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与后评价
- 格式:ppt
- 大小:144.50 KB
- 文档页数:15
建设项目发生变动时,应重新报批还是开展后评价?如何区分《环境影响评价法》(下称“环评法”)第二十四条需要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文件的“重大变动”与第二十七条的“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情形”。
(法条见文末)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也决定了在建或者已建项目在发生变动时,应当进行重新报批环评文件,还是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
一、何为第二十四条所指的“重大变动”?截止2018年4月9日,生态环保部以环办[2015]52号和环办环评[2018]6号发布了两批、二十三个行业的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对何为第二十四条中的“重大变动”进行了解释。
依据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措施五个因素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发生重大变动,且可能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特别是不利环境影响加重)的,界定为重大变动。
属于重大变动的应当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属于重大变动的纳入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
这二十三个行业的重大变动清单均考虑了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措施这五个因素。
除了地点的重大变动之外,其他的重大变动均是由于该变动可能导致建设项目新增污染因子;增加污染物排放量、范围或强度;或者增大环境风险。
以《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为例。
生产工艺的重大变动包括:1.原料方案、产品方案等工程方案发生变化。
2.生产装置工艺调整或原辅材料、燃料调整,导致新增污染因子或污染物排放量增加。
3.污染防治措施的工艺、规模、处置去向、排放形式等调整,导致新增污染因子或污染物排放量、范围或强度增加;4.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调整,降低地下水污染防渗等级;5.其他可能导致环境影响或环境风险增大的环保措施变动。
认定“重大变动”的逻辑是控制污染源从而控制其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
二、何为第二十七条所指的“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情形”?经查询,目前无论是立法机关还是执法机关均未对《环评法》第二十七条“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情形”作出明确的解释。
竣工验收和最终验收一、什么是竣工验收和最终验收1.1 竣工验收定义竣工验收是指在工程建设项目完成施工后,经业主或委托人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竣工验收,可以确定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进行评价。
### 1.2 最终验收定义最终验收是指在竣工验收完成后,业主或委托人对竣工验收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对整改后的工程进行再次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最终验收的目的是确保工程项目的功能完备,达到业主或委托人的要求和期望。
二、竣工验收的步骤和关键点2.1 竣工验收的步骤1.编制竣工验收方案:确定验收的内容、标准和程序,并制定详细的验收计划。
2.实施现场验收:组织验收人员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工程结构、设备安装和装修等方面。
3.评价验收结果:根据验收标准对验收结果进行评价和判定,确定是否合格。
4.编制验收报告:将验收结果和评价意见整理成验收报告,报送相关部门或委托人。
2.2 竣工验收的关键点•验收方案的编制要合理科学,包括验收内容、标准和程序的确定。
•验收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工程质量。
•对验收结果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依据事实和标准进行判定。
•验收报告要详细记录验收过程和结果,提出合理的评价意见和建议。
三、最终验收的重点和注意事项3.1 最终验收的重点1.功能完备性:确认工程项目的功能是否满足业主或委托人的要求,包括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工程结构的稳定性等。
2.美观度和装饰性:对装修工程进行审查,确保室内外环境的美观和装饰效果符合要求。
3.安全性和环保性:检查安全设备和环保措施的设置情况,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和环保达标。
4.文明施工和竣工资料:评价工地的文明程度和施工单位提供的竣工资料是否完备。
3.2 最终验收的注意事项•注意权衡各方利益,确保公正、合理评价。
•对于问题和不合格项,要明确整改要求和责任人,并设立整改时间节点。
•需要制定整改措施和落实整改结果。
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及评价方法建设工程项目的后评价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后,对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包括工程建设质量、工程造价控制、工期进度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
下面是对这些内容及评价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工程建设质量评价工程建设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对建筑物、设备、工程施工等方面进行评估。
具体评价方法包括:1. 抽样检测法:随机抽取部分工程项目进行检查,评价各项质量指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2. 实地查看法:对工程项目进行实地查看,评价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如施工安全、排水系统等;3. 质量问题统计法:统计项目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并进行分析,用于评价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
二、工程造价控制评价工程造价控制评价主要评价工程项目的投资合理性、成本控制情况等。
具体评价方法包括:1. 成本测评法: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成本估算、实际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评价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情况;2. 技术经济分析法: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技术、经济方案进行评估,评价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3. 项目绩效评价法:评价工程项目的绩效水平,包括投资回报率、成本效益等指标。
三、工期进度管理评价工期进度管理评价主要评价工程项目的完成时间是否符合预期,具体评价方法包括:1. 进度计划评价法:评价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实际情况;2. 实际进度分析法:对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进行分析,评价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3. 进度偏差分析法:对工程项目的预期工期与实际完成工期进行对比,分析进度偏差的原因,并评价进度管理的效果。
四、环境保护评价环境保护评价主要评价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对环境的保护措施。
具体评价方法包括:1. 环境影响评价法:分析工程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评价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2. 环境监测法:对工程项目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3. 环境管理评价法:评价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的环境管理措施是否有效。
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及评价方法一、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是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效果、过程、管理的一种检验和总结。
评价结果可用于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对后续项目的实施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工期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工期任务则是指建设工程项目按照规定的设计、施工进度计划和任务书中要求完成的各项任务和业务。
工期任务完成情况评价需要从计划、执行、监督、控制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工期任务完成进度,排查延迟原因,并指导现场管理人员提高项目实施的快捷性、高效性。
(二)质量合格率评价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质量是必须得到高度重视的。
质量合格率评价需要综合考核各项质量指标,包括工程验收试验结果、工程质保期间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工程施工过程中是否达到整体质量的要求等。
评价结果可用于检查工程质量问题,并针对检查结果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工程整改措施。
(三)安全预防评价安全防范是一个大家肯定关心的问题。
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安全问题的解决关乎整个工程项目的完成。
安全预防评价要考虑工程项目的整体安全措施,包括安全防范措施的执行,员工安全培训情况,安保措施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评价结果,可以全面掌握安全问题的状况,并提出改善性意见,改进安全监控措施。
(四)造价执行情况评价造价执行是衡量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涉及多个环节,如设计、施工、监察等,因此造价执行情况的评价需要掌握诸如投资支出情况、用料情况、价格及效益情况、费用管理是否科学和合理等多项指标。
(五)管理效果评价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效果是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具有的核心要素。
对于管理性参考的评价主要考察各方面管理的实际执行情况,如招投标执行情况、发包程序等。
评价结果可用于帮助管理人员改进他们的工作方式,并提高管理效果。
项目后评价为实践工程项目的总结,是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给出实验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过程。
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一、项目后评价的含义项目后评价是对已经完成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所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
通过对投资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确定投资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项目是否合理有效、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等,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准时有效地反馈信息,为将来项目的决策和提高投资决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议,同时也为被评项目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二、建设项目后评价的作用项目后评价是项目建设周期中最终一个环节,是全面提高项目决策和项目管理水平的必要和有效手段。
首先,后评价是一个学习过程。
后评价是在项目投资完成以后,通过对项目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分析,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项目建设单位学习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提高今后决策、管理和建设水平。
其次,后评价是增加投资活动工责任心的重要手段。
由于后评价具有透明性和公开性特点,通过对投资活动成果和失误的主客观原因分析,可以比较公正客观地确定项目建设单位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工作水平。
第三,后评价主要是为投资决策服务的。
后评价对完善已建项目、改进在建项目和指导待建项目有重要的意义,但更重要的是为提高投资决策服务的,即通过后评价建议的反馈,完善和调整相关方针、政策和管理程序,提高项目建设单位的能力和水平,进而达到提高和改善投资效益的目的。
三、做好项目后评价的途径项目后评价通常在项目竣工以后项目运作阶段和项目结束之间进行。
它的内容包括项目竣工验收、项目效益后评价和项目管理后评价。
项目效益后评价主要是对应于项目前评价而言的,是指项目竣工后对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再评价,它以项目建成运行后的实际数据资料为基础,重新计算项目的各项经济数据,得到相关的投资效果指标,然后将它们同项目前评价时预估的有关的经济效果值(如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投资回收期等)进行纵向对比,评价和分析其偏差状况及其原因,汲取经验教训,从而为提高项目的实际投资效果和制定有关的投资计划服务,为以后相关项目的决策供应借鉴和反馈信息;项目管理后评价是指当项目竣工以后,对前面(特殊是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所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实际状况的分析研究,全面总结项目管理经验,为今后改进项目管理服务。
第章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及后评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一、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及后评估阶段概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及后评估阶段是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是为了查验工程质量,保证工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设计要求,实现建设工程规划方案的顺利落实。
后评估阶段则是对建设工程的后期使用和运营情况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估,在评价建设工程质量同时也对工程造价进行综合管理。
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与财务管理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财务部门是关键部门之一。
在竣工验收前,财务部门需要对工程的造价进行全面的审查和确认,包括工程的建设投资总额、导出与进口建筑材料成本、设备采购费用、人工工资及税费、工程测绘勘察费用、设计费用等,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此外,财务部门还需要确保工程造价与建设过程中的花费情况一致,防止造成费用的浪费和资金的挥霍。
三、后评估阶段与工程造价管理后评估阶段是对建设工程的后期使用和运营情况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估的阶段。
在此过程中,建设方需要综合考虑工程造价以及后期使用和运营的情况,实现对建设工程的综合管理。
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工程成本核算机制建设工程竣工后,需要建立工程成本核算机制。
通过对工程的维护费用、更新换代费等进行核算,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后评估阶段,建设方需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影响工程质量和造价的问题。
3.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具体做法包括合理规范施工组织设计,加强工期管理,降低浪费等。
4.合理规划建设资金后评估阶段,建设方需要合理规划建设资金,通过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来实现建设工程的高效运行和管理。
同时,还需要对建设工程的财务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四、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及后评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是建设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在竣工验收阶段,财务部门需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全面的审查和确认,在后评估阶段则需要考虑工程的后期使用和运营情况,实现对工程造价的综合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后评估方案一、前言建筑工程项目后评估是指在建筑工程竣工后,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和验收。
其目的是全面评价工程质量、投资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为相关部门提供可靠的评估数据,为今后的建筑工程项目提供经验和借鉴。
本评估方案主要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后评估进行详细的制定,并提出具体的评估内容、方法和步骤。
二、评估内容1. 工程质量评估工程质量评估是评价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重要内容。
包括建筑物结构稳定性、材料合格率、工艺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评估。
(1)建筑物结构稳定性评估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建筑物整体设计是否合理、结构材料选用是否符合标准、结构设计和施工是否符合要求等方面的评估。
(2)材料合格率评估建筑工程项目所使用的各类材料的合格率,包括水泥、钢筋、砂石等建筑材料的验收情况,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设计要求。
(3)工艺技术水平评估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水平,包括施工流程是否合理、施工现场管理是否到位、工艺技术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等方面的评估。
2. 投资效益评估投资效益评估是评价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收益的重要内容。
包括工程造价控制、工程变更影响、工程定额执行等方面的评估。
(1)工程造价控制评估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情况,包括项目的预算编制是否合理、投资组合是否科学、建设进度计划是否执行等方面的评估。
(2)工程变更影响评估工程变更对项目造价和进度的影响,包括变更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变更后造价、进度影响等方面的评估。
(3)工程定额执行评估工程项目中工程定额的执行情况,包括工程定额的编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定额的实际执行情况等方面的评估。
3. 经济效益评估经济效益评估是评价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建成后的使用效益等方面的评估。
(1)工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评估工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包括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投资回报额度等方面的评估。
(2)建成后的使用效益评估建成后建筑物的使用效益,包括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使用功能、使用安全性等方面的评估。
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及评价方法建设工程项目的后评价是指在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对项目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项目实施的效果和成果,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保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从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展开介绍。
一、评价内容1. 项目进展情况评价时需要全面了解项目的计划与实际进展情况,包括工期、工程量、质量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同时也需要对项目的管理、监理、施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为后期项目管理的改进提供参考。
2. 工程质量对项目完成后的工程质量进行评价,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的质量情况,评估工程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3. 项目投资评价项目的投资情况,包括预算与实际投入的对比,各项费用的使用情况,投资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项目投资的合理性和效益。
4. 使用效果评价项目建成后的实际使用效果,包括使用功能是否符合需求、使用环境是否符合标准、使用安全性和舒适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5.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二、评价方法1. 实地调研通过实地考察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工程质量、使用效果、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观察和评价。
实地调研是评价工程项目的重要手段,可以全面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 资料分析对项目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包括设计文件、施工记录、监理报告、投资审计报告等,从中找出问题和提取有效信息,为后续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3. 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评审,就项目的质量、投资、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专业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项目后期改进提供指导。
4. 社会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项目的使用效果和社会反馈,掌握用户对项目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为项目后期管理提供参考。
5. 统计分析对项目的工程量、投资、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计划与实际数据,找出偏差和问题,为项目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