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4)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8
急救护理学代码(03007)1.急诊护理:主要研究疾病初发阶段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紧急救治的一门学科。
2.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和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的一门学科。
3.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急救、危重症监护有机联系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现代化医疗体系。
4.灾难医学:是一门研究在各种灾难情况下实施紧急医学救治、疾病预防和卫生保障的学科。
5.分诊:是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区分病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和安排救治的过程。
6.发热:正常人体的体温在静息状态下,口腔温度不超过37.2度,直肠温度不超过37.6度,腋温不超过37度,各种病理因素导致患者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时称为发热。
7.呼吸困难:是患者“感到呼吸吃力”或“空气不够用”的主观痛苦感觉。
8.胸痛:是指由胸部或胸壁疾病所引起的胸部不同程度的阵发性或者持续性的疼痛感.9.咯血:是指喉部、气管、和下呼吸道出血,血液通过患者的咳嗽动作经口腔排出。
10.腹痛:是临床最常见的主诉之一,涉及多学科的疾病.由腹腔内脏器官的病变产生的腹痛称为“真性腹痛”,腹壁和腹部邻近部位病变以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腹痛称为“假性腹痛”。
11.黑便:是指上消化道的缓慢的、小量(50ml以上)的出血,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久,血红蛋白经肠内硫化物作用成为硫化铁,即成黑色柏油样便,黏稠而发亮。
12.晕厥:是大脑一过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性意识丧失,特点为快速起始、持续时间短和自发完全恢复。
13.昏迷:是由于脑功能受到高度抑制而产生的意识丧失和随意运动消失,以及对刺激反应异常或反射活动异常的一种病理状态。
14.心博骤停(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搏动,泵血功能丧失,随即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致全身组织缺血缺氧,造成全身系统不可逆损伤甚至死亡。
15.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水和钠等比例丢失,血清钠及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内.这种类型的缺水不会引起液体在细胞内外的转移,因此细胞内容量均保持正常,血浆容量减少。
院前急救与护理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爱惜生命、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已经成了普遍的追求,因而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欲加迫切,要求在急、危重病的发病初期就得到及时的救治。
院前急救服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院前急救护理是护理工作在医院外的特殊表现形式,院前急救医生的责任不是单纯的出诊看病,护士的责任也不是单纯出诊处置与注射,院前急救人员的共同责任就是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抢救性处置,并安全地转送到医院,为伤病员的安危争取最初的抢救时间,“先救命,后治病” ,这是院前急救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院前急救的概论(一)基本概念和意义:院前急救是指各种遭受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等病人的医院前期急救。
包括现场紧急处理和转运及途中护理。
院前急救的主要目的是挽救病人生命和减少伤残。
院前急救包括以下四层含义:1、病人发病地点在医院以外,急救的时间是在进入医院以前。
2、病人病情危急严重,必须进行及时抢救。
3、院前急救是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救治,而不是救治的全过程。
4、经抢救的病人需要及时、安全地输送到医院进行延续、系统救治。
(二)院前急救创新模式目前全球范围内存在着多种院前急救模式,但就其主要模式,仍然可将它们大体划分为英美模式及法德模式。
1、英美模式或近似与英美模式主要急诊方式是“把病人送到医院” ,其观点是病人被送到以医院为基础的急诊科,从而得到更好的治疗护理。
在这种模式中急诊医护开始于来医院之前,由有关专业人员,如急诊技士和护士进行现场对证救护为主,到医院急诊科后由急诊医生等相关人员进行急诊治疗。
目前,采用英美急救医疗模式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日本、新西兰、菲律宾、韩国等。
2、法德模式或近似于法德模式主要急诊方式是“把医院带到病人家中” ,即送医生和技术到现场,希望在病人达到医院前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救护,救护措施主要放在现场,其具体操作是医生几有关专业人员,如技术人员或护理人员到某个有关地点对病人实施急诊治疗。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一、前言1、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在面对急救重症患者时,能否及时无误地做出判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抢救的成败。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急救护理理论与实践技术。
2、教学内容包括:绪论、院外急救、急诊科设置与管理、重症监护、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中暑、淹溺与触电、救护技术。
总学时数:30理论学时。
3、教学方法总体要求:理论讲授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标本、模型、图表、幻灯、投影、录象等多种教学方法。
二、具体要求与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一、.熟悉急救护理学的概念,范畴。
二、了解急诊医疗体系教学内容一、绪论:急救护理学概念、内容,学习方法及要求二、急诊医疗体系教学时数:1h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第二章院外急救目的要求一、了解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二、熟悉院外急救的特点、任务、原则、院外急救伤员的分类。
三、掌握急救技术内容。
四、熟悉急救包、急救盒、急救箱内用品。
教学内容一、院外急救重要性二、院外急救的特点三、院外急救的任务四、院外急救的原则五、院外急救伤员的分类六、急救指挥系统与网络化管理七、急救技术的应用八、急救用品的配备九、院外急救护理(一)护理体检(二)救护技术(三)救护要点(四)不同转运工具转送特点与途中护理教学时数:6h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小组讨论、CAI课件第三章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目的要求:一、了解急诊科的任务、组织结构、急诊科的设置二、熟悉急诊科管理:工作质量要求、急诊科主要制度教学内容:一、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二、急诊科管理(一)急诊科工作质量要求(二)急诊科人员编制与管理(三)急诊科的主要制度1、急诊范围2、预检分诊制度3、急诊室工作制度4、首诊负责制5、急诊抢救室制度6、急诊留观制度7、急诊监护室工作制度8、出诊抢救制度9、救护车使用制度10、涉及法律问题的伤病员处理办法教学时数:1h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第四章重症监护目的要求:一、了解ICU的设置与管理二、熟悉常用的重症监护技术教学内容:一、动力学监测二、心电图监测三、呼吸监测四、体温监测五、脑功能监测六、肾功能监测七、动脉血气和酸碱监测教学时数:4h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与CIA课件第五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目的要求一、掌握心搏骤停、心肺脑复苏概念二、熟悉心搏骤停的原因、三、掌握心搏骤停类型、临床表现与诊断四、掌握心肺脑复苏步骤教学内容一、心搏骤停(一)心搏骤停的原因(二)心搏骤停的类型(三)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二、心肺脑复苏术(一)基础生命支持(二)进一步生命支持(三)延续生命支持三、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教学时数:4h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第六章创伤目的要求一、熟悉创伤的概念、分类二、了解创伤院前评分方法、院内评分三、熟悉多发伤的概念、现场急救四、掌握复合伤的概念、伤情判断五、掌握颅脑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骨关节损伤的急救护理教学内容一、概述二、多发伤、复合伤三、颅脑与胸腹部创伤四、骨关节损伤教学时数:4h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
急救护理学参考答案第一章1.BCD2.CDE3.B第二章(一)单选题1.D2.D3.C4.D5.C6.C(二)简答题1.(1)社会性强、随机性强;(2)时间紧急;(3)流动性大;(4)急救环境条件差(5)病种多样复杂;(6)以对症治疗为主;(7)体力强度大。
2.(1)先复苏后固定;(2)先止血后包扎;(3)先重伤后轻伤;(4)先救治后运送;(5)急救与呼救并重;(6)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
3.广州模式、重庆模式、上海模式、北京急救中心。
4.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第三章1.预检分诊制度、急诊室工作制度、首诊负责制度、急诊抢救室制度、急诊留观察制度、急诊监护室工作制度。
2.预检分诊处、急诊诊断室、急诊监护室、观察室、综合检查室。
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将导管插入右心房或在靠近右心房的上、下腔静脉处所测得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
2.是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过度,使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导致PaCO2下降,血pH升高的临床情况。
3.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酸性物质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或碱性物质丢失过多而造成的一种临床表现。
(二)单选题1.C2.C3. C4. D5. C6. C(三)答题要点(1)注意安全,接好地线;(2)胸前综合导联所描记的心电图的分析;(3)按照电极时注意事项;(4)仪器出现故障时的处理;(5)分析心电监护干扰的原因。
第五章(一)名词解释1.通过机械、生理和药理学方法来恢复心搏、呼吸停止病人生命体征的急救医疗措施,是急诊医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又称心源性猝死,是指心脏有效收缩和泵血功能突然停止而导致循环中断。
(二)简答题答题要点:(1)复苏成功;(2)不可逆性心搏骤停;(3)已发生脑死亡者。
(三)填空题1.维持脑灌注减轻脑水肿复苏后低温2.经胸部贴敷电极起波经皮经胸心脏起搏经静脉心内电极起搏第六章(一)单选题1. B2. D3. B4.B(二)1.ACDE2.ACDE(三)简答题答题要点(1)迅速平卧;(2)去除休克诱因;(3)迅速补足血容量;(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5)纠正酸碱平衡失常;(6)紧急手术。
第四章重症监护一、单项选择题1、漂浮导管留置最佳时间为()A.1~2天B.2~3天 C .3~5天D.5~7天E.以上都不是2、颅内压中度增高,是指颅内压为()A.5~10cmH2O B.10~15cmH2O C.15~20cmH2OD.20~40cmH2O E.>40cmH2O3、AGP(阴离子间隙)升高提示()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以上均不是4、最高尿比重低于多少,则表示肾脏浓缩功能不全()A.1.006 B.1.008 C.1.010 D.1.012 E.1.0185、正常人昼夜尿量比为()A.1~2:1 B.2~3:1 C.3~4:1 D.4~5:1 E.以上都不对6、BE负值增大,提示()A.呼吸性酸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以上都不是7、严重肾损害时,尿比重固定于()A.<1.008 B.1.008 C.1.010 D.1.012 E.1.0188、酸碱失衡时,pH的抢救限度是()A.5.80~6.80 B.6.80~7.80 C.6.25~7.37D.7.35~7.45 E.7.45~7.809、某人血气结果如下:pH7.32,HCO3—15mmol/L, PaCO230mmHg,他可能发生了()A.呼吸性酸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酸碱失衡10、某人血气结果如下:pH7.45,HCO3—32mmol/L,PaCO248mmHg,他发生了何种酸碱失衡()A.呼吸性酸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酸碱失衡11、某人血气结果如下:pH7.42,HCO3—19mmol/L ,PaCO229mmHg,他发生了何种酸碱失衡()A.呼吸性酸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酸碱失衡12、某人血气结果如下:pH7.35,HCO3—32mmol/L,PaCO260mmHg,他可能发生了()A.呼吸性酸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酸碱失衡13、AB受代谢和呼吸因素的双重影响,AB下降提示()A.代谢性碱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代偿B.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代偿C.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代偿D.代谢性碱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代偿E.混合性酸碱失衡14、SB下降提示()A.呼吸性酸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酸碱失衡15、肾脏代偿HC03—的极限是()A.HCO3—≥40mmol/L或≤15mmo1/LB.HCO3—≥60mmol/L或≤25mmo1/LC.HCO3—≥50mmol/L或≤20mmol/LD.HCO3—≥60mmol/LE.HCO3—≤25mmol/L16、血容量正常时休克指数为()A.0.3 B.0.4 C.0.5 D.0.6 E.117、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为()A.5%~12%B.3%~15%C.2%~10%D.>10%E.5%~18%18、以下可以反映左心室前负荷和右心室后负荷的指标为:A.PAWP B.LAP C.PAP D.PVR E.LVEDP19、以下哪种改变可使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A.温度降低B.pH升高C.PaCO2下降D.2,3-DPG增加E.SpO2下降20、用漂浮导管直接测得的指标有()A.PAR B.RAP C.CI D.PAWP E.以上都是21、有关CVP的描述,错误的是()A. CVP的高低主要反映右心室前负荷和血容量B. CVP监测是反映左心功能的间接指标C. CVP连续监测比单次监测更有意义D. 当病人有左心功能不全时,单纯监测CVP没有意义E. 当CVP>1.47~1.96kPa(15~20cmH20),表示右心功能不良22、关于肾功能的监测,错误的是()A. 尿量监测是最直接的指标B. 肾浓缩-稀释实验用于监测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C. BUN和血肌酐是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D. 内生肌酐清除率反映肾小管排泄功能E. 尿/血渗透压比值反映肾小管浓缩功能23、以下哪种疾病不是ICU收治的对象()A. MODSB. 严重心肌梗死C. 严重低钾血症D. 甲状腺危象E. 肺癌24、某ICU共有十张床位,则ICU的总面积至少为多少()A. 500cm2B. 100cm2C. 150cm2D. 200cm2E. 300cm225、ICU中比较合理的护士与床位数之比为()A. 1:2B. 1:1C. 1-2:1D. 2-3:1E. 3-4:126、综合性医院ICU床位占总床位数的多少为合适()?A. 0.5%-1%B. 1%-2%C. 2%-3%D. 3%-5%E. 5%-10%27、用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 气囊破裂B. 肺栓塞C. 心律失常D. 败血症E. 导管扭曲28、某烧伤病人,血压10.0/8.0kPa(75/60mmHg),中心静脉压0.29kPa(3cmH2O),该病人存在()A. 血容量绝对不足B. 血容量相对不足C. 心功能不全D.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E. 容量血管过度扩张29、下列哪项不是中心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A. 感染B. 气胸C. 空气栓塞D. 局部血肿E. 心律失常30、颅内压轻度增高,是指颅内压为()A. 0.49-0.98 kPa(5-10 mmHg)B. 0.98-1.47 kPa(10-15 mmHg)C. 1.47-1.96 kPa(15-20 mmHg)D. 1.96-3.92 kPa(20-40 mmHg)E. 3.92 kPa(>40 mmHg)31、有关漂浮导管的说法,错误的是()A. 监测的基本原理是PAWP≈LAP≈LVEDPB. 右侧锁骨下静脉是首选的穿刺静脉C. 可监测左、右心室功能D. 可用于区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肺水肿E. 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32、漂浮导管置管适应症()A. 急性心肌梗塞重症患者B. 急性左心衰C. 心源性休克D. 心律失常E. 心脏手术术后33、酸碱失衡时,pH的抢救限度是?()A. 5.80-6.80B. 6.80-7.80C. 6.25-7.37D. 7.35--7.45E. 7.45-7.8034、BE正值增大,提示():A. 呼吸性酸中毒B. 呼吸性碱中毒C. 代谢性酸中毒D. 代谢性碱中毒E. 混合性酸碱失衡35、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A. 8~16cmH2OB. 8~16mmHgC. 5~12 cmH2OD. 5~12mmHgE.6~12 cmH2O36、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因是()A. 静脉输液过多过快B. 情绪激动C. 不当使用β受体阻滞剂D. 肺部感染E. 慢支37、漂浮导管插管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A. 心律失常B. 肺栓塞C. 感染D. 肺出血E.导管扭曲38、反应心脏收缩功能障碍最敏感的指标是()A. SVB. COC. EFD. PCWPE. CVP39、肾功能的监测()A. 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为少尿B.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C. 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为少尿D. 尿比重降低表示肾浓缩功能不全E. 尿比重增高见于慢性肾炎40、关于人工气道的护理,下列哪项说法错误()A. 按需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B. 妥善固定,防止管道脱出C. 湿化越多越好,以免痰液粘稠结痂D. 应配合胸部物理疗法保持呼吸道通畅E.使用金属套管时,内套管应每日清洗、消毒41、常规心电监护未包括的项目有()A. 心率B. 氧饱和度C. 血压D. 中心静脉压E. 脉搏42、呼吸机参数调整时,需严格监测以下变化,除了()A.PaO2 B.PaCO2 C.Hb D. PH E. 血气分析43、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A. 血容量、回心血量B. 右室舒张期压力C. 肺循环阻力和胸腔内压力D. 静脉毛细血管压E. 以上皆是44、下列何因素可使CVP降低()A. 右心衰竭B. 脱水C. 快速补液D. 机械通气E. 肺水肿45、肺容量的监测包括()A. 时间肺活量B. 功能残气量C. 每分通气量D. 解剖死腔E. 生理无效腔46、关于血气分析,不正确的是()A. AGP用于复合性酸碱失衡的诊断B. PaCO2正常值为4.67~6.00Kpa(35~45mmHg)C. PaO2是诊断酸碱失衡的间接指标D. AB只受呼吸因素的影响E. 动脉pH的正常值为7.35~7.45,受代谢和呼吸因素的影响47、ICU中重点监测的内容哪项不对()A. 体温监测B. 心血管功能监测C. 呼吸功能监测D. 酸、碱、水电解质监测E. 以上都不是48、用漂浮导管直接测得的指标有()A. PAPB. RAPC. CID. COE. 以上都不是49、以下哪个位测量的是外周温度()?A. 直肠B. 鼻腔C. 气管D. 食管E. 腋下50、以下哪个因素可导致BUN降低()?A. 感染B. 消化道出血C. 高蛋白饮食D. 脱水E. 尿毒症51、颅内压增高不常见于哪种疾病()A. 脑水肿B. 脊髓麻痹C. 颅内感染D. 颅脑外伤E. 长期低氧血症52、低颅内压常见于A. 颅脑外伤B. 脑瘤C. 颅内感染D. 脑水肿E. 脑脊液漏53、某病人pH7.35~7.45,他可能发生的情况哪种有误()A. 未发生酸碱失衡B. 代谢性酸中毒C. 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D. 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E. 互相抵消了的酸碱紊乱54、以下哪种疾病不属ICU收治范围()A. 有机磷农药中毒B. 爆发型肝炎C.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D. 大面积烧伤E. 重症胰腺炎55、以下哪种疾病是ICU收治范围()A. 急性传染病B. 肝癌晚期C. 急性心肌梗死D. 精神病E. 脑死亡56、有关Pa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正常值是10.7~13.3kPa(80~100mmHg)B. 是衡量有无低氧血症的指标C. 是诊断呼吸衰竭的指标D. 是诊断酸碱失衡的直接指标E. 是缺氧程度的分级指标57、有关SaO2的描述,错误的是()A. 正常值为96%~100%B. 是反映PaCO2高低的指标C. 有无缺氧的指标D. 反映pH与氧的亲和力E. 是诊断呼吸衰竭的指标58、分析酸碱失衡的基本要素是()A. SaO2B. PaO2C. PaCO2D. BBE. AGp59、有关CVP的描述以下哪项不正确的()A.CVP的高低主要反映右心室前负荷和血容量B.CVP监测是反映左心功能的间接指标C.连续监测比单次监测更有意义D.当病人有左心功能不全时,单纯监测CVP没有意义E.CVP>15~20cmH2O,表示右心功能不良60、关于肾功能监测,以下错误的是()A.尿量监测是最直接的指标B.肾浓缩—稀释试验用于监测肾小管的分泌功能C.BUN和血肌酐是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D.内生肌酐清除率反映肾小球功能E.尿/血渗透压比值反映肾小管浓缩功能61、以下哪种疾病不是ICU收治的对象()A.ARDS B.严重心肌梗死C.严重低钾血症D.甲状腺危象E.肝癌晚期62、用漂流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时,哪种不是常见的并发症()A.气囊破裂B.肺栓塞C.心力衰竭D.感染E.血栓形成和栓塞63、有关漂浮导管的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A.监测的基本原理是PAWP≈LAP≈LVEDPB.右侧锁骨下静脉是首选的穿刺静脉C.可监测左右心室功能D.可用于区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肺水肿E.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64、在酸碱检查的众多指标中,最重要的是哪项()A.pH B.AB C.BB D.AGp E.BE65、以下关于二级监测内容不正确的是()A.连续监测心电图,每1~2h测血压一次,每2~4h测CVPB.每小时测呼吸频率,每8h查动脉血气呼吸机治疗者,应随时查C.每小时尿量及比重,每8h总结一次出入量平衡情况D.胸部X线检查可根据情况随时选用E.每日查血和尿常规、血浆电解质、血糖BUN66、哪项不是CVP组成成分()A.右心室充盈压B.左心室充盈压C.静脉内壁压力D.静脉收缩压和张力E.静脉毛细血管压67、CVP降低见于()A.房颤B.纵隔压迫C.缩窄性心包炎D.低血容量E.肺水肿68、肺容量的监测包括()A.时间肺活量B.潮气量C.每分钟通气量D.肺泡通气量E.生理无效腔69、关于血气分析,不正确的是()A.动脉pH的正常值为7.45~7.55,受代谢和呼吸因素的影响B.PaCO2正常值为35~45mmHgC.PaO2是诊断酸碱失衡的间接指标D.AB受代谢和呼吸因素的双重影响E.AGp用于复合性酸碱失衡的诊断70、导致BUN升高的因素()A.受伤B.消化道出血C.低蛋白饮食D.脱水E.腹泻71、颅内压增高常见于()A.脱水B.脊髓麻醉C.脑脊液外漏D.颅脑外伤E.低血压性休克72、监测PaCO2的临床意义不包括()A.判断肺泡通气量B.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衡C.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D.判断复合性酸碱失衡E.判断I型呼吸衰竭73、有关Pa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常值是80~100mmHg B.是衡量有无低氧血症的指标C.是诊断呼吸衰竭的指标D.是诊断酸碱失衡的间接指标E.是缺氧程度的指标74、AB与SB临床意义不包括()A.代谢性碱中毒和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时,AB可增高B.代谢性酸中毒和代偿性碱中毒时,AB可增高C.AB与SB均正常表示酸碱平衡正常D.AB与SB均减低表示代谢性酸中毒E.AB与SB均升高表示代谢性碱中毒75、有关酸碱失衡的判断,正确的是()A.pH变化方向总是与原发分量相一致B.根据pH确定有无酸血症或碱血症C.HCO3—与PaCO2呈反向变化时应诊断为复合性酸碱失衡D.代偿方式主要为肾代偿肺和肺代偿肾两种,特点是肾快肺慢E.代谢性酸中毒时如PaCO2减低提示已通过呼吸进行代偿76、关于体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口腔温度36.3-37.2摄氏度B.腋窝温度36-37摄氏度C.直肠温度36-37.5摄氏度D.清晨温度高E.昼夜间有轻微波动77、有关于皮肤温度与中心温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皮肤温度反映末梢循环状态B.中心温度测量部位直肠内C.血容量不足皮肤温度下降D.正常情况下,两者温度差应小于2摄氏度E.严重休克时,采取措施后,两者温差变小,提示病情恶化78、有关呼吸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心源性哮喘是哮喘性呼吸困难的一种B.紧促式呼吸多见于胸膜炎C.潮式呼吸时出现三凹征D.鼾音呼吸多见于昏迷E.心功能不全患者可出现潮式呼吸79、有关酚红排泄率的判断,正确的是()A.酚红排泄率受年龄影响B.老年人酚红排泄率稍高C.正常成人15分钟排泄率为25-50%D.排泄率低提示肾功能不全E.儿童的酚红排泄率较高80、有关心电图的临床意义,不正确的是()A.发现、识别与治疗心律失常B.监测是否有心肌缺血C.监测电解质改变D.观测起搏起功能E.监测是否有心肌梗塞二、填空题1、ICU是指,一般综合性医院综合ICU床位数量应占全院总床位的,发达国家ICU床位能占全院总床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