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操作实验报告 范例
- 格式:doc
- 大小:399.50 KB
- 文档页数:8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接种技术及菌落形态的观察姓名:***学号:************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与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配制、分装培养基的方法。
3、学习各类物品的包装、配制、灭菌技术。
4、从环境中分离、培养微生物,掌握一些常用微生物和纯化微生物的方法。
5、学会几种接种技术。
6、平板菌落计数。
7、抗Cu菌的筛选。
8、观察实验分离出来的几种细菌的个体形态及与其相应的菌落的形态特征。
9、通过观察和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菌落形态,达到初步鉴别微生物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培养基原理: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是按照微生物营养、生长繁殖的需要,有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钠、镁、铁、等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制而成。
调整适合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
由于微生物的种类及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因而培养基放入种类也多,他们的配方及配制法也有所差异,但一般的配置过程大致相同。
本实验采用肉汤蛋白胨培养基、查氏培养基(筛选霉菌)、高氏1号淀粉琼脂培养基(筛选放线菌)。
2、灭菌原理:本次实验中培养基、移液枪头等采取加压蒸汽灭菌法。
加压蒸汽灭菌器是能耐一定压力的密闭金属锅,加压灭菌的原理在于提高灭菌器内的蒸汽温度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培养皿等玻璃器皿用具采用干热灭菌法,另外还有膜过滤灭菌法。
接种时对接种针等采用灼烧灭菌。
3、分离纯化原理:本实验使用的平板表面涂布法,是把聚集在一起的群体分散成能在培养基上长成单个菌落的分离方法。
此法加样量不宜太多,只能在0.5mL以下,培养时起初不能倒置,现正置一段时间等水分蒸发后倒置。
平板划线法也可以分离从而获得单一菌落以观察其形态特征。
4、微生物的接种原理:接种就是将一定量的微生物在无菌操作条件下转移到另一无菌的并适合该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培养基中的过程。
本次实验采取斜面接种法、穿刺接种法,使用到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接种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综合性试验报告环境水样微生物学指标检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班级:环境131班组别:环境微生物实验B组组员:目录前言 (3)实验目的和要求 (3)采样安排 (3)医学院采样点分布图 (4)西安工业大学采样点分布图 (4)医学院采样过程照片 (5)西安工业大学采样过程照片 (5)采样数据记录表 (5)材料方法 (5)实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5)仪器 (5)培养基 (5)实验原理与步骤 (6)实验一 (6)实验二 (6)实验三 (7)实验四 (8)实验五 (8)实验六 (9)结果与分析 (10)采样记录 (10)水样总细菌群落测定 (10).大肠菌群检验初发酵结果的观察 (13)平板分离及革兰氏染色结果记录 (14)平板分离得到的阳性菌落的相应特征记录 (19)复发酵结果的观察和大肠菌群数目的MPN统计 (20)大肠菌群数目的MPN统计 (21)参考文献 (21)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21)《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综合性试验报告——综合实验环境水样微生物学指标检测前言运用综合应用微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术,独立完成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操作及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分离、纯化、观察、描述,可初步进行鉴定、分类(此步不作要求)。
可以为污水、垃圾等生物处理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
实验目的和要求自来水、河、池、湖水、纯净水中微生物学指标的检测水样来源:西安工业大学湖水和西安医学院湖水1、基本内容●学习水样的采样方法,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技术测定水中细菌总数;采用多管发酵法(MPN)测定水中大肠菌群。
说明多管发酵法检测水样中大肠菌群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记录并报告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与讨论,经与国家标准比对检查,水质状况分析。
2、基本要求●全面掌握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水中细菌总数测定方法;了解水质与细菌菌落之间的相关性;●了解总大肠菌群数量指标在环境领域的重要性;●掌握测定水中大肠菌群数量的多管发酵法。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大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十二环境中四环素抗性细菌的分离鉴定组员:吴富华,张真,,金炯震环5205一、实验目的1、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环境中分离四环素抗性菌的实验方法。
2、分离获得四环素抗行菌。
3、检测并分析获得的菌株的四环素抗性强弱。
4、学会通过16SrDNA鉴定实验获得的菌株的种属。
二、实验要求1、自行设计实验证明富集培养是否成功。
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作适当的分析或解释。
3、获得至少一株四环素抗性菌(不要多于三株),并进行短期保存。
4、根据实验视频指导和说明,完成菌株基因组DNA纯化,16SrDNA的PCR扩增。
5、比较各组筛选出的抗性菌抗性强弱。
6、各组间交流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抗性菌抗性的影响因素。
7、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团队合作的作风,并给出评价。
三、实验器材1、培养基(营养琼脂,琼脂粉,酵母膏,胰蛋白胨,氯化钠),提供四环素,琼脂糖,灭菌条件。
2、室温和37℃恒温培养箱和摇床。
3、离心机,漩涡震荡仪,PCR仪,电泳仪,紫外成像分析仪。
四、实验步骤(略)1、配置富集培养基和四环素梯度培养基2、四环素抗性菌富集培养3、单菌株筛选4、四环素抗性强弱比较5、单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6、16SrDNA的PCR扩增7、PCR产物电泳实验内容、具体操作单菌株基因组DNA提取(5.17进行步骤1-4;5.18进行步骤5-10;5.20进行步骤11)(1)选择5.8号挑选的菌株进行DNA提取实验;(2)取200μL菌液转移到1.5mL灭过菌的EP管中,10000rpm常温离心1min,去掉上清(得到菌细胞)。
菌细胞可在-20℃冻存。
(3)如果是革兰氏阳性菌,取100μL,1mg/mL的溶菌酶/TE加到菌液中,漩涡震荡混匀,37℃温浴1h(溶菌步骤)。
(4)用取液器(移液枪)缓慢吸加500μL(革兰氏阳性)或600μL(革兰氏阴性)裂解缓冲液和20μL,20mg/mL蛋白酶K(proteinase K),充分混匀,50℃过夜(完全裂解细菌并降解所有蛋白质)。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微生物的培养、分离和鉴定技术。
3. 学习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和应用的学科。
微生物在环境中有多种功能,如分解有机物、净化水质、固碳等。
本实验通过培养、分离和鉴定微生物,了解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器材:培养皿、移液器、显微镜、酒精灯、接种环、培养箱等。
2. 试剂:营养琼脂、酵母膏、胰蛋白胨、氯化钠、葡萄糖、硫酸铜、氢氧化钠、盐酸、酒精等。
四、实验步骤1.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1)制备培养基:将营养琼脂、酵母膏、胰蛋白胨、氯化钠等试剂按照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后倒入培养皿中,待冷却后凝固。
(2)接种:用接种环从土壤或水体中取样,涂布在培养基上,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3)挑选单菌落:待菌落生长后,用接种环挑取单菌落,转移至新的培养基上,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获得纯化菌株。
2. 微生物鉴定(1)显微镜观察:观察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
(2)生化试验:进行葡萄糖发酵、硫酸铜还原、氢氧化钠耐热性等生化试验,确定微生物的种类。
(3)DNA鉴定:提取菌株的DNA,进行PCR扩增,分析菌株的遗传信息。
3. 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1)有机物分解: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
(2)水质净化:利用微生物净化水质,如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
(3)固碳:利用微生物固碳,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通过涂布培养和挑取单菌落,成功分离出纯化菌株。
2. 微生物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生化试验,鉴定出菌株的种类。
3. 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1)有机物分解:分离出的菌株对有机物分解能力较强,可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2)水质净化:分离出的菌株对氮、磷等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可用于净化水质。
(3)固碳:分离出的菌株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可用于固碳。
2024年环境工程微生物总结范例____年环境工程微生物总结一、引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其中,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____年环境工程微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水污染治理水污染是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解决水污染对于保护水资源和维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在____年,环境工程微生物在水污染治理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1. 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来修复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的方法。
____年,研究人员通过筛选、培养和利用特定微生物种类,成功地降解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
同时,研究者还通过构建有效的微生物共生系统,提高了微生物的降解效率和稳定性。
这些研究成果为水污染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2. 微生物降解技术微生物降解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____年,研究人员通过改造和优化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基因组,成功地提高了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能力。
同时,结合生物反应器技术,研究者还建立了高效稳定的微生物降解系统,并成功应用于水污染治理中。
三、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治理大气污染是一个紧迫的任务。
在____年,环境工程微生物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1. 微生物氮循环调控技术大气中的氮污染是导致大气酸化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通过调控土壤微生物的氮循环过程,改变土壤中氮素的形态转化过程,从而减少氮污染的排放。
____年,研究者通过优化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基因组,成功地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氮污染物的转化和吸收能力,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概述:微生物是地球上最为广泛存在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在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环境微生物的采集和分析,了解其种类组成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影响。
一、实验方法1. 采集样品:我们选择了不同生态环境中的样品进行采集,并分别选择了土壤、水样以及空气中的微生物。
采集样品的过程中,我们注意避免对样品产生污染,并尽量保持样品的原始状态。
2. 样品处理:在采集完样品后,我们对其进行了处理,包括使用试管进行样品的离心和过滤,以分离微生物并消除杂质。
处理后的样品分别保存在培养皿和离心管中。
3. 培养和观察:我们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到含有相应培养基的培养皿,并进行培养观察。
培养过程中,我们关注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并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拍摄。
4. 遗传分析:为了更细致地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我们对部分样品进行了遗传分析,包括PCR扩增、凝胶电泳和序列测定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获得了微生物的遗传信息,并与数据库进行比对以进行种属鉴定。
二、实验结果1. 种类组成:经过培养和观察,我们发现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类最为丰富,包括细菌、真菌和藻类等。
水样中的微生物种类次之,以藻类为主,而空气中的微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以细菌为主。
遗传分析结果进一步确认了各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组成,也发现了一些罕见的微生物。
2. 功能影响:根据遗传分析结果,我们得知一些微生物具有对环境的功能影响。
例如,土壤中的某些细菌具有分解有机物的功能,对环境中的有机质降解有重要作用;而水中的藻类则能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和水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 环境变化:通过对不同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的比较,我们发现环境的变化对微生物群落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一个受到污染的水源中,我们发现水样中的微生物种类比正常水源中要减少,并且功能多样性也显著下降。
这说明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微生物群落的改变,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实验2 细菌革兰氏染色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2、学习掌握革兰氏染色技术,巩固学习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革兰氏染色法有叫鉴别染色法,复制染色法,此法不同于单染色法,它是经过二次以上燃料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一个重要的鉴别染色法,是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指标,根据细菌对这种染色法的反应不同,可以把各种细菌区分为二大类,即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即细胞经草酸铵结晶紫染色,再用媒染剂处理(碘液),用酒精脱色,最后用番红(或沙黄)复染,如果不被酒精脱色的,保持初染的紫色,称革兰氏阳性菌(G+),如果能被酒精脱色而被番红(或沙黄)复染成红色的,革兰氏阴性菌(G-);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可明确地区别为G+或G-的,有的细菌可以叫做革兰氏染色不定菌,可以阳性亦可变为阴性菌,为了肯定革兰氏染色不定菌,要用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研究和多次反复实验,才能大致表明G+或G-菌。
三、材料(一)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约24h营养琼脂斜面菌种一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约16h牛肉膏琼脂斜面菌种一支。
(二)染色剂:结晶紫染色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石炭酸复红液。
(三)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载玻片、酒精灯、蒸馏水、香柏油、二甲苯。
四、流程涂片→干燥→固定→染色(初染→媒染→脱色→复染)→镜检。
五、步骤1、常规涂片法取一洁净的载玻片,用特种笔在载玻片的左右两侧标上菌号,并在两端各滴一小滴蒸馏水,以无菌接种环分别挑取少量菌体涂片,干燥、固定。
玻片要洁净无油,否则菌液涂不开。
要求薄而均匀。
2、初染滴加结晶紫(以刚好将菌膜覆盖为宜)于两个玻片的涂面上,染色1~2min ,倾去染色液,细水冲洗至洗出液为无色,将载玻片上水用滤纸吸释干。
3、媒染用卢戈氏碘液媒染约l min ,采用洗瓶水洗。
4、脱色用滤纸吸去玻片上的残水,将玻片倾斜,在白色背景下,用滴管流加95%的乙醇脱色,直至流出的乙醇无紫色时,立即水洗,终止脱色,将载玻片上用滤纸吸释干。
环境微生物综合实验报告2015————————————————————————————————作者:————————————————————————————————日期:ﻩ《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综合性试验报告环境水样微生物学指标检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班级:环境131班组别:环境微生物实验B组组员:目录前言3ﻩ实验目的和要求3ﻩ采样安排 ............................................................................................................ 4医学院采样点分布图 ......................................................................... 4西安工业大学采样点分布图ﻩ5医学院采样过程照片5ﻩ西安工业大学采样过程照片6ﻩ采样数据记录表 (6)材料方法6ﻩ实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ﻩ6仪器..................................................................................................... 6培养基6ﻩ实验原理与步骤 (7)实验一7ﻩ实验二 (7)实验三 (8)实验四ﻩ9实验五9ﻩ实验六ﻩ10结果与分析1ﻩ1采样记录ﻩ11水样总细菌群落测定 .......................................................................................11.大肠菌群检验初发酵结果的观察 (14)平板分离及革兰氏染色结果记录 ...................................................................16平板分离得到的阳性菌落的相应特征记录 (19)复发酵结果的观察和大肠菌群数目的MPN统计 (20)大肠菌群数目的MPN统计21ﻩ参考文献 (21)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21《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综合性试验报告——综合实验环境水样微生物学指标检测前言运用综合应用微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术,独立完成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操作及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分离、纯化、观察、描述,可初步进行鉴定、分类(此步不作要求)。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2、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3、了解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二、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三、油镜使用的原理油镜,即油浸物镜。
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
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和显微镜的分辨率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四、实验器材1、细菌三态装片2、显微镜3、香柏油4、擦镜纸等五、操作步骤1. 放置好显微镜2. 调节光源3. 低倍镜观察4. 高倍镜观察5. 油镜观察6. 清洁和还原显微镜显微镜观察细菌涂片(细菌三型涂片、枯草杆菌涂片)使用油镜:低倍镜(10×)高倍镜(40×)油镜(100×)1. 放置好显微镜置显微镜于平稳的实验台上。
镜检者姿势要端正。
(不论使用单筒显微镜或双筒显微镜均应双眼同时睁开观察,以减少眼睛疲劳,也便于边观察边绘图或记录2. 调节好光源接通电源,打开光源。
3. 低倍镜的观察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因为低倍镜视野范围大,容易发现观察目标,确定观察部位。
将标本片放在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住,调节标本移动螺旋,使观察的目的物处于物镜的正下方。
调节粗调螺旋,使物镜(10×)与标本靠近,眼睛在测向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和载玻片相碰。
张开双眼向目镜里观察,如果见到目的物,但不十分清楚,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至目的物清晰为止。
通过玻片夹推进器慢慢移动玻片,认真观察标本各部分,找到合适的目的物,仔细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结果。
4.高倍镜的观察(1)用低倍镜找到标本并调节清晰后,将欲放大的观察部位用推进器调到视野中央。
(2).旋动转换器换高倍镜。
如果高倍镜下观察目的物有点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视野清晰。
调节细准焦螺旋时要注意旋转方向与载物台上升或下降的关系,防止镜头与载玻片强力接触,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操作实验报告-范例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接种技术及菌落形态的观察姓名:张世凡学号:201330480123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与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配制、分装培养基的方法。
3、学习各类物品的包装、配制、灭菌技术。
4、从环境中分离、培养微生物,掌握一些常用微生物和纯化微生物的方法。
5、学会几种接种技术。
6、平板菌落计数。
7、抗Cu菌的筛选。
8、观察实验分离出来的几种细菌的个体形态及与其相应的菌落的形态特征。
9、通过观察和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菌落形态,达到初步鉴别微生物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培养基原理: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是按照微生物营养、生长繁殖的需要,有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钠、镁、铁、等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制而成。
调整适合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
由于微生物的种类及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因而培养基放入种类也多,他们的配方及配制法也有所差异,但一般的配置过程大致相同。
本实验采用肉汤蛋白胨培养基、查氏培养基(筛选霉菌)、高氏1号淀粉琼脂培养基(筛选放线菌)。
2、灭菌原理:本次实验中培养基、移液枪头等采取加压蒸汽灭菌法。
加压蒸汽灭菌器是能耐一定压力的密闭金属锅,加压灭菌的原理在于提高灭菌器内的蒸汽温度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培养皿等玻璃器皿用具采用干热灭菌法,另外还有膜过滤灭菌法。
接种时对接种针等采用灼烧灭菌。
3、分离纯化原理:本实验使用的平板表面涂布法,是把聚集在一起的群体分散成能在培养基上长成单个菌落的分离方法。
此法加样量不宜太多,只能在0.5mL以下,培养时起初不能倒置,现正置一段时间等水分蒸发后倒置。
平板划线法也可以分离从而获得单一菌落以观察其形态特征。
4、微生物的接种原理:接种就是将一定量的微生物在无菌操作条件下转移到另一无菌的并适合该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培养基中的过程。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及保养方法。
(2)观察、识别几种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二、实验器皿与材料(1)器皿:显微镜、擦镜纸、二甲苯。
(2)材料:示范片:细菌三形(球状、杆状、螺旋状)、弧状(硫酸盐还原菌)、丝状(浮游球衣菌等)、细菌鞭毛及细菌荚膜。
放线菌、颤蓝细菌、微囊蓝细菌或念珠蓝细菌等。
三、实验步骤(1)将标本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观察的目的物置于圆孔正中央。
(2)将镜头换成低倍镜,将粗调节器向下旋转(或载物台向上旋转),眼睛注视物镜。
当物镜的尖端距离载玻片约0.5cm处时停止旋转。
(3)左眼对着目镜观察,将粗调节器向上旋转,如果见到目的物,但不十分清楚,可用细调节器调节,直至目的物清晰。
此时找到目的物并移至中央。
(4)换成高倍镜,观察目的物,旋转细调节钮,直至视野清晰。
(5)观察示范片,绘出其形态图。
四、思考题(1)使用油镜时,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答:为了找到目的物并移动到中央。
(2)要使视野明亮,除采用光源外,还可采取哪些措施?答:调大孔径光阑,调整光源。
如果是用反光镜的显微镜,用凹面镜可使视野明亮。
五、生物图实验二、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一、实验目的(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配置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配置、分装培养基的方法。
(3)学会各类物品的包装、配置(稀释水等)和灭菌技术。
二、实验器皿与材料(1)实验器皿: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燥箱、煤气灯、培养皿、试管、刻度移液管、锥形瓶、烧杯、两桶、药物天平、玻璃棒、玻璃珠、石棉网、药匙、铁架、表面皿、pH试纸和棉花等。
(2)材料:牛肉膏、蛋白胨、NaCl、NaOH和琼脂等。
三、实验原理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是按照微生物营养、生长繁殖的需要,由碳、氢、氧、氮、磷、硫、钾、钠、钙、镁、铁及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置而成。
文件编号: 74-B7-82-C1-8E整理人 尼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操作实验报告范例附:实验范例神奇的气压一、材料百宝箱:热水1瓶、矿泉水瓶2个、透明水杯1个,盘子1个、少量冷水、硬币1枚、瘪了的乒乓球1个、水盆1个二、跟我做一做:1. 将热水倒入矿泉水瓶,稍等片刻。
2.用手摸摸瓶子,感觉到热。
把瓶子中的热水倒出来,并迅速盖紧瓶盖。
3. 观察瓶子。
可以看到瓶子慢慢地瘪了。
4.再把瘪了的瓶子放到热水里,观察现象,瓶子又被撑起来了。
5. 把瘪了的乒乓球放进热水里,观察,乒乓球复原。
6. 在盘子上盛一点点水,把硬币放到盘子的水中。
7.在透明水杯中倒满热水,感觉到热后在把水倒掉。
8.立刻将水杯倒扣在硬币旁边的水里,观察现象。
9.盘子里的水慢慢都进到杯子里去了,这时可以不碰水就拿出硬币。
三、具体流程:甲: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甲。
乙:我是乙,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
甲:现在我手里呢有一个普通的矿泉水瓶,有哪位小朋友觉得自己力气大的,请举手。
好,这位,能不能帮我把矿泉水瓶弄瘪了?(小朋友操作)乙:我们看到瓶子已经被这位小朋友彻底弄瘪了。
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刚才他是怎样把瓶子弄瘪的呢?(七嘴八舌,用手压)很好,如果我说不用手压,不用身体的任何部位压,可以使瓶子自动变瘪,大家相信吗?(相信,可以让其自己尝试;不相信,也可自己操作)我们桌上呢,只准备了1壶热水。
甲:好,这位小朋友自告奋勇,来试试看吧。
(让其操作)我们看到他把瓶子盖取了下来,把热水倒进了瓶子,晃了下,把热水又倒了出来,马上又把盖子旋紧了,我们看看瓶子会变成什么样,哇,瓶子真的自己变瘪了。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小朋友:外面的气压比里面的大。
乙: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大气压力的概念。
加了热水后就加热了瓶子里的空气,瓶子里的温度升高了,使它压力降低,这时瓶子外的空气就比瓶子内的空气压力大,就是这股压力把瓶子压扁了。
甲:那么,这个瓶子我还想再用,能不能把它变成最初圆圆的样子呢?哪位小朋友能帮帮我呢?小朋友:(将瘪了的瓶子放于热水中)要使瓶子恢复原状,就必须让瓶内的压力大于瓶外的,采用加热外瓶壁的方法,就可以降低瓶外的气压了。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接种技术及菌落形态的观察姓名:***学号:************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与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配制、分装培养基的方法。
3、学习各类物品的包装、配制、灭菌技术。
4、从环境中分离、培养微生物,掌握一些常用微生物和纯化微生物的方法。
5、学会几种接种技术。
6、平板菌落计数。
7、抗Cu菌的筛选。
8、观察实验分离出来的几种细菌的个体形态及与其相应的菌落的形态特征。
9、通过观察和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菌落形态,达到初步鉴别微生物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培养基原理: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是按照微生物营养、生长繁殖的需要,有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钠、镁、铁、等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制而成。
调整适合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
由于微生物的种类及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因而培养基放入种类也多,他们的配方及配制法也有所差异,但一般的配置过程大致相同。
本实验采用肉汤蛋白胨培养基、查氏培养基(筛选霉菌)、高氏1号淀粉琼脂培养基(筛选放线菌)。
2、灭菌原理:本次实验中培养基、移液枪头等采取加压蒸汽灭菌法。
加压蒸汽灭菌器是能耐一定压力的密闭金属锅,加压灭菌的原理在于提高灭菌器内的蒸汽温度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培养皿等玻璃器皿用具采用干热灭菌法,另外还有膜过滤灭菌法。
接种时对接种针等采用灼烧灭菌。
3、分离纯化原理:本实验使用的平板表面涂布法,是把聚集在一起的群体分散成能在培养基上长成单个菌落的分离方法。
此法加样量不宜太多,只能在0.5mL以下,培养时起初不能倒置,现正置一段时间等水分蒸发后倒置。
平板划线法也可以分离从而获得单一菌落以观察其形态特征。
4、微生物的接种原理:接种就是将一定量的微生物在无菌操作条件下转移到另一无菌的并适合该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培养基中的过程。
本次实验采取斜面接种法、穿刺接种法,使用到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接种针。
5、菌落形态观察原理:由于微生物个体表面结构、分裂方式、运动能力、生理特性及产生色素的能力等各不相同,因而个体及它们的群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状况各不一样。
按照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特征,可从菌落的形状、大小、表面结构、边缘结构、菌丛高度、颜色、透明度、气味、粘滞性、质地软硬、表面光滑粗糙等情况,初步辨别是何种类型的微生物。
三、实验器皿和材料1、样品:河塘底泥2、仪器、器皿: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热灭菌箱、恒温培养箱、pH计、电子天平,酒精灯、移液枪(枪头)、药匙、滤纸、镊子、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刮刀、玻璃棒、滴管、锥形瓶500ml*2、250ml*3、烧杯500ml、250ml、50ml各一个,试管15支,玻璃培养皿20套,塑料培养皿15套,10ml移液管一支,,量筒500ml,100ml各一个,玻璃珠若干。
3、试剂或药品: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可溶性淀粉、蔗糖、NaCl、NaOH、NaNO3,MgSO4,FeSO4,K2HPO4,KCl,KNO3,Cu2+母液(0.4ml/L)。
四、实验过程(一)实验准备1、洗涤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必须洗涤干净。
培养皿、试管、锥形瓶等可用洗衣粉加去污粉洗刷并用自来水冲净。
移液管先用洗液浸泡,再用水冲洗干净。
洗刷干净的玻璃器皿自然晾干或放入干燥箱中烘干、备用。
2、包装(1)移液枪和枪头的包装:移液管的吸端用细铁丝(或牙签)将少许棉花塞入构成1-1.5cm长的棉塞,起过滤作用(以防细菌吸入口中,并避免将口中细菌吹入管内)。
棉塞要塞的松紧适宜,吸时既能通气,又不致使棉花滑入管内。
然后将塞好棉花的移液管的尖端,放在4-5cm宽的长纸条的一端,移液管与纸条约成30度夹角,折叠包装纸包住移液管的尖端,用左手将移液管压紧,在桌面上向前搓转,纸条螺旋式地包在移液管外面,余下的纸折叠打结,待灭菌。
(2)培养皿的包装:培养皿由一底一盖组成一套,用牛皮纸或报纸将10套培养皿(皿底朝里,皿盖朝外,5套、5套相对而放)包好。
(3)硅胶塞:硅胶塞四周应紧贴管壁和瓶壁,不能有折皱,以防空气微生物沿硅胶塞折侵入。
硅胶塞的直径和长度视试管和锥形瓶的大小而定,一般约3∕5塞入管内。
试管、锥形瓶塞好硅胶塞后,用牛皮纸包裹并用细绳或橡皮筋捆扎好,放在铜丝篓内待灭菌。
3.配制培养基、稀释水1半固体培养基(200ml):牛肉膏1g蛋白胨2gNaCl 1gH2O200ml至250ml烧杯中,调节pH至7.0-7.2;导入500ml三角瓶,再加入琼脂1g300ml至500ml烧杯中,调节pH至7.0-7.2;导入500ml三角瓶,再加入琼脂6g。
3选择培养基(200ml):牛肉膏1g蛋白胨2g,NaCl 1g,H2O 200。
2固体培养基(300ml):牛肉膏1.5g蛋白胨3g,NaCl 1.5g,H2O ml至250ml烧杯中,调节pH至7.0-7.2;导入250ml三角瓶,再加入琼脂4g。
4霉菌培养基:NaNO3 2g ,MgSO4 0.5g ,琼脂15-20g,K2HPO4 1g,FeSO4 0.01g,KCl 0.5g ,蔗糖30 g,蒸馏水1000ml,pH自然条件,灭菌条件,0.072MPa(115℃,15-20min)【注:按比例配制200ml】5放线菌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g,FeSO4 0.5g,KNO31g,琼脂20g,NaCl 0.5g,K2HPO40.5g,MgSO40.5g,蒸馏水1000ml,pH7.0-7.2,灭菌条件0.103MPa(121℃,15-20min)【注:按比例配制200ml】6稀释水的配制:用10ml移液管吸取9mlH2O至试管中(5支)塞棉塞包扎灭菌。
(二)灭菌1、湿热灭菌2、干法灭菌3、膜过滤灭菌(三)灭菌后的工作1、倒平板:将50摄氏度左右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约其二分之一。
2、斜面的制作:灭菌后要制成斜面培养基,应在培养基冷却至50-60摄氏度,用移液枪吸取5ml培养基至试管中,将试管搁置成一定的斜度,斜面高度不超过试管总高度的1∕3。
3、半固体培养基制作:用移液枪吸取5ml培养基至试管中,竖直放置于试管架中(4支)。
(四)细菌的纯种分离及培养1、取样:用无菌瓶取一定量的底泥,迅速带回实验室。
2、吸取1ml底泥至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洗3次得到10-2稀释液,再换一支枪头吸取10-2稀释液1ml至装有9ml的无菌水的试管中,吸取三次,得到10-3的稀释液,以此类推得10-410-5稀释液。
3、涂布:用无菌移液枪吸取一定量的经适当稀释的样品液于平板上,用三角刮刀在平板上旋转涂布均匀(每个浓度重复两次)(固体培养基不含铜离子选10-3、10-4、10-5三个浓度,外加空白,含铜离子的培养基选10-2,10-3两个浓度)。
(六)细菌的接种1、平板划线:在火焰旁,用右手小指、无名指和手掌夹住硅胶塞将其拔出。
试管口在火焰上微烧一周,将管口上可能沾染的少量菌或带菌尘埃烧掉将烧过的接种环伸入菌种管内,使环端轻触内管壁,冷却后取种,用接种环从培养皿中挑选2种菌落进行平板划线,斜面划线,每个菌落画划个平板。
2、穿刺实验用接种环挑选单菌落,笔直伸入半固体培养基中,不要弯曲,不要触底。
然后原路拔出,塞棉塞(或硅胶泡沫塞),37°C培养。
3、斜面接种:①试管先写上标签,注明菌名,然后将菌种斜面和欲接种斜面试管架在左手虎口之上,用食指和中指夹住试管,大拇指按在两管中央,菌种管口在外方,斜面稍朝上。
②先将棉塞(或塑料帽、硅胶泡沫塞)用右手扭转松动,以利接种时拔出。
③右手拿接种环末端,使其垂直于火焰中,烧红灭菌。
④用右手小指、无名指和手掌拔掉棉塞。
⑤以火焰灼烧管口,烧时应不断转动试管口,使试管口沾染的少量杂菌得以烧死。
⑥将烧过的接种环伸入菌种管内,先将环接触没有长菌的培养基部分,使其冷却,以免烫死被接种的菌体,然后轻轻接触菌体,取出少许,慢慢将接种环抽出试管。
⑦迅速将接种环在火焰旁伸进欲接种试管,在培养基上轻轻划蛇形线,划线时要由底部到顶部,由下而上,但不要把培养基划破,也不要使菌种污染管壁。
⑧将火焰灼烧试管口,并在火焰旁将塞塞上,塞棉塞时,不要用试管去迎棉塞,以免试管在运动时污染杂菌。
⑨放回接种环前,将环在火焰上再烧红灭菌。
放下接种环后,再腾出手将棉塞塞紧。
五、放线菌,霉菌的培养1、制备霉菌培养基、放线菌培养基和细菌培养基各5个,在不同位置敞开放置1h ,盖上盖子,倒置。
2、将静置接种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六、实验结果1、放线菌,霉菌,细菌形态的观察2、实验图片(斜面接种结果)主要特征 细菌 放线菌 霉菌 菌落主要特征 湿润或较湿润,少数干燥,小而突起或大而平坦干燥或较干燥,小而紧密干燥,大而疏松或大而紧密菌落透明度 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不透明不透明 菌落与培养基结合程度 结合不紧 牢固结合 较牢固结合 菌落颜色 颜色多样 颜色多样 颜色多样,且鲜艳 菌落正反面颜色的差别基本不同 一般不同一般不同(平板划线结果)(穿刺接种结果)(涂布平板结果)(宿舍敞开静置接种1h后培养结果)3、计数计数是根据菌落均匀程度划分若干区域,则每个区域内菌落数乘上区域数即可求出该稀释度的菌液浓度,再除以稀释倍数即可得样品细菌浓度。
我组由于涂布平板未能均匀,菌落离散程度不够,难以准确计数。
七、实验总结与分析①、思考题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应注1.培养基是根据什么原理配成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在培养基中的不同成分哥起什么作用?答: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是按照微生物营养、生长繁殖的需要,有碳、氢‘氧、氮、磷、硫、钾、钙、钠、镁、铁、等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制而成。
调整适合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
其中的牛肉膏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主要提供氮源和维生素,添加琼脂则可以使培养基凝固或半凝固,为培养基里菌落的生长提供支撑介质。
通常加入质量浓度15-20g∕L的琼脂为固体培养基。
意什么问题?答:按配方计算培养基中各种成分的用量→称量→溶化→调pH→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倒平板。
3.简述蒸气加压法灭菌的原理和方法。
答:高压蒸气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气。
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气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锅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
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4.分离活性污泥为什么要稀释?答: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类繁杂,数量庞大。
如果不经稀释就直接培养,则培养基上的菌落会因为数量过多而互相连结,不能得到单一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