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2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大纲课程名称晶体学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 of Crystallography课程编号开课学期5学分/周学时 3 / 3课程类型学科类方向性课程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普通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材料科学基础选用教材潘兆橹,结晶学及矿物学(上册,第三版),地质出版社,北京:1993。
宓锦校,晶体学基础(讲义),参见,2004。
主要参考书[1]、埃文思(R.C.Evans) (英),胡玉才译, 结晶化学导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2]、陈焕矗,无机非金属材料,山东教育出版社,济南:1985。
[3]、陈焕矗,结晶化学, 山东教育出版社,济南:1985。
[4]、陈敬中, 现代晶体化学:理论与方法:Theories and technique,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1。
[5]、陈敬中, 准晶结构及对称新理论,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武汉:1996。
[6]、方奇, 于文涛, 晶体学原理, 国防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02。
[7]、李中和等,结晶化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杭州:1989。
[8]、梁栋材,X射线晶体学基础,科学出版社,北京:1991。
[9]、梁敬魁,相图与相结构(上、下册),科学出版社,北京:1993。
[10]、罗谷风,结晶学导论,地质出版社,北京:1985。
[11]、罗谷风,基础结晶学与矿物学,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1998。
[12]、宓锦校、吴伯麟、袁润章等,无机材料晶体结构(CD-R),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武汉:1999。
[13]、潘兆橹,结晶学及矿物学(上册,第三版),地质出版社,北京:1993。
[14]、彭志忠,X射线分析简明教程,地质出版社,北京:1982。
[15]、钱逸泰, 结晶化学导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合肥:1999。
[16]、邱关明, 结晶化学,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武昌:1986。
[17]、肖序刚,晶体结构几何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3。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大纲
大纲制定者:黄保和大纲审定者: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大纲填写说明:
1.课程中英文名称必须准确、规范。
英文名称每个单词打头字母应用大写。
2.课程类型是指公共基本课程、校通识课程、院系通识课程、学科类通修课程或学科类方向性课程。
3.先修课程是与该课程具有严格的前后逻辑关系,非先修课程则无法学习该课程。
4.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要求注明作者、书目、出版社、出版年限。
例如,“黄叔武、杨一平编:《计算机网络工程教程》,1999年7月。
”
5.开课专业必须明确,不能出现“等”字样,如“经济学、会计学等专业”。
6.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不少于200字。
7.教学基本要求不少于400字。
8.考核方式是指笔试(开卷或闭卷)、口试或其它考查方式。
9.其它信息是指该课程获奖情况,例如“优秀课程”、“名牌课程”、“精品课程”
或者“双语教学课程”等。
获奖情况必须注明获奖等级、级别。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XMU Undergraduate Course Syllabus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大纲填写说明(Notes)
1.须同时填写课程大纲中文版和英文版。
2.课程名称必须准确、规范。
3.课程代码:非任课教师填写。
该课程在教务系统生成后,由学院代为填写。
4.授课对象填写专业。
5.适用年级填写可修读本课程的时间,如本科三年级第一学期。
6.课程类型指公共基本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通修课程、专业(或专业方向)课程、其他教学环节。
7.课程课型指理论课、实验课、技能课、实践课。
8.总学时=授课学时+讨论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其他学时
9.先修课程是与该课程具有严格的前后逻辑关系,非先修课程则无法学习该课程。
10.培养目标不少于150字。
11.考核方式包括成绩登记方式、成绩组成、考核标准等。
成绩登记方式包括百分制、
通过/不通过等。
成绩组成指各种考核方式占比。
考核标准指衡量各项考评指标得分的基准。
12.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要求注明作者、书目、出版社、出版年份。
例如,“丹利维
尔:《民主、官僚制组织和公共选择》,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
”
13.其它信息指课堂规范要求等,如课上禁止使用手机、缺勤要求等。
14.课程英文类别代号:。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大纲
大纲制定者:陈良坦大纲审定者: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大纲填写说明:
1.课程中英文名称必须准确、规范。
英文名称每个单词打头字母应用大写。
2.课程类型是指公共基本课程、校通识课程、院系通识课程、学科类通修课程或学科类方向性课程。
3.先修课程是与该课程具有严格的前后逻辑关系,非先修课程则无法学习该课程。
4.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要求注明作者、书目、出版社、出版年限。
例如,“黄叔武、杨一平编:《计算机网络工程教程》,1999年7月。
”
5.开课专业必须明确,不能出现“等”字样,如“经济学、会计学等专业”。
6.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不少于200字。
7.教学基本要求不少于400字。
8.考核方式是指笔试(开卷或闭卷)、口试或其它考查方式。
9.其它信息是指该课程获奖情况,例如“优秀课程”、“名牌课程”、“精品课程”或者“双语教学课程”等。
获奖情况必须注明获奖等级、级别。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XMU Undergraduate Course Syllabus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大纲填写说明(Notes)
1.须同时填写课程大纲中文版和英文版。
2.课程名称必须准确、规范。
3.课程代码:非任课教师填写。
该课程在教务系统生成后,由学院代为填写。
4.授课对象填写专业。
5.适用年级填写可修读本课程的时间,如本科三年级第一学期。
6.课程类型指公共基本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通修课程、专业(或专业方向)课程、其他教学环节。
7.课程课型指理论课、实验课、技能课、实践课。
8.总学时=授课学时+讨论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其他学时
9.先修课程是与该课程具有严格的前后逻辑关系,非先修课程则无法学习该课程。
10.培养目标不少于150字。
11.考核方式包括成绩登记方式、成绩组成、考核标准等。
成绩登记方式包括百分制、
通过/不通过等。
成绩组成指各种考核方式占比。
考核标准指衡量各项考评指标得分的基准。
12.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要求注明作者、书目、出版社、出版年份。
例如,“丹利维
尔:《民主、官僚制组织和公共选择》,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
”
13.其它信息指课堂规范要求等,如课上禁止使用手机、缺勤要求等。
14.课程英文类别代号:。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Computer Networks课程编号开课学期 1 学分/周学时 1 / 2课程类型学科类通修课程先修课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选用教材李名世主编,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Shakil Akhtar著,彭旭东译,Networks for ComputerZheng主要参考书 YouluScientists and Engineer,(计算机网络(工科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5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计算机网络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网络技术必须在学习原理和算法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实验训练和实践演练才可能掌握。
本课程涵盖网络原理、网络操作系统、组网技术、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应用等方面不同难度的实验。
实验项目既包含对网络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又融合了当今网络工程的某些主流技术,适应了基础与验证性、综合与设计性以及研究与创新性几种不同层次的实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网络原理的理解,并且在实验技术上举一反三,奠定向网络技术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作为实验单列课程,全部教学活动均在专门的网络实验室进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要求使学生掌握网络原理、网络操作系统、组网技术、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应用等方面的基本实验技能,以加深对网络原理的理解,并奠定向网络技术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基础。
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网络编程环境Visual 、 Linux C++ 和 JBuilder;网络接口连线、 RS232与Modem通信程序设计、以太网数据帧、IP数据报头、TCP信包头的截取与协议分析、Socket支持下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FTP的应用层协议的初步实现;Windows 2000 Serve高级网络服务的配置、Linux网络服务的配置、 CISCO IOS路由配置软硬件防火墙和虚拟专用网(VPN)的配置和架设;Windows 2000和 Linux 网管工具的配置与应用、发送和接收SNMP信包程序设计;网络并行计算环境MPI和网络仿真环境NS2的安装与配置。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大纲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学分/学时3/48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Microbiology先修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选用教材微生物学教程(二版)周德庆,2002,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Microbiology (Fifth edition) ,L.M. Prescott,J.P. Harley, D.A.Klein, 2002,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沈萍,陈向东主编(2版),200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生物学,M. T. 马迪根,J.M. 马克,J.帕克著,杨文博等译,2001,北京,科学出版社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课程性质:学科类通修课程学习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科的兴趣,拓展学科知识,增进学生对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和发展动向的了解,为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掌握必备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为培养符合国家要求的基础研究人才奠定基础;同时,通过本课程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培养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各种微生物相关的综合人才。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一般概念、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
同时能够运用并综合微生物与其它学科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微生物学的一般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求学生了解微生物学科与其它生命科学发展的内在联系、了解微生物学与人类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了解本学科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和发展动态,增进并拓宽微生物学知识。
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第一章:该章是本课程的重点。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细菌、放线菌以及特殊细菌类群的细胞结构、特征以及结构和功能关系。
2第二章: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真菌(包括酵母菌和蕈菌)的细胞结构、特征以及结构和功能关系。
3第三章: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病毒的一般结构、类型。
重点掌握侵染和繁殖过程。
亚病毒的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
4第四章: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微生物的主要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XMU Undergraduate Course Syllabus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大纲填写说明(Notes)
1.须同时填写课程大纲中文版和英文版。
2.课程名称必须准确、规范。
3.课程代码:非任课教师填写。
该课程在教务系统生成后,由学院代为填写。
4.授课对象填写专业。
5.适用年级填写可修读本课程的时间,如本科三年级第一学期。
6.课程类型指公共基本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通修课程、专业(或专业方向)课程、其他教学环节。
7.课程课型指理论课、实验课、技能课、实践课。
8.总学时=授课学时+讨论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其他学时
9.先修课程是与该课程具有严格的前后逻辑关系,非先修课程则无法学习该课程。
10.培养目标不少于150字。
11.考核方式包括成绩登记方式、成绩组成、考核标准等。
成绩登记方式包括百分制、
通过/不通过等。
成绩组成指各种考核方式占比。
考核标准指衡量各项考评指标得分的基准。
12.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要求注明作者、书目、出版社、出版年份。
例如,“丹利维
尔:《民主、官僚制组织和公共选择》,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
”
13.其它信息指课堂规范要求等,如课上禁止使用手机、缺勤要求等。
14.课程英文类别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