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习题一(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08.61 KB
- 文档页数:4
作业成本法综合习题(含答案)
【综合案例】大华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企业过去以直接人工工时作为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现拟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已知成本资料和作业情况如下表1-1和1-2所示。
表1-1 产品成本资料
表1-2 作业中心及成本动因情况表
要求:分别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和作业成本法计算两种产品的成本。
解:
1、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如表1-3。
表1-3 传统成本核算法成本计算表
2、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
(1)计算成本动因率,如表1-4。
表1-4 成本动因率计算表
(2)将各作业中心资源成本分配给各产品,如表1-5。
表1-5 制造费用分配表
(3)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如表1-6。
表1-6 作业成本法法成本计算表。
一、单选题1、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是基于一定的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
A.资源B.作业C.作业动因D.资源动因正确答案:B2、使每件单位产品都受益的作业类型是( )。
A.批次水平作业B.维护水平作业C.产品水平作业D.单位水平作业正确答案:D3、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原理,适合作为采购作业的成本动因的是()。
A.采购批量B.采购价格C.年度采购总量D.采购次数正确答案:D4、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成本法来说,主要是在()方面的改进。
A.管理费用分配B.直接人工成本计算C.直接材料成本计算D.间接费用分配正确答案:D5、决定一项作业所耗费资源,体现作业量和资源消耗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要素叫做()。
A.作业动因B.资源动因C.作业中心D.成本动因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1、选择成本动因时,应考虑的标准有()。
A.成本动因数据应易于收集B.成本动因应能够以货币计量C.成本动因与作业消耗资源情况应有高度相关性D.成本动因应是同质的、可以量化的正确答案:A、C、D2、对一个制造企业来说,以下可能作为成本动因的是()。
A.生产批次数B.机器工时数C.产量D.采购次数正确答案:A、B、C、D3、一般来说,以下属于非增值作业的是()。
A.存货的存储B.零部件的组装C.半成品在不同工序间的搬运D.原材料的切割打磨正确答案:A、C4、作业分析的步骤包括()。
A.分析作业之间的联系B.辨别不必要或不增值的作业C.将作业与先进水平进行比较D.对重点的增值作业进行分析正确答案:A、B、C、D5、增值作业必须同时满足以下的条件()。
A.该作业的功能是明确的B.通常该作业在企业的整个作业链中是不能去掉、合并或替代的C.该作业能为最终产品或劳务提供价值D.该作业必须作用于每件产品正确答案:A、B、C、三、判断题1、从作业成本法的观点来看,所有成本都是变动的。
正确答案:√2、作业成本法的基础资料仍来源于权责发生制下的核算数据,因此并不能完全消除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弊端。
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习题(含答案)一、计算题(共5题,100分)1、已知:某企业根据以下资料制定甲产品耗用材料的标准成本见表10-2。
表10-2 甲产品消耗直接材料资料标准A材料B材料C材料预计发票单价(元/千克)155023装卸检验等成本(元/千克)120.5小计165223.5材料设计用量(千克/件)301540允许损耗量(千克/件)0.510小计30.516402004年3月,该企业实际购入A材料2600千克,其中生产甲产品领用2500千克,采购材料时实际支付39000元,本期生产出甲产品80件。
要求:(1)确定甲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2)计算A材料的总差异和分差异。
正确答案:(1) A材料标准成本=16×30.5=488(元/件)B材料标准成本=52×16=832(元/件)C材料标准成本=23.5×40=940(元/件)直接材料标准成本=488+832+940=2260(元/件)(2) A材料实际分配率=39000/2600=15(元/千克)A材料成本差异=15×2500-80×488=-1540(元)A材料价格差异=(15-16)×2500=-2500(元)A材料用量差异=(2500-80×30.5)×16=960(元)2、已知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其标准成本的相关资料如下:单件产品耗用A材料10千克,每千克的标准单价为3元;耗用B材料8千克,每千克标准单价为5元;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为3小时,标准工资率为12元/小时;标准变动性制造费用率为8元/小时;标准固定性制造费用率为12元/小时。
假定本期实际产量1300件,发生实际工时4100小时,直接人工总差异为+3220元,属于超支差。
要求:(1)计算甲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
(2)计算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
(3)计算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
正确答案:(1)A材料标准成本=10×3=30(元/件)B材料标准成本=8×5=40(元/件)直接材料标准成本=30+40=70(元/件)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2×3=36(元/件)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8×3=24(元/件)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12×3=36(元/件)甲产品单位标准成本=70+36+24+36=166(元/件)(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300×36=46800(元)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46800+3220=50020(元)(3)直接人工效率差异=(4100-1300×3)×12=2400(元)实际分配率=50020/4100=12.2(元/小时)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2-12)×4100=820(元)3、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其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为24元/件(8元/小时×3小时/件)。
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基础练习题-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第一节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与特点[单选题]1.下列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全部按产量基础分配制造费用,会产生误导决(江南博哥)策的成本信息,针对这一缺点,提出了作业成本法B.在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计入有关产品,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没有差异C.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具体作业组成的作业集合,被称为作业中心D.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成本的驱动因素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成本或产品成本的驱动因素,所以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
[单选题]2.下列有关作业成本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作业成本法认为产品成本是全部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总和,产品是消耗全部作业的成果B.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资源一部门一产品”C.作业成本法认为,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有两种不同的形式:追溯和动因分配D.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作业成本法认为,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有三种不同的形式:追溯、动因分配和分摊,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配主要使用追溯和动因分配,尽可能减少不准确的分摊,因此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
所以选项C 的说法不正确。
[单选题]3.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配使用众多不同层面的成本动因B.而在作业成本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途径是“资源→部门→产品”C.在进行成本追溯时,使用直接追溯方式得到的产品成本是最准确的D.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配主要使用成本追溯和动因分配,尽可能减少不准确的分摊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资源→部门→产品”,而在作业成本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途径是“资源→作业→产品”,选项B 错误。
[单选题]4.下列有关作业成本动因表述正确的是()。
A.作业成本动因通常被用来计量各项作业对资源的耗用B.作业成本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C.作业成本动因被用来计量各成本对象耗用作业的情况D.作业成本动因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成本动因分为作业成本动因和资源成本动因。
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习题(含答案)一、计算题(共5题,100分)1、已知:某企业根据以下资料制定甲产品耗用材料的标准成本见表10-2。
表10-2甲产品消耗直接材料资料标准A材料B材料C材料预计发票单价(元/千克)155023装卸检验等成本(元/千克)120.5小计165223.5材料设计用量(千克/件)301540允许损耗量(千克/件)0.510小计30.516402004年3月,该企业实际购入A材料2600千克,其中生产甲产品领用2500千克,采购材料时实际支付39000元,本期生产出甲产品80件。
要求:(1)确定甲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2)计算A材料的总差异和分差异。
正确答案:(1)A材料标准成本=16×30.5=488(元/件)B材料标准成本=52×16=832(元/件)C材料标准成本=23.5×40=940(元/件)直接材料标准成本=488+832+940=2260(元/件)(2)A材料实际分配率=39000/2600=15(元/千克)A材料成本差异=15×2500-80×488=-1540(元)A材料价格差异=(15-16)×2500=-2500(元)A材料用量差异=(2500-80×30.5)×16=960(元)2、已知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其标准成本的相关资料如下:单件产品耗用A材料10千克,每千克的标准单价为3元;耗用B材料8千克,每千克标准单价为5元;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为3小时,标准工资率为12元/小时;标准变动性制造费用率为8元/小时;标准固定性制造费用率为12元/小时。
假定本期实际产量1300件,发生实际工时4100小时,直接人工总差异为+3220元,属于超支差。
要求:(1)计算甲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
(2)计算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
(3)计算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
正确答案:(1)A材料标准成本=10×3=30(元/件)B材料标准成本=8×5=40(元/件)直接材料标准成本=30+40=70(元/件)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2×3=36(元/件)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8×3=24(元/件)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12×3=36(元/件)甲产品单位标准成本=70+36+24+36=166(元/件)(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300×36=46800(元)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46800+3220=50020(元)(3)直接人工效率差异=(4100-1300×3)×12=2400(元)实际分配率=50020/4100=12.2(元/小时)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2-12)×4100=820(元)3、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其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为24元/件(8元/小时×3小时/件)。
第四章作业基础成本法及作业成本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具有以下特征的企业( C )。
A.间接生产费用比重较小B.作业环节较少C.生产准备成本较高D.产品品种较少2. 作业基础成本法的缺陷有( A)。
A.实施成本较高B.实施效果较差C.成本决策相关性较弱D.间接费用的分配与产出量相关性较弱3. 作业基础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之一是作业基础成本法(A)。
A.间接费用分配基础的数量较多B. 存在较少的同质成本库C.间接费用分配基础不一定是成本动因D. 成本决策相关性较弱4. 作业按是否增产品或服务价值,可将作业分为(B)。
A.主要作业和次要作业B.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C.重复作业和不重复作业D.后勤作业和质量作业5.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按受益对象分类的作业是(D )。
A.单位水平作业B.管理级作业C.批次水平作业D.工厂维持作业6. 销售成本和调运成本不包括(D )。
A.执行订单成本B.装运成本C.编制商品销售价目表D.材料采购7. 按同一作业动因,将各种资源耗费项目归集在一起的成本类别称为( B)。
A. 资源动因B. 作业中心C. 单位级作业D. 管理级作业8. 华宇公司本期制造费用共计480000元,采用传统成本法核算,它拥有5个为辅助生产部门和5个生产部门,生产25种产品。
其制造费用中应有( B)分配至产品层次。
A.48000元B.480000元C.1920元D.0元9. 传统成本发下制造费用的动因不包括( D)。
A.产量B.直接人工工时C.机器工时D.生产工人人数10. 在作业成本法下通常难以找到合适的成本动因来将( A)作业所消耗的资源分配至产品。
A.车间管理B.直接人工C.质量检验D.机器调试11. 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是以( B )为中心。
A产品 B作业 C费用 D资源12.下列属于增值作业的是( C )A原材料储存作业 B原材料等待作业 C包装作业 D质量检查作业13.作业成本法依据的核心是( D )A作业 B产品 C资源 D成本动因14.使用作业成本法计算技术含量较高、生产量较小的产品,其单位成本与使用传统成本法计算相比,要( A )A高B低C两者一样15.传统成本计算法的计算对象为( D )A资源B作业中心C费用D最终产品16.成本动因中花费成本最少,但也是精确度最差的是( A )A.业务动因B.持续时间动因C.密度动因D.直接动因二、多项选择题1.确定作业成本系统的一般原则(ABCD )A.成本效益原则B.质量与效率原则C.统一与灵活原则D.制约与激励并行原则2. 作业基础成本法适用于具有以下特征的企业( ABCD)。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本章练习题五、综合实务题1.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900件,乙产品300件,其作业情况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元要求:按作业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成本,并填制下表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综合实务题单位:元资料:某制造厂生产A、B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1.A、B两种产品2004年1月份的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单位:元产品名称产量(件)单位产品机器小时直接材料单位成本直接人工单位成本A 100 1 50 40B 200 2 80 302.该厂每月制造费用总额为50,000元,与制造费用相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作业名称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元)作业动因数质量检验检验次数4,000 A:5 B:15 合计:20 订单处理生产订单份数4,000 A:30 B:10 合计:40机器运行机器小时数40,000 A:200 B:800 合计:1,000设备调整准备调整准备次数2,000 A:6 B:4 合计:10合计————50,000 ———————请问:(1)用作业成本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2)以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1、计算成本动因率:质量检验:4000/20=200 订单处理:4000/40=100 机器运行:40000/1000=40 调整准备:2000/10=200甲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5+100*30+40*200+200*6=13200 单位作业成本:13200/100=132单位成本:50+40+132=222 乙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15+100*10+40*800+200*4=36800单位作业成本:36800/200=184 单位成本:80+30+184=2942、制造费用分配率:50000/1000=50 甲产品分配成本:50*200=10000 单位制造费用:10000/100=100单位成本:50+40+100=190 乙产品分配成本:50*800=40000 单位制造费用:40000/200=200单位成本:80+30+200=310。
第一章 成本会计概述1一、名词解释1.成本2.理论成本3.现代成本会计4.作业成本法5.质量成本会计6. 战略成本管理7. 环境成本会计二、填空题1. 产品的制造成本是指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总和,包括、和。
在制造成本法下,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直接计入。
2. 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通常有 和 两种方式。
3.成本会计的环节包括、、、、、、等七个。
4.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包括、和三个方面的内容。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1.( )工业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都应计入产品成本。
2.( )随着成本概念的发展、变化,成本会计的对象和成本会计本身也相应地发展、变化。
3.( )在实际工作中,确定成本的开支范围应以成本的经济实质为理论依据。
4.( )产品生产成本是产品所耗费的全部费用5.( )不形成产品价值的废品损失不属于理论成本的内容。
6.( )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进程中,也应进行成本控制。
7.( )成本核算仅仅是成本控制结果的事后反映。
1本部分练习题由嘉兴学院邓朝晖老师和绍兴文理学院夏婷老师负责编写。
8.( )成本会计的各个环节是相互独立的。
9.( )现代成本会计实际上就是成本管理。
四、单项选择题1. 一般说来,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与理论成本包括的内容是( )。
A. 是有一定差别的B. 是相互一致的C. 不相关的D. 是相互可以替代的2.所谓理论成本,就是按照马克思的价值学说计算的成本,它主要包括( )。
A. 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B. 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C. 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D. 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3. 实际工作中的产品成本是指( )。
A. 产品的制造成本B. 产品所耗费的全部成本C.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资料价值与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总和D. 产品生产的变动成本4.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耗费,称为( )。
作业成本法习题一(含
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作业成本法习题
【综合案例一】亚华公司同时生产N1、N2两种产品。
20×7年10月,该公司发生的制造费用总计600 000元,过去该公司制造费用按直接人工工时进行分配,有关资料如表12-1,12-2所示。
表12-1 产品相关资料
表12-2 制造费用资料表
要求: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两种方法计算产品成本。
解:1、按照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如下表12-3所示。
2、按照作业成本法进行动因分析及成本追溯,如资料表12-2所示。
3、按作业成本法的动因确定分配率,如表12-4所示。
表12-4 制造费用分配率计算表
4、按照作业成本法的动因分解制造费用,如表12-5所示。
表12-5 制造费用分配表
5、按照作业成本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如表12-6所示。
表12-6 产品成本计算表
6、不同成本计算方法比较,如表12-7所示。
表12-7 产品成本对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