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44.50 KB
- 文档页数:6
环境因素的识别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1.环境因素识别1.1 识别环境因素的依据a)客观地具有或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b)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有明确规定的;c)相关方有要求的;d)负面或正面地对环境有影响的。
1.2 识别环境因素的范围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包括公司办公区和施工场所以及与施工有关的所有活动、设施等。
1.3 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有:现场调查法、查阅资料法、检测测量法、专家咨询法。
1.4 环境因素识别要求环境因素识别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针对公司、项目部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同时应考虑时态、状态、类型,以及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a)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将来;b)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c)涉及环境因素的七个方面:对大气的污染、对水体的污染、对土壤的污染、废物污染和管理、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对社区的影响、其他当地环境问题;d)产品中的环境因素:施工设备、工程物资在使用中的能耗、物耗、副产品;产品使用和储运时环境的影响;工程垃圾的产生;新产品及其开发、服务对环境的影响;e)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不属于本公司直接行为产生的环境问题,但可以通过对相关方施加影响促使其改善环境行为,应予以识别,如外部劳务的环境问题、工程物资的运输和储运等。
2.三因子综合分析法用与环境因素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重要环境因素,这三种因素分别是:属性(对环境或人身危害程度)、程度(排放量大小)、频率(发生频率)。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分值等于或高于9分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
量化分值标准表。
点击数: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现有的和潜在的环境因素,并从环境的多个角度进行考查,不能缺漏。
一般而言,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
LEs.三种时态即过去、现在和将来。
三种状态即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LEs.四)环境因素的类型LEs.对环境因素的识别通常考虑以下问题:LEs.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向土地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的使用;能量放射,即热、辐射和振动;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即大小、形状、颜色和外观。
LEs.五)识别环境因素的步骤LEs.1 选择活动、产品和服务;LEs.2 确定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LEs.3 明确每一环境因素对应的环境影响;LEs.六)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LEs.1 问卷调查法;2 面谈;3 检查表;4 直接检验和测量;5 记录评审;6 基准参照;7 物料衡算法 8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LEs.二、评价重要环境因素LEs.一)不存在惟一的、绝对的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LEs.环境因素识别之后,需要评价出具有或可能具有重要环境影响的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可以自己决定哪些环境因素对本企业来说是重要的,并制定出相应的评价原则。
对于不同的组织,由于各自的环境状况、所在地域和社会条件、适用的法律法规、自身的环境要求等不同,不可能存在一个广泛适用的评价方法。
LEs.二)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原则LEs.尽管各企业对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原则并不完全一致,但基本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LEs.1 环境基准(如影响的规模、严重性、持续时间、环境因素的类型、规模和频次);LEs.2 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如排放限制和法规);LEs.3 内外部相关方的关注(如与组织价值观、公共形象、噪声等有关内容)。
LEs.上述各种评价依据,但以使用很难满足要求,可根据实际选择几种结合使用。
LEs.三)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LEs.评价方法应能随主客观条件变化而变化,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专家判断法、是非判断法、对比法、打分法等。
关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是指通过对特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调查和评价,以确定其对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该方法主要用于评定环境质量、制定环境政策和规划、预测环境变化以及开展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等方面。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因素识别主要是通过对环境质量指标的采集和监测,识别出对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是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以及人为活动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对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2.环境因素的定量化评价:环境因素的定量化评价是通过采集大量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建模来评估环境因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
这些数据可以是来自于实地调查、监测站点和实验室测试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定量化评价,可以得出环境因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数据。
3.环境因素的影响评价:环境因素的影响评价是基于定量化评价结果,对环境因素对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这种评价主要包括环境的实际影响、潜在影响以及可能的风险和脆弱性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评价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环境因素对环境质量产生的具体影响,为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4.环境因素的风险评估:环境因素的风险评估是对环境因素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和潜在风险进行评价和预测。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源的鉴定、风险程度的分析和评价以及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的制定等方面。
通过对风险评估的实施,可以及时识别环境因素的可能风险,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数据采集和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所依赖的数据采集和监测工作需要准确、全面和及时,以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2.模型选择和建模精度的问题: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的实施往往需要采用一定的模型和算法来处理和分析数据,选择合适的模型和建模精度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识别环境因素与评价环境影响的方法环境因素是指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可以是自然因素也可以是人为因素。
评价环境影响的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评估标准来对环境因素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
本文将从环境因素的识别及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环境因素的识别环境因素的识别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一步,只有充分了解环境因素,才能进行后续的影响评价工作。
一般来说,环境因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1. 自然因素的识别自然因素是指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自然力量和自然现象,如气候、气象、地球物理学等。
对于自然因素的识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等因素。
通过收集气象资料,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
(2)地质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岩石性质等因素。
通过地质勘探和地质调查,可以对相关地质因素进行了解和评估。
(3)水文因素:包括水文地质、水文地貌、水文气象等因素。
通过水文勘测和水文监测,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水文特征和水资源利用情况。
2. 人为因素的识别人为因素是指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人类活动,如工农业生产、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等。
对于人为因素的识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工农业生产活动:包括农业种植、工业生产、畜牧养殖等活动。
通过了解相关的工农业生产情况,可以确定相关的环境因子。
(2)工程建设活动:包括城市建设、水利工程、交通运输等活动。
通过了解相关的工程建设项目,可以确定相关的环境因子。
(3)人口活动: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迁移等活动。
通过统计资料和调查研究,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人口特征和人口活动情况。
二、评价环境影响的方法评价环境影响是对环境因素所产生影响的一种综合评估和预测,通过一定的评估标准和方法来判断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趋势。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评价环境影响的方法: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对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估和预测的一种报告形式。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方法》为了更全面的识别和评价总公司范围内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产生的环境因素,以对其加强控制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环境因素的识别1.识别范围:各有关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性质按下列范围进行因素识别。
a)建筑施工:(1)拆迁(2)平整场地(3)临时设施(4)施工放线(5)降水、护坡、土方工程(6)基础工程(7)主体工程(8)屋面工程(9)装修工程(10)防水工程(11)水暖通风(12)设备安装(13)竣工清理(14)原材料(15)用户使用中b)试验;c)办公区;d)施工现场生活区。
2.识别依据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六个方面。
(1)三种状态: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a)正常状态:指固定、每日、每周例行性作业;b)异常状态:指在计划中,然而不是例行性作业;c)紧急状态:指可能或已发生的紧急情况或事故,如环保设施的突然失效,发生火灾、爆炸等意外事故。
(2)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a) 过去:在时间考虑上属于过去曾发生过,但现在不再发生的范畴;b)现在:在时间考虑上属于现在发生的,从过去至今都持续发生的;c) 将来:在时间考虑上属于尚未发生,现在可能仍在产生环境影响。
(3) 六个方面:a)向大气、水体、土地的排放。
如噪声、粉尘的排放;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化学危险品、油品的泄漏等。
b)生产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
c)能源使用。
如水、电的使用.d)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
如光污染等e)废物和副产品。
如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排放等。
f)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二、环境因素的评价1.评价原则(1)总公司的环境因素若出现影响全球范围、社区强烈关注、客户的合理抱怨、对总公司形象有影响或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等任一方面时,都要把它确定为重大环境因素。
(2)各单位在其他情况下确定重大环境因素时应考虑:a)环境法律、法规遵循情况;b)发生的频率;c)环境影响的范围;d)环境影响的程度;e)社区关注度;f)生产经营要求。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环境因素是指外部因素对组织或个体产生的影响。
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对于组织的决策和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讨论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方法。
一、PESTEL模型PESTEL模型是一种常用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
PESTEL模型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和法律因素。
1. 政治因素:识别评价国家政府对企业活动的影响,包括政府政策、法规等。
2. 经济因素:识别评价国家经济状况对企业的影响,包括通货膨胀、利率、汇率等。
3. 社会因素:识别评价社会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包括人口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
4. 技术因素:识别评价技术发展对企业的影响,包括科技创新、信息技术等。
5.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等。
6. 法律因素:识别评价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影响,包括劳动法、环保法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识别评价,组织可以了解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趋势,以便制定相应的决策和策略。
二、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
SWOT分析法包括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1. 优势:识别评价组织自身的优势,包括资源、技术、品牌等。
2. 劣势:识别评价组织自身的劣势,包括组织结构、技术不足等。
3. 机会:识别评价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包括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等。
4. 威胁:识别评价外部环境中的威胁,包括新竞争对手、法律法规变更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识别评价,组织可以找到优势发展机会,并针对劣势和威胁制定相应的对策。
三、五力模型五力模型是由麦克斯韦尔·波特提出的一种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
五力模型包括竞争对手、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应商和购买者。
1. 竞争对手:识别评价竞争对手对组织的影响,包括竞争力、市场份额等。
2. 潜在进入者:识别评价潜在进入者对组织的影响,包括新竞争对手、市场准入门槛等。
3. 替代品:识别评价替代品对组织的影响,包括替代品的竞争力、替代品的成本等。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方法
1 基本步骤
确定活动/产品/服务一识别环境因素一确定环境影响一评价环境因素一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2 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
2.1 环安部每年定期确定组织环境因素识别、更新。
2.2各相关部门识别评价本部门的所有环境因素,对业务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已经或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识别、确认;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态。
2.3 环境因素识别以生命周期分析和污染预防的思想为指导,采用工艺流程、统计分析及问答调查等方法对公司涉及到全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有关大气、水体、废物、放射性辐射、土地、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环境因素及分析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填写《环境因素及影响评价表》。
2.4 环安部将各部门环境因素登记表汇总后,填写公司《环境因素及影响评价表》(总表),从中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填写《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2.5 重要环境因素判定依据:(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则视为重要环境因素)
1)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环境行为;
2)潜在的化学品泄露,燃料隐患等;
3)有毒有害废弃物未做合理处置的;
4)虽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但排放频率或排放量大的。
2.6 具体评价方法
根据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采用下列方法评价重要环境因素:
采用是非判断法与综合打分法相结合进行评价。
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只采用是非判断法判断;对其他环境因素采用是非判断法、多因子打分法相结合进行评价。
1)下列情况直接判断为重要环境因素:
a)违法或超标;
b)紧急状态下环境因素;
c)已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d)节能降耗的重点环境因素。
2)综合打分法
a)评价准则:对《环境因素及其影响评价表》中的环境因素,根据实际情况,从下列一个或多个评价因子上分别进行打分,根据评价的项数n,取各项评价因子评分值之和即各项评价因子评分值之和即Σ≥15或单项评分≥7分则评价为重大环境因素,11≤Σ≤15一般环境因素,Σ≤10轻微环境因素。
b)评价因子及分值:
见以下表格
A 法律、法规符合的程度
B 环境影响发生频率
C 环境影响规模及范围
D 影响严重程度
E 社会关注度
F 周期长短:主要指环境影响是否造成长远
的危害,可否在短
时间抵消其环境影响。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编号:JL/ HA542/1-01-2010序号: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编号:JL/ HA542/1-02-2010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