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检测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0.86 KB
- 文档页数:20
水质检测服务的优化方案与建议背景水质检测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
为了提高水质检测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我们提出以下优化方案和建议。
优化方案与建议1. 自动化检测流程引入自动化检测设备和系统,可以提高水质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自动化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取样、自动分析和自动记录数据,减少人为误差,并且可以实时监测水质指标。
自动化系统可以对检测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提供更全面的水质评估和预警功能。
2. 数据共享与协作建立水质检测数据共享平台,促进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作。
通过共享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水质状况,发现问题和趋势,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数据共享还可以提高整体水质监测的效率,避免重复工作。
3. 持续监测与定期评估建立持续监测机制,实时监测重要水源地和水质关键区域的水质数据。
定期评估水质状况,分析数据趋势和变化,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和污染源,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
持续监测和定期评估可以提高水质检测的灵敏度和预警能力。
4. 人员培训与技术支持加强水质检测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最新的水质检测技术和方法,数据分析和解读,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技术支持可以提供实时的问题解答和指导,确保水质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5. 宣传与教育加强水质检测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水质检测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通过宣传活动和教育讲座,向公众介绍水质检测的重要性,普及水质指标的解读和意义,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和改善水质。
宣传与教育可以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水质监测和保护工作。
结论通过以上的优化方案和建议,我们可以提高水质检测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保护。
在实施这些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确保方案的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
同时,需要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共同推动水质检测服务的优化和改进。
水质检测运行实施方案一、前言。
水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水质检测则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水质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水质检测运行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的。
本实施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水质检测工作流程,保障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水质监测工作效率,确保公众饮用水安全。
三、实施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各类水体的水质检测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自来水、地表水、地下水等。
四、实施方案。
1. 检测计划制定。
根据水质检测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水质检测计划,明确检测的时间、地点、频次和项目。
2. 采样点确定。
根据水质检测计划,确定采样点的位置,保证采样点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3. 采样器具准备。
准备好符合水质检测要求的采样器具,确保采样器具的清洁和完好。
4. 采样操作。
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水样采集,注意采样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避免外界污染。
5. 样品保存。
采样后,及时将水样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或者按照要求进行样品保存,防止样品变质。
6. 实验室分析。
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确保分析仪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7. 数据处理。
对实验室得到的水质分析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形成水质监测报告。
8. 结果评价。
根据水质监测报告,对水质进行评价,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质量控制。
1. 内部质量控制。
建立和完善水质检测工作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技术规范。
2. 外部质量控制。
参与国家、行业组织组织的水质检测质量控制活动,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人员培训。
对从事水质检测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采样操作、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七、设备设施。
保证水质检测所需的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责任分工。
明确水质检测工作的责任分工,保证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九、总结。
水质检测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工作,本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力地推动水质检测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为保障水质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水质检测运行实施方案为了保障水质安全,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我市决定对水质进行全面检测,并制定了水质检测运行实施方案。
一、检测范围。
本次水质检测范围涵盖全市范围内的自来水、地表水、地下水等各类水源,包括城市供水系统、农村饮水工程、工业废水排放口等。
二、检测项目。
水质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pH值、浊度、余氯、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含量、有机物污染物等指标的检测。
三、检测频次。
针对不同水源和用途,确定不同的检测频次。
城市自来水每日进行检测,地表水每周进行检测,地下水每月进行检测,工业废水排放口每季度进行检测。
四、检测机构。
由市环保局指定具有资质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水质检测工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客观、准确。
五、检测责任。
各相关单位要落实好水质检测的责任,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城市自来水公司要保证自来水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农村饮水工程负责人要加强对饮水水质的监测,各工业企业要加强对废水排放口的监测。
六、检测结果处理。
对于检测结果异常的水源,要立即停止供水或排放,并立即进行调查处理,直至水质恢复正常。
对于超标的水源,要追究责任,进行相应的处罚。
七、监督管理。
市环保局将加强对水质检测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检测工作的严谨性和公正性。
同时,市民也可以通过举报电话对水质检测工作进行监督。
八、宣传教育。
市政府将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水质检测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水质检测工作的关注度,增强市民对饮水安全的信心。
总之,水质检测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健康,是一项重要的公共事业。
我们将严格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水质检测工作,确保水质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方案首先,采样是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采样时,需要选择代表性的样品点,例如村庄的水源渠道、自来水管道和家庭自备井等。
对于井水,应当按照地理位置、供水人口密度、用水行为等因素确定采样点数。
采样时应注意避免样品与外界污染源接触,避免手指直接接触水样。
每个采样点应采集2-3个样品,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采样。
采样完成后,要做好标识,注明采样地点、时间和采样者等信息。
其次,检测项目及方法是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的核心内容。
常见的水质检测项目包括总大肠菌群、硝酸盐、亚硝酸盐、氟化物、重金属等。
总大肠菌群是农村饮用水中最常见的微生物指标之一,可通过培养方法进行检测。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农村饮用水中的常见无机物污染物,可通过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
氟化物是农村地区常见的水质问题之一,可通过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检测。
重金属是农村饮用水中的潜在污染物,可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测。
此外,还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增加其他项目的检测。
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评价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安全性。
根据国家和地方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估。
例如,对于总大肠菌群,按照水质卫生标准,应该没有检出。
对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按照相关标准,应该低于一定的限值。
对于氟化物,按照标准,应低于一定限值。
对于重金属,如铅、镉等有毒物质,应低于相关标准限值。
如果检测结果超过了标准限值,说明农村饮用水存在一定的水质安全隐患。
最后,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农村饮用水水质。
针对检测结果超标的项目,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例如,对于总大肠菌群超标的情况,可以采取在水源地加装消毒设施、定期清洗和消毒水管等措施。
对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超标的情况,可以采取合理施肥、科学排水等措施。
对于氟化物超标的情况,可以采用去氟设备等措施。
对于重金属超标的情况,则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水质治理措施,包括改进生产工艺、治理工业废水等。
综上所述,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方案需要包括采样、检测项目及方法、结果评价和措施改进等方面的内容。
水质检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保障水质安全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障水质安全,需要对水质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质检测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水质检测目的。
1.了解水体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评价水质状况;2.监测水质变化趋势,及时发现水质问题;3.为制定水质保护措施和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三、水质检测内容。
1.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水质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有机物和无机物污染物指标等;2.监测频次,根据水体类型和污染情况确定监测频次,一般为每月、季度或年度监测;3.监测方法,根据监测项目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4.监测地点,确定监测点位,覆盖水体的不同部位和水质变化情况。
四、水质检测实施方案。
1.确定监测方案,根据水体类型和监测目的确定监测项目、频次、方法和地点;2.选择监测机构,委托具有资质和经验的水质监测机构进行监测;3.制定监测计划,编制水质监测计划,明确监测时间、地点和责任人;4.采集样品,按照监测计划和方法采集水样,并做好样品标识和保存;5.实施监测,由专业人员进行水质监测操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6.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水质问题;7.报告编制,编制水质监测报告,提出监测结果和建议。
五、水质监测质量控制。
1.标准化操作,严格按照监测方法和操作规程进行监测操作;2.质量控制,参加质量控制实验,定期校准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3.数据比对,对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可靠性;4.质量评价,对监测质量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监测质量问题。
六、水质监测结果应用。
1.监测结果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水质状况;2.问题解决,针对监测结果提出水质问题和治理建议;3.政策制定,为政府制定水质管理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4.公众宣传,向公众发布水质监测结果,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水质监测方案范文一、引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水的质量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是保护水资源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旨在制定一份水质监测方案,以保障水质的安全和可持续。
二、监测目标水质监测的目标是评估水体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确定其是否达到特定的标准和要求。
监测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检测有害物质:监测水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有机物等,以确保其不超过相关标准限值。
2.监测水质指标:检测水中的各项指标,如pH值、溶解氧、浊度、电导率等,以评估水体的基本特性。
3.监测水生态系统:对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和生态指标进行监测,以评估水体是否对生态环境有害。
三、监测方法水质监测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具体监测方法应根据监测目标和实际情况确定。
以下是常见的水质监测方法:1.采样方法: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和采样容器,按照一定的频率和时间间隔进行采样。
采样时要避免外界污染和样品的自身变化。
2.分析方法:根据监测目标,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分析时要注意样品的制备和仪器的正确操作。
3.数据处理方法:对监测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出相应的水质指标和参数。
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和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四、监测频率水质监测的频率应根据水质状况、水体用途和监测目标确定。
通常,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常规监测:对水体进行定期的常规监测,以了解水体的基本特性和趋势变化。
可以每个季度或每年进行一次常规监测。
2.事件监测:在特定事件或活动期间,对水体进行增加监测频率的监测,以评估事件对水质的影响。
例如,在工业排污事件发生时,可以加大监测频率。
3.不定期监测:通过不定期的监测,对水体进行抽样监测,以研究特定问题或验证常规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五、监测评估和报告监测数据的评估和报告是水质监测的最终目标。
对于监测数据的评估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对比标准和指标:将监测数据与相关的标准和指标进行对比,评估水质是否达到要求。
水质检测方案教案教案标题:水质检测方案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水质检测的重要性和目的。
2. 掌握水质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能够设计和执行一个简单的水质检测方案。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水质检测的重要性和目的,例如讨论为什么我们需要检测水质以及水质检测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知识讲解:2. 介绍水质检测的基本原理,包括常见的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浊度等)及其意义。
3. 解释水质检测的方法,如使用试纸、仪器和设备等。
实践操作:4. 分组进行实验设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资源,选择一个水源进行水质检测。
5. 学生根据所选水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数据。
6. 学生使用相应的试纸、仪器和设备进行水质检测,并记录结果。
数据分析:7. 学生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他们可以使用图表、表格等方式展示结果。
8. 学生讨论数据分析的结果,总结水质检测的意义和问题。
总结:9. 总结本次实验的目标、步骤和结果,强调水质检测的重要性。
10.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教学评估:11. 对学生进行评估,可以通过讨论、问答、小组展示等方式进行。
拓展活动:12.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水质检测的相关领域,如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等,并进行相关研究或项目。
教学资源:- 水质检测仪器和设备- 水质检测试纸- 实验记录表格- 数据分析工具(如图表制作软件)教学延伸:- 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的代表来讲解水质检测的实际应用和案例。
- 组织学生参观水处理厂或相关实验室,深入了解水质检测的实际操作和流程。
教案注意事项:- 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安全,提醒他们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 鼓励学生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水质检测总体服务方案水质检测是指对水体中的各种物质及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水质的好坏,并给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水质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的饮水安全和环境的健康,因此水质检测的服务方案需要全面、准确、可靠。
一、服务范围:水质检测的服务范围主要包括饮用水源地、集中式饮用水系统、地下水、湖泊、河流等各类水体。
同时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室内自来水、游泳池水等特定水体检测。
二、检测项目:1.化学指标:包括总溶解固体、pH值、化学需氧量、溶解氧、硬度等化学参数,用于评估水体的酸碱性、氧化还原能力、溶解物质含量等。
2.微生物指标:包括总大肠菌群、埃希氏菌、肠球菌、沙门菌等微生物项目,用于评估水体中的细菌数量及种类,判断水体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3.有机物指标:包括总有机碳、有机氮、有机磷、挥发性有机物等有机物项目,用于评估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和有机污染程度。
4.重金属指标:包括铅、汞、镉、铬等重金属元素的检测,用于评估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情况。
5.农药残留指标:包括有机磷农药、杀虫剂等农药的检测,用于评估水体中农药污染的程度。
三、检测指标和标准:水质检测的指标和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确保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
同时,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可制定更严格的检测指标和标准。
四、检测方法:水质检测主要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
常规分析方法可以满足大部分水质检测需求,而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提供更准确、更高灵敏度的检测结果。
五、检测流程:1.取样:根据不同检测项目和需求,在水体中进行取样,并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2.准备:将取样的水体进行处理,去除杂质和颗粒物,保证后续检测的准确性。
3.检测:根据检测项目和方法进行水质检测,包括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有机物指标、重金属指标等。
4.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评估水质的好坏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5.报告:根据客户需求,提供详细的水质检测报告,包括检测结果、分析和评估意见等。
工程自来水水质检测方案一、水质检测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通过对自来水水质进行检测分析,及时了解自来水的水质情况,提前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自来水的质量安全。
2. 意义:保障居民饮用水的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健康,提高自来水管网运行管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二、水质检测项目及方法1. 外观检测:通过观察自来水的外观,包括水的清澈度、透明度、颜色等,来判断水质的基本情况。
方法:用肉眼直接观察水的外观特征,并记录所见情况。
2. 浊度检测:浊度是指水中悬浮颗粒的多少,浊度高则表示水质较差。
方法:使用浊度计测定水样的浊度值,浊度值越高表示水质越差。
3. pH值检测:pH值是衡量水的酸碱度的指标,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方法:使用专门的pH值测试仪器,对水样进行测定,判断水的酸碱性。
4. 氯含量检测:氯含量是影响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于消毒水。
方法:使用氯含量测试仪器,对水样中的氯含量进行测定,以判断水质的消毒情况。
5. 余氯含量检测:余氯是氯在水中的残留量,用于检测水的消毒情况。
方法:使用余氯含量测试仪器,对水样中的余氯含量进行测定,以判断水的消毒情况。
6. 总大肠菌群检测:总大肠菌群是细菌的一种,是反映自来水是否受到污染的重要指标。
方法:通过取样检测并用培养基培养出细菌,可以判断水样中的细菌数量。
7. 重金属含量检测:重金属是水质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
方法:使用重金属含量测试仪器对水质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以判断水的污染情况。
8. 有机物含量检测:有机物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对水质有较大的影响。
方法:使用有机物含量测试仪器对水样中的有机物含量进行测定,以判断水的有机物污染情况。
以上为水质检测的基本项目和检测方法,具体的检测方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
三、水质检测的流程1. 取样:根据所选的检测项目,按照相应的方法和程序,规范取样。
2. 样品准备:对取得的水样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准备。
水质监测采样方案一、采样目的为了加强分析人员的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根据《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 494-2009)的要求,在渭河草滩八路湿地公园段采样进行检测。
二、适用围适用于*河*段。
三、检测容和方法(1)检测点位确定根据及《地表水和污水检测技术规》的要求,在*河进入草滩段设置一个控制断面,一个点位进行取样详细见表1、表2。
表1采样垂线数的设置(2)采样方法根据《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14581-93)的要求进行采样。
(3)测定项目检测项目为:水温、流量、PH、电导率、溶解氧、透明度、BOD5、COD、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总大肠杆菌、高锰酸盐指数、磷酸盐、硫化物、氨氮、悬浮物、碱度、钙、钙和镁、酸度、亚硝酸盐、硝酸盐、动植物和石油类、硫酸盐、水质苯系物、挥发酚、苯胺类化合物、六价铬、总磷、氯化物、总氮、水质甲醛、总残渣、矿化度、全盐量、氟化物、总铬、游离氯和总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臭氧、氰化物、钴、镍、汞、砷、硒、铋、锑、铁、锰、铜、铅、锌、镉。
四水样采集(1)采样工具采样器材主要是采样器和水样容器。
关于水样保存及容器洗涤方法见表3。
注:(1) *表示应尽量作现场测定;**低温(0~4℃)避光保存。
(2)G为硬质玻璃瓶;P为聚乙烯瓶(桶)。
(3)①为单项样品的最少采样量;②如用溶出伏安法测定,可改用1L水样中加19ml浓HCl04。
(4)I,Ⅱ,Ⅲ,Ⅳ表示四种洗涤方法,如下:I: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三次,蒸馏水一次;Ⅱ: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二次,1+3 HN03荡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一次;Ⅲ: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二次,1+3 HN03荡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去离子水一次;Ⅳ:铬酸洗液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洗一次。
如果采集污水样品可省去用蒸馏水、去离子水清洗的步骤。
(5)经160℃干热灭菌2h的微生物、生物采样容器,必须在两周使用,否则应重新灭菌;经121℃高压蒸汽灭菌15min的采样容器,如不立即使用,应于60℃将瓶冷凝水烘干,两周使用。
水质监测方案完整版水质监测是保障水源安全、水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具有重大意义。
制定一套完整的水质监测方案可以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以下是一套完整的水质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标和范围1.监测目标:主要监测水源地、供水系统、工业废水排放点、环境水体等水体的水质状况,确定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水质标准。
2.监测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监测点位,并确保覆盖全面、典型和有代表性。
二、监测参数及方法1.监测参数:根据所监测水体的用途和污染源特点,确定监测项目,包括常规指标(如溶解氧、pH值、浊度、氨氮、总磷等)和特殊指标(如重金属、有机物、农药残留等)。
2.监测方法: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规指标可以采用标准方法进行监测,特殊指标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
三、监测频次和时间1.监测频次:根据实际情况和监测目的,确定监测频次,包括日常监测、定期监测和临时检测等。
2.监测时间:监测时间需要根据所监测水体的季节变化、污染源的排放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整,确保监测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监测装备和设备1.监测装备:为了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配备合适的监测装备,包括水质采样器具、分析仪器、数据记录器等。
2.检测设备:选择合适的检测设备,包括光谱仪、质谱仪、电化学分析仪等,以满足对不同水质指标的检测需求。
五、质控和质量保证1.质控:制定严格的质控程序,包括对监测仪器设备的校准、对监测过程的抽样和分析操作的规范等,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质量保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设立监测记录和报告的审核程序,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和解读,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六、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1.数据处理:对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合理的整理、归档和分析,采用适当的统计和计算方法,得出可靠的水质状况评价结果。
2.报告编制:编制监测报告,包括水质状况综述、数据分析和解读、问题分析和建议等,以供决策和管理部门参考。
湖水水质检测服务方案一、服务背景及目的:水是生命之源,水质的好坏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湖水是一种丰富的水资源,其水质的监测和评估对于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生活、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开展湖水水质检测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服务方案旨在通过对湖水的水质进行检测,分析湖水中的污染物、富营养化程度等指标,为相关管理部门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湖泊保护与治理工作的开展,实现湖泊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改善。
二、服务内容:1.样品采集: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选取典型的湖泊采集样品,并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2.物理性质检测:测定湖水的温度、PH值、溶解氧等物理性质指标,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和建议。
3.化学成分检测:检测湖泊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如悬浮物、氨氮、总磷、总氮、COD等指标,并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湖水的污染程度。
4.营养状况评估:通过测定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评估湖水的富营养化程度,为针对性的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5.生物学指标检测:通过测定湖泊水体中的叶绿素a、浮游植物密度等生物学指标,分析湖泊的生态状况和水质的演变趋势。
6.污染源溯源与防控:结合水质检测结果和遥感技术,分析湖泊污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和建议。
三、服务流程:1.需求确认:与客户沟通,了解需要检测的湖泊及检测目的,制定服务计划和方案。
2.样品采集:选取合适的采样点,按规定方法采集湖水样品,并记录相关信息。
3.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湖水样品进行预处理,如过滤、保存等操作,确保样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指标检测:根据客户需求和实际情况,对湖水样品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生物学指标的检测与分析。
5.评价与报告: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水质评价和质量分级,生成相应的检测报告,并向客户提供解读和建议。
6.溯源与防控:基于检测结果,进行污染源溯源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为湖泊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服务优势:1.专业团队:拥有一支专业的水质检测团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验技术,能够全面、准确地进行湖水水质检测。
一、任务由来按照自然地理学实验课程安排,通过前期调研查阅资料,拟定于2014年10月对宁夏大学B区金波湖进行水质监测。
二、监测对象概况金波湖位于宁夏大学B区,水深大概有1.5米,水中有水生植物、鱼及微生物。
此湖作为一个人工湖,水体流通不畅,更新速度较慢,易造成水质腐败,水中微生物增多,进而导致溶解氧降低。
经现场勘查发现,校园内学生在湖附近活动较多,对其水质影响较大。
三、监测依据及评价标准(一)监测依据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二)水质评价标准人工湖湖水水域功能区为一般景观用水,因此适用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第V类水体标准V类水体标准项目标准值项目标准值水温(℃)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氟化物(以 F-计) ≤ 1.5硒≤0.02砷≤0.1pH值(无量纲) 6~9 汞≤0.001 溶解氧 ≥ 2 镉≤0.01 高锰酸盐指数≤15 铬(六价) ≤0.1化学需氧量(COD) ≤40 铅≤0.1五日生化需氧(BOD5) ≤10 氰化物 ≤0.2 氨氮(NH3-N) ≤ 2 挥发酚≤0.1 总磷(以 P 计) ≤0.2 石油类≤ 1总氮(湖、库.以N计) ≤ 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3 铜≤ 1 硫化物 ≤ 1锌≤ 2 粪大肠菌群(个/L)≤40000 四、监测内容(一)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序号项目分析方法最低检出限(mg/L) 方法来源1 水温温度计测量法0.1℃GB/T 13195-19912 pH值玻璃电极法0.1(pH值) GB/T 6920-19863 电导率ES4 溶解氧DO 碘量法 0.2 GB/T 7489-1987 6 化学需氧量COD 重铬酸钾法5 GB/T 11914-19896 透明度7 氨氮 蒸馏和滴定法 —— GB 7478-878 总磷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0.01 GB/T 11893-1989 (二)采样及保存方法项目容器材质 保存方法 保存期采样量(ml)容器洗涤pH值 P/G 4℃ 12h 250 Ⅰ DO溶解氧瓶(G)加MnSO4和 碱性KI,4℃避光 24h 250 Ⅰ COD G 加硫酸,使pH<2,4℃ 48h 500 Ⅰ五日生化需氧量 溶解氧瓶(G)4℃,避光 6h 250 Ⅰ氨氮 P/G 加硫酸,使pH<2,4℃ 24h 250 Ⅰ 总磷 P/G 加硫酸,使pH≦2 24h 250 Ⅳ 注: (1) G为硬质玻璃瓶;P为聚乙烯瓶(桶)。
水质检测方案范文水质检测方案是对水体中的各种物理、化学指标和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旨在评估水体的水质状况,判断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本文将从实验准备、样品采集和处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等方面,详细介绍一个完整的水质检测方案。
一、实验准备1.确定检测目标和指标: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目标和指标,如pH值、溶解氧、总悬浮固体、氨氮、化学需氧量(COD)、总磷等。
2.配置实验设备和试剂:准备pH计、溶解氧仪、悬浮固体测定仪、氨氮测定仪、COD测定仪、总磷测定仪等实验设备,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准备标准溶液和试剂,如标准缓冲溶液、溶解氧标准液、氨氮标准溶液、COD标准溶液等。
3.建立质控体系:利用国家标准物质或认证实验室提供的参考物质进行仪器校准和质量控制,并记录校准结果和相关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样品采集和处理1.采集样品:根据采样点位的选取,选择有代表性的水样(如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在采样之前确保所有容器和工具消毒清洁。
2.样品处理:根据检测目标和指标的不同,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不同的处理,如过滤、稀释、酸碱调节等。
为了尽量减小实验误差,最好在样品处理前进行现场测试并做好记录。
三、实验过程1.pH值检测:将处理后的水样倒入pH计的测量容器中,等待数秒后读取pH值。
在测量之前应将pH计校准到标准缓冲溶液的pH值上。
2.溶解氧检测:使用溶解氧仪根据说明书操作,将处理后的水样倒入溶解氧检测瓶中,插入溶解氧电极,记录溶解氧浓度。
3.总悬浮固体测定:使用悬浮固体测定仪,按照仪器操作说明,将处理后的水样通过滤膜或离心等方式分离固体颗粒,称取滤膜或离心管,并通过干燥等方式测定其质量。
4.氨氮测定:使用氨氮测定仪,根据仪器操作说明将处理后的水样与试剂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定时间后,通过光度计等方式测定氨氮浓度。
5.COD测定:使用COD测定仪,按照仪器操作说明将处理后的水样与试剂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后,通过色度计等方式测定COD浓度。
水质检测方案水质检测方案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质检测的方法和流程。
2. 掌握如何对水质指标进行检测。
二、实验原理1. 使用PH试纸/PH仪测量水样的PH值。
2. 使用溴酸钾滴定法测量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
3. 使用硝酸钾滴定法测量水样中的硝酸盐含量。
4. 使用铁试剂测量水样中的总铁含量。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PH试纸/PH仪、溴酸钾试剂、硝酸钾试剂、铁试剂等。
2. 收集水样:从自来水龙头取得一定量的水样,约100mL。
3. 检测PH值:将PH试纸浸泡在水样中,待试纸颜色变化后与PH色比图对比确定PH值。
4. 检测溶解氧含量:将溴酸钾滴定液滴定入水样中,待溶液颜色变化后停止滴定,查看滴定液消耗量计算溶解氧含量。
5. 检测硝酸盐含量:将硝酸钾滴定液滴定入水样中,待溶液颜色变化后停止滴定,查看滴定液消耗量计算硝酸盐含量。
6. 检测总铁含量:将水样与铁试剂混合搅拌,待溶液颜色变化后使用滴管吸取一定量的溶液比色计测量。
四、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试剂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如有溅到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2. 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洗实验器材,保持清洁,并妥善处理废液和废弃物。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1. 记录PH试纸/PH仪测得的PH值。
2. 记录溴酸钾滴定液、硝酸钾滴定液、滴定液消耗量,并计算溶解氧含量和硝酸盐含量。
3. 记录滴管吸取的溶液比色计测得的结果,并计算总铁含量。
六、实验讨论1. 根据实验结果和标准,评价所检测水样的水质好坏。
2. 分析影响水质的因素和可能原因。
七、实验总结1. 总结水质检测的方法和流程。
2. 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的地方。
3. 将实验结果与实际应用进行对比和讨论。
以上是一种水质检测方案的基本步骤和流程,具体实验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做好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
水质监测全面检验方案1. 背景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加剧,水质监测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水资源,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全面检验水质的方法。
2. 检测方法本方案建议采用以下检测方法:2.1 物理检测物理检测是通过观察和测量水体的物理性质来评估水质。
常用的物理检测项目包括水温、水色、浊度等。
这些指标能够提供有关水体外观和透明度的信息。
2.2 化学检测化学检测主要通过分析水中的化学成分来评估水质。
常用的化学检测项目包括溶解氧、氨氮、总磷等。
这些指标能够提供有关水体中有害物质和养分含量的信息。
2.3 生物检测生物检测是通过研究水中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变化来评估水质。
常用的生物检测方法包括浮游生物调查、底栖生物取样等。
这些方法能够提供有关水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信息。
2.4 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检测是通过检测水中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来评估水质。
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培养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提供有关水体中潜在病原体和微生物污染程度的信息。
3. 检测频率为了保证水质监测的有效性,建议按照以下频率进行检测:- 常规检测: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测,覆盖所有物理、化学、生物和微生物检测项目;- 定期检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并重点关注水体中的关键指标;- 突发事件检测:在水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进行全面检测,以评估风险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4. 结果评估与反馈根据检测结果,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水质改善措施:针对问题指标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如污水处理、水体净化等;- 生态调控:通过生态修复等方式改善水体生态环境,促进自然修复;- 监测频率调整: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检测频率,以更好地监测和评估水质变化。
5. 结论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全面检验水质的方法,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和微生物等多个方面的检测项目。
通过定期检测和及时反馈,可以有效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确保水体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水质监测方案完整版一、背景概述水质监测是对水体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的过程,旨在保障水体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本方案旨在完整介绍水质监测的目的、方法、指标及频次。
二、目的1.对水体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了解其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
2.评估水体是否符合相关水质标准和环境要求。
3.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变化,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和修复水体污染。
4.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指导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三、监测方法1.采样方法采样应在每个监测站点代表性位置进行,避免人为干扰。
应使用专业采样器具,避免任何外部污染。
每次采样应收集足够数量的样品,确保能够进行多次检测和重复验证。
2.检测方法根据监测的目的和指标要求,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
常见的水质监测指标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悬浮物、溶解性无机物和微生物浓度等。
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和试剂进行检测。
3.数据分析方法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应进行统计和分析。
常见的方法包括均值计算、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水体的健康状况和趋势变化。
同时,还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对监测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以进一步理解和解释水质变化的原因。
四、监测指标及频次1.水温监测水温是衡量水体热量状态的重要指标,对水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具有重要影响。
应定期监测水温,观察其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趋势。
频次:每日监测。
2.pH值监测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指标,可用于评估水体的酸碱程度和水质状况。
应定期监测水体的pH值,了解其酸碱度变化情况。
频次:每周监测。
3.溶解氧监测溶解氧是水体中溶解的氧气量,是衡量水体中生物呼吸和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
应定期监测水体中溶解氧的浓度,评估水体的氧气供应状况。
频次:每月监测。
4.化学需氧量监测化学需氧量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氧化分解能力的指标,可以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和分解程度。
应定期监测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评估水体的有机污染程度。
水质检测运行实施方案一、前言。
水质检测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环节,对于水源地、饮用水厂、供水管网等环节的水质监测都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水质安全,制定水质检测运行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
本实施方案的目的在于规范水质检测工作,确保水质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水质检测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三、范围。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所有涉及水质检测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水源地、饮用水厂、供水管网等单位和个人。
四、实施方案。
1. 建立健全水质检测管理制度,明确水质检测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具体操作流程。
2. 配备专业的水质检测设备,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培训水质检测人员,提高水质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4. 制定水质检测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定期和不定期的水质检测计划,保证全面、及时地监测水质。
5. 加强对水质检测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及时分析水质数据,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6. 定期进行水质检测设备的维护和校准,确保检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7. 加强对水质检测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水质检测工作的规范和准确性。
五、实施效果。
通过本实施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规范水质检测工作,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水质安全,保障公众的饮水安全。
六、总结。
水质检测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环节,制定水质检测运行实施方案对于提高水质检测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相关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水质检测工作,共同为保障水质安全贡献力量。
以上就是水质检测运行实施方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
感谢大家的阅读!。
水质检测实施方案一、引言。
水质是人类生存和生活中至关重要的资源,保障水质安全对于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科学、严格的水质检测实施方案,对于保障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水质检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水质检测的重要性。
水质检测是指对水体中的各种物质、微生物、生物和理化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水质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问题,预防水质污染,保障人类饮用水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
因此,水质检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水质检测的实施方案。
1. 确定检测目标。
首先,需要明确水质检测的目标,包括监测的水体类型、监测的物质和指标等。
根据监测目标的不同,可以确定监测的频率和监测的内容。
2. 确定检测方法。
根据监测目标确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包括采样方法、分析方法等。
在确定检测方法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和监测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3. 制定检测计划。
制定水质检测的具体计划,包括检测的时间、地点、人员、设备等。
在制定检测计划时,需要考虑到监测的全面性和连续性,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采集样品。
按照检测计划,对水体进行采样。
在采集样品时,需要注意采样点的选择、采样方法的规范,保证采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5. 进行实验分析。
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实验分析,包括理化指标的分析、微生物和生物的检测等。
在实验分析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6. 结果分析和报告。
根据实验分析的结果,对水质进行评价和分析。
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保障水质安全。
同时,对监测结果进行报告,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通报监测结果。
四、水质检测的保障措施。
1. 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
建立覆盖城乡、河湖、地下水等各类水体的水质监测网络,保障水质监测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2. 加强水质检测技术研究。
不断加强水质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完善水质检测标准。
制定和完善水质检测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水质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眉湖水质监测方案1.眉湖简介及污染源状况 (1)2.眉湖水质分析 (3)2.1.水质采样 (3)2.2.固定指标分析 (4)2.3.附加指标:总氮的测定 (5)3.质量控制方法 (10)3.1.质量控制的意义及方式 (10)3.2.加标回收法 (10)3.3.测定率 (11)3.4.注意事项 (11)3.5.加标回收法的局限性 (11)3.6.加标回收率公式 (12)3.7.铬的加标回收 (12)4.总结分析数据 (13)4.1.基于模糊理论的贴近度综合评价法 (13)4.2.计算公式 (13)4.3.局限性 (14)5.水质分类: (15)5.1.国标标准 (15)5.2.水的分类 (15)5.3分级参数 (17)1.眉湖简介及污染源状况眉湖是2001年郑州大学新校区内构筑的景观湖,宽度从窄处的30米到宽处的100米左右,长度为800米左右,半包围核心教学楼的西半部,西临厚德大道,东临湖滨路,呈长弧形,因其整体外形像眉,故取名为“眉湖”。
眉湖又名“博雅湖”,此核心景观湖设计了一系列富有中原特色的人文景观,旨在展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高雅文明,寄予学子博采众长、雅趣共享。
通过走访和调查,我们了解到:眉湖采用的是循环水系统,包括局部的喷泉和上扬式曝气管的循环和整体的南北循环。
供水的水源有地下水和雨水两部分,其中地下水补给占主要部分,雨水来自处理过的贮存的雨水,贮存池在校园侧边杨树林。
供水水源头有两个:南端一个,北端一个;湖面较大,春夏秋蒸发量较大,在雨水较少的季节里,为保持湖面维持在一定的水位,后勤管理部门每三天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水;由于湖中放有大量的观赏鱼,为保证湖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维持鱼类的生存,整个湖共设计了11个潜入式曝气机,3个上扬式曝气机,采用交叉方位安置,不仅有充氧的功能,还能促进水的流动,防止湖水腐败。
湖分北、中、南三段,中段较长且水流和水质相对稳定,北端地势高(高10CM左右)相对比较封闭,南端因为设计有高低阶,因此南段和中段流通性好于北端和中段的流通。
近来我们发现眉湖湖水发绿、能见度低,有时还伴有异味。
为此我们环境监测自主小组决定对眉湖进行采样并检测其水质状况,了解眉湖水质现状并分析其污染的原因,希望可以根据实验结果对学校相关部门提出建议,从而更好的共同保护我们大家共同的眉湖。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眉湖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以下几处:(1)湖边绿化草皮和树的施肥、喷灌浇水过程,造成水体磷、氨氮含量超标,引起水体富营养化;1(2)眉湖作为一个人工湖,水体更新速度较慢,水体流通不畅,易造成水质腐败,水中微生物增多,进而导致溶解氧降低;(3)个别同学及外来人员从岸边或桥上向湖中随意丢弃垃圾;(4)北段眉湖岸边有一咖啡馆,时不时的见到他们在眉湖里洗拖把,可能造成了眉湖水质的污染;(5)重金属污染,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2.眉湖水质分析2.1.水质采样2.1.1.采样方式(1)采水器:聚乙烯塑料桶;直立式采水器(该采水器由采水桶,采水器壳和溶解氧采水瓶组成);有机玻璃采水器(该采水器由桶体,带輖的两个半圆上盖和活动底板等组成)。
(2)采样方法水样一般采瞬时样:水桶适合于采表层水,在水流较急时,水桶应固定在铁杆上。
水下采样一般可用直立式采水器,有机玻璃采水器,当水深较急时,则应配备相应的物件。
采时间混合样,可用连续自动采水器。
2.1.2.采样注意事项⑴采样时不搅动底部沉底物。
⑵采样时应保证采样点位置准确。
⑶洁净的容器在装入水样前,应先用该采样点水冲洗3次,然后装入水样。
并按要求加相应的固定剂,添写标签。
⑷待测溶解氧的水样应严格不接触空气,其他水样尽量少接触空气。
⑸认真填写水样采集记录,现场记录清晰,项目完整。
⑹应保证采样按时,准确,安全。
2.1.3.采样点位置,频率由于本组人员比较少(共四人),考虑到实际情况,故选取两个点。
采样持续三天,位置如图所示2.2.固定指标分析2.3.附加指标:总氮的测定2.3.1.实验目的大量生活污水、农田排水或含氮止业废水排入水体,使水中有机氮和各种无机氮化物含量增加,生物和微生物类的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水体质量恶化。
湖泊、水库中含有超标的氮、磷类物质时,造成浮游植物繁殖旺盛,出现富营养化状态。
因此,总氮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2.3.2.方法选择总氮测定方法通常采用过硫酸钾氧化,使有机氮和无机氮化合物转变为硝酸盐后,再以紫外法、偶氮比色法,以及离子色谱法或气相分了吸收法进行测定。
2.3.3.样品保存水样采集后,用硫酸酸化到pH<2,在24h内进行测定。
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49-89)2.3.4.方法原理在60℃以上的水溶液中过硫酸钾按如下反应式分解,生成氢离子和氧。
K2S2O8+H2O→2KHSO4+1/2O2 KHSO4→K-1+HSO4- HSO4-→H++SO42-加入氢氧化钠用以中和氢离子,使过硫酸钾分解完全。
在120~124℃的碱性介质条件下,压过硫酸钾作氧化剂,不仅可将水样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氧化为硝酸盐,同时将水样中大部分有机氮化合物氧化为硝酸盐。
而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于波长220nm与275nm处测定其吸光度,按A=A220-2A275计算硝酸盐氮的吸光度值,从而计算总氮的含量。
其摩尔吸光系数为1.47×103L/(mol*cm).2.3.5.干扰及消除⑴水样中含有六价铬离子及三价铁离子时,可加入5%盐酸羟胺溶液1 -2ml以消除其对测定的影响。
⑵碘离子及溴离了对测定有干扰。
测定20ug硝酸盐氮时,碘离子含量相对于总氮含量的0.2倍时无干扰;溴离子含量相对于总氮含量的3.4倍时无干扰。
⑶碳酸盐及碳酸氢盐对测定的影响,在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可消除。
⑷硫酸盐及氯化物对测定无影响。
⑸方法的适用范围该法主要适用于湖泊、水库、江河水中总氮的测定。
方法检测下限为0.05mg/L,上限为4mg/L.2.3.6.仪器以及试剂的选择紫外分光光度计;压力蒸汽消毒器或民用压力锅,压力为1.1 ~1.3kg/cm²,相应温度为120~ 124℃;25ml具塞玻璃磨口比色管;无氨水:每升水中加入0.1ml浓硫酸,蒸馏。
收集馏出液于玻璃容器中或用新制备的去离子水;20%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g氢氧化钠,溶于无氨水中,稀释至100m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g过硫酸钾(K2S2O8), 15g氢氧化钠,溶于无氨水中,稀释至1000ml。
溶液存放在聚乙烯瓶内,可贮存一周;(1+9)盐酸;硝酸钾标准溶液⑴标准贮备液:称取0.7218g经105一110℃烘干4h的优级纯硝酸钾(KNO3)溶于无氨水中,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定容。
此溶液每毫升含100ug 硝酸盐氮。
加入2ml三氯甲烷为保护剂至少可稳定6个月。
⑵硝酸钾标准使用液:将贮备液用无氨水稀释10倍而得,此溶液每毫升含10ug硝酸盐氮。
2.3.7.实验步骤⑴校准曲线的绘制①分别吸取0、0.50、1.00、2.00、3.00、5.00、7.00、8.00ml硝酸钾标准使用溶液于25ml比色管中,用无氨水稀释至10ml标线。
②加入5m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塞紧磨口塞,用纱布及纱绳裹紧管塞,以防迸溅出。
③将比色终置于压力蒸汽消毒器中,加热0.5h,放气使压力指针回零。
然后升温至120℃~124℃开始计时(或将比色管置于民用压力锅中,加热至顶压溉吹气开始计时),使比色管在过热水蒸气中加热0.5h。
④自然冷却,开阀放气,移去外盖,取出比色管并冷至室温。
⑤加入(1+9)盐酸1 ml,用无氨水稀释至25ml标线。
⑥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无氨水作参比,用10mm石英比色皿分别在220nm及27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用校正的吸光度绘制校准曲线。
(2)样品测定步骤取10ml水样,或取适量水样(使氮含量为20~80ug ) 。
按校准曲线绘制步骤②至⑥操作。
然后按校正吸光度,在校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总氮量,再用下列公式计算总氮含量:总氮(mg/L)=m/V式中:m—从校准曲线上查得的含氮量(ug); V一所取水样体积(ml)。
2.3.8.精密度和准确度⑴21个实验室对二种含总氮1.15~ 2.64mg/L的统一样品进行了测定,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6%^~2.5%;空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9%-4.9%.⑵21个实验室,共测定64种水样(水库、湖水、河水等地表水55种,井水两种,废水七种)。
每种水样重复测定六次。
相对标准偏差一般小于5%,最大为7% 平均回收率在95%一105%之间,仅两种水样回收率为90%。
2.3.9.注意事项⑴考吸光度比值A275/A220×100%大于20%时,应予鉴别(参见硝酸盐氮测定中的(四)紫外分光光度法)。
⑵玻璃具塞比色管的密合性应良好。
使用压力蒸汽消毒器时.冷却后放气要缓慢;使用民用压力锅时,要充分冷却方可揭开锅盖,以免比色管塞蹦出。
⑶玻璃器皿可用10%盐酸浸洗,用蒸馏水冲洗后再用无氨水冲洗。
⑷使用高压蒸汽消毒器时,应定期校核压力表:使用民用压力锅时,应检查橡胶密封圈,使不致漏气而减压。
⑸测定悬浮物较多的水样时,在过硫酸钾氧化后可能出现沉淀。
遇此情况,可吸取氧化后的上清液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3.质量控制方法3.1.质量控制的意义及方式⑴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一种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也是科学管理实验室和监测系统的有效措施,它可以保证数据质量,使环境监测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实验室设施,检验场地及能源,照明,采暖,和通风等应便于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行。
检验方法符合标准。
所用试剂,试液符合实际需要,合理使用相应规格试剂,妥善保存。
⑵为保证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可适当采用多次测量,平行测定,空白试验或加标法,以检验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验采用“加标回收”法,即在样品中加入标准物质,测定其回收率,以确定准确度,次回收试验还可发现方法的系统误差,这是目前常用而方便的方法,加标回收率测定。
3.2.加标回收法(1)密码加标:由专职人员在随机抽取的常规样品中加入适量标准物质(或标准溶液),与样品同时交付分析人员进行分析,其编号与加标量为分析者未知,测量结果有专职人员计算加标回收率,以控制结果的精密度与准确度。
(2)明码加标:分析人员在分取测定样品的同时,另取一份,加入已知量的标准物质(或标准溶液),由测定结果计算加标回收率。
样品与加标样按同一操作步骤和方法同时测定,保证实验条件一致。
为提高准确度,样品和加标样分别进行平行测试,以平均值带入计算。
3.3.测定率可以和平行样的测定率相同。
在一批样品中,随机抽取10%—20%的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
当样品数较少不足10时,适当增加测定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