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6.3 物质的密度学案 苏科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67.60 KB
- 文档页数:3
物质的密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通过探究自行建构密度概念;会测一些固体或液体的密度;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物体质量与体积关系”的探究和测物质密度的实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学习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
二、设计思路:
1、本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以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重视实验探究,注重以人为本,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变知识传承为实验探究,变被动接受为自行建构,变教师演示为学生独立操作,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过程,从参与中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科学素养。
2、结合本节内容的实际,采用“边实验、边自学、边讨论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科学探究→建构概念→实验操作→实际应用的主要教学流程,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实践能力。
三、教学资源:
本节所需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校内实验室资源。
学生每两人一组,每组所配实验器材为:一架天平(砝码),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塑料块(或木块)和铁块(塑料块和铁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一只量筒,盛水的烧杯,系了细线的小石块。
教师所需器材为:投影仪(投影片)、三只分别装有水、酒精和醋的相同的小瓶、表面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各一只。
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
课。
物质的密度课题物质的密度1 课型新课课时第1课时备课组成员主备审核教学目标1、知道密度的概念。
知道密度的主单位和常用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可以利用密度来区分不同种类的物质。
3、知道量筒和量杯的用途,会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或固体的密度。
教学设想重点:密度的概念。
密度的公式及其单位。
单位间的换算。
难点:密度概念的引入。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教法:引导探究式教学准备刻度尺、托盘天平、砝码、量筒、小石块、细线、水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课题引入一、密度概念的建立:1、探究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出示大小不等的铝块,分别测量出每快铝的质量和体积并填入下列表格:并在坐标系统中描出对应的点:质量(g) 体积(cm3)铝块1铝块2铝块3通过上述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同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成________关系,也就是说同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
二、新课讲授密度及性质2、探究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出示大小不同的铁块,铜块和铝块,分别用天平测量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测量出它们的体积。
分别计算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并且与上一实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固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这实际上反映了物质的一个属性,在物理学中物质的这个属性就称为密度。
(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就叫物质的密度。
用公式可以表达为ρ=m/V单位及换算(2)明确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符号含义及其单位:物质的密度。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6、3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苏科版_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一.教学目标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2.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和生活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2.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换算以及密度的测量.三、教学资源体积不同的长方体铁块和铝块、刻度尺、托盘天平.四、教学设计自主空间1.明确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学生思考并举例,提出各自的见解.如:颜色、质量、体积、气味等.教师手拿两个大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问:能单凭体积来鉴别它们的种类吗?教师再拿出一个小铁块和一个较大铝块,问:你能单凭质量来鉴别它?那么我们能通过比较什么来鉴别金属块的种类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方案来鉴别金属的种类,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设计出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和实验表格:(1)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2)用刻度尺测出金属块的边长,并计算出它们的体积;(3)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寻找规律.质量(g)体积(cm3)质量/体积(g/cm3)铁块1铁块2铝块1铝块22.密度概念的建立从表格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如何建立密度的概念?联系对速度的定义方法(比值定义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1)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2)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1 g/cm3 =103kg/m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其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3)叙述密度的物理意义(结合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并能叙述其物理意义.3.例题(学生板演)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4.课堂小结:密度的定义;密度单位及换算;密度的计算;5.完成巩固案五、教学反思。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应用,以及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通过对密度公式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密度公式的推导,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演示实验器材。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不同密度的液体分层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密度是什么,以及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介绍密度的定义: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讲解密度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分析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3. 例题讲解:利用例题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密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密度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增强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应用,以及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密度公式计算一个体积为100cm³的铁块的质量,并解释计算过程。
答案:质量 = 密度× 体积= 7.9g/cm³ × 100cm³ = 790g。
2. 请分析下列现象,并解释原因:将100g的水和100g的酒精混合后,混合物的质量为200g,体积小于200cm³。
答案:由于水和酒精的密度不同,混合后体积减小,但质量不变。
三、物质的密度一、单选题1. 如图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A. 丙,乙,甲B. 甲,丙,乙C. 甲,乙,丙D. 乙,丙,甲2. 只测一次,要求较准确地测出80立方厘米的酒精,请你在下列4种规格的量筒中,选出适当的量筒( )A. 总容量50mL,暴小刻度5mlB. 总容量50mL,最小刻度2 mLC. 总容量100mL,最小刻度5mlD. 总容量250mL,最小刻度10mL3. 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某种物质的密度是这种物质单位质量的体积B. 根据ρ=m/V可知,ρ与m成正比,ρ与V成反比C. 同种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D. 物体的质量越大,其密度越大4. 航天器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的特性是()A. 密度大熔点高B. 密度小熔点高C. 密度大熔点低D. 密度小熔点低5. 小红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 固体的密度都大于液体的密度B. 体积相同的实心铝块和实心冰块,铝块质量是冰块的3倍C. 质量相等实心铝块和实心铜块,铝块的体积一定小于铜块的体积D. 把200g酒精倒掉100g,剩下酒精的密度为0.4×103kg/m36. 人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请估算一下一个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于()A. 50m3B. 50mm3C. 50cm3D. 50dm37. 你所在考室内的空气质量最接近(空气密度约1.3kg/m3)()A. 1.5kgB. 15kgC. 150kgD. 1500kg8. 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为()A. 1:2B. 2:1C. 4:1D. 8:19. 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某种物质的密度是这种物质单位质量的体积B.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C. 将一杯水等分成两杯,每个杯中水的密度都为原来的1/2D. ρ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10. 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满了水,把质量相等的铜块、铁块、铝块分别投入三个杯子里,则从杯子里溢出水量最多的是( )A. 放铜块的杯子B. 放铁块的杯子C. 放铝块的杯子D. 溢出的水一样多二、填空题11. 有一捆横截面积为2.5mm2的铜丝,质量为89kg.这捆铜丝的体积是________m3;长度是________m.(ρ=8.9×103kg/m3)铜12. 两个实心物体甲和乙,若它们的质量之比为4:3,体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将甲切去1/3、乙切去1/4后,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体积之比为________.13. 人的密度跟水差不多,已知一成年男子的质是为70kg,该男子的体积约为________ m3。
教案: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3物质的密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如下:1. 密度概念的引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密度概念,让学生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密度公式的讲解:讲解密度公式ρ= m/V,让学生理解密度、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3. 密度公式的应用:介绍如何利用密度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并进行实际例题讲解。
4. 密度的测量:讲解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5.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能够利用密度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并进行实际测量。
3. 认识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应用。
难点: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量筒、天平、砝码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实际情景,如冰块浮在水面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块浮在水面上?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密度有什么关系?2. 讲解密度概念:讲解密度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讲解密度公式:详细讲解密度公式ρ= m/V,让学生理解密度、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利用密度公式进行实际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密度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
5. 密度测量:讲解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密度,并进行实验演示。
6.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7.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密度概念2. 密度公式:ρ= m/V3. 密度公式的应用4. 密度测量5.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一块铁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200g和10cm³。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3 物质的密度(二)》教案苏科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2、过程与方法掌握测密度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尊重实验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与密度的测定方法;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引入:1、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
2、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二、新授过程:例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1)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次数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___________,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例2、如图1所示是A 、B 、C 三种物质的质量m 与体积V 的关系图线。
由图可知,A 、B 、C 三种物质的密度ρA 、ρB 、ρC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 .ρA <ρB <ρCB .ρA <ρB >ρCC .ρA >ρB >ρCD .ρA >ρB <ρC例3、伊利牌盒装牛奶的体积是2.5 x 10-4m 3奶的密度为 Kg/m 3。
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例4、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 的实验中, (1)他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 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观察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2(甲) 所示,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天平横梁调平衡后,在称物体的质量时,他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后,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2(乙)所示1这时他应进 行的操作是 。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6.3 物质的密度学案苏科版
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讨论与交流
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
2、分别算出每个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P9的表格中.教师巡迴检查、指导.
把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
d、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不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相同/不相同)的。
3、建立概念:
质量有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
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板书1]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4、[板书2]密度的公式:=m/v 其中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5、[板书3]密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为
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
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3,符号为g/cm3
6、密度的测量:
师:在设计测量物体密度的时候,要测量质量和体积,测量质量的工具我们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下面和大家介绍一种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
[板书4]量筒(量杯)的使用:①观察量筒(量杯)的分度值
②使用量筒(量杯)时,应使视线水平对准液面的凹面
③量筒也可测量一些小而不规则的固体
师:请大家测量铝块密度的实验,把数据填入课本P10的表格中
学生分组实验
师:请大家把测的数据与课本P11的密度表中的数据比较,看看结果怎样?如果不同,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生:测的数据基本接近,出现的误差可能是由于用量筒测量体积出现的
7、[板书3]密度的应用
师:密度公式有什么用处呢?
生乙: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
们想想,怎样鉴定这枚金戒指的真假?都需要测哪些量?各用练习: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写道,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原是大
实验和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