尘浓度监测。
- 如发现扬尘污染超标情况,即将向项目经理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如增加洒水频率或者调整洒水区域。
五、常见问题及处理1. 洒水效果不理想:- 可通过增加洒水频率或者调整洒水角度来改善洒水效果。
- 如问题仍未解决,应及时报告项目经理,进行进一步处理。
工程现场洒水清扫尘埃控制制度1. 引言为了确保工程现场的环境卫生,有效控制尘埃污染,提高工作效率,本公司制定了工程现场洒水清扫尘埃控制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工作人员在工程现场进行洒水和清扫尘埃的操作,以减少尘埃对施工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本公司承接的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阶段。
所有工程人员、承包商和供应商都应遵守该制度的规定。
3. 洒水清扫措施3.1 洒水- 在施工过程中,必要时应进行洒水作业以减少尘埃产生和扩散。
- 洒水操作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洒水方式、时间和水量。
- 确保洒水设备正常工作,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3.2 清扫尘埃- 工作人员应定期清扫工程现场,及时清除积聚的尘埃和杂物。
- 清扫尘埃过程中,应使用湿拖把和吸尘器等工具,减少扬尘。
- 清扫垃圾和废弃物应放入指定的垃圾箱并分类处理。
4. 个人防护措施工程人员在进行洒水和清扫尘埃操作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
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5. 培训和监督为了确保工程人员正确执行洒水清扫尘埃控制制度,本公司将组织相关培训,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对于不遵守制度的行为,将采取相应的纠正和处罚措施。
6. 文件控制本制度应在工程现场公示,并保留相关培训和监督记录。
制度的修订和更新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进行相应的文件控制。
7. 结论工程现场洒水清扫尘埃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减少尘埃污染、改善工作环境和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
所有工程人员都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现场环境。
建筑工地洒水清扫尘土抑制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建筑工地洒水清扫尘土抑制制度,以保障建筑工地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通过实施该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工地产生的尘土,保护工人的健康,同时降低环境污染。
2. 制度内容2.1 洒水清扫时间安排建筑工地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洒水清扫时间。
例如,可以在施工休息时间、非施工时间或天气条件适宜的时候进行洒水清扫,以最大限度地抑制尘土产生。
2.2 洒水清扫频率建筑工地应根据工地面积、施工进度和尘土积聚程度等因素确定洒水清扫的频率。
一般情况下,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洒水清扫,并适时安排额外的清扫工作。
2.3 洒水清扫方法洒水清扫可以采用喷淋式洒水设备或手动喷洒方式进行。
建筑工地应配备必要的洒水设备,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2.4 尘土抑制材料使用根据实际需要,建筑工地可以使用合适的尘土抑制材料,如抑尘剂等,来进一步减少尘土的产生和扩散。
在选择和使用尘土抑制材料时,应遵守相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规定。
3. 责任部门和监督建筑工地洒水清扫工作由施工方负责组织实施,施工方应建立相应监督机制,确保洒水清扫制度的有效执行。
相关环境保护部门可以对建筑工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监督,对违反洒水清扫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罚或警告。
4. 效果评估和改进建筑工地应定期评估洒水清扫制度的效果,包括尘土减少程度、工人健康状况、环境污染情况等,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
5. 总结本文档制定了建筑工地洒水清扫尘土抑制制度,旨在保障建筑工地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通过实施该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尘土产生,保护工人的健康,降低环境污染。
建筑工地应责任落实,建立监督机制,并定期评估和改进制度效果。
施工现场洒水抑尘制度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施工现场洒水抑尘制度根据国家、省、市环境保护有关规定,提高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水平,组好施工现场的防扬尘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施工现场建立扬尘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确定扬尘治理专职人员,具体做好定期检查及日常巡查管理,及时纠正和违规作业和设施维护工作。
2、严格按照扬尘治理相关规范、条文、通知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整治。
3、施工现场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道路的规划和部署,施工现场应建立洒水降尘制度,配备专用洒水车或设备进行洒水,制定专人负责。
主要道路每天要进行清扫、洒水,保持路面湿润(雨雪天除外),扬尘专职人员做好洒水记录,每天不少于四次。
4、施工现场在土方开挖及回填阶段,应配备雾炮、塔吊喷淋措施,采取湿法作业。
5、主体施工及后期装修阶段塔吊塔吊设备应安装喷淋,做好施工现场降尘工作。
6、施工现场运送土方、渣土的车辆必须封闭或遮盖严密,严禁使用未办理相关手续的渣土等运输车辆,严禁沿路遗撒和随意倾倒。
7、施工现场项目经理是扬尘治理第一责任人,安全员兼职扬尘治理专员。
8、具体要求1)在施工现场出入口明显位置设置扬尘防治公示牌,内容包括建设、施工、监理及监管等单位名称、扬尘防治负责人名称、联系电话、举报电话等。
2)施工现场出入口必须安装扬尘监测仪,施工现场出入口、加工区和主作业区等处必须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扬尘实时监控。
3)施工现场必须连续设置硬质围挡,围挡应坚固、美观,严禁围挡不连续设置,城区主干道两侧围挡高度不低于,一般路段高度不低于。
4)施工现场出入口和场内施工道路必须采用混凝土硬化或用硬质砌块铺设,硬化后的地面应清扫整洁无浮土、积土,严禁使用其他软质材料铺设。
5)材料加工堆放区、办公区、生活区必须采用混凝土硬化或用硬质砌块铺设,硬化后的地面应清扫整洁无浮土、积土,严禁使用其他软质材料铺设。
施工现场洒水抑尘制度1.制度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施工活动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施工现场产生的扬尘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制定施工现场洒水抑尘制度,减少施工现场扬尘污染。
2.目标制度的目标是减少施工现场扬尘污染,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3.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建筑施工现场。
4.洒水抑尘措施4.1确保现场道路的湿度在施工现场周边,尤其是进出施工现场的道路上,需要保持湿度,以减少道路上扬起的灰尘。
在道路上洒水,可以使用喷洒装置,或者使用洒水车进行洒水。
洒水应保持适度,既要保证湿度,又要避免出现积水。
4.2对露天堆料进行覆盖和洒水对施工现场中的露天堆料,可以使用塑料布等材料进行覆盖,防止灰尘扬起。
同时,对堆料进行洒水,保持湿度,减少灰尘。
4.3对于扬尘源进行清洗和封闭施工现场中可能存在的扬尘源,例如裸露的土地、砂石堆等,需要进行清洗和封闭处理,减少扬尘。
4.4建立洒水管理制度施工单位应建立洒水管理制度,明确洒水的频率、方式和责任人。
洒水管理制度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并经常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有效执行。
5.操作流程5.1指定洒水责任人施工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洒水工作,并明确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
5.2制定洒水计划洒水责任人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洒水计划,明确洒水的频率、方式和区域。
5.3实施洒水洒水责任人按照洒水计划进行洒水,确保洒水的充分湿润,并根据需要进行喷洒或使用洒水车进行洒水。
5.4检查和评估洒水责任人要定期检查洒水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洒水计划做出调整和改进。
6.奖惩措施为了确保洒水抑尘制度的有效实施,施工单位可以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
例如,对洒水工作出色的人员进行奖励,对未按要求进行洒水的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
7.宣传教育施工单位应加强洒水抑尘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员工对洒水抑尘制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8.效果评估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洒水抑尘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提升。
施工现场洒水降尘制度及措施根据国家的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做好施工现场的防扬尘工作,特制定本制度.一、施工现场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道路的规划和部署,施工现场的主要干道两次必须进行硬化处理.路面浇筑混凝土,对基层要夯实,随时洒水,每天不少于8次,减少道路扬尘.遇雨雪天气减少洒水次数,如遇大风沙尘天气增加洒水次数.在一般地区施工,施工现场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级配石、炉渣或砂石进行路面硬化,并经常进行路面洒水,减少扬尘.以上两种情况如果受条件场地限制,施工现场路面采取混凝土路面硬化处理,大门以外硬化与公路连接,并且在施工现场的车辆入口,应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并设置冲车用水水源及泥沙沉淀池和排水设施,车辆外部及轮胎不得带泥土出场.二、拆除旧建筑物时或临时设施、工棚等时、楼内作业产生扬尘时,应配合洒水,减少扬尘污染.三、施工现场料场如堆放石子、砂必须要进行混凝土硬化,散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尽量安排在库内存放,如露天存放应采用严密苫盖,运输和卸运时防止遗洒飞扬,以减少扬尘.四、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施工垃圾,使用封闭的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封闭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撒造成扬尘.施工现场垃圾要分类存放.不能回收利用的垃圾要及时清运,清运时还是洒水减少扬尘.五、建立施工现场洒水降尘制度,配合专用洒水设备,指定专人负责.特别在干燥的春季、冬季等易产生扬尘的季节,施工现场采取洒水降尘.六、施工现场包括工作区域内清扫卫生时,也要适当洒水,减少扬尘.施工现场和建筑物内零散碎料及垃圾渣土要及时清理,施工垃圾应设垃圾分拣站,随时集中分拣,回收、利用、清运、垃圾清运时,必须运到所批准的消纳场地倾倒,严禁乱倒乱卸,如果有大量土方开挖、外运时,除注意控制扬尘外,还必须到当地城管部门申报相关手续,严禁无证施工.七、要求专职安全员每天对相关治理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以书面形式发出整改通知,整改不彻底的视问题大小进行经济处罚. 八、领导小组组长:邓国斌副组长:童纪文现场负责:郑耀强孔小健 (LI)洪寿成员:王义朝梁万明信息员:胡连连育英小区改造项目2楼项目部 2017年12月15日。
建筑工地洒水抑尘要求1. 背景为了减少建筑工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特制定本文档,规定建筑工地在进行施工作业时的洒水抑尘要求。
2. 洒水抑尘要求为达到有效抑制扬尘的目的,建筑工地在进行施工作业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施工现场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洒水作业,以有效减少扬尘污染。
- 洒水应采用喷雾洒水方式,以细小水滴覆盖施工区域,形成湿润环境。
- 洒水时间应选择在风速较低的时段进行,避免洒水效果因风力而减弱。
- 洒水时应注重重点区域,如材料堆放区、土方开挖区等,确保全面覆盖。
- 洒水量应根据施工区域的大小和地形条件进行合理调整,以确保湿润程度适宜。
- 后期施工区域应及时进行补水,以维持持久的湿润效果。
3. 检查和监督为保证洒水抑尘要求的有效执行,相关部门将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包括但不限于:- 对施工现场的洒水情况进行抽查,确认是否符合要求。
- 发现问题或违规情况时,要求工地负责人立即整改并报备相关部门。
- 实施临时停工措施,直至问题得到解决并符合要求为止。
4. 处罚措施对于违反洒水抑尘要求的建筑工地,将采取以下处罚措施:- 首次违规,工地负责人将受到警告,并要求立即整改。
- 多次违规,将处以罚款,并临时停工整顿。
- 情节严重或不整改的,将采取进一步法律措施,以确保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和安全。
5. 效果评估定期进行施工现场的洒水抑尘效果评估,监测扬尘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标,确保洒水抑尘要求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建筑工地洒水抑尘的要求,请各工地负责人和监管部门严格遵守,确保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和卫生安全。
洒水降尘制度制度引言概述:洒水降尘制度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旨在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和颗粒物含量,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们的健康。
本文将从减少灰尘产生、洒水降尘的原理、洒水降尘的方法、洒水降尘的效果和洒水降尘制度的实施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洒水降尘制度的内容。
一、减少灰尘产生1.1 采取覆盖措施:在施工现场或工业区域,应采取覆盖措施,如覆盖土壤、使用防尘网等,以防止灰尘的产生。
1.2 加强管理措施:加强对施工现场或工业区域的管理,定期清理垃圾、控制扬尘源,减少灰尘的产生。
1.3 推广清洁能源: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如天然气、太阳能等,减少燃煤等高污染能源的使用,从根源上减少灰尘的产生。
二、洒水降尘的原理2.1 洒水抑尘:洒水可以通过增加空气中的湿度,降低灰尘的悬浮浓度,从而达到降尘的效果。
2.2 粘结灰尘:洒水中的水分可以与灰尘颗粒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使灰尘颗粒粘结在一起,减少其悬浮浓度。
2.3 清洁空气:洒水可以将空气中的灰尘颗粒湿润,使其沉降到地面,从而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
三、洒水降尘的方法3.1 喷雾洒水:利用喷雾设备将水雾喷洒到空气中,形成湿润的环境,降低灰尘悬浮浓度。
3.2 雾炮洒水:通过雾炮设备产生细小的水雾颗粒,将其喷洒到空气中,能够更好地降尘。
3.3 洒水车洒水:利用洒水车将水喷洒到道路、工地等区域,减少灰尘的飞扬。
四、洒水降尘的效果4.1 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含量:洒水降尘能够有效地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含量,改善空气质量。
4.2 保护人们的健康: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含量可以降低人们吸入灰尘颗粒的风险,保护人们的呼吸系统健康。
4.3 维护环境的美观:洒水降尘可以减少灰尘的飞扬,保持环境的洁净和美观。
五、洒水降尘制度的实施5.1 立法和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洒水降尘制度的监管和管理,提供政策支持。
5.2 培训和宣传:加强对洒水降尘技术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洒水降尘制度的认识和支持。
施工现场洒水抑尘制度根据国家、省、市环境保护有关规定,提高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水平,组好施工现场的防扬尘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施工现场建立扬尘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确定扬尘治理专职人员,具体做好定期检查及日常巡查管理,及时纠正和违规作业和设施维护工作。
2、严格按照扬尘治理相关规范、条文、通知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整治。
3、施工现场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道路的规划和部署,施工现场应建立洒水降尘制度,配备专用洒水车或设备进行洒水,制定专人负责。
主要道路每天要进行清扫、洒水,保持路面湿润(雨雪天除外),扬尘专职人员做好洒水记录,每天不少于四次。
4、施工现场在土方开挖及回填阶段,应配备雾炮、塔吊喷淋措施,采取湿法作业。
5、主体施工及后期装修阶段塔吊塔吊设备应安装喷淋,做好施工现场降尘工作。
6、施工现场运送土方、渣土的车辆必须封闭或遮盖严密,严禁使用未办理相关手续的渣土等运输车辆,严禁沿路遗撒和随意倾倒。
7、施工现场项目经理是扬尘治理第一责任人,安全员兼职扬尘治理专员。
8、具体要求1)在施工现场出入口明显位置设置扬尘防治公示牌,内容包括建设、施工、监理及监管等单位名称、扬尘防治负责人名称、联系电话、举报电话等。
2)施工现场出入口必须安装扬尘监测仪,施工现场出入口、加工区和主作业区等处必须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扬尘实时监控。
3)施工现场必须连续设置硬质围挡,围挡应坚固、美观,严禁围挡不连续设置,城区主干道两侧围挡高度不低于2.5m,一般路段高度不低于1.8m。
4)施工现场出入口和场内施工道路必须采用混凝土硬化或用硬质砌块铺设,硬化后的地面应清扫整洁无浮土、积土,严禁使用其他软质材料铺设。
5)材料加工堆放区、办公区、生活区必须采用混凝土硬化或用硬质砌块铺设,硬化后的地面应清扫整洁无浮土、积土,严禁使用其他软质材料铺设。
6)施工现场出入口必须配备车辆冲洗设施,设置排水、三级沉淀池等设施,建立冲洗制度并设专人管理。
7)施工现场集中堆放的土方和裸露场地必须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防尘措施,严禁裸露8)架体张挂密目网的管理9)基坑开挖、土方回填、市政管网施工等土方作业过程中,四周应采取洒水、喷雾等降尘措施。
洒水降尘制度制度一、背景介绍洒水降尘制度是指在建筑工地、道路施工、矿山开采等环境中,通过洒水降尘措施来减少扬尘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保护空气质量和人民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洒水降尘制度的相关内容,包括制度目的、适用范围、责任部门、执行要求等。
二、制度目的洒水降尘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施工现场、道路、矿山等环境中的扬尘浓度,减少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确保施工、交通、矿山等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建筑工地、道路施工、矿山开采等活动中需要进行洒水降尘的场所和单位。
四、责任部门1. 监管部门:负责制定洒水降尘制度、监督检查洒水降尘工作的执行情况,并对违反制度的单位进行处罚。
2. 施工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洒水降尘工作,确保施工现场的扬尘控制符合要求。
3. 环保部门:负责对洒水降尘工作进行监测和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五、执行要求1. 洒水降尘计划施工单位应制定洒水降尘计划,并报送监管部门备案。
计划应包括洒水降尘的时间、地点、频率、方式、用水量等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2. 洒水降尘设备施工单位应配备符合要求的洒水降尘设备,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设备应具备一定的喷雾范围和喷雾强度,以确保有效降尘。
3. 洒水降尘操作施工单位应按照洒水降尘计划进行操作,确保洒水降尘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具体操作包括:-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洒水降尘的时间和频率,避免高风速、高温等条件下进行洒水降尘;- 根据洒水降尘计划,在施工现场和扬尘源周围进行喷洒,覆盖面积要充分;- 控制洒水量,避免造成积水和泥浆;- 按照要求使用环保型洒水剂,确保洒水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4. 监测与评估环保部门将对洒水降尘工作进行监测和评估,以评估洒水降尘措施的有效性。
监测内容包括空气质量、扬尘浓度等指标,评估结果将作为改进洒水降尘工作的依据。
5. 培训与宣传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洒水降尘工作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洒水降尘意识和技能。
建筑工地喷淋清洗抑尘制度
1. 目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建筑工地喷淋清洗抑尘的操作,保障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卫生与安全。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建筑工地中的喷淋清洗抑尘工作。
3. 工作要求
建筑工地喷淋清洗抑尘工作应满足以下要求:
3.1 安全措施
- 作业人员应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
- 安全主管应对喷淋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 喷淋设备应与电源完全隔离,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3.2 清洗剂选择
- 清洗剂应选择环保无害、对周围环境和人员无影响的产品。
- 清洗剂的选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3 喷淋清洗操作
- 喷淋清洗应遵循科学、高效的操作步骤,确保清洗效果。
- 喷淋设备应定期维护,保证喷雾均匀、稳定。
4. 监督与管理
- 工地主管应对喷淋清洗抑尘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确保操作符合规范。
- 对违反喷淋清洗抑尘制度的行为,应进行纪律处分。
5. 效果评估
- 喷淋清洗抑尘工作的效果应定期进行评估,确保达到环保要求。
以上为建筑工地喷淋清洗抑尘制度的主要内容。
相关人员应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执行,并及时改进完善制度。
洒水防扬尘治理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有效控制工程施工中的扬尘污染,保护环境和员工健康,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进行洒水防扬尘治理的管理活动。
三、责任部门1. 施工单位负责对施工现场洒水防扬尘治理管理的组织实施,组织制定并组织实施洒水防扬尘治理方案,并对实际执行效果进行检查。
2. 安全环保部门负责监督施工单位实施洒水防扬尘治理管理工作,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四、洒水防扬尘治理方案1.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制定洒水防扬尘治理方案。
2. 治理方案应包括洒水设备、洒水计划、水源保障、水质保障、水量控制等内容。
3. 每日制定洒水计划,并制定具体的洒水路线和洒水频次。
4. 对洒水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清洗,确保洒水设备正常运行。
5. 保障洒水的水源和水质,确保洒水的效果。
五、洒水设备1. 施工单位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洒水设备,并合理分布在施工现场各个区域。
2. 洒水设备应当具有良好的喷雾效果,并能够调节喷水量和喷水范围。
3. 每个洒水设备应当由专人操作,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六、水源保障1. 施工单位应当保障洒水的水源,确保水源供应充足。
2. 如需从外部供水,应当与相关部门协商好供水方案,保证供水的可靠性和水质。
七、洒水计划1. 施工单位应当每日制定洒水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2. 洒水计划应当包括洒水时间、洒水频次、洒水路线和洒水量等内容。
3. 洒水计划应当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洒水效果。
八、水质保障1. 施工单位应当保障洒水水质,确保洒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 如使用洒水车,应当时刻保持车辆的清洁卫生,定期检查车辆的水箱并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3. 涉及到水质问题,施工单位应当与环保部门配合,进行水质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九、水量控制1.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合理控制洒水的水量。
施工现场洒水制度施工现场的洒水制度是为了确保施工场地安全、减少扬尘对周边环境和人员的影响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操作措施。
洒水制度能有效降低施工现场的扬尘情况,改善施工环境,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施工现场洒水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洒水制度的目的和范围1.目的:(1)减少施工现场的扬尘情况,保持施工环境的干净和整洁;(2)改善附近环境的空气质量,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3)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2.范围:本洒水制度适用于所有的施工现场,包括建筑工地、道路施工、土方工程等。
二、洒水设备和洒水计划1.洒水设备:(1)洒水车: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配备足够数量的洒水车,保证施工现场全面覆盖。
(2)洒水管道:设置洒水管道,将施工现场内部道路和工地区域进行分区,并合理布置洒水管道,确保覆盖全面。
2.洒水计划: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制定洒水计划,包括洒水时间、频率和范围等,具体内容如下:(1)洒水时间: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制定合理的洒水时间,一般包括早晨、中午和下午。
(2)洒水频率:根据施工现场的扬尘情况和要求,制定合理的洒水频率,一般为每小时一次,高风速天气可适当增加频率。
(3)洒水范围: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将洒水范围进行分区划分,包括道路、施工区域、堆放区域、裸露地面等。
三、洒水操作和管理1.洒水操作:(1)操作人员:由专业的洒水人员进行操作,保证操作规范和专业。
(2)洒水量: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合理控制洒水量,确保达到洒水效果,避免造成洪水等问题。
(3)洒水方式:采用喷雾洒水方式,均匀覆盖施工区域,避免集中洒水造成积水或泥泞。
2.洒水管理:(1)责任人:指定专人负责洒水工作,明确其职责和权限,确保洒水工作的正常进行。
(2)监督检查:定期进行洒水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洒水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洒水工作的质量。
(3)记录和报告:建立洒水记录和报告制度,对洒水工作的情况进行记录和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洒水防尘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止施工现场产生的粉尘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保障施工安全和环境卫生,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施工现场洒水防尘管理工作。
第三条施工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防尘、环保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本制度。
第四条施工单位要严格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明确洒水防尘管理部门的责任和权限。
第五条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要接受洒水防尘管理培训,熟悉本制度和相关技术要求,掌握洒水防尘管理知识和技术。
第六条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单位施工现场的洒水防尘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确保各项要求得到认真执行。
第七条建筑工地洒水防尘管理应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环保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第二章洒水防尘措施第八条施工单位在建筑工地实施洒水防尘措施时,应根据施工现场环境、工种和施工工艺,制定详细的防尘措施方案。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根据洒水防尘措施方案,合理确定洒水设备和喷水位置,确保施工现场能够全面覆盖洒水,以达到有效防尘的目的。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根据洒水防尘措施方案,制定洒水计划,明确洒水频次和时间,确保洒水工作按时按量完成。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保证洒水设备正常运转,做好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洒水设备安全可靠。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根据洒水防尘措施方案,配备足够数量的操作人员,合理安排洒水人员的工作任务,确保洒水工作质量。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洒水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报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对洒水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洒水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洒水防尘管理要求第十五条施工单位要设置专门的洒水防尘管理岗位,明确责任人,负责施工现场洒水防尘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十六条洒水防尘工作的责任人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本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履行职责。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要组织开展洒水防尘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十八条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洒水防尘管理档案,做好相关记录和统计工作, 并存档备查。
洒水降尘制度制度一、背景介绍洒水降尘制度是指在建造工地、道路施工、城市环境等领域,通过洒水车或者其他设备对施工现场或者道路进行洒水,以减少空气中的灰尘浓度,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工人和居民的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洒水降尘制度的目的、适合范围、具体措施和实施要求。
二、目的洒水降尘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施工现场或者道路上的灰尘浓度,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工人和居民的健康。
通过合理的洒水措施,有效地降低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减少对呼吸系统的刺激和危害,提高施工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三、适合范围洒水降尘制度适合于建造工地、道路施工、城市环境等需要控制灰尘扩散的场所。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建造施工现场、道路拆迁施工区域、城市道路清洁作业区域等。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制定不同的洒水降尘措施和要求。
四、具体措施1. 洒水车配备:施工单位应配备洒水车或者其他洒水设备,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2. 洒水计划:制定洒水计划,明确洒水的时间、频率和区域。
根据施工进度和环境要求,合理安排洒水工作,确保洒水措施的有效性。
3. 洒水方式:洒水应采用细雾喷洒或者均匀喷淋的方式,避免产生大量的水雾或者水花溅射。
喷洒角度和喷洒范围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确保灰尘能够有效沉降。
4. 洒水剂选择:选择适合的洒水剂,具有良好的抑尘效果和环境友好性。
洒水剂的使用应符合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
5. 洒水车行驶速度:洒水车在施工现场或者道路上行驶时,应控制车速,避免产生大量水雾和溅射。
6. 洒水区域覆盖:洒水应覆盖整个施工区域或者道路,确保灰尘无处可藏,避免扩散到周围环境。
7. 洒水频率调整:根据施工现场或者道路的灰尘情况,合理调整洒水的频率,确保灰尘浓度始终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五、实施要求1. 专人负责:施工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洒水降尘工作,确保洒水制度的有效实施和监督。
2. 定期检查: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洒水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洒水效果。
3. 培训教育:施工单位应对洒水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洒水技术和环保意识,确保洒水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洒水降尘制度制度一、背景介绍洒水降尘制度是为了减少施工现场扬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而制定的一项规章制度。
本制度旨在明确洒水降尘的具体要求和措施,确保施工现场洒水降尘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施工现场,包括建筑工地、道路施工、土方开挖等与扬尘相关的施工活动。
三、洒水降尘要求1. 施工单位应制定洒水降尘计划,明确洒水降尘的时间、频次和区域,并落实到具体的施工工序中。
2. 洒水降尘应采用专用的洒水车或洒水设备进行,确保洒水均匀、稳定,避免出现积水或水雾过大的情况。
3. 洒水降尘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特别是在扬尘较为严重的工序、区域和天气条件下,应加大洒水降尘的力度。
4. 洒水降尘的水源应符合环保要求,不得使用含有污染物的水源进行洒水。
5. 洒水降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例如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可增加洒水频次或采取其他措施减少扬尘。
6. 洒水降尘应注意与其他施工工序的协调,避免因洒水而影响其他工序的正常进行。
四、洒水降尘措施1. 施工现场应设置洒水降尘的专用区域,明确洒水范围,确保洒水的覆盖面积。
2. 洒水降尘应从施工区域的周边开始,逐渐向内部扩散,确保全面覆盖。
3. 洒水降尘应注意对施工现场的道路、堆场、裸露土地等进行洒水,尤其是在车辆行驶和物料搬运过程中,应加强洒水降尘措施。
4. 洒水降尘应注意对施工现场的建筑物、设备、管线等进行洒水,避免灰尘沉积和扬尘产生。
5. 洒水降尘应注意对施工现场周边的道路、公共区域进行洒水,避免扬尘污染周边环境。
五、洒水降尘管理1. 施工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洒水降尘工作,并进行岗前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2. 洒水降尘工作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洒水降尘的效果和质量。
3. 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洒水降尘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4.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洒水降尘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进行处罚和整改。
洒水降尘制度制度一、背景介绍洒水降尘制度是指为了减少道路和施工现场扬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制定的一套洒水降尘管理规定。
通过合理洒水和降尘措施的实施,有效减少扬尘污染,保护环境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二、洒水降尘制度的目的1. 保护环境:减少扬尘对大气的污染,降低空气中的PM2.5浓度,改善空气质量。
2. 保障员工健康:减少扬尘对员工呼吸系统的刺激,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3. 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扬尘对施工设备和机械的腐蚀,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
三、洒水降尘制度的具体内容1. 洒水管理1.1 洒水计划:制定每日洒水计划,明确洒水时间、区域和频率。
1.2 洒水设备:配备高效节水的洒水设备,确保洒水效果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3 洒水剂选择:选择环保型洒水剂,减少对土壤和植被的污染。
1.4 洒水操作:洒水人员应按照洒水计划和要求,确保洒水的全面覆盖和均匀度。
1.5 洒水记录:每次洒水后,洒水人员应填写洒水记录,包括洒水时间、区域和用水量等信息。
2. 道路清扫2.1 清扫计划:制定每日道路清扫计划,明确清扫时间、区域和频率。
2.2 清扫设备:配备高效清扫设备,如扫地车、洗地车等,确保道路清洁。
2.3 清扫操作:清扫人员应按照清扫计划和要求,进行彻底清扫,确保道路干净整洁。
2.4 清扫记录:每次清扫后,清扫人员应填写清扫记录,包括清扫时间、区域和清扫效果等信息。
3. 施工现场控尘3.1 封闭措施:对需要进行施工的区域,采取封闭措施,减少扬尘产生。
3.2 遮挡措施:对露天堆放的材料,采取遮挡措施,防止扬尘飞散。
3.3 湿化处理:对施工现场进行湿化处理,提高土壤湿度,减少扬尘产生。
3.4 清理措施: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扬尘物,保持施工现场的清洁。
四、洒水降尘制度的执行与监督1. 执行责任:由项目经理或者相关负责人负责洒水降尘制度的执行。
2. 监督检查:设立专门的洒水降尘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施工现场洒水抑尘制度
根据国家、省、市环境保护有关规定,提高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水平,组好施工现场的防扬尘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施工现场建立扬尘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确定扬尘治理专职人员,具体做好定期检查及日常巡查管理,及时纠正和违规作业和设施维护工作。
2、严格按照扬尘治理相关规范、条文、通知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整治。
3、施工现场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道路的规划和部署,施工现场应建立洒水降尘制度,配备专用洒水车或设备进行洒水,制定专人负责。
主要道路每天要进行清扫、洒水,保持路面湿润(雨雪天除外),扬尘专职人员做好洒水记录,每天不少于四次。
4、施工现场在土方开挖及回填阶段,应配备雾炮、塔吊喷淋措施,采取湿法作业。
5、主体施工及后期装修阶段塔吊塔吊设备应安装喷淋,做好施工现场降尘工作。
6、施工现场运送土方、渣土的车辆必须封闭或遮盖严密,严禁使用未办理相关手续的渣土等运输车辆,严禁沿路遗撒和随意倾倒。
7、施工现场项目经理是扬尘治理第一责任人,安全员兼职扬尘治理专员。
8、具体要求
1)在施工现场出入口明显位置设置扬尘防治公示牌,内容包括建设、
施工、监理及监管等单位名称、扬尘防治负责人名称、联系电话、举报电话等。
2)施工现场出入口必须安装扬尘监测仪,施工现场出入口、加工区和主作业区等处必须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扬尘实时监控。
3)施工现场必须连续设置硬质围挡,围挡应坚固、美观,严禁围挡不连续设置,城区主干道两侧围挡高度不低于2.5m,一般路段高度不低于1.8m。
4)施工现场出入口和场内施工道路必须采用混凝土硬化或用硬质砌块铺设,硬化后的地面应清扫整洁无浮土、积土,严禁使用其他软质材料铺设。
5)材料加工堆放区、办公区、生活区必须采用混凝土硬化或用硬质砌块铺设,硬化后的地面应清扫整洁无浮土、积土,严禁使用其他软质材料铺设。
6)施工现场出入口必须配备车辆冲洗设施,设置排水、三级沉淀池等设施,建立冲洗制度并设专人管理。
7)施工现场集中堆放的土方和裸露场地必须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防尘措施,严禁裸露
8)架体张挂密目网的管理
9)基坑开挖、土方回填、市政管网施工等土方作业过程中,四周应采取洒水、喷雾等降尘措施。
10)施工现场易产生扬尘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必须密闭存放或严密覆盖,严禁露天放置;搬运时应有降尘措施,余料及时回收。
11)施工现场必须使用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严禁现场搅拌。
12)建筑物内应保持干净整洁,清扫垃圾时要洒水抑尘,施工层建筑垃圾必须采用封闭式管道或装袋用垂直升降机械清运,严禁凌空抛掷和焚烧垃圾。
13)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必须设置垃圾存放点,集中堆放并严密覆盖,及时清运,清运时采取抑尘措施。
生活垃圾应用封闭式容器存放,日产日清,严禁随意丢弃。
14)施工现场必须建立洒水清扫抑尘制度,配备洒水设备。
非冰冻期每天洒水不少于2次,并有专人负责。
重污染天气时相应增加洒水频次。
15)遇有4级以上大风或重污染天气预警时,必须采取扬尘防治应急措施,严禁土方开挖、土方回填、房屋拆除、材料切割、金属焊接、喷涂或其他有可能产生扬尘的作业。
16)加气块、石材切割、木工加工制作等易产生粉尘的作业设置封闭式加工区且有吸尘降尘措施,主体施工洞口、窗口采用密目网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