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一至三类区标准的通知》(人社部〔2011〕75号)
- 格式:docx
- 大小:18.86 KB
- 文档页数:3
2023关于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
根据2023年关于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新政策,将会
有以下改变:
1.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调整:在考虑当地生活成本和劳动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将对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和调整。
新的标准将更加准确地反映当地的实际情况。
2. 差别化的津贴标准:为了更好地照顾不同地区的差异,新政策将根据地区的艰苦程度和边远程度制定差别化的津贴标准。
这将确保津贴更加公平地分配,并更好地满足当地员工的需求。
3. 定期评估和调整:为了适应地区发展变化和生活成本的波动,新政策将定期进行津贴标准的评估和调整。
这将帮助保持津贴与当地实际情况的匹配,确保员工能够得到公正的补贴。
4. 透明公开的政策执行:新政策将建立一个透明的执行机制,让员工清楚了解津贴标准的制定和调整过程。
这将增加政策的可信度和公正性,并降低不必要的争议。
总的来说,2023年关于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政策将
更好地满足当地员工的需求,更公平地分配津贴,并且定期评估和调整以适应当地的变化和发展。
这将有助于改善艰苦边远地区的员工福利和生活质量。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通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通知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财政厅(局):经国务院批准,从2017年1月1日起,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一至六类区标准。
各类区在职人员津贴标准分别调整为:一类区月人均210元,二类区月人均350元,三类区月人均580元,四类区月人均1050元,五类区月人均1950元,六类区月人均3200元。
在各类区平均标准内,不同职务(岗位)人员适当拉开差距。
其中,一类区每月185元至370元,二类区每月320元至585元,三类区每月545元至1020元,四类区每月1000元至1880元,五类区每月1870元至2630元,六类区每月3120元至4160元。
具体标准见附件1、2。
离休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津贴增加额增加离休费。
推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这次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会保障,财政部门负责实施。
中央有关部门驻艰苦边远地区单位的实施工作,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协调,各有关部门(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本通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解释。
附件:1、机关工作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表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表2018年2月12日附件关注甘肃省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名单(共83个县区市)一类区(14个)兰州市:红古区白银市:白银区天水市:秦州区、麦积区庆阳市:西峰区、庆城县、合水县、正宁县、宁县平凉市: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二类区(40个)兰州市:永登县、皋兰县、榆中县嘉峪关市金昌市:金川区、永昌县白银市:平川区、靖远县、会宁县、景泰县天水市: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定西市:安定区、通渭县、临洮县、漳县、岷县、渭源县、陇西县陇南市:武都区、成县、宕昌县、康县、文县、西和县、礼县、两当县、徽县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永靖县三类区(18个)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武威市:民勤县、古浪县酒泉市:金塔县、瓜州县张掖市:民乐县庆阳市:环县、华池县、镇原县平凉市:庄浪县、静宁县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和政县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舟曲县、迭部县四类区(9个)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卓尼县、夏河县五类区(2个)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碌曲县。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一至三类区标准
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1.11.23
•【字号】陕教人办〔2011〕18号
•【施行日期】2011.11.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人力资源其他规定
正文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一至三类区标准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厅属中等专业学校、厅属事业单位:
现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一至三类区标准的通知》(陕人社发〔2011〕114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这次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艰苦边远地区干部职工的关心和重视,对扶持艰苦边远地区干部职工提高工资水平、合理调控地区工资差距将发挥重要作用。
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类别和标准,不得擅自扩大范围、提高类别或标准,确保此项工作平稳实施。
人事部、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对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各级人事、财政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国发[2006]22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原则(一)科学评估。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地艰苦边远程度进行评估,作为确定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的基本依据。
(二)合理调节。
考虑现行范围和类别、政策性因素及地区之间平衡关系,对范围和类别进行适当调整。
(三)动态调整。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财力状况和调控地区间工资差距的需要,适时调整津贴标准;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评估、调整范围和类别。
(四)加强管理。
逐步实现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主要内容(一)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发展两方面指标评价县级行政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边远程度。
自然地理环境的指标为:1海拔,主要反映海拔高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土被系数,主要反映土壤资源状况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考虑不同土壤类型的差异及土壤荒漠化和喀斯特地貌等因素。
3水资源适宜度,主要反映水资源状况,考虑湿润度、降水量和河网密度等因素。
4地表崎岖度,主要反映地形地貌对工作生活条件的影响。
关于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方案人事部财政部(2001年2月8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备部署,体现对艰苦边远地区的政策倾斜,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决定,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和津贴类别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实施范围,根据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确定,被列入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享受此项津贴;津贴类别,根据艰苦程度的不同划分为一、二、三、四类(具体范围和类别见附表一)。
二、津贴标准和发放办法各类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分别为:一类区平均43元,二类区平均86元,三类区平均172元,四类区平均300元。
在各类区平均标准内,不同职务人员适当拉开差距,其中,一类区每月40元至100元,二类区每月80元至200元,三类区每月160元至320元,四类区每月280元至560元(详见附表二)。
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负担。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有关部门要将列入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的财政负担人数、增资额等有关情况报送人事部、财政部审核,并由财政按照核定的人数和各类区平均标准拨付资金。
三、实施时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四、其他有关政策问题(一)艰苦边远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中2000年12月31日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相应增加离退休费。
其中,离休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增加离休费;退休人员以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为基数,按照本人退休费的计发比例增加退休费。
2001年1月1日以后离退休的人员,其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可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
(二)调入艰苦边远地区的人员以及在艰苦边远地区之间调动的人员,执行调入地区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调离艰苦边远地区的,从调离的下月起停发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三)中央各部门在艰苦边远地区的单位的人员,比照当地标准执行。
五、组织领导各地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工作,在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由人事部门、财政部门组织实施;中央有关部门驻艰苦边远地区的单位由人事部协调,各有关部门(单位)具体实施。
关于调整自治区部分地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类别和标准的通知新人社发〔2010〕123号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36号)和《关于调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类别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68号)规定,从2010年1月1日起,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四至六类区标准;从20 10年7月1日起,调整38个县、市、区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类别。
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从2010年1月1日起,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四至六类区标准。
各类区在职人员津贴标准分别调整为:四类区月人均550元,五类区月人均950元,六类区月人均1550元。
在各类区平均标准内,不同职务(岗位)人员适当拉开差距。
其中,四类区每月515元至850元,五类区每月900元至1370元,六类区每月1490元至2050元(详见附件2、3),离休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岗位)在职人员津贴增加额增加离休费,退休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岗位、技术等级)在职人员津贴增加额的85%增加退休费,退职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岗位、技术等级)在职人员津贴增加额的60%增加退职生活费。
二、从2010年7月1日起,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等6个区(市)津贴类别由一类区调整为二类区,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等11个县(市、区)的二类区调整为三类区,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等11个县由三类区调整为四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等6个县(市)由四类区调整为五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等4个县由五类区调整为六类区(详见附件1)。
三、有关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发放办法,所需经费及其他有关政策,按《关于印发自治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四个实施意见的通知》(新政发〔2006〕79号)中《关于完善自治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意见》规定执行。
四、自治区直属单位及下属单位和中央驻疆有关单位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类别和标准的增资方案,由直属单位或主管部门分类汇总,分别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局审核批准后执行;地、州、市及所辖县、市、区各单位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类别和标准的增资方案,由各地、州、市人事和老干部们分类汇总,分别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局审核五、本通知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负责解释。
贵州省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意见根据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61号)文件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一、实施范围和类别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范围: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全省77个县(市、区,下同)列入实施范围。
其中,一类区34个、二类区36个、三类区7个;列入实施范围的县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具体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按国人部发[2006]61号文件确定的名单执行,详见附表一)。
二、调整津贴标准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调整为:一类区月人均从43元调整到70元,二类区月人均从86元调整到130元,三类区月人均从172元调整到230元。
在各类区平均标准内,不同职务(岗位)人员适当拉开差距,其中一类区每月人均65元至130元,二类区每月人均120元至240元,三类区每月人均215元至380元(具体调整后的各职务(等级)层次的标准见附表二、附表三)。
三、有关政策(一)列入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在职人员:1、行政管理人员按干部管理权限批准任命的职务享受相应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2、专业技术人员按有关规定聘用的职务享受相应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3、工勤人员按技术等级(岗位)享受相应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
(二)根据评估结果须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的,从调整的次月起执行。
新列入范围或类别发生变化的,按新确定类别的津贴标准执行;调整出范围的,停止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三)列入范围的县在行政区划发生变更后,由省人事厅报人事部重新评估确定。
(四)工作人员调入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县或在不同类别的县之间调动的,从调入的次月起执行调入县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调离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县,从调离的次月起停发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五)受单位派遣,到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县工作六个月以上的人员,在工作期间可执行工作所在县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
关于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实施方案(人事厅财政厅二〇〇五年五月二十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体现对艰苦边远地区的政策倾斜,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根据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范围和津贴类别我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实施范围,按照国家批准的实施范围执行,即此次国家批准列入艰苦边远地区范围的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享受此项津贴;津贴类别,根据艰苦程度的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类(具体地区范围和类别见附表一)。
二、津贴标准和发放办法各类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分别为:一类区平均43元,二类区平均86元,三类区平均172元。
在各类区平均标准内,不同职务人员适当拉开差距,其中,一类区每月40元至100元,二类区每月80元至200元,三类区每月160元至320元(详见附表二)。
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负担。
自治区将根据中央核定的列入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的人数和各类区平均标准核拨补助资金。
三、实施时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四、其他有关政策问题(一)艰苦边远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中2000年12月31日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和已到达离退休年龄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经组织批准留任的除外),相应增加离退休费。
其中,离休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增加离休费;退休人员以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为基数,按照本人退休费的计发比例增加退休费。
2001年1月1日以后离退休的人员,其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可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
(二)调入艰苦边远地区的人员以及在艰苦边远地区之间调动的人员,执行调入地区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调离艰苦边远地区的,从调离的下月起停发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三)呼和浩特市郊区,仍按原郊区的行政区划范围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四)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玉泉区、回民区,包头市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以及赤峰市红山区可比照一类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执行,具体由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自行研究决定。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
在我国,艰苦边远地区是指条件艰苦、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
后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为了支持这些地区的
发展,国家实行了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
首先,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是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
求来确定的。
这些地区的津贴标准相对较高,以保障当地居民的基
本生活。
艰苦边远地区的津贴标准主要包括生活补贴、交通补贴、
通信补贴、住房补贴等,以确保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
其次,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确定是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的。
政府部门会派出专业人员对这些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了
解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和需求,然后根据调研结果来确定津贴标准,以保障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
此外,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调整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物
价水平的变化来进行的。
政府会定期对这些地区的津贴标准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化,确保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不会因为物价上涨而受到影响。
最后,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落实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扶持力度,确保津贴标准得到有效落实,让当地居民能够真正受益。
同时,还要加强对这些地区的发展支持,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确定和落实是为了支持这些地区的发展,保障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
只有通过政府的扶持和社会的关注,才能让这些地区的居民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支持和关爱,让艰苦边远地区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