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层住宅建筑设计实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建筑设计中的结构优化技术的实例分析在建筑设计中,结构优化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结构优化技术,设计师可以将建筑结构设计得更加合理和高效,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建筑成本,同时还可以优化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功能性。
本文将以某建筑项目为例,对结构优化技术进行实例分析。
某高层办公楼项目的结构设计中,结构优化技术被广泛应用。
这座办公楼总高度达到了60层,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设计师采用了多种结构优化技术进行分析和优化。
首先,通过结构空间优化技术,设计师在满足建筑布局和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结构所占用的空间。
在这个项目中,设计师采用了多样化的设计手段,如层间高度的灵活调整、楼板形状的优化以及内外墙结构的合理布局等,将结构所占用的空间降到最低。
这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率,还可以节省建筑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建筑成本。
除了空间优化外,结构形式的优化也是结构优化技术的重要内容。
在该项目中,设计师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通过模型分析和有限元计算,优化了结构形式,提高了抗震能力和结构的稳定性。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通过调整结构的柱网间距、柱的尺寸和剪力墙的位置等参数,实现了结构效果的最优化。
与此同时,设计师还采用BIM技术对整个结构进行三维建模和分析,从而更加精确地评估和优化结构的性能。
此外,材料的优化也是结构优化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在该项目中,设计师通过材料性能的研究和对不同材料的比较分析,选择了合适的材料,以降低建筑的自重,并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对于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如主梁和主柱等,设计师采用了高强度的钢筋混凝土材料,以确保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而对于非承重构件,设计师则采用了轻质材料,如空心砖、轻质混凝土等,以减少建筑的自重,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该项目中,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种结构优化技术之外,设计师还采用了地震响应减震技术和结构非线性分析技术等,以进一步优化建筑结构。
某高层住宅建筑设计实例探究作者:周友谊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4期摘要:现代的居住建筑已经不仅仅限于居住,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因素与建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所以,在住宅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合理性、统一性及舒适性。
文章主要介绍了住宅建筑设计原则,并通过工程实例,针对某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相关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住宅建筑; 设计原则; 低碳节能设计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近年来,如何使住宅区规划设计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住宅区真正成为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大众所欢迎和接受,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投资价值的商品是设计者面临的新的课题。
本文以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经历,论述了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相关要点。
一、高层住宅建筑设计原则(1)建筑设计的统一性。
高层建筑设计不再单纯建筑单体的规划设计,而是以一定规模的小区作为前提,小区的规划设计首先以人为本,同时营造更优美的室外环境。
要求功能合理,让居住者能在其中方便、安全、卫生、舒适地生活。
住宅内部房间齐全,动静分开,洁污分离;主要居住的房间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各种设施齐全,能满足节能的要求。
(2)建筑细节的合理性。
未来的住宅标准将有很大的提高,细微之处将得到重视。
节点细部设计在于整体布局合理,功能性强,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细部设计、节点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设计的尺寸、体量都应从人的生理学考虑,作为主体人感受到外部环境的舒适程度,可以直接衡量设计的好与坏,千万不能忽视细节的小问题,一切从人的需求考虑是获取成功的关键。
(3)建筑空间的舒适性。
现在,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不仅是“住得下”,而且要“住得好”,这就是说人们对住房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住宅要方便、舒适、自由、美观。
对室内采光、日照、通风、采暖、景观等因素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现代、接近自然,要有时代感,体现自由、体现家庭的亲切感。
二、实例分析2.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建设项目用地南侧八栋高层住宅楼,设计总建筑面积61193.8㎡,地下一层车库层高为5.0米,住宅首层层高4.45米,建筑总高度55.45米,容积率1.94,密度27.6%,绿地率30.2%。
超 250米高层建筑设计的要点实例分析摘要:超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名片与形象的直接体现,以天誉南宁东盟创客城东盟塔(2-1号楼)为例,从立面设计与结构设计的结合、层间防火与立面冲突的处理、备用疏散楼梯的设计要点、消防电梯设计、避难区设计、楼梯间防排烟固定窗设置等方面阐述超高层设计难点及要点。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立面设计;结构设计;消防设计1背景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名片,是天际线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其对设计合理性、消防救援、建造技术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建筑,随后各地相继出台政策,高度不超500m。
2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以上海中心大厦与深圳京基100大厦为例,超高层建筑设计需重视以下问题。
1)明确入口,在首层、2层或高层有多个大堂,设置导向标识,避免使用流线重复。
2)为提升使用效率,超高层电梯进行分段、分区、群控设置,需明确到达及转乘楼层。
3)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分为内筒及外筒,立面造型上将主题与幕墙拉开一定距离,形成灰色空间,结构关联旋转的美,使形体更灵动。
引入泛光设计后,更体现“龙形”设计理念。
但也存在楼层使用率低,内部人员观景效果差等问题。
4)如遇大风,在超高层顶部有明显的晃动感。
上海中心大厦拥有被誉为“定楼神器”的阻尼器,阻尼器的单边摆幅极限为1m。
2019年“利奇马” 台风使上海中心大厦的摆幅达到峰值70cm,是建成后的最大摆幅,感官上使人产生恐慌感,越高越明显。
5)深圳京基100大厦设计建造时间较早,2007年开工,2011年封顶,此时,《建筑高度大于250m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公消〔2018〕57号)尚未出台,但深圳京基100大厦早在10年前超前使用备用疏散楼梯概念及消防疏散电梯,突破了技术、消防及结构难点。
2018年出台的《建筑高度大于250m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借鉴了该项目的消防加强措施。
实例分析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作者:张金林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6期摘要: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结构设计方面的经验,以实例分析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希望为结构设计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框架剪力墙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many years of experience, example analysis of tall building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 design,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peer.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frame shear wall中图分类号:TU21、框架-剪力墙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高层建筑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水平荷载是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
分析水平荷载与结构体系的关系,根据建筑高度、尺寸和其他条件,选择经济而有效的结构体系,是结构设计的首要问题。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中,主要有框架-剪力墙、筒体和巨型结构体系。
这些体系的受力特点、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侧向刚度和抗震性能等都各有不同,框架结构侧向刚度差,抵抗水平荷载能力较低、底部层间位移大,对抗震不利,但具有空间大,平面布置灵活等优点,剪力墙结构则相反,抗侧力强度和刚度均很大,但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应大空间的要求。
而框架-剪力墙结构却有两者的优点,在同一结构单元中同时采用框架和剪力墙结构,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因而它广泛地应用于高层建筑中。
如新疆的海德酒店、乌鲁木齐的瑞达国际、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二部等。
高层建筑实例分析一、引言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标志之一,它们拥有独特的外观和卓越的技术设计,成为城市天际线上的亮丽明星。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体的高层建筑实例,探讨其设计与建造的特点,以及对城市发展的贡献。
二、实例一:北京国家大剧院北京国家大剧院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地带,是一座集演艺、文化和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群。
该建筑由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采用流线型的外观,犹如一艘巨大的船只横空出世。
大剧院内部采用了最先进的声、光、电技术,为观众带来极致的视听体验。
这一建筑为北京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象征之一。
三、实例二:迪拜哈利法塔迪拜哈利法塔是全球最高的人工建筑,也是迪拜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塔身由钢筋混凝土支撑,外观呈现出优雅的曲线。
塔顶部分设有空中露台、餐厅和游泳池,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观光体验。
哈利法塔在世界上树立了一个技术和工程的奇迹,对于迪拜的城市形象和旅游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实例三:纽约帝国大厦纽约帝国大厦是美国纽约市的代表性地标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摩天大楼之一。
该建筑采用了装饰艺术和新哥特式风格的建筑设计,拥有独特的尖顶和墙壁雕塑。
帝国大厦不仅提供了一流的办公和商业空间,还设有观光楼层,为游客提供俯瞰纽约城市美景的机会。
无论是在电影中还是在实际生活中,帝国大厦都成为了纽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实例四: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中国上海,是上海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该建筑高度达到632米,是亚洲最高的摩天大楼。
中心大厦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元素,外观犹如一根巨大的竹子,象征着上海对未来的无限可能。
大厦内设有办公、酒店、观光等设施,为上海提供了世界级的商务和旅游场所。
六、结论通过对以上几个高层建筑实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高层建筑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给城市增添了壮丽的风景线,还提供了先进的功能和设施,成为城市文化和经济的重要支撑。
实例分析高层住宅楼给排水施工1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高层住宅楼,一共有12层,总建筑面积15420m2,设裙楼2层,地下室1层,采用框架结构,属二类高层民用建筑,其给排水系统施工具有管道类型多,布设空间小,施工难度大的特点,因此,如何控制好给排水管道安装的质量成为了本工程施工的重点。
2 施工的重点和难点(1)在土建施工阶段需要做好给排水预埋工作,以避免造成管线预埋、预留不准确或漏留、漏埋。
(2)高层建筑大部分设备设计安装在地下室,设备管线多,容易出现矛盾冲突,同时易造成空间降低,严重影响使用功能。
因此需要严格审核设计施工图纸并及时与设计师沟通,以合理地解决问题,做到事前控制。
(3)标准层。
转换层及标准首层建筑结构较为复杂,梁、柱密集,管道的敷设较难解决;标准二层以上给排水套管、洞口管线留设基本一致,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建筑物使用及美观等方面有很大影响。
3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3.1 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预留埋设→地下室支架→地下室管道安装→管井支架→管井立管安装→管道试压→产品保护→交工验收。
3.2 施工难点的优化为了解决住宅楼给排水施工难点,本工程提出了加强预留预埋、分区施工、样板层等解决方法。
(1)预留预埋。
预留预埋是建筑给排水施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预留预埋的套管、孔洞及管井的准确性将影响到给排水施工质量,以及厨、卫管道安装及净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减少对构筑物结构的破坏以及事后出现凿孔和预埋套管的偏移。
技术人员需要吃透施工图纸,并熟悉设备、洁具等的安装尺寸及安装工艺,并对重点部位(如标准首层)做出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对比结构尺寸绘制给排水预埋图和提前形成各楼层预留、预埋统计表,每一处预留预埋完毕后对照统计表检查位置及数量。
在确保管道、设备安装位置准确的情况下,应对预留孔及预留套管周边加强振捣,保证振捣密实,避免套管周围出现孔洞造成绕渗并应在浇铸混凝土时及时纠正预留孔和套管的偏移。
(2)分区施工。
某超限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与抗震分析摘要:在超高层住宅建筑中,剪力墙结构为其主要的结构形式。
合理布置剪力墙,能够使超高层建筑具有更强的抗震性、舒适性和安全可靠性。
一般对于建筑高度100m以内的建筑,剪力墙布置较为简单,主要是根据建筑所需的内外墙布置,适当将这些砌体墙在合适的位置改成剪力墙,既满足建筑功能又满足结构安全需要即可。
但对于超高层建筑,尤其超限高层,由于建设方追求户型的品质,结构高宽比远大于规范值,又要求户内剪力墙尽量的薄,这就给我们结构设计带来很大的挑战。
下面就以武汉绿城·黄浦湾项目1#楼为实例介绍一下超高层住宅结构剪力墙设计及抗震分析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超限高层、性能目标、剪力墙、弹塑性时程1、工程概况武汉绿城·黄浦湾项目坐落武汉江岸区二七滨江商务区。
项目总占地面积47954平方米,拟建建筑面积384674平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79997㎡,地下建筑面积88997㎡;综合容积率5.84。
拟建建筑含6栋169.9米的超高层;3栋140米超高层;2栋100米以下高层。
本工程 1#楼地下二层,地上层数为 51 层,房屋高度为 169.90m,建筑面积24914m2,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属于 B 级高度建筑,按《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2015 版)要求须进行结构抗震专项审查。
1#楼超限情况见下表:2、结构布置及设计理念1#楼结构标准层布置根据上图及结构超限统计表格可以看出,本工程建筑高度169.9m,接近《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中对6度区B级剪力墙结构高度限值(170m),结构等效高宽比8.6,超规范限值(规范限值)约45%,且该建筑位于长江边,按规范地面粗糙度取B类,风荷载较大,结构层间位移角受风荷载控制。
本工程属于江景豪宅,建筑开间较大,且要求户内剪力墙不能做的太厚(厚度不大于300mm为宜)。
为了满足建筑功能又能满足结构计算指标的要求,本工程设计时,在剪力墙布置方面采取以下措施:(1),建筑四周剪力墙加厚,按400~500mm控制,增强结构整体抗扭及抗侧能力,以满足规范位移比、位移角及刚重比等要求;(2),建筑图中A轴与M轴面需要大开间,不能设置较长的横向墙肢,为解决结构抗侧刚度不足问题,跟建筑专业协商,在阳台部位将剪力墙加厚,形成一个大端柱带一段墙肢的结构型式,既增加结构抗侧刚度,又能减小户内剪力墙厚度。
某高层住宅建筑设计实例分析
摘要:近年来,如何使住宅设计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住宅真正成为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大众所欢迎和接受,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投资价值的商品是设计者面临的新的课题。
文章主要结合建筑设计实例,针对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理念及规划思想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住宅建筑设计注意事项,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理念平面设计造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某高层住宅楼,总建筑面积为 18500m2,一共25层,建筑高度为82m,地下一层为停车库,地上一层均设置为杂物房,二层到25层为住宅楼;采用剪力墙结构设计,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建筑总平图见图1。
2 设计理念
(1)和谐共生建筑外部空间形态与周边外部空间环境的融合,形成与城市空间的对话,构建优美街景空间形态。
(2)人性化邻里空间。
人性化的空间环境与开发力度和强度的高度统一,在提高土地经济效益的同时因势利导,在平面设置的阶段考虑到人们的社交需求,构建有序的交通流向,创造良好的外部交往环境,合理引导人们的交往意向,创造具有特色与个性的人居环境。
(3)结合建筑空间形态,配置绿化景观及公共服务用房,营建
自然生态的绿色健康社区。
(4)强化现代城市交通安全意识,充分利用绿化分隔、景观引导、设施限制等方法,实现最大限度的人、车交通分离。
(5)贯彻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环保等要求,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
3 设计思想
针对须经政府规划部门审批通过的附有地下室停车库、杂物房等一栋25层高的住宅楼设计,我们首要任务是满足建筑红线的退缩要求,确定各功能分区的布置,利用原有地形合理安排各主要出入口。
在整个住宅建筑中,东面、西面、南面均设置了出入口大门2m 宽的道路将整栋建筑包围,把各出入口贯通相连除了各功能占地外,剩余的用地用作公共活动空间公共绿化组织内部庭院,使每位住户都能感受到诗意性的设计理念和人性化的关怀。
4 住宅建筑设计
4.1 户型设计
在住宅户型设计中,应兼顾舒适性、功能性品味性等特点。
户型分为建筑面积95m2、120m2、150m2、165m2四种类型。
户型设计原则为提高实用率,减少公摊面积,同时保证候梯厅公共活动空间尺度适当、明亮。
户型均为经典户型,面积分配合理,功能分明,住宅楼内所有住户均可见小区绿色景观,所有户型均无对视干扰,私密性强。
4.2 造型设计
单体立面结合简洁的建筑型体,以朴实的材质( 面块、涂料、玻璃、石材等) 塑造简洁、大气、明快的建筑形象。
通过对墙体和阳台飘窗等的竖向排列和分段划分,使立面形象挺拔而比例适中,统一又活泼。
对立面材质进行了细致设计,结合屋顶细部处理、墙面材质的组合,使立面以崭新的建筑形象与周边环境相应。
4.3 智能化设计
本住宅建筑以科技为先导,具备基本智能化水平,包含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可视对讲、防盗监控、火灾自动报警等相关系统,力现代物业管理及用户提供方便。
4.4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采用以人为本的原则,用简短便捷的入口走廊把各个单元住户空间连接起来在本住宅楼中,设置了2部电梯。
针对一般家庭的组成,每层楼相应设计了5房2厅和3房2厅2种户型。
其内部功能区域包括客厅、餐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每个功能区域均可以直接采光,自然通风,朝向合理,无视线干扰,完全符合住宅功能需要。
在厨卫设计中,以小康生活为基准,在保证使用安全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合理的程序、适宜的人体尺度,据此安排各种应有的厨卫设备,特别做到洗厕分离,同时卫生间采用地沟,使管线不进家,保证维修更新的方便。
在设计上,客厅与阳台门的分隔物一个24m宽的落地玻璃门组合,坐在客厅可将室外风景尽收眼底,尤其是低层的住户,坐在客厅就可将小区内的绿色景观一览无遗所有套型均设计了2个卫生间,餐厅与厨房联系紧密,各
个房间的空间尺度合理适用。
4.5 建筑立面设计
建筑采用新都市主义风格,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体现了现代人的生活价值取向与欣赏品位,将全方位的建筑形象置于绿树环抱中营造现代都市绿园。
其建筑造型设计遵循庄重、简捷、经济、美观、实用的原则,使外观形象既满足地域惟建筑的要求,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在本工程建筑立面设计上,着重考虑了建筑的整体性,妥善处理好平面不规则的凹与凸、虚与实、重点与细部、比例与尺度,以及线条、色彩、材料质感等关系,使建筑更有韵律,更具时代气息建筑阳台栏杆打破传统的砖砌栏杆设计,采用了不锈钢玻璃栏杆,可使室内客厅更通透明亮宽大的玻璃窗与墙面的实体相隔,令建筑更有线条美,空调位设计在上下凹凸窗之间。
在建筑墙体方面,3层以下墙面用深灰色面块,3层以上采用淡紫色面块。
4.6 绿色环境设计
长期以来,绿化的规划设计应抛弃以往过分注重人工构筑物,过分重视建筑小品的传统,尽量提高绿化面积,注重发挥绿色植物净化大气、防风、防尘、防噪的作用。
因此,本工程进行绿地设计时,不仅设计有草地,更要有乔灌树木,在中心绿地应有大树。
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立足于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优先选择乔木,并对乔木、灌木、地被、草地的进行合理配比。
该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应做到疏密有致,通常在密处配置层次分明的植物,疏处保留完整的草坪,形成空间上的对比关系。
另外,在配置植物时还需充分考虑
植物的季节变化,使住区环境一年四季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特点,不一定要做到四季有花可赏,但必须充分体现季节的特色,为人们创造出安静、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4.7建筑节能及环保设计
本工程住宅楼设计之初,策划人就已坚定了建筑节能利国利民的目标,明确兴建节能居住建筑的方向。
在本工程住宅楼规划设计中,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严格执行国家建筑节能标准,采用了经认定性能优异的建筑节能材料、产品,科学设计,采取外围护墙经济、适用、环保、节能做法( 即外墙保温层采用聚苯乙烯 eps板,以消除“热桥”的影响,减少热损失),住宅外窗玻璃的节能做法(即在本工程住宅楼门窗的设计上,从材质到位置都充分考虑了对节能设计的影响,选用了塑钢普通中空玻璃窗,比起挡风雨透视换气的单层或双层普通平板玻璃,其保温隔热性能更具有节能的优势),给排水支管道采用 ppr 塑料管材等措施,从而提高本工程住宅楼居住的舒适性,缓解资源紧张的现状,符合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
5 结束语
总之,针对本工程住宅楼设计理念及注意事项分析,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设计经验:
(1)适用性。
住户单元的房间低窗台设计,客厅餐厅都能直接通风采光,可使住户与室外大自然环境更靠近,生活更健康。
(2)美观性。
建筑立面利用了重复的竖向线条,增强了建筑的
韵律和整体性
(3)节能环保性。
本工程住宅楼建设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在设计时注重节能、节材、节地,并注意环境保护,力争为住户创造良好的室内外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严剑斌.浅析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探讨[j];四川建材;2009(01).
[2]李斌.住宅建筑的节能及规划设计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