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口通信实验
- 格式:docx
- 大小:102.17 KB
- 文档页数:5
试验三双机通讯试验【1 】一、试验目标UART 串行通讯接口技巧运用二、试验实现的功效用两片焦点板之间实现串行通讯,将按键信息互发到对方数码管显示.三、体系硬件设计(1)单片机的最小体系部分(2)电源部分(3)人机界面部分数码管部分按键部分(4)串口通讯部分四、体系软件设计#include <STC.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void send();uchar code0[]={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9的数码管显示sbit H1=P3^6;sbit H2=P3^7;sbit L1=P0^5;sbit L2=P0^6;sbit L3=P0^7;uint m=0,i=0,j;uchar temp,prt;/***y延时函数***/void delay(uint k){uint i,j; //界说局部变量ijfor(i=0;i<k;i++) //外层轮回{for(j=0;j<121;j++); //内层轮回}}/***键盘扫描***/char scan_key(){ H1=0;H2=0;L1=1;L2=1;L3=1;if(L1==0){ delay(5);if (L1==0){ L1=0;H1=1;H2=1;if(H1==0){ m=1; //KEY1键按下return(m);}if(H2==0){ m=4; //KEY4键按下return(m);}}}if(L2==0){ delay(5);if (L2==0){ L2=0;H1=1;H2=1;if(H1==0){ m=2; //KEY2键按下return(m);}if(H2==0){ m=5; //KEY5键按下return(m);}}}if(L3==0){ delay(5);if (L3==0){ L3=0;H1=1;H2=1;if(H1==0){ m=3; //KEY3键按下return(m);}if(H2==0){ m=6; // KEY6键按下return(m);}}}return(0);}/***主函数***/main(){P1M1=0x00;P1M0=0xff;SCON=0x50;//设定串行口工作方法1TMOD=0x20;//准时器1,主动重载,产生数据传输速度 TH1=0xfd;//数据传输率为9600TR1=1;//启动准时器1P0&=0xf0;while(1){if(scan_key()) //假如有按键按下{SBUF=scan_key(); //发送数据while(!TI); // 等待数据传送TI=0; // 消除数据传送标记}if(RI) //是否稀有据到来{RI=0; // 消除数据传送标记temp=SBUF; // 将吸收到的数据暂消失temp中}P1=code0[temp]; // 数据传送到P1口输出delay(500); //延时500ms}}五、试验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串行口和准时器的工作方法设定是症结,本次是按需传输的是两位十六进制数,串行口为工作方法1,准时器为8位主动重载;(2)采取P0&=0xf0语句使4个数码管静态点亮;(3)在发送和接收进程中,用标识位TI和RI来检测发送和接收是否完成;(4)在用电脑和单片机进行串口通讯测试时,电脑的传世速度必定要和单片机的传输速度相等,不然显示会消失错误.指点先生签字:日期:。
实验报告(附页)一、实验内容1、串口通信设置:波特率为115200bps, 数据位为8位,停止位为1位;2、按键传输数据到串口助手显示;(1)按1,串口显示:“This is Key 1”; D5亮(2)按2,串口显示:“This is Key 2”; D6亮(3)按3,串口显示:“This is Key 3”; D7亮(4)按4,串口显示:“This is Key 4”; D8亮(5)按“*”Key ,串口显示“All LEDs is Closed” ; 灯全灭;(6)按其它Key,串口显示:”Wrong Key”3、通过串口小肋手,向实验设备发送信息:发送字符:”D5”、”D6”、”D7”、”D8” ,则对应的D5、D6、D7、D8亮;若发送“5”、“6”、“7”、“8”则对应的D5、D6、D7、D8灭,如发送其它字符,则在串口助手中显示:“Error Code”;二、实验方法(1)利用参考代码构建工程。
(2)编写实验要求的实现实验要求的功能。
(3)连接实验箱,写入程序,测试代码。
三、实验步骤1)正确连接JLINK 仿真器到PC 机和stm32 板,用串口线一端连接STM32 开发板,另一端连接PC 机串口。
2)用IAR 开发环境打开实验例程:在文件夹05-实验例程\第2 章\2.3-uart 下双击打开工程uart.eww,Project->Rebuild All 重新编译工程。
3)将连接好的硬件平台通电(STM32 电源开关必须拨到“ ON”),接下来选择Project->Download and debug 将程序下载到STM32 开发板中。
4)下载完后可以点击“Debug”->“Go”程序全速运行;也可以将STM32 开发板重新上电或者按下复位按钮让刚才下载的程序重新运行。
5)通过串口小助手检验实验结果四、实验结果Main函数#include"stm32f10x.h"。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串口通信实验报告一、引言串口通信是一种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串口通信的实际操作,掌握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二、实验目的1. 理解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2. 学会使用串口通信的相关指令和函数;3. 掌握串口通信的实际应用。
三、实验器材与软件1. 单片机开发板;2. 电脑;3. 串口线;4. 串口调试助手软件。
四、实验步骤1. 连接单片机开发板和电脑,使用串口线将它们连接起来;2. 打开串口调试助手软件,设置串口参数(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3. 在单片机开发板上编写相应的程序,实现串口通信功能;4. 将程序下载到单片机开发板上,并启动程序;5. 在串口调试助手软件中发送数据,并观察单片机开发板上的反应;6.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串口通信的特点和应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串口通信功能。
在串口调试助手软件中发送数据时,单片机开发板能够正确接收并处理数据,并作出相应的反馈。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串口通信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适用于长距离数据传输;2. 串口通信的速度较慢,适用于对数据传输速度要求不高的场景;3. 串口通信可以实现双向数据传输,方便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六、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对串口通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并学会了使用串口调试助手软件进行串口通信调试。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串口参数设置不正确导致通信失败等。
但通过不断调试和排查,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
这让我更加明白了实验的重要性,只有亲自动手去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通过这次实验,我还意识到串口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无论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互,还是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串口通信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掌握串口通信技术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一串口通讯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ARM的串行口工作原理2,学习编程实现ARM的UART通讯3,掌握S3C2410寄存器配置方法二.实验设备:Up-tNETARM2410-S教学实验箱JLink仿真器IAR Embedded Workbench集成开发环境串口连接线三.实验内容:1,了解ADS集成开发环境的基本功能2,学习串口通讯的基本知识3,熟悉S3C2410串口有关的寄存器4,实现查询方式串口的收发功能。
接受来自串口(通过超级终端)的字符并将接收到的字符发送到超级终端四.实验思考:1, 232串行通讯的数据格式是什么?答案:开始前,线路处于空闲状态,送出连续“1”。
传送开始时首先发一个“0”作为起始位,然后出现在通信线上的是字符的二进制编码数据。
每个字符的数据位长可以约定为5 位、6 位、7 位或8 位,一般采用ASCII 编码。
后面是奇偶校验位,根据约定,用奇偶校验位将所传字符中为“1”的位数凑成奇数个或偶数个。
也可以约定不要奇偶校验,这样就取消奇偶校验位。
最后是表示停止位的“1”信号,这个停止位可以约定持续1 位、1.5 位或2 位的时间宽度。
至此一个字符传送完毕,线路又进入空闲,持续为“1”。
经过一段随机的时间后,下一个字符开始传送才又发出起始位。
每一个数据位的宽度等于传送波特率的倒数。
微机异步串行通信中,常用的波特率为50,95,110,150,300,600,1200,2400,4800,9600 等。
2,串行通讯最少需要几根线,分别如何连接?答案:三根线。
TXD/RXD 是一对数据线,TXD 称发送数据输出,RXD 称接收数据输入。
当两台微机以全双工方式直接通信(无MODEM 方式)时,双方的这两根线应交叉联接(扭接)。
输出端五号口(SG)接输入端五号口(SG)输出端二号口(RXD)接输入端三号口(TXD)输出端三号口(TXD)接输入端二号口(RXD)3, ARM的串行口有几个,相应的寄存器是什么?答案:ARM 自带三个UART 端口,每个UART 通道都有16 字节的FIFO(先入先出寄存器)用于接受和发送。
实验六串行口通信实验一、实验内容实验板上有RS-232接口,将该接口与PC机的串口连接,可以实现单片机与PC机的串行通信,进行双向数据传输。
本实验要求当PC机向实验板发送的数字在实验板上显示,按实验板键盘输入的数字在PC机上显示,并用串口助手工具软件进行调试。
二、实验目的掌握单片机串行口工作原理,单片机串行口与PC机的通信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
三、实验原理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口,所以单片机和电脑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串口通信。
进行串行通讯信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电脑的串口是RS232电平(-5~-15V为1,+5~+15V为0),而单片机的串口是TTL电平(大于+2.4V为1,小于- 0.7V为0),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实现RS232电平与TTL电平的相互转换。
为了能够在PC机上看到单片机发出的数据,我们必须借助一个Windows软件进行观察,这里我们可以使用免费的串口调试程序SSCOM32或Windows的超级终端。
单片机串行接口有两个控制寄存器:SCON和PCON。
串行口工作在方式0时,可通过外接移位寄存器实现串并行转换。
在这种方式下,数据为8位,只能从RXD端输入输出,TXD端用于输出移位同步时钟信号,其波特率固定为振荡频率的1/12。
由软件置位串行控制寄存器(SCON)的REN位后才能启动,串行接收,在CPU将数据写入SBUF寄存器后,立即启动发送。
待8位数据输完后,硬件将SCON寄存器的T1位置1,必须由软件清零。
单片机与PC机通信时,其硬件接口技术主要是电平转换、控制接口设计和远近通信接口的不同处理技术。
在DOS操作环境下,要实现单片机与微机的通信,只要直接对微机接口的通信芯片8250进行口地址操作即可。
WINDOWS的环境下,由于系统硬件的无关性,不再允许用户直接操作串口地址。
如果用户要进行串行通信,可以调用WINDOWS的API 应用程序接口函数,但其使用较为复杂,可以使用KEILC的通信控件解决这一问题。
串口实验实验报告串口实验报告【引言】串口通信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它通过串行传输比特流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串口实验来了解串口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掌握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串口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实验器材】1. 串口模块2. 电脑3. 串口线4. 软件调试工具【实验步骤】1. 连接串口模块和电脑:将串口模块与电脑通过串口线相连。
2. 打开串口调试工具:在电脑上打开串口调试工具,并选择正确的串口号和波特率。
3. 配置串口参数: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串口的数据位、校验位、停止位等参数。
4. 发送数据:通过串口调试工具发送数据,观察数据是否成功发送。
5. 接收数据:通过串口调试工具接收数据,确认数据是否成功接收。
6. 分析结果: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串口通信的数据传输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使用串口模块进行了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通过串口调试工具,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数据的传输过程,并确认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串口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串口通信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业自动化、电子设备控制等。
掌握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感想】本次实验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串口通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式。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串口通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这次实验,我也更加意识到了实验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1. 《串口通信原理及应用》2. 《串口通信技术与应用》3. 《串口通信实验教程》【致谢】感谢实验指导老师对本次实验的悉心指导,也感谢实验室的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
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完成本次实验的动力来源。
【附录】实验中使用的串口调试工具下载链接:[下载链接](请自行搜索并下载合适的串口调试工具)以上为本次串口实验的实验报告,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串口通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掌握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关于串口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并实践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深对串口通信的理解,掌握串口通信的使用技巧和开发工具。
同时,了解串口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实验原理串口是一种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接口标准。
在计算机中,串口通常通过RS-232或RS-485等标准来实现。
串口通信采用的是异步通信方式,即接收方和发送方的时钟不同步,通过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包中的控制信息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如下:- 串口通信通过一个物理接口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
- 通信数据被分为一个个字节进行传输,每个字节由一定的控制信息和实际数据组成。
- 发送方通过发送字节的方式将数据发送给接收方。
- 接收方通过接收字节的方式将数据接收并进行处理。
3.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实验环境为了进行串口通信的实验,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工具和设备:- 一台计算机- 一个串口转USB转换器- 一个外部设备(如Arduino、传感器等)步骤二:安装串口驱动程序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安装串口转USB转换器所需的驱动程序。
驱动程序的安装方式因不同的设备而有所差异,一般可以通过官方网站下载并按照说明进行安装。
步骤三:编写串口通信程序根据所使用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编写一个简单的串口通信程序。
该程序应包括以下功能:- 打开指定的串口端口- 配置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参数- 循环读取串口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并进行处理- 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写入串口发送缓冲区步骤四:测试串口通信将串口转USB转换器插入计算机,并将外部设备连接至串口转USB转换器。
运行编写好的串口通信程序,并观察实验结果。
测试串口通信的方法可以有很多,可以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包来验证通信是否正常。
步骤五:总结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并分析串口通信的性能和应用场景。
可以考虑以下问题:- 串口通信在哪些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串口通信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在实际应用中,串口通信可能遇到哪些常见问题,如何解决?4.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方法。
串口通讯实验报告串口通讯实验报告一、引言串口通讯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使用串口通讯实现了计算机与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探索了串口通讯的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串口通讯实现计算机与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并观察数据的传输过程和结果。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串口通讯的工作原理,并掌握串口通讯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实验原理串口通讯是通过串行传输方式实现数据传输的。
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数据通过串行的方式进行传输,即逐位地进行传送。
串口通讯的原理主要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参数的设置。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连接计算机和单片机,确保串口线连接正确。
2. 设置串口参数:打开计算机的串口设置工具,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参数。
3. 单片机编程:编写单片机程序,设置串口通讯的相关参数,并实现数据的接收和发送功能。
4. 计算机编程:编写计算机程序,通过串口通讯接收单片机发送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显示。
5. 实验验证:运行单片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观察数据的传输过程和结果,验证串口通讯的正确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计算机与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通过串口通讯,我们可以将计算机上的数据发送到单片机上,并从单片机上接收到数据,实现了双向的数据交互。
我们还观察到,在不同的串口参数设置下,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会有所差异。
六、实验应用串口通讯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串口通讯将计算机连接到打印机或扫描仪上,实现打印和扫描功能。
此外,串口通讯还可以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仪器仪表通讯等领域。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串口通讯的原理和应用,并成功地实现了计算机与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串口通讯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对串口通讯的参数设置和数据传输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报告(附页)
一、实验内容
1、串口通信设置:
波特率为115200bps, 数据位为8位,停止位为1位;
2、按键传输数据到串口助手显示;
(1)按1,串口显示:“This is Key 1”; D5亮
(2)按2,串口显示:“This is Key 2”; D6亮
(3)按3,串口显示:“This is Key 3”; D7亮
(4)按4,串口显示:“This is Key 4”; D8亮
(5)按“*”Key ,串口显示“All LEDs is Closed” ; 灯全灭;
(6)按其它Key,串口显示:”Wrong Key”
3、通过串口小肋手,向实验设备发送信息:
发送字符:”D5”、”D6”、”D7”、”D8” ,则对应的D5、D6、D7、D8亮;若发送“5”、“6”、“7”、“8”则对应的D5、D6、D7、D8灭,如发送其它字符,则在串口助手中显示:“Error Code”;
二、实验方法
(1)利用参考代码构建工程。
(2)编写实验要求的实现实验要求的功能。
(3)连接实验箱,写入程序,测试代码。
三、实验步骤
1)正确连接JLINK 仿真器到PC 机和stm32 板,用串口线一端连接STM32 开发板,另一端连接PC 机串口。
2)用IAR 开发环境打开实验例程:在文件夹05-实验例程\第2 章\2.3-uart 下双击打开工程uart.eww,Project->Rebuild All 重新编译工程。
3)将连接好的硬件平台通电(STM32 电源开关必须拨到“ ON”),接下来选择Project->Download and debug 将程序下载到STM32 开发板中。
4)下载完后可以点击“Debug”->“Go”程序全速运行;也可以将STM32 开发板重新上电或者按下复位按钮让刚才下载的程序重新运行。
5)通过串口小助手检验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
Main函数
#include"stm32f10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