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历史
- 格式:doc
- 大小:11.24 MB
- 文档页数:22
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性质与对象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上海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通知》规定,本考试是以《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为依据的全市统一的历史课程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是衡量本市普通高中毕业生历史课程学业水平的依据,是本市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
凡具有本市普通高中(含综合高中)学籍且修完历史课程的高中学生均须参加本科目的测试。
考试结果以A、B、C、D和F五个等第形式报道,其中D为合格,F为不合格。
二、考试能力目标(一)考试能力目标和具体要求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基本的历史科学素养,包括: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历史基本技能和方法等。
具体要求如下:Ⅰ记忆与领悟1.1将历史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
1.2辨认历史事实发生的位置。
1.3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
1.4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1.5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
Ⅱ.探究与阐释Ⅱ.6区分历史事实与虚构情节。
Ⅱ.7辨别客观性表述与主观性认识Ⅱ.8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Ⅱ.9将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包括地理环境、文化传统、时代背景等方面。
)下解释。
Ⅱ.10比较不同的人物、制度、思想、文化等。
III.组织与交流III.11使用历史的语汇组织历史知识和历史信息。
III.12运用多种技巧(包括描述、叙述和阐述。
)交流历史知识与历史领悟。
(二)等第能力描述A等第历史课程学业水平达到A等第的考生需要在考试能力目标的三个方面都能全面地达到考核要求。
具体能力要求如下:(l)学生能够准确地将历史事件、现象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
(2)学生能够准确地辨认出历史事实发生的位置。
(3)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重要的历史事实。
(4)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5)学生能够深入地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
(6)学生能够准确地区分历史事实与虚构情节。
(7)学生能够准确地辨别客观性表述与主观性认识。
(8)学生能够完整、准确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2023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历史(一)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四个朝代,按时间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次序应是A.魏、北魏、东魏、西晋B.魏、西晋、北魏、东魏C.东魏、西晋、魏、北魏D.西晋、魏、北魏、东魏2.下列春联,反映我国十年探索时期农村景象的是A.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C.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D.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3.1942年,日军发动五月“扫荡”,八路军副参谋长在指挥部队突围时,不幸中弹,壮烈殉国A.高敬亭B.左权C.黄公略D.张自忠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的时间是A.1978年B.1979年C.1997年D.1999年5.考古发现,北京人遗址从上至下13层文化堆积中,共有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
可见,当时北京人已经A.学会用火B.制造工具C.栽培作物D.养蚕缫丝6.王进喜是新中国石油战线的“铁人”。
他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共产党人的楷模,更是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英维。
王进喜的“铁人”精神的主要内涵是A.崇尚劳动,求真务实B.吃苦耐劳,勇于担当C.精益求精,视死如归D.重视科技,敢于创新7.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下列对于其“变法”表述正确的是A.是资产阶级性质改良运动B.实现了维新派的核心主张C.普及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D.得到了人民群众积极响应8.1936年底,张学良、杨虎城发表通电:“西北军民一直主张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通电的背景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一二九运动D.卢沟桥事变9.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直到仁宗时,先后百年,而全国兵额增至七、八倍以上。
军队大半来自招募,应募者非游手无籍,即负罪亡命。
2021 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程度考试大纲与说明信息技术一、考试性质、目的和对象广西普通高中学业程度考试是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程度考试的施行意见? 〔教基二[2021]10 号〕和自治区教育厅颁发的?广西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的相关精神和要求设置的,由自治区教育厅组织施行的省级国家教育考试。
考试以教育部2021 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为根据,是面向广西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标准参照性考试。
凡具有广西普通高中〔含综合高中〕学籍且修完信息技术课程的高中学生均须参加本科目的测试,按照广西普通高中学籍管理条例规定,在本考试中获得合格及以上等级是广西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普通高中同等学历认定的主要根据之一,本考试结果也是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之一。
本考试结果以A、B、C、D 四个等第形式报道,其中D 为不合格。
二、考试目的〔一〕才能要求信息技术学科学业程度考试注重考察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才能,包括信息技术的根本知识,信息技术的根本技能,运用信息技术的根本知识、根本技能进展学习的才能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详细要求如下:I.信息技术的根本知识I-1.理解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处理的根本概念和特征。
I-2.理解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的根本知识和特点。
I-3.理解某一专门信息技术的根本知识和根本原理。
I-4.理解信息技术开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I-5.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社会文化问题。
II.信息技术的根本技能II-1.掌握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的根本操作。
II-2.掌握某一专门信息技术的根本操作。
II-3.掌握某一专门信息技术的应用操作。
III.学习的才能和解决问题的才能III-1.能根据提供的信息,结合本课程所学的知识技能,探究新的知识技能。
III-2.能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技能,分析某一详细问题〔任务〕的目的、意义和需求。
试卷类型:A 2021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附答案及解析)历史一、选择题1. 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下移到民间,如庄子所言“道术将为天下裂”,之后渐有思想解放的局面。
“道术”在当时分化为A. 分封制度B. 诸子百家C. 礼乐制度D. 三纲五常【答案】B;【解析】根据学术下移,以及春秋时期可得出这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道术”在当时分化为了诸子百家的思想,B 项正确;AC 项当时已经存在,排除;D项是汉代出现的,排除D。
2. 小楚同学酷爱书法,经常临摹“颜体”楷书。
有一天发现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如图)虽然有不少涂改的墨团,却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查阅史书方有所悟,颜真卿是在得知颜杲卿父子英勇就义后,激昂悲愤而写下这一传世名作的。
这说明A. 颜真卿书法造诣臻于完善B. 行书比楷书更具审美功能C. 唐代文化由守成走向创新D. 书法家气节提升作品声誉【答案】D;【解析】根据“颜真卿是在得知颜杲卿父子英勇就义后,激昂悲愤而写下这一传世名作的”,可以看出颜真卿有气节所在,这使其虽然有涂改,却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故反映出书法家气节提升作品声誉,D 项正确;完善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B项;创新之处没有体现,排除C。
3. 如图改绘自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呈现的是唐宋时期今湖北境内县级治所的分布状况。
对比两图,其中的变化反映出A. 高产作物普及B. 土地兼并加剧C. 人口数量增加D. 冗兵问题严重【答案】C【解析】根据唐宋时期今湖北境内县级治所的分布状况图可以看出,宋代相较于唐朝,县级的治所数量有所增加,颁布更加广泛,因此反映出人口数量增加,因此要设置更多的县,C 项正确;来自美洲的高产作物明朝传入,排除A;BD 项与县级治所增加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4. 明朝政府在科举中普遍采取“优养”措施,生员、举人参加乡试、会试,岁贡生员入京,皆给予盘缠补助。
这体现出A. 民众贫富差距的消弭B. 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C. 科举考试程序的优化D. 政权社会基础的扩大【答案】C【解析】根据“生员、举人参加乡试、会试,岁贡生员入京,皆给予盘缠补助”可以看出,明朝进一步优化的考生应考的流程,不让考生因盘缠问题,而耽误考试,C 正确;材料只涉及考生,而不是民众,排除A;材料涉及的是考试过程,而不是官员素质,排除B;材料中所涉及的人员并没有扩大,还是“生员、举人”等人,因此基础并没有脑大,排除D。
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通用技术(试行)一、考试性质与目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实行的评价普通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课程学习质量的终结性水平考试,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普通高中课程管理,规范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是反映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考试成绩是衡量普通高中学生通用技术课程学习是否达到毕业水平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是高等院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是通过考查促使普通高中学校严格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要求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学习、使用、管理、评价能力,意念的表达与理念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能力,知识的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及选择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命题依据与原则1.命题依据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以《课程标准》、《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水平考试方案(试行)》和《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通用技术(试行)》为依据,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查,体现通用技术学科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宗旨的基本思想,全面实现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查目标。
2.命题原则(1)科学性原则。
考查方法符合学业水平考查的性质、特点和要求,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注重考查内容的基础性与通识性;考查试题选用的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现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技术发展的新成果;试题表述规范,技术用语准确;考查试题能反映通用技术学科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2)基础性原则。
考查针对《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覆盖两个必修模块的重点内容;试题体现通用技术学科的课程理念,注重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状况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对通用技术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的掌握;试题的难度系数为0.8——0.85。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广东省6月一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6本试卷共8页, 共70小题,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 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旳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旳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 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旳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洁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不按以上规定作答旳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旳整洁, 考试结束后, 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 本大题共40小题, 每题1分, 共40分。
在每题列出旳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规定。
1.秦始皇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创立了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科举制D. 皇帝制2.在中国古代历史上, 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
下列朝代中, 废除了丞相旳是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明代3. 古代雅典也许具有公民资格旳是A. 妇女B. 奴隶C. 成年男子D. 外邦人4.下列国家中, 19世纪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旳是A. 英国B. 日本C. 美国D. 俄国5.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领导德国完毕统一大业旳是A. 俾斯麦B. 华盛顿C. 查理一世D. 沃(尔)波尔6.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旳大纲性文献是A. 《共同大纲》B. 《共产党宣言》C. 《四月提纲》D. 《权利法案》7.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天京即今天旳A. 西安B. 天津C. 北京D. 南京8.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端旳标志是A. 甲午中日战争B. 九一八事变C. 卢沟桥事变D.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9. “文化大革命”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旳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它开始于A. 1956年B. 1966年C. 1976年D. 1978年10. 中国共产党提出旳实现国家统一大业旳基本方针是A.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B.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C. “一种国家, 两种制度”D. “和平共处, 平等互利”11.针对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存在旳经济困难, 美国提出A. 杜鲁门主义B. 马歇尔计划C.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D. 成立欧共体12. 国际政治两极格局瓦解旳标志性事件是A. 苏联解体B. 赫鲁晓夫改革C. 不结盟运动兴起D. 欧洲联盟成立13.二十一世纪初, 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增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用旳重要举措是A.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公约》B. 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C. 加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 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14. 古代中国景德镇享誉世界旳手工业是A. 丝织业B. 造纸业C. 制瓷业D. 冶铁业15. 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旳国家是A. 西班牙B. 葡萄牙C. 荷兰D. 英国16.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A. 汽车时代B. 网络时代C. 电气时代D. 蒸汽时代17.鸦片战争后, 中国老式经济构造逐渐发生变化。
附件1: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思想政治科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广东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组成部分,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考核报考理科类和体育类专业的考生思想政治学科学习情况的水平测试。
II. 命题指导思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和本大纲为依据,反映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主要考查考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
III.考核目标与要求1.能够再认或再现所学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及生活与哲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能够理解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能够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理解题目的材料,准确地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4.能够初步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简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
5. 能够简单分析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IV. 考试范围与考试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及《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考试范围为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及生活与哲学的内容。
具体考试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经济生活第二部分政治生活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V.考试形式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全卷满分为100分。
VI.题型、试卷结构与内容比例一、试卷题型结构全卷均为选择题,包括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和四选二的双项选择题两种题型。
各题型的题量、分值如下:注:单项选择题I和单项选择题II根据考核目标与要求进行区分。
二、试卷内容结构试卷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及生活与哲学四个部分,各部分占满分值的比例如下:经济生活约30%政治生活约25%文化生活约20%生活与哲学约25%VII.题型示例一、单项选择题I:每小题1分。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考纲第1课:1、“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意义(简单使用);2、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及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综合使用);3、老子和韩非子的学派及思想主张(识记);第2课: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影响(理解);第3课:1、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理解);2、“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识记);3、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理解);第4课:明清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识记);第5课: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识记);第6课:1、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及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简单使用);2、“文学三杰”(识记);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和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理解);第7课:1、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识记);2、法国、德意志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识记);3、启蒙运动的核心和启蒙运动的意义(简单使用);第8课: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综合使用);2、《九章算术》(识记);3、《授时历》(识记);4、《齐民要术》(识记);5、《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的作者、地位(理解);第9课:1、《诗经》(识记);2、唐诗繁荣的条件(理解);3、宋词中的婉约派和豪放派、元曲的代表人物(识记);4、明清小说的代表作(识记);第10课:1、汉字的演变脉络(识记);2、楷书、草书、行书的主要特点及书法家王羲之(识记);3、《清明上河图》(识记);4、京剧的出现(识记);第11课:1、伽利略、牛顿在经典力学方面的主要贡献(理解);2、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理解);3、量子论的代表人物(识记);第12课:1、拉马克提出早期生物进化思想(识记);2、达尔文的进化论(简单使用);第13课:1、瓦特改制蒸汽机及蒸汽机的影响(识记);2、法拉第的贡献和电气革命的影响(识记);第14课:1、林则徐、魏源和《海国图志》(识记);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概念(理解);3、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人物(理解);第15课: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理解);2、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文章(识记);第16课:1、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简单使用);2、三大政策(识记);3、提出新三民主义的时间、会议及新三民主义的作用(理解);第17课:1、“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的提出(识记);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综合使用);第18课: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识记);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解);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识记);第19课:1、“两弹一星”和“神舟”飞船飞行成功的意义(简单使用);2、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及其意义(简单使用);第20课:1、“双百”方针(识记);2、“文革”结束后,我国文艺学术繁荣的原因(理解);第21课:1、新中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识记);2、“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邓小平的“三个面向”(理解);第22课:1、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及作者(识记);2、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简单使用);3、20世纪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及作者(识记);第23课:1、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的代表作及作者(识记);2、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的代表作及作者(识记);3、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代表作及作者(识记);4、19世纪印象画派代表作及作者(识记);5、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作及作者(识记);第24课: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及作者(识记)。
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历史科一、命题指导思想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江苏卷)的命题将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查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努力实现考试目标,使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并在命题方式上体现出以稳为主、稳中有变、稳中出新的原则。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本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范围考试范围涉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
湖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摘要:一、湖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介1.考试背景2.考试目的3.考试对象4.考试科目二、湖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1.考试范围2.考试题型3.考试难度三、湖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应用1.高校招生录取2.高中毕业证书3.社会就业与个人发展四、湖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1.了解考试大纲与要求2.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3.参加模拟考试与课外辅导4.调整心态与保持健康正文:湖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业水平考试”,是我国湖北省为检测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而设立的一项重要考试。
该考试旨在评估学生在完成普通高中课程学习后的知识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家长、学校以及社会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为高校招生录取、高中毕业证书颁发及学生个人发展提供依据。
一、湖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介湖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面向全省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九个科目。
学生需在相应年级参加相应科目的考试,成绩达到一定标准方可获得高中毕业证书。
二、湖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学业水平考试内容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结合湖北省实际情况制定。
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难度适中,旨在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湖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应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高校招生录取中具有重要作用,是高校选拔学生的重要依据。
同时,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要求的重要标准。
此外,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学生个人求职、职场发展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湖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策略为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学生需全面了解考试大纲与要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参加模拟考试与课外辅导,及时调整心态与保持健康。
2023 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1 月调研测试卷历史历史测试眷共4 页,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75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自1921 年瑞典人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遗址发现稻壳痕迹以来,在距今9 千年至4 千年的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的史前遗址中,多有水稻遗存的发现。
历史记载表明,大禹治水时就已将冰稻种子卑湿之地:《诗》《书》等早期文献对“稻”也多有提及。
这些发现表明A.水稻的种植开始于旧石器时代B.原始农业推动了早期文明的发展C.“南稻北栗”的农业格局形成D.文献记裁须依靠考古发现来印证2.右图所示为甘肃省镇原出土的铜质“秦诏版”,其正面以阴文书刻40 字:“甘六年皇帝尽并非天下诸候,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秦诏版”主要反映了A.大一统国家的建设B. 中央行政制度的创新C. 区域经济文化的交融D.汉字书写材料的演变3.西汉初年律法规定平民有“父母丧”仍得服徭役,汉宣帝(前74- -前48 年在位)时则改为“自今诸有父母长者勿繇事(芳役),使得收敛送终,尽其子道”。
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A.黄老学说重回主流B.政府保障小农经济C.主流价值观得到弘扬D.儒法逍思想走向融合4.唐代的扬州被视为大唐重镇,唐人诗句中对扬州的描绘随处可见。
上述诗句,可以佐证唐代扬州城①水路交通便利①市场交易繁荣①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①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A.①①B.①③C.①③①D.①①①5.研究发现,在西夏文文献中常出现双姓氏名字,如翟嵬名九、张讹三茂:在西夏文草书户籍账残卷中,一个乡里中30 户有不少是党项族与汉族通婚的家庭。
而《未史. 太宗纪》记载,宋至道元年(995 年)八月“禁西北缘边诸州民与内属戎人昏娶”。
据此可知A.宋与西夏政权关系紧张B.末朝社会风气封闭保守C.理学精神彤响社会生活D. 民族交融趋势不可逆转6.未代对屡试不第而又年岁偏大的士子,给予“特奏名进士”“特奏名诸科”等功名。
alevel历史大纲A级历史大纲A级历史课程是一门广泛研究人类历史的科目,旨在通过分析和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主题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以下是A级历史大纲的详细介绍:第一部分:简介历史大纲的第一部分旨在向学生介绍A级历史课程的目标和学习重点。
它将解释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以及该课程如何帮助学生开发并应用各种历史技能。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A级历史课程的结构和组成。
课程通常分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涉及特定的历史时期、地区或主题。
每个模块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将得到明确说明。
第三部分:核心内容核心内容部分是历史大纲的重点。
它将覆盖A级历史课程中学生必须学习和理解的核心历史事件、人物和主题。
这些内容将根据不同的模块进行组织,以确保学生对各个方面的历史有全面的了解。
第四部分:评估要求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通过定期的评估来评估。
这个部分将描述A级历史课程的评估要求和标准。
具体的评估形式可能包括考试、论文、演讲等。
评估将根据学生对核心内容的理解和能力来进行。
第五部分:教学资源这一部分将列出适用于A级历史课程的教学资源。
这些资源可能包括教科书、参考书籍、文献、在线数据库等。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以支持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
第六部分:学习支持和建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历史大纲的最后部分将提供学习支持和建议。
这些建议可能包括学习技巧、阅读建议、研究方法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结论:A级历史大纲是一份详细描述A级历史课程的文档,它定义了课程的结构、核心内容和评估要求。
通过遵循这个大纲,学生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学习,同时培养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历史大纲的发布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框架,以确保高质量的历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