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削弱加强型题目解题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03.51 KB
- 文档页数:3
行测逻辑中分数比例较大,而难度也比较高的是削弱加强类题目。
之所以这类题比较难,是因为它们并不像演绎逻辑那样有一个明确的推理关系。
由于推理关系不明确,对它进行削弱的突破口就不好找,而且更关键的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推理关系,这类题中的论证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能证伪的,只能通过一些方法让结论的可信度降低,所以题干很少让你去推翻,而是让你去削弱。
但是这类题也有一定的规律,把解题方法和大家分享如下。
一、解题步骤无论多简单的削弱加强题,都要严格按照三个步骤来做:1.确定论点论据;2.梳理论证思路;3.选择恰当选项。
如果跳过了其中的一步或者两步,就容易造成失误。
(一)确定论点论据【例1】公共机关应该不允许工作人员利用私人交通工具上下班,而是采取公交车或班车等工具上下班。
这样的话,家用汽车的销售就会下降,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断?A 公共机关的工作人员只占私家车用户很小的一部分。
B 乘坐公交车或班车会导致公共机关办事效率更加低下,无法满足社会管理需要。
C 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排放。
D 即便上下班不能开私家车,公共机关工作人员依然会购置私家车在八小时以外使用。
E 私家车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燃油品质、发动机工艺、排量等因素,单纯控制销售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经验分享部分看过的人不用看了)。
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
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
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
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
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
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
在加强削弱题型中,解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结论:首先需要明确题目的结论是什么,这是判断选项是否能够加强或削弱的基础。
2. 分析论证过程:理清题目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理解为什么这些论据可以支持这个结论。
3. 识别选项类型:选项通常分为加强、削弱、无关和解释四种类型。
通过对比选项和原题的关系,可以快速判断出选项的类型。
4. 运用逻辑关系:通过逻辑推理,分析选项与题干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其对结论的影响。
5. 排除法:对于一些难以判断的选项,可以通过排除明显错误或无关的选项来缩小选择范围。
6. 注意陷阱:有些选项可能会设置一些陷阱,例如使用绝对化的语言、偷换概念等,要特别留意。
7. 审慎选择:最后,在确定答案之前,应再次审查整个论证过程和选项,确保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公务员判断推理削弱与加强题解答方法公务员判断推理削弱与加强题解答方法一、明确问法,注意问法中的否定词及“除了”考场上气氛比较紧张,很多考生做错题目的原因是没有看清楚问法。
在审问法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否定词和“除了”,要明确是选项是否能削弱或者加强。
例如:1、“以下哪项能够质疑题干,除了:”这种问法是让大家选择一个不能削弱题干结论,即把能削弱的选项排除,选择无关项或者加强项。
2、“以下哪项能够加强题干,除了:”这种问法是让大家选择一个不能加强题干结论,即把能加强的选项排除,选择无关项或者削弱项。
二、分析题干,明确题干的论据和结论的主要内容有些逻辑题目比较长,并且夹杂其他专业知识,这个时候题干往往不太好理解。
碰到这样的题目,大家千万不要受题干中专业知识的影响,只需要把题干的主要观点及论据找到概括出来即可,不用深入研究专有名词具体的含义。
常考的判断推理削弱方法1、与题干结论相反的事实削弱——事实反例在选购地板时,消费者都很关心地板散发的气味,因为地板的刺激性气味强往往是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一种表现。
最近有一种据称是香味环保地板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销售人员声称地板散发的香味可以消毒杀菌,去除空气中的异味。
当销售人员在推销这种产品时,往往会拿来几种不同的地板,让有购买意向的消费者闻一闻,并指出散发着清香气味的地板,即是香味环保地板。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销售人员的观点?A、事实上,由于木材本身的气味以及受制造工艺所限,地板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刺激性气味B、气味并不是判别地板是否环保唯一标准,除气味外,消费者更关心地板中有机挥发物的含量C、到目前为止,国家有关部门还没有出台香味环保地板的专门标准,所谓的“香味”不过是厂家炒作的概念D、检验证明,不少厂商是通过在地板中添加大量香精等化学助剂来达到掩盖或者中和刺激性气味的目的【答案】D【解析】可能性推理削弱型。
销售人员的观点:指出散发着清香气味的地板是香味环保地板。
利用求异论证巧解削弱加强型题-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解题技巧可能性推理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始终都是重难点,其中的减弱加强型题目更是重中之重。
但是减弱加强型题目中常常会存在论证模型,一旦我们娴熟把握常考论证模型及其对应的减弱加强方式,便可以更奇妙快速地解决这些题目。
今日就带大家一起来熟悉一下减弱加强型题目常考的一个论证模型:求异论证。
求异论证是依据两组对象的差异,得出因果关系的论证方式。
求异论证常见的减弱和加强方式:减弱:1.两组(类)对象有其他不同(本质不同)属性。
2.因果倒置。
加强:1.两组(类)对象有其他相同(本质相同)属性。
2.解释因果。
详细怎样运用呢?我们结合题目来详细分析一下。
【例题】有一项对500名25~35岁女性进行的科学试验,设置两个试验组,第一组试验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其次组试验者没有服用阿司匹林。
结果发觉,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眼角比不服用阿司匹林者眼角消失皱纹要晚,而且皮肤光滑柔嫩。
这一试验表明,阿司匹林有可能成为一种廉价有效的防皱、保青春药物。
以下哪项假如为真,最能加强以上结论?A.两组被试验者的眼角皮肤在试验前是相当的B.两组被试验者的人数相等C.第一组被试验者服用的阿司匹林的量较大D.阿司匹林是人工合成的【解析】A。
题干通过一组对比试验,服用阿司匹林者比不服用者消失皱纹较晚且皮肤更光滑,于是就得出阿司匹林有可能成为一种廉价有效的防皱保青春药物。
A项,说明两组试验者试验前的眼角皮肤是相当的,属于对比试验的一个必要条件,加强了试验的科学性能够起到加强的作用。
B项,人数相等也在肯定程度上加强了题干,但并非必需要求的,属于非本质相同,故加强程度不及A。
C项,第一组服用量较大,但不清晰阿司匹林的价格,为不明确项起不到加强的作用。
D项,阿司匹林是人工合成的,与题干与论述无关。
故本题选A。
削弱加强题技巧削弱加强题是逻辑推理中较为常见的题型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作答此类题目时,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下面,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削弱加强题技巧。
一、削弱加强题技巧1. 找论点和论据在进行削弱加强题时,首先要明确论点和论据是什么。
论点是陈述的结论,即需要被削弱或加强的对象;论据是支持论点的理由或证据。
在寻找论点和论据时,需要从题干中找出关键词,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推断。
2. 找反对选项在进行削弱加强题时,需要找到与题干论点或论据相反的选项,即反对选项。
反对选项通常是对题干论点或论据进行削弱或反驳,能够有效地削弱或加强题干论点或论据。
3. 找倍数关系倍数关系是指两个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如倍数、平方、乘积等。
在进行削弱加强题时,考生可以通过寻找倍数关系来削弱或加强题干论点或论据。
例如,如果题干中论证的是某个药品可以治愈某种疾病,而选项中给出了该药品治愈该疾病的倍数,则该选项能够有效地削弱题干论点。
4. 找前提条件前提条件是指一个事物成立的必要条件。
在进行削弱加强题时,考生可以通过寻找前提条件来削弱或加强题干论点或论据。
例如,如果题干中论证的是某个城市空气污染严重,而选项中给出了该城市空气污染的前提条件,如该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等,则该选项能够有效地削弱题干论点。
二、拓展除了上述的削弱加强题技巧外,考生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削弱加强题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寻找前提、后件、结论之间的关系来削弱或加强题干;可以通过转换表述方式来削弱或加强题干;还可以通过改变论证方式来削弱或加强题干。
因此,在作答削弱加强题时,考生需要灵活应用各种方法,以达到削弱或加强题干的目的。
粉笔行测削弱加强题技巧
粉笔行测削弱加强题技巧包括以下几点:
1. 判断论点论据:首先,明确题目的核心观点和论据,以便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
2. 削弱加强:判断题目要求削弱还是加强论点,以便采取相应的策略。
3. 找准突破口:寻找与论点相关的信息,如事实、数据、案例等,以便对论点进行削弱或加强。
4. 合理推理:根据题目要求,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对论点进行合理的削弱或加强。
5. 排除干扰:排除与论点无关或无关紧要的信息,专注于核心问题。
6. 快速定位:根据题目要求,快速定位到相关的段落或语句,提高解题效率。
7. 实战演练:多做真题和模拟题,熟悉题型和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以上是一些粉笔行测削弱加强题的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判断推理题型分析以及解题思路在公务员考试中根据题型可分为削弱型、加强型、前提型、解释型、评价型和结论型六种题型。
(一)判断推理备考方略之削弱型试题技巧一、削弱型题目:此类题型的特点是题干中给出一个完整的论证或者表达某种观点,要求从备选项中寻找到最能(或最不能)反驳或削弱题干的选项。
削弱型的题目是以分析题干的结论、论据和论证逻辑为主的一类题目。
削弱型题目的解题关键是首先应明确题干的推理关系,即什么是前提,什么是结论;其次,根据题目的问题来明确削弱的方向是针对前提、结论还是论证本身。
一般来讲,题目本身直接要求削弱论据的提问方式很少,大部分的题目是要求削弱结论或者是论证。
而要求削弱结论或论证的题目,我们可以通过直接削弱论据、直接削弱论点或者直接削弱论证关系来达到目的,其中直接削弱论证关系主要可以从前提与结论没有联系、因果倒置、另有他因这三个方面考虑。
注意:当一个题目中有多个选项对题干有削弱作用时,要观察哪个选项是直接削弱题干,哪个选项是间接削弱题干,哪个选项是削弱论据,哪个选项是削弱论点,哪个选项是削弱论证关系。
一般来说,直接削弱比间接削弱的削弱作用强,削弱论点比削弱论据或论证关系的削弱作用强。
例题:在—些地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尤其是该法的一项重要精神——管理过程中采用监督和评议等手段制约村官滥用权力,远远没有落实到位。
在这—背景下,一些村官疯狂贪污,村民维权困难,仅靠行政渠道的调查组或司法渠道的“两院”,可能不能解决问题。
下面哪句话最能削弱上述相关内容?A.有的地方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得到了真正落实B.依靠行政渠道的调查组或司法渠道的“两院”必然不能解决村官贪污问题C.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得到了真正落实D.依靠行政渠道的调查组或司法渠道的“两院”有可能解决村官贪污问题【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题干的结论为“一些村官疯狂贪污,村民维权困难,仅靠行政渠道的调查组或者司法渠道的‘两院’,似乎很难解决问题”。
行测加强削弱解题技巧
在行测中,削弱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
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阅读题目:削弱题的答案是要削弱已经提出的观点或假设,因此需要仔细理解题目中所给出的观点或假设。
2.明确削弱目标:在解答削弱题时,首先要明确自己要削弱的目标是什么。
是要削弱观点的可行性、合理性,还是要削弱观点的普遍性、代表性等。
3.找出有关事实或理由:在答题过程中,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常识,寻找相关的事实或理由,用以支持自己的削弱观点。
4.列出对立观点:为了削弱某观点,可以列出与之相反的观点,并通过逻辑推理和论证,说明这种对立观点更加合理或更具有可信度。
5.注意逻辑推理和论证:在削弱题中,逻辑推理和论证是非常重要的。
要善于运用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类比推理等方法进行推理和论证,以加强削弱效果。
6.注重细节:削弱题常常有很多细节信息,需要注意细节的分析和推理。
有时候,一个细节的削弱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观点的合理性或可行性。
7.总结得出结论:在解答削弱题时,要注意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以确保最终的答案是有力地削弱了原有的观点或假设。
通过不断练习和积累,掌握削弱题的解题技巧,才能在行测中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削弱加强型题目作答小思路今天山西人事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削弱加强型题目作答小思路。
希望大家掌握规律,灵活运用,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可能性推理属于行测逻辑判断的一种题型,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考的,而其中又以削弱型、加强型为核心考题,也是广大考生很头疼的一种题,很多同学做这类题,靠的是感觉,感觉那个还好就选择那个,这样造成准确率很不稳定,那么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给大家讲解一下比较靠谱的解题思路:首先要明确一道削弱或者加强型的题干,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结论、前提、论证。
结论与前提我们比较熟悉,这里重点说一下什么是论证,例如:她很瘦,所以我认为她很美。
在这句话里结论是“我认为她很美”,前提是“她很瘦”,而论证则是“瘦就是美”,所以所谓的论证指的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
认清题干之后就是如何做题了:第一步在题干中找到要削弱或者加强的对象,一般为题干结论。
那么结论如何快速寻找呢?有这样三种方式:一是问题定位法。
例如:最能削弱题干研究人员推测的是。
在读这个问题时,我们已经知道对象就是“研究人员的推测”,直接在题干找到即可。
二是位置寻找法。
结论一般在尾句,少数在首句。
三是关键词寻找法。
一般来说类似所以、因此、认为、推测、结论是、从而、证明、由此可知等词语,后面引导的都是结论。
第二步结合问题进行思考。
例如:结论是“这项技术运用在树木上会节约很多资源”,那么在削弱时我们脑子里要出现这样一句话:“这项技术运用到树木上不会节约很多资源”,加强时想到“这项技术运用到树上的确会节约很多资源”。
第三步判断答案是否说明思考。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答案是直接针对我们所想的来说,我们称之为“直接针对结论”,但是我们还有其他的角度:针对论证和前提,他们都是为了说明我们的思考。
例:北大西洋海域的鳕鱼数量锐减,但几乎同时海豹的数量却明显增加。
有人说是海豹导致了鳕鱼的减少。
这种说法难以成立,因为海豹很少以鳕鱼为食。
加强削弱题如何排除迷惑无关项-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解题技巧国考中,加强减弱的题目常常会呈现出一些无关选项迷惑我们,让我们纠结的同时也让我们选错。
那在减弱加强的题目中怎么样快速推断无关项,如何有效排解呢?今日我带大家一起去依据题干和选项相应提示性信息进行有效筛选。
拿到一道加强减弱的题目,肯定要弄清晰题干围绕的话题是什么,那么不论减弱还是加强的题目都肯定围绕本话题绽开,假如没有围绕本话题绽开那很有可能是个无关项,需要进行排解。
【例1】德国和瑞士的专家经过讨论得出一个好玩的结论:餐具颜色能直接影响食欲,红色餐具可降低人们40%的食量。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红色是极具攻击性的颜色,用红色餐具盛放食物往往会让人难以下咽,由于在潜意识中人们会给自己发出不能吃红色餐具中食物的心理示意,从而令食欲下降。
假如以下各项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论断的是:A.快餐巨头常在大堂中使用大片鲜亮的红色图案,并没有影响快餐销量B.红色易使人产生紧急感,暴饮暴食是人在紧急时放松自己的一种方式C.试验表明,使用红色水杯者比使用蓝色水杯者平均饮水量要削减44%D.红色预示着担心和担忧,人们看到红色餐具会本能地担忧食物有危急【答案】B【解析】首先题干的论断是:餐具颜色影响食欲,强调红色会降低食欲。
题干是围绕餐具这一话题绽开的。
A项围绕的是餐厅大堂与销量的关系,与餐具能否影响食欲的话题无关,排解。
B项强调红色更简单吃得多,B选项直接减弱,保留。
C选项强调红色餐具与饮水量的话题,与饮食量无关,排解。
D选项强调人们看到红色会觉得有危急,只是他们的担忧,和他们的做法行为无关,排解。
故本题选B。
【例2】讨论人员认为,假如母亲在怀孕的头几个月接触杀虫剂较多,那么诞生的婴儿在智力上可能较差。
他们认为,妇女怀孕后不久胚胎大脑便开头发育,因此怀孕前期是婴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接触杀虫剂较多可能转变孕妇体内正在发育的胚胎大脑四周的环境。
以下哪项假如为真,最能支持讨论人员的观点?A. 由于母亲接触杀虫剂较多,导致很多婴儿提前诞生B. 杀虫剂对人们的健康是一个潜在的威逼,它还会导致帕金森症、癌症和心理疾病等许多疾病C. 此前的讨论已经发觉,较多地接触杀虫剂会导致孕妇的甲状腺消失问题,而孕妇的甲状腺状况会影响胎儿的智力发育D. 讨论人员对1500个孕妇进行了跟踪调查,发觉较多地接触杀虫剂的孕妇所生育的孩子在数学和语言学科上表现显著较差【答案】C【解析】观看题干,题干论断为母亲在怀孕的头几个月接触杀虫剂较多,那么诞生的婴儿在智力上可能较差。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可能会奇怪,削弱加强型题目的问法不都是以下哪项可以“削弱”、“加强”、“质疑”上述论证,哪来的特殊问法呢?其实不然,这类题目是存在一些特殊问法的。
这些问法可以总结为两类,一类是要求从特定角度削弱,一类是要求削弱特定内容。
今天中公教育就带大家来学习一下。
所谓从特定角度削弱加强的题目在问法一般会出现“论证”二字,也就是要求我们从论证角度入手进行削弱加强,即切断或加强联系。
我们知道,削弱加强型题目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削弱加强——论据、论证以及论点,一般的削弱加强型题目都围绕结论来展开,但如果问法要求从论证角度进行削弱加强,那我们就应首先考虑切断论据与论点的联系或建立论据与论点的联系。
【例】数百年来,人类一直想要对深海生物有更深的认识。
各地流传的神话故事中,几乎都会讲到深海巨怪。
希腊、挪威等国的许多有关人类探索海域的神话中,随处可见海蛇、大乌贼、巨鲨的存在。
由此可见,在深海中,确实有不为人知的海底巨型生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论证?
A.深海是传说中动物的最佳住所
B.神话有很多是虚构的,并不可信
C.深海相机确实拍摄到了生活在深海中的生物
D.不同地域神话中的相似内容往往是现实的真实反映
【中公解析】题干的结论是深海有海底巨型生物,论据是许多国家的神话传说中都提到了深海巨怪;题目问法是选择最能加强的选项。
A项说明深海居住着传说中动物,意图加强,但是传说中动物与海底巨型生物是两个概念,不能加强;B 项说明神话是虚构的,因此就不能依据神话得出海底有巨型生物的结论,为削弱项;C项说明拍摄到了深海生物,证明了深海确实有生物,但是生物和海底巨型
生物是两个概念,因此不能加强;D项说明神话内容是现实的反映,因此多国神话提到了海底巨怪,那么现实中也应有海底巨怪,可以加强。
综上,本题选择D 项。
需要注意的是,这道题目要求我们削弱论证过程,D选项建立了神话和海底巨型生物的联系,是从论证角度进行的加强,所以本题毫无疑问选择D。
另一种特殊的问法,即是题干要求我们具体削弱加强“某某发现”、“某某人员的解释”等,大家切记要问什么削弱加强什么,这种情况多出现在题干存在多个论点的情况下。
【例】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肥胖具有“社会传染性”,它很容易从一个人传染到另一个人身上,社会纽带在肥胖问题上的影响甚至超过基因的作用。
研究人员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身体肥胖的亲人和朋友改变了你对于体重可接受的标准,你会认为他们的体重可以接受。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研究人员的解释?
A.肥胖的人更倾向于和肥胖的人交朋友
B.基因对人的肥胖程度的影响其实是不确定的
C.一个人的饮食生活习惯往往会受到家人和朋友的影响
D.很多人由于现代社会压力大、暴饮暴食等原因导致肥胖
【中公解析】题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说明社会纽带导致肥胖,第二部分解释所谓的肥胖的社会传染性是指亲人和朋友改变了个人对于体重可接受的标准;题目问法较为特殊,要求我们削弱研究人员的解释,即题干的第二部分内容。
A项说明肥胖的人喜欢和肥胖的人交朋友,削弱了题干第一部分的论点,与研究人员的解释无关;B项说明对基因影响肥胖的程度没有明确的结论,与“改变体重可接受标准”无关;C项说明肥胖的社会传染性可能是饮食习惯受到亲人朋友
的影响,而非改变了对体重的接受标准,因此可以削弱;D项说明了肥胖还具有其他因素,与肥胖的社会传染性无关,不能削弱。
因此,本题选项C项。
综上我们可知,削弱加强型题目中部分题目要求削弱或加强上述论证,这种情况下要优选“切断联系”或“建立联系”的选项,即从论证角度进行削弱加强的选项。
同时题干存在多个论点时,也要关注问法是要求削弱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