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数学 3.2常系数线性齐次递推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15
递推关系式一、引言递推关系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一个序列中后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关系。
通过递推关系式,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初始条件逐步计算出序列中的各个项,从而揭示数学规律和模式。
递推关系式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如数列、递归函数和动态规划等。
二、数列与递推关系式2.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字组成的序列。
数列中的每个数字称为项,而数列中的规律称为数列的通项公式。
通过数列的通项公式,我们可以方便地计算数列中的任意项。
2.2 递推关系式的定义递推关系式是数列中后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关系式。
一般地,递推关系式可以表示为:a n+1=f(a n),其中n为项的序号,a n表示第n项,f表示递推函数。
2.3 递推关系式的作用递推关系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数列中的任意项,从而揭示数列中的规律和模式。
通过分析递推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到数列的闭式表达式,即直接根据项的序号计算出项的值的公式。
三、递推关系式的形式递推关系式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形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形式进行表示。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递推关系式形式。
3.1 线性递推关系式线性递推关系式是一种最简单的递推关系式形式,其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 n+1=a n+c,其中c为常数。
线性递推关系式描述了数列中的每个项与前一项之间的恒定差值关系。
3.2 二次递推关系式二次递推关系式是一种形式更为复杂的递推关系式。
其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 n+1=a n2+b,其中b为常数。
二次递推关系式描述了数列中的每个项与前一项的平方加上常数之间的关系。
3.3 递归函数递归函数是一种特殊的递推关系式形式,其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 n=f(a n−1)。
递归函数通过直接调用自身来计算数列中的各个项。
四、递推关系式的应用4.1 数列的求和通过递推关系式,我们可以方便地求解数列的前n项和。
方法是先计算出数列的第n项,然后通过求和公式计算前n项和。
4.2 数列的性质分析递推关系式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分析数列的性质。
最新整理高三数学递推关系的求解递推关系的求解一基本概念定义:确定的数列称为递推数列。
(为其的阶)二基本解法(1)(2)(3)常系数线性齐次递推关系将(2)称为(1)的特征方程若是(2)的重根,则(1)的个特解分别为个特解的线性组合就是(1)的通解。
设找到,使令可得 .从而为的根。
结论:,若有两个不动点,则,这里。
若只有一个不动点,则,这里三常用思想:1.不动点,特征根2.无理化有理(取对数,化新数列)3.多元化少元4.高次化低次5.高阶降低阶6.非线性化线性7.非齐次化齐次8.猜想试解P103 例6 在正项数列中,求通项公式。
解对两边取对数,得即这说明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则有故P104例8 设数列满足且求证:是完全平方数。
证由式可得并代入式,得两式相减由方程,得那么通解为由 ,代入上式解出,得因为为正偶数,所以,是完全平方数.P106 例9 数列中, .解构建数列 .故化简得所以数列是以2为首项,1/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P107 例10已知满足,且,求 .解: 是二阶线性非齐次递推数列,先设法将它转化为一阶递推关系,故条件变形为:可见是常数列,逐次递推得即P107 例11设满足,求 .解:,解方程 ,得于是由定理10得,则:由已知可得,解得P108 例12已知满足,,且,求 .解:,故两式相减得即则,根据特征方程求解.P108 例13设正数列满足 ,求 .解:把递推关系改写为①令,则①为②对②两边取对数,得③令,则③为利用不动点性质有即故其中,即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知为常数数列,逆推上去,得,则,故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知 .P109 例14数列定义为:,求证:对任意的自然数,,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
证明:递推关系较为复杂,结论又未给出的表达式,不妨通过归纳法探索的表达式:当时,,当时,,……………由此可以猜想: . ①问题转化为证明这一猜想,再证可被3整除。
《组合数学》课程简介
“组合数学”课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必修的学科专业课课程。
它主要研究一组离散对象满足一定条件的安排的存在性,以及这种安排的构造、枚举个数及优化问题。
组合数学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古代的数学游戏和美学消遣,以无穷的魅力激发人们的聪明才智和数学兴趣。
随着计算机科学,数学通讯理论,规划论和实验设计等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组合数学分析已成为很多前言学科的基础。
特备是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给组合数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组合数学的离散性及算法与计算机的联姻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且在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电子工程、数字通讯等诸多领域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解决组合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组合思维”、熟练“组合技巧”、提高解决较复杂组合问题的能力。
结合数学竞赛问题,阐述组合数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常用技巧,推动中学数学竞赛的普及与发展。
组合数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一、排列与组合,包括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排列与组合,二项式系数,有限集的子集类,分配;二、抽屉原理,包括抽屉原理的简单形式,抽屉原理的加强形式,抽屉原理的一般形式;三、容斥原理,包括容斥原理的简单形式,在数论中的应用,错位,容斥原理的一般形式;四、递推关系,包括Fibonacci数列,常系数线性齐次递推关系,迭代与递归,差分表;
五、生成函数,包括形式幂级数,生成函数,线性递推关系,一个几何学问题,可重组合与可重排列;六、幻方,包括幻方的概念与有关性质,奇阶幻方的构造方法,偶阶幻方的构造方法。
递推关系递归公式是用它自身来定义的一个公式,我们习惯称之为递推关系或递推式。
如正奇数序列可以用递推式描述为:f(n)=f(n-1)+2, n>1 且f(1)=1当n为很大的值时,直接用递推来计算f(n)会很麻烦,所以希望能够用一种封闭的式子来描述这个序列,从它入手可以直接计算f(n)。
如果找到这样一种封闭的式子,则称递推式已经解出。
下面的内容给出了求解基本的递推式的一些方法。
递推关系如果具有如下这种形式,则称为常系数线性齐次递推式:f(n)=a1f(n-1)+a2f(n-2)+…+a k f(n-k)这里f(n)称为k次的。
当一个附加项包括常数或者n的函数出现在递推中,那么它就称为非齐次的。
一、线性齐次递推式的求解令f(n)=a1f(n-1)+a2f(n-2)+…+a k f(n-k)的一般解含有f(n)=x n形式的特解的和。
用x n来代替上式中的f(n),得到:x n =a1x n-1+a2 x n-2 +…+a k x n-k两边同时除以x n-k得到:x k =a1x k-1+a2 x k-2 +…+a k或者写成x k -a1x k-1-a2 x k-2 -…-a k =0以上两等式都称为原递推关系的特征方程。
下面我们只限于一阶和二阶的线性递推关系。
一阶齐次递推方程的解可以直接得到,令f(n)=af(n-1),假定递推序列从f(0)开始,由于f(n)=af(n-1)=a2f(n-2)=…=a n f(0)所以f(n)=a n f(0)是递推的解。
如果递推的次数是2,那么特征方程变为x2-a1x-a2=0,令这个二次方程的根是r1和r2,递推的解是:f(n)=c1r1n+c2r2n(r1≠r2)f(n)=c1r n+c2nr n(r1=r2)代入序列初始的值f(n0)和f(n0+1)解方程得到c1和c2的值。
例1序列1,4,64,256,…可以用递推关系表示为f(n)=3f(n-1)+4f(n-2),且f(0)=1,f(1)=4,求此递推式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