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总课程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
- 格式:doc
- 大小:264.00 KB
- 文档页数:4
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表
补充说明:
1.每学年上课时间按35周计算(初三33周),九年总课时量9522。
2.小学每课时40分钟,初中每课时45分钟。
3.地方课程(包含《省情礼仪与心理健康》1课时,书法1课时),学校课程主要包括班团队活动、文体活动、兴趣活动、专题教育(如,安全、法制教育)等。
4.音乐、美术周课时中,分子为该学年第一学期的周课时,分母为第二学期的周课时,反之亦然。
5.凡排入课表的学校课程必须呈现确切的课程名称,并备有该课程实施的课程纲要、教案、教学设计及学生评价档案。
6.语文的作文课应写为“语文”两字,不得以“作文”替代。
7.无法呈现课程名称的少数富余课时,可以安排阅读、班会或自习。
8.各校务必严格按照河南省课程计划和以上补充说明安排学校总课程表及班级课程表,教师任课一览表务必与上述课程表完全保持一致。
2。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说明:
一、表格内为各门课程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可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
2、以融合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合理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交叉重合,根据活动内容二者可以打通进行,统一安排。
4、除以上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学校常规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三、“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安排:文明礼貌与学习习惯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民族知识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可爱的广水(人物、地理、物产)、校本等课程,由学校根据要求及实际合理分散或集中安排。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年级周课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九年课时总计课程品德与生活2 2 / / / / / / /品德与社会/ / 2 2 2 2 / / /626思想品德/ / / / / / 2 2 2 语文8 8 7 7 6 6 5 5 5 1985 数学 5 5 4 4 4 4 5 4 4 1357 外语/ / 3 3 3 3 4 4 4 832 体育 4 4 3 3 3 3 / / /课1009 体育与健/ / / / / / 3 3 3康程音乐 2 2 2 2 2 2 1 1 1 523 美术 2 2 2 2 2 2 1 1 1 523 门科学/ / 2 2 3 3 / / / 350类物理/ / / / / / / 2 3 169 化学/ / / / / / / / 3 99 地理/ / / / / / 2 2 /140生物/ / / / / / 3 2 /175历史/ / / / / / 2 2 2 206 信息技术/ / 1 1 1 1 2 2 2 346 综合实践/ /活动4 4 4 4 4 4 4 1182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3 3程周课时总数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学年总课时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说明: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可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②以融合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合理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交叉重合,根据活动内容二者可以打通进行,统一安排。
④除以上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河北省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一直致力于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全面且符合教育规律的义务教育。
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的课程设置和科学的课时安排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情况。
在小学阶段,课程设置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多个科目。
语文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每周安排的课时相对较多,以确保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汉语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和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课程则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通过逐步深入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英语课程在小学阶段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初步能力,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科学课程为学生打开了探索自然世界的大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体育课程保障学生有充足的运动时间,促进其身体素质的发展和健康成长。
音乐和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课时安排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周总课时数一般在 26 节左右。
其中,语文一般为 8 节左右,数学 4 节左右,体育 4 节左右,音乐 2节左右,美术 2 节左右,道德与法治 2 节左右,综合实践活动 1 节左右,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3 节左右。
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周总课时数一般在 30 节左右。
语文一般为 7 节左右,数学 5 节左右,英语 3 节左右,体育 3 节左右,音乐 2 节左右,美术 2 节左右,道德与法治 2 节左右,科学 2 节左右,综合实践活动 2 节左右,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2 节左右。
进入初中阶段,课程设置更加丰富和深入,除了上述小学阶段的课程外,还增加了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科目。
中心小学课程表
一年级(1)班
中心小学课程表
一年级(2)班
第七节班会
课外 课外 课外 课外 活动 活动 活动 活动
中心小学课程表
一年级(3)班
^£
中心小学 表 年级(1)班
中心小学课程表
二年级(2)班
中心小学课程表
二年级(3)班
中心小学课程表
三年级(1)班
中心小学表
^£
年级(2)班
中心小学课程表
四年级(1)班
中心小学课程表
四年级(2)班
中心小学课程表
四年级(3)班
第七节班会
课外 课外 课外 课外 活动 活动 活动 活动
中心小学课程表
五年级(1)班
中心小学课程表
五年级(2)班
第七节班会
课外 课外 课外 课外 活动 活动 活动 活动
中心小学课程表
五年级(3)班
学课 六4 中,心小 汪表
年级(1)班
中心小学课程表
六年级(2)班
中心小学课程表
六年级(3)班。
义务教育(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在中国,义务教育(小学)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是由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
根据规定,小学的周课时总数应该是22
到26个课时,具体数量则根据年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品德与生活方面,小学生需要研究品德与社会两个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
小学的语文课程包括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
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汉字、词汇、语法和修辞技巧,以及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小学的数学课程涉及基本的算术、几何和代数。
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和技能,以及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的外语课程通常是英语,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词汇、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的体育课程包括各种运动项目,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以及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小学的音乐和美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以及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小学的科学和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和计算机技术,以及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技和教学活动等,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实用技能和社会实践经验,以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总之,小学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以及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年级九年课时周课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计课程品德与生活22///////品德与社会//2222///626思想品德//////222语文8877665551985数学5544445441357外语//3333444832体育443333///1009体育与健康//////333音乐222222111523课美术222222111523程科学//2233///350门物理///////23169类化学////////399地理//////22/140生物//////32/175历史//////222206信息技术//1111222346综合实践//活动44444441182地方课程与学33校课程周课时总数262630303030343434274学年总课时91091010501050105010501190119011229522说明: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 周上课时间计算。
2:“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 3 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 课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可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②以融合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合理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交叉重合,根据活动内容二者可以打通进行,统一安排。
④除以上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总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其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中安排:法制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安全教育、民族知识教育、人民防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当地历史等课程,由学校根据要求及实际合理分散或集中安排。
新课程标准小学各科的周课时安排
以下课时为每科周课时量,每周课时总量为30节。
小学一、二年级
品德与生活(2节)
语文(9节)
数学(5节)
体育(4节)
艺术【包括音乐、美术】(4节)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节)
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3节)
小学三、四、五、六年级
品德与社会(2节)
语文【包括作文】(8节)
数学(4节)
英语(2节)
科学(2节)
体育(3节)
艺术【包括音乐、美术】(4节)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2节)
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3节)。
新课程标准小学各科的周
课时安排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新课程标准小学各科的周课时安排
以下课时为每科周课时量,每周课时总量为30节。
小学一、二年级
品德与生活(2节)
语文(9节)
数学(5节)
体育(4节)
艺术【包括音乐、美术】(4节)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节)
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3节)
小学三、四、五、六年级
品德与社会(2节)
语文【包括作文】(8节)
数学(4节)
英语(2节)
科学(2节)
体育(3节)
艺术【包括音乐、美术】(4节)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2节)
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