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版宣贯
- 格式:pdf
- 大小:8.83 MB
- 文档页数:86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新规范技术宣贯班内容介绍常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心 吴祖德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介绍《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技术宣贯班内容介绍给大家,供参考学习。
关 键 词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1 前言新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老的规范就废止。
按国家规定,8-10年规范要完成一轮修改,本规范部立项后2年完成,先由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经评审审批)——报批稿。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修订,明年年底完成。
本规范出版时,稿子改乱了,使用时要注意,条文与条文说明一起用,因为有的把条文中的内容移到条文说明中去了,合起来才能正确使用。
2 内容介绍(1)第三章“设计参数”,应改为“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章的主要修改内容: 1)增加面层混凝土板极限断裂的验算(即就是重载的一次性破坏验算,()r t p r f r ≤+max ,max ,σσ (3.0.4-2)) 2)无机结合料类和沥青结合料类基层, 按分离式双层板模型进行结构分析 (见下路面结构分析模型图)3)增加贫混凝土或碾压混凝土基层的疲劳断裂设计标准 (br bpr r f r ≤σ (3.0.5))4)改称设计轴载,增加极重交通荷载等级(100KN 单轴—双轮组荷载作为设计轴载外,对极重交通荷载等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宜选用货车中占份额特重车型的轴载作为设计轴载) 公路等级 高速 一级二级 三级 四级 设计基准期30年20年15年10年(3)路面结构分析模型(4)交通荷载分级原提出方案另外,风景区、乡村,也可按80K N~60KN轴载进行计算。
最后未获通过,因为交通部公路运输条例中已立法,规定轴载100KN。
提出方案原因:因为实际超载严重,如在矿区运料车,有“百吨王”的运料车。
由于水泥混凝土的疲劳损伤量对轴重很敏感(与轴重比成16次方的关系),对于特重轴载采用100KN设计轴载进行设计时,基准期内的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往往会达到天文数字。
耐久性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设计暨标准宣贯继续教育1 科学决策技术(1)检测。
研制和改进了多种型号的路面快速检测车和无损检测装备,每年干线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数据快速检测覆盖率可达到100%。
(2)评定。
新修订并发布施行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5210——2018),使公路技术状况的评定更加科学合理。
(3)决策。
路面、桥梁和隧道等专业的管理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为公路养护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工具。
(4)管理。
通过“公路资产管理系统”的推广用,使公路养护工作从修修补补上升到资产管理、增值保值的新高度。
2 预防性养护技术预防养护已成为公路养护工程分类其中的一类,交通运输部对路面预防养护也规定了每年实施的最少比例。
预防性养护技术得到稳步发展,形成了从0-40mm的各种封层、罩面的技术体系:雾封层(包括含砂雾封层);碎石封层(包括纤维封层);微表处和稀浆封层(包括精表处和超粘磨耗层);复合封层(碎石封层或纤维封层+稀浆封层或微表处);薄层罩面(25-40mm各种沥青混合料罩面);超薄罩面(10-25mm各种沥青混合料罩面);复合罩面(碎石封层+超薄罩面或薄层罩面)等。
预防养护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得到明显提高。
3 路面材料循环利用技术据测算,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每年可回收再生利用的面层材料约2亿吨。
交通运输部在“十三五”公路养护发展纲要中,对旧路面材料的回收和再生利用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修订并发布施行了《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T 5521—2019)。
各地在养护工程实践中,也逐步完善了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体系。
就地冷再生、就地热再生、厂拌冷再生、厂拌热再生、全厚式再生等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使旧沥青路面材料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
4 新型路面结构组合针对我国沥青路面使用寿命过短和早期损坏等问题,各地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四种典型结构:半刚性基础层+沥青混凝土面层;半刚性基层+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面层;半刚性基层+大碎石沥青混合料联结层+沥青混凝土面层;土基+垫层+全厚式沥青混合料面层。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9.03.22•【文号】交办公路函〔2019〕415号•【施行日期】2019.03.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路正文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交办公路函〔2019〕4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交通运输部2018年第81号公告发布了《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JTG 5421—2018,以下简称《规范》),并于2019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为做好《规范》的贯彻实施工作,经交通运输部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力提升沥青路面养护工程设计水平(一)规范设计流程及成果形式。
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单位依据《规范》相关规定,严格要求设计单位遵循设计流程开展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并编制设计文件。
主要设计流程包括:调查与评价、病害诊断与养护对策选择、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等。
(二)细化路况调查及数据分析。
沥青路面养护工程设计应当以专项检测或评估为依据。
《规范》根据各设计阶段不同的数据需求,规定了路况调查与数据分析的要求及方法。
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单位,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开展路况调查与数据分析工作。
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在《规范》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检测频率或增加检测指标,夯实数据基础。
(三)强化病害诊断与养护对策分析。
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组织设计单位,加强旧路性能及结构承载能力的评价,强化对沥青路面结构显性及隐形病害的诊断分析。
在审查沥青路面养护设计方案时,应重点关注病害原因诊断的准确性及技术方案的针对性。
同时,及时总结沥青路面养护设计经验,适时建立适用于本地区的病害诊断专家知识库及养护对策库,促进养护设计经验的推广及设计水平的提升。
(四)精准化养护方案设计。
沥青路面规范文件
这个规范啊,就像是给沥青路面施工的一本“秘籍”。
从沥青材料的选择开始就有要求,就好比你做菜选食材得精挑细选一样。
它规定了什么样的沥青适合用在不同的道路上,比如高速公路可能就得用质量更好、性能更稳定的沥青。
在路面的施工工艺上,那更是详细得很。
像摊铺沥青的时候,多厚才合适都有说法,太薄了容易坏,太厚了又浪费材料还可能出现别的问题。
还有碾压这一步,用多大的压路机,碾压多少遍,这都像是给施工队定了个“魔法咒语”,按这个来做,才能让沥青路面压实得刚刚好,就像把蛋糕压得又平整又紧实。
还有对温度的控制哦。
沥青施工就像烤蛋糕,温度很关键。
不同的施工环节温度要求不一样,温度太低了,沥青就不容易铺开,就像冬天里的蜂蜜一样,黏糊糊的动不了;温度太高了呢,又可能会出现一些化学反应,影响路面的质量。
另外还有一些关于路面平整度、接缝处理之类的规定。
平整度不好,那车在路上开起来就像坐过山车似的,颠得很。
接缝处理不好,那就是路面的“伤口”,容易从这里开始坏。
后来又有了新的修订版之类的,反正都是为了让沥青路面修得更好,更耐用,就像给道路穿上一件质量超棒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