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网络三网合一通信网络综合网管系统技术规范书
- 格式:doc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19
新闻出版社三网合一接入解决方案深圳市首迈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湖南创博龙智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言 (3)第一章大楼概况和用户需求 (3)1.1网络概况 (3)1.2用户需求 (3)第二章网络系统设计 (4)2.1网络构造 (4)2.2内部网络设计 (5)2.2.1机房建设 (7)2.2.2综合布线和相应设备 (8)2.2.3用户终端 (9)2.3三网合一光纤网络和普通的综合布线对比: (13)第三章首迈三网合一产品介绍 (15)3.1O N A CCESS7724D三网合一视频复用光纤以太网交换机 (15)3.2O N A CCESS4XXD三网合一ONU (18)3.3O N A CCESS7224D光纤以太网交换机 (23)第四章首迈FTTH三网合一成功案例 (25)第五章技术培训与售后服务 (27)5.1网络设备技术应用培训 (27)5.2可扩充设备 (27)5.3售后服务承诺 (27)5.4维修服务 (28)5.5系统升级扩展 (28)5.6热线技术支持 (28)5.7长期技术支持: (28)结束语 (28)前言随着Internet宽带应用的日益发展和普及,宽带接入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人们对接入带宽需求也不断提高,宽带接入技术发展也日新月异,市场竞争也日趋白热化。
市场的迅速变化,现在三网合一FTTO(光纤到办公室)和FTTH(光纤到桌面)已经国内各地已经普遍开始运用。
第一章大楼概况和用户需求1.1 网络概况网络主要分为两大块:商务用户和家庭住户。
商务用户:商户主要采用三网合一光纤到办公室公室(FTTO)方案。
家庭住户:家庭住户采用三网合一光纤到户(CATV、Interne、IP电话)。
出版社内部办公大楼:部分重要级别的办公室采用FTTD光纤到桌面。
1.2 用户需求总体规划:电信数据,电话信号,广电CATV信号到机房,所有信号在机房通过OnAccess7724D 三网合一交换机融合一起传输。
传输要求:从运营商中心机房至某机房建议铺设12芯以上单模光缆;从机房至每户保证2芯(建议用4芯)单模光纤入户。
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融合试点业务指导和总体技术要求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10年10月21日目录1 总体目标和技术路线 (5)1.1 总体目标 (5)1.2 总体技术线路 (5)2 业务要求 (6)2.1 广播电视类 (6)2.2 互动电视类 (7)2.3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网络服务业务 (8)2.4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业务 (9)2.5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 (9)2.6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多媒体通信业务 (10)2.7 媒体内容中心服务业务 (10)2.8 业务创新 (11)3 总体技术要求和框架 (11)3.1 业务平台 (12)3.1.1 电视广播系统 (13)3.1.2 数字音频广播系统 (14)3.1.3 互动电视系统 (14)3.1.4 数据广播系统 (17)3.1.5 信息服务系统 (17)3.1.6 电子节目指南(EPG)系统 (18)3.1.7 收视调查分析系统 (19)3.1.8 交易支付系统 (20)3.1.9 宽带业务系统 (20)3.1.10 媒体内容中心 (22)3.1.11 多媒体通信系统 (23)3.2 网络 (23)3.2.1 骨干网和城域网 (25)3.2.2 接入网 (26)3.3 终端 (27)3.3.1 有线电视双向机顶盒 (27)3.3.2 家庭智能终端 (27)3.4 运维和运营支撑 (27)3.4.1 运维支撑系统 (28)3.4.2 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29)3.4.3 客户服务系统 (30)3.5 监管系统 (31)3.6 安全与防护 (31)3.6.1 有线电视网络运行安全 (32)3.6.2 广播电视业务系统运行安全 (32)3.6.3 有线电视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32)3.7 广电宽带网互联互通 (33)3.7.1 广电宽带网络交换中心 (35)3.7.2 自治域号与IP地址 (35)3.7.3 路由协议及策略 (35)3.7.4 与广电宽带国干网的接入方式及接口 (36)3.7.5 服务质量(QoS)保障 (36)3.8 广电话音网互联互通 (37)3.8.1 本地互联互通 (37)3.8.2 长途互联互通 (38)2010年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北京市、辽宁省大连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上海市、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青岛市、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广东省深圳市、四川省绵阳市等12个城市(地区)作为三网融合第一批试点,这标志着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三网合一及其技术基础所谓三网合一,就是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互相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三网合一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1.技术创新是三网合一的动力1.1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应用使语音、数据、图像信号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所有的业务在网络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1比特流。
1.2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综合传输各种信息业务提供了必要的带宽,媒体光纤网是传输三网业务最理想的物理平台。
1.3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及其终端都能通过软件变得最终支持各种用户的特性功能和业务。
1.4统一的TCP/IP协议是三网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使得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网上实现互通。
5、波分复用技术WDM通过更有效地利用光纤带宽资源从理论上将光纤全部可用频段增加至约300GHz,是无线通信全部可用频段的十倍,明显地提高了系统传输容量。
2.三网合一的综合业务平台2.1IP over ATM。
异步传输模式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是一种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优点为一体的传输方式。
它采用53字节的固定信元交换技术,兼有分组交换的可调带宽和高速度,以及电路交换和信元交换的低时延等特点。
IP over ATM是将IP数据包在ATM层全部封装为ATM信元,以ATM信元形式在信道中传输。
当网络中的交换机接收到一个IP数据包时,它首先根据IP 数据包的IP地址通过某种机制进行路由地址处理,按路由转发。
随后,按已计算的路由在ATM网上建立虚电路(VC)。
以后的IP数据包将在此虚电路上以直通方式传输而下再经过路由器,从而有效地解决了IP路由器的瓶颈问题,并将IP数据包的转发速度提高到交换速度。
IP over ATM解决方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迭加模式,另一类为集成模式。
迭加模式是将IP当成一个网络与ATM网络互联,不更改ATM网络的协议模块,而将IP的功能层叠加在ATM上;集成模式是IP网设备和ATM网设备集成在一起,将IP层的路由功能与ATM的交换功能结合起来,使IP网络获得ATM 的选路功能。
三网融合与网络优化项目规程三网融合是指将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进行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业务互通、产业融合的新型网络技术和服务模式。
网络优化项目是指对现有网络进行改造、升级、优化,以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的项目。
下面是三网融合与网络优化项目规程的详细介绍。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三网融合与网络优化项目的背景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互联网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用户对网络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为了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互通,需要对现有的网络进行优化和融合。
因此,本项目旨在通过三网融合和网络优化,提高网络性能、拓展业务范围、提升用户体验。
二、项目范围与任务1.三网融合范围:a.对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互联网进行融合,建设统一的网络基础设施;b.实现资源共享,包括网络带宽、服务器等;2.网络优化任务:a.对现有的网络进行评估和分析,找出性能瓶颈和问题;b.对网络设备进行升级和替换,提高网络的传输速率和容量;c.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和丢包率;d.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对网络进行灵活配置和管理。
三、项目组织与人员1.项目组织:a.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整体管理和进度控制;b.业务经理:负责与用户沟通和需求分析,协调各方利益;c.技术人员:负责网络评估、设备升级和优化工作;d.运维人员:负责网络运行和故障处理。
2.人员要求:a.项目经理需要具备项目管理经验和沟通协调能力;b.业务经理需要具备业务理解和用户需求分析能力;c.技术人员需要具备网络知识和设备操作经验;d.运维人员需要具备网络运维和故障处理经验。
四、项目实施与控制1.项目实施流程:a.网络评估和需求分析;b.设备升级和优化配置;c.网络拓扑调整和测试;d.网络运行和故障处理。
2.进度控制:a.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工期和里程碑;b.设立监控机制,对项目的进展进行监测和报告;c.及时处理延期和风险,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和下一代网络技术三网融合的背景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三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三网融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等多个领域。
以后的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
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在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科技融合体”模型中,“三网融合”是当下科技和标准逐渐融合的一个典型表现形式[2]。
“三网融合”又叫“三网合一”,意指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其中互联网是其核心部分。
三网融合打破了此前广电在内容输送、电信在宽带运营领域各自的垄断,明确了互相进入的准则——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广电企业可经营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等;而国有电信企业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下,可从事除时政类节目之外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互联网视听节目信号传输、转播时政类新闻视听节目服务,IPTV传输服务、手机电视分发服务等。
三网融合的相关技术发展三网融合,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分析,可以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
1,基础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使电话、数据和图像信号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所有业务在网络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或“1”的比特流。
所有业务在数字网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1比特流,从而使得话音、数据、声频和视频各种内容(无论其特性如何)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来传输、交换、选路处理和提供,并通过数字终端存储起来或以视觉、听觉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工程数据通信网接入设备技术规范■1 数据通信网接入设备技术规范使用部分■2 数据通信网接入设备技术规范通用部分■3 数据通信网接入设备技术规范专用部分2014年08月1 数据通信网接入设备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1. 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范本分为通用部分和专用部分。
2. 通用部分原则上不需要项目单位填写,不能随意更改。
如对其条款已填写内容确实需要改动,项目单位应填写《技术条款/技术参数变更表》并加盖该公司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及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
对通用部分的修改形成《技术通用部分条款变更表》,在专用部分的附录B中提出,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
3. 招标文件范本的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由项目单位根据工程情况编写,其中带××的文字和技术参数及“项目单位提供”的部分由各项目单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需要必须全面认真填写;空白部分的参数根据需要选择填写;表格中带下划线的技术参数由项目单位和设计院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更改,不带下划线的技术参数为固化技术参数,固化技术参数原则上不需要改动,如确实需要对专用部分固化技术参数改动,项目单位应填写《技术条款/技术参数变更表》并加盖该公司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及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
经标书审查同意后,专用部分可以在原表中更改。
技术规范范本专用部分技术参数表中项目单位与投标人均不需要填写的部分栏目,项目单位应以“—”表示。
4. 招标文件范本的页面、标题、条款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或删除;不填写的表格亦不允许删除;当同一种表格需要分别列表时,在总表号后加分表号(如表4-3-1、表4-3-2)。
1 数据通信网接入设备技术规范通用部分●1 总则●2 设备技术要求●3 对设备的一般要求●4 技术服务、设计联络会议及技术培训●5 实验和验收●6 质量保证及管理●7 技术支持1 总则1.1一般规定1.1.1本技术规范书适用变电所站内数据通信网接入设备(包括接入路由器、交换机、光电转换设备等)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摘要本次设计为一栋综合楼做传统弱电系统设计,根据该综合楼的特点和用户需求,设计将数据网、语音网和有线电视三网合一,以达到统一管理、扩展灵活、维护方便等目的。
本设计中采用三网合一光纤进线解决方案,光纤由城市公共基础主干光缆引入,在楼层设备间将三网分离,数据网和电话网统一采用通过数据交换机配线,在水平布线上都采用6类非屏蔽双绞线,在电话终端采用附带RJ45接口的电话机;唯独有线电视系统经分配分支器由同轴电缆敷设。
本设计在从进线到楼层设备间三网合一的应用就大大地简化了垂直干线的设计;在水平子系统按结构化综合布线敷设,满足了现有设备的需求;而且对于相同布线方式的数据和电话网都可以灵活的转换,可以有支持任意更改网络结构的特点.目录1 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 综合布线起源与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结构化综合布线设计的要点 01.3 三网合一综述 (1)2工程概况及用户需求分析 (2)2。
1 工程概况 (2)2。
2设计内容 (2)2。
3 用户需求分析 (2)2。
3 设计规范及相关标准 (3)2。
4。
1 设计标准 (3)2.3.2 设计规范 (3)3 方案选型 (3)3。
1 综合布线传统方案 (3)3。
1。
1 综合布线的各子系统 (3)3。
2 三网合一+结构化综合布线方案 (5)3。
2.1 三网合一的有利因素分析 (5)3.2。
2 三网合一方案的优势 (6)4 方案设计与具体的施工要点 (6)4。
1 工作区子系统 (7)4。
2 水平子系统 (9)4.3 管理子系统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