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大学汉硕招生专业目录及其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35.00 KB
- 文档页数:19
007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本单位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学位硕士生71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200人,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招生人数均为一志愿招生人数(含推免生人数)。
招生人数仅供参考,最终招生人数将根据正式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计划及各专业报考情况作适当调整。
各专业接收推免生的具体人数以推免生系统确认人数为准,具体接收人数我校将在10月25日左右公布。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30201政治学理论0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02政府管理与公共政策03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04比较政治制度05中外政治制度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5政治学原理④810政治学专业综合同等学力考生加试:1.公共经济学2.公共政策学030204中共党史01政党学说与党的建设02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发展03中国共产党思想史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③615政治学原理④810政治学专业综合同等学力考生加试:1.当代世界社会主义2.公共政策学030206国际政治01国际政治理论02欧洲政治03东亚政治04中国外交05全球治理1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5政治学原理④810政治学专业综合同等学力考生加试:1.当代世界社会主义2.公共政策学030207国际关系01国际关系理论02欧洲国际关系03东亚国际关系04国际安全05国际关系史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5政治学原理④810政治学专业综合同等学力考生加试:1.当代世界社会主义2.公共政策学0302Z1统一战线学01统一战线理论与政策02中国的政党制度03统一战线中的民族理论和宗教理论04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统战文化2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德语(外)③615政治学原理④810政治学专业综合同等学力考生加试:1.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2.统一战线思想史120401行政管理01行政理论2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同等学力考生加试:1.公共政策学- 1 -。
山东大学2018年《216-翻译硕士朝鲜语》考研大纲一、考试目的:《翻译硕士朝鲜语》作为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入学考试的外国语考试,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进行MTI学习所要求的朝鲜语水平。
二、考试性质与范围:本考试是一种测试应试者单项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MTI考生应具备的朝鲜语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朝鲜语阅读与写作等方面的技能。
三、考试基本要求1.具有良好的朝鲜语基本功,认知词汇量在8,000以上,掌握5000个以上的积极词汇,即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
2.能熟练掌握正确的朝鲜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3.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朝鲜语写作能力。
四、考试形式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各项试题的分布情况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本考试包括以下部分:词汇语法、阅读理解、朝鲜语写作等。
总分为100分。
一、词汇语法1.要求1)词汇量要求:考生的认知词汇量应在8,000以上,其中积极词汇量为5,000以上,即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包括熟语)。
2)语法要求:考生能正确运用朝鲜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2.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看释义写出熟语二、阅读理解1.要求:1)能读懂常见韩国报刊上的专题文章、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等各种文体的文章,既能理解其主旨和大意,又能分辨出其中的事实与细节,并能理解其中的观点和隐含意义。
2)能根据阅读时间要求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
2.题型:1)选择题(包括信息事实性阅读题和观点评判性阅读题)2)简答题(要求根据所阅读的文章,用3-5行字数的有限篇幅扼要回答问题,重点考查阅读综述能力)本部分题材广泛,体裁多样,选材体现时代性、实用性;重点考查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理解观点的能力;对阅读速度有一定要求。
三、朝鲜语写作1.要求:考生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撰写一篇500词左右的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
810政治学专业综合
注:本考试科目含中外政治思想史(政治学理论专业);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中共党史专业、统一战线学专业);国际关系史(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专业)三部分,考生根据报考专业,选择相应部分作答。
中外政治思想史部分
本课程考试包括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两部分。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
1.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西方政治思想
这一部分需要掌握的主要思想有政治思想的起源、城邦政治的特点、城邦政治与帝国政治的联系与区别、斯多葛学派、早期基督教的政治思想等。
1)柏拉图的哲学家治国的思想。
2)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及政治思想。
3)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
4)奥古斯丁的恩典说。
5)古罗马的混合政体。
6)早期基督教的政治思想。
2.中世纪西方政治思想
这一部分需要重点把握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中世纪的异端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两大运动所体现的政治思想。
1)托马斯·阿奎那的政体理论。
2)但丁的世界帝国与世界君主思想。
3)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及马基雅维利主义。
4)布丹的国家主权理论。
5)人文主义的历史作用。
3.近代西方政治思想
这一部分包括17、18、19 三个世纪,也是西方政治思想最富有成果的时期。
需要掌握
1。
873-韩国文学与文化
一、考试目的:
主要考察考生对韩国文学发生、发展过程及各阶段主要文学思想、文学流派、文学体裁、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主要内容、主题、创作技巧、艺术风格的掌握情况及分析能力。
二、考试要求:
1. 要求考生有准确、熟练的朝鲜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掌握韩国文学主题、内容、体裁、形式、文学思想形成、发展、演变的具体脉络。
3. 掌握各时期主要文学思想、流派的特征及代表作家、作品的特点及价值。
4. 对中韩两国文学关系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比较分析。
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3小时,卷面成绩满分为150分。
三、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为自上古时代至20世纪80年代的整个韩国文学史。
主要内容包括各时期文学体裁、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主要作家的文学思想、主要作品及其内容、主题、特点、表现手法、在韩国文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等。
考试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大题为选择(40分),内容涉及韩国各时期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主要文学体裁、文学思想、文学流派的基本知识。
第二大题为简答题(50分),考察各时期文学体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代表性文学论争的特征及主要作家、作品的内容及特点。
第三大题为论述题(60分),主要内容为各种文学体裁的发展与演变、各时期文学现象、文学流派、创作群体、代表作家及的文学思想、文学创作、代表性文学作品的内容与特点、价值及意义等。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考试目的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该科目考试从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出发,力求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传播实务方面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以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考试涉及新闻采写与编辑、新闻评论写作、广告业观察与分析等内容。
三、考试基本要求
能够掌握新闻传播实务的基本理论,并能付诸实践,能够很好地完成采写编评及广告业分析等活动。
四、考试形式
考试为闭卷笔试,主要是依据所给材料完成策划、写作和分析等任务。
五、考试内容
I. 新闻采写与编辑
依据材料完成新闻采访策划、新闻改写、标题制作、稿件配置、写作案语等任务。
II. 新闻评论写作
依据所给材料写一篇新闻评论。
III. 广告业观察与分析
依据所给材料,利用中外新闻理论,按要求进行分析。
六、试题类型
试题类型包括据材料分析与写作、据材料写作和材料分析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山东大学2018年《813-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综合》考研大纲一、考试目的综合考查考生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理论水平和评论写作的能力,选拔有扎实理论基础、理性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强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本科目为中国语言文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统一必考科目。
考查内容包括语言学理论、文学理论和评论写作三个方面。
语言学理论和文学理论部分的考试范围是高等学校基础课“语言学概论”和“文学概论”所讲述内容。
评论写作所提供的材料范围覆盖文学史的各个时段。
三、考试基本要求语言学理论和文学理论两部分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和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求考生概念准确、明晰,举例允当;回答问题准确、简洁、全面;论述问题观点合理、分析深入、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表达清晰,能够运用相关理论深入分析事实、解决问题。
评论写作部分考查考生解读材料、文学感悟与理性提炼的综合素质与实际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要求考生在评论写作中合理处理材料,关联必要的文学史知识,体现相关的文学理论素养,既能符合文体要求,又能表现某种创新性思考与个性化表述。
四、考试形式考试为闭卷笔试。
五、考试内容Ⅰ.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基本原理。
包括:语言的性质和功能;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语言的各种变体;语音;词汇;语义;语法;文字;语用。
Ⅱ.文学理论文学的基本原理。
包括:文学的性质、定位、特征、功能、起源、发展;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构成要素、语言特性、种类体裁;文学创作的性质特征、功能、成因、过程、创作类型;文学阅读与批评的性质、特征、功能。
Ⅲ.评论写作完成一篇材料作文。
材料内容为文学史现象、作家作品。
写作中应结合文学阅读经验与文论思考展开对有关材料的解读、申发和意义建构。
六、题型试题类型主要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评论写作等。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山东大学2018年化学与化工学院硕士专业目录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70301无机化学01溶剂萃取化学及分离纯化技术02配位化学03无机材料化学04无机药物化学05光化学和光功能材料18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8理论化学④835合成化学同等学力加试:1.物理化学实验2.有机化学实验070302分析化学01光分析化学02色谱分析化学03生物分析化学04环境分析化学7I组: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8理论化学④835合成化学II组: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9生物化学(生)④839细胞生物学以上两组任选一组同等学力加试:1.物理化学实验2.有机化学实验070303有机化学01有机合成化学02金属有机化学03药物设计与合成化学04有机功能材料化学05催化化学1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8理论化学④835合成化学同等学力加试:1.物理化学实验2.有机化学实验070304物理化学01电化学02理论与计算化学03胶体与界面化学3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8理论化学④835合成化学同等学力加试:1.物理化学实验2.有机化学实验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1有机硅高分子02高分子合成化学03功能高分子04高聚物结构与性能05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7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8理论化学④835合成化学同等学力加试:1.物理化学实验2.有机化学实验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01功能胶体材料02胶体晶体材料03纳米智能材料04胶体技术与材料8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35合成化学同等学力加试:1.物理化学实验2.有机化学实验081701化学工程01化学反应工程02化学分离工程03生物资源提取分离工程04金属腐蚀防护技术与工艺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37化工原理同等学力加试:1.物理化学实验2.化工原理实验081702化学工艺01精细化工及工艺02表面工程与金属防护03化工环保与绿色化工工艺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37化工原理同等学力加试:1.物理化学实验2.化工原理实验081704应用化学01分离与纯化技术02精细化学品03材料应用化学4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37化工原理同等学力加试:1.物理化学实验2.化工原理实验081705工业催化01催化新材料与制备新技术02环境催化技术03有机化工催化技术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37化工原理同等学力加试:1.物理化学实验2.化工原理实验085216化学工程01全日制02非全日制291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37化工原理同等学力加试:1.物理化学实验2.化工原理实验。
358-俄语翻译基础一.考试目的《俄语翻译基础》是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课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俄汉互译实践能力是否达到进入MIT学习阶段的水平。
二、考试性质及范围: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基础翻译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
考试的范围包括MTI 考生入学应具备的俄语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俄汉两种语言转换的基本技能。
三、考试基本要求1. 具备一定中俄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 具备扎实的俄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功。
3. 具备较强的俄汉/汉俄转换能力。
四、考试形式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俄汉/汉俄转换能力。
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本考试包括二个部分:词语翻译和俄汉互译。
总分150分。
一、词语翻译1. 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准确翻译中俄文术语或专有名词。
2.题型要求考生较为准确地写出题中的30个汉俄术语、缩略语或专有名词的对应目的语。
汉、俄文各15个,每个1分,总分30分。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二、俄汉互译1. 考试要求要求应试者具备俄汉互译的基本技巧和能力;初步了解中国和俄罗斯国家的社会、文化等背景知识;译文忠实原文,无明显误译、漏译;译文通顺,用词正确、表达基本无误;译文无明显语法错误;俄译汉速度每小时250-350个俄语单词,汉译俄速度每小时150-250个汉字。
2.题型要求考生较为准确地翻译出所给的文章,俄译汉为250-350个单词,汉译俄为150-250个汉字,各占60分,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山东大学2018年历史文化学院硕士专业目录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60100考古学01考古学理论与考古学史02史前考古03夏商周考古04汉唐考古05专门考古(含环境、科技考古等)06动植物考古07美术考古08文物学与博物馆学09文化遗产学10外国考古学9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5法语(外)③661考古综合同等学力加试:1.中国古代史2.中国考古学060200中国史01先秦秦汉史02魏晋南北朝隋唐史03宋辽金元史04明清史05晚清史(含义和团与民间社会史)06中华民国史07中华人民共和国史08历史文献学09文字学(含简帛文与书法艺术)10中国思想文化史11中国经济史12史学理论及史学史13历史地理学14中外关系史15中国书法文化史16中国宗教史17中国科技史18区域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19旅游文化2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5法语(外)③313历史学基础同等学力加试:1.中国通史2.世界通史060300世界史01世界古代中世纪史02西方文化史03西方宪政史04西方经济史5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5法语(外)③313历史学基础同等学力加试:1.中国通史2.世界通史05英国史06美国史07加拿大史08法国史09俄国史10国际关系史11西方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65100文物与博物馆01全日制02非全日制2320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5法语(外)③348文博综合同等学力加试:1.文物学2.博物馆学1201Z1文化产业管理01历史文化资源与文化发展02文化企业管理03现代传媒管理04区域文化产业规划05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06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运营07文化研究与文化产业管理8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5法语(外)③303数学三④840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1.中国传统文化2.文化经济学120503档案学01档案学基础理论02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03中外档案历史与文化研究04企业档案组织与管理05文秘与电子文件管理06数字档案与数字档案馆7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5法语(外)③639文书学④874档案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1.管理学2.档案学概论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2018年山东大学汉硕招生专业目录及其大纲2018年山东大学汉硕招生人数今年只能用英语考备考汉硕交流扣:一二九八三六七零四五国际教育学院简介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是一所集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外国留学生教育、海内外汉语师资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机构,并承担学校孔子学院建设、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国家汉办/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建设工作。
学院拥有贯通本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及博士(语言与文化传播)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其中,语言与文化传播博士专业是国内最早设立的,以研究语言与文化传播规律、机制和模式为内涵的综合性跨学科平台,现为教育部“985”重点建设学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一流,特色鲜明,在国务院学位办评估中并列前茅,并依托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和山东大学9所海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将该专业学生海外实习纳入培养计划,已累计派出学生约四百余人次;教育创新项目“国际化、复合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获得山东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学院设有教育学系、汉语教学部、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预科部、教学资源中心、语言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有专职教师39人,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者1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7人,9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经历。
354-汉语基础一、考试性质汉语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汉语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汉语语言学相关基础知识和汉语语言分析及运用能力。
二、评价目标1.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2.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汉语应用能力。
3.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汉语语言分析能力。
三、考试内容一、现代汉语概论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2.现代汉语方言3.现代汉语的特点4.现代汉语规范化二、语音1.语音概说2.声母3.韵母4.声调5.音节6.音变7.音位8.朗读和语调三、文字1.汉字概说2.汉字的形体3.汉字的结构4.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5.使用规范汉字四、词汇1.词汇和词的结构2.词义的性质和构成3.义项和义素4.语义场5.词义和语境的关系6.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7.熟语8.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五、语法1.语法概说2.词类(实词)3.词类(虚词)4.短语5.句法成分6.单句7.常见的句法失误8.复句9.句群10.标点符号六、修辞1.修辞概说2.词语的锤炼3.句式的选择4.辞格5.辞格的综合运用6.修辞中常出现的问题7.语体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一、考试性质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相关的中外文化、教育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知识、基本素养及书面语表达能力。
二、评价目标1.要求考生具有与国际汉语教学相关的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2.要求考生具有与国际汉语教学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教学基础知识。
3.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华文化基础一、简论1. 文化的含义2. 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3. 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4. 中国文化的未来二、地理概况1. 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2. 中国历代疆域3.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4. 现行省、市、自治区名称的由来三、历史发展1. 中国文化的源头2. 三皇五帝3. 夏代文明4. 商周社会5. 春秋战国6. 秦汉帝国7. 魏晋南北朝8. 隋唐时代9. 宋元明清10. 近代历史四、姓氏与名、字、号1. 姓氏的产生与发展2. 姓氏的主要来源3. 古代的望族和大姓4. 姓氏混杂与谱牒5. 全国姓氏数量6. 中国人的名、字与号五、汉字1. 汉字的产生2. 现存最早的汉字3. 石鼓文4. 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5. 汉字的改革与汉字现代化六、学术思想1. 孔孟之道2. 老庄思想3. 墨家学说4. 法家学说5. 汉代经学6. 魏晋玄学7. 宋明理学8. 清代朴学七、宗教信仰1. 多神信仰和三大崇拜2. 佛教3. 道教4. 伊斯兰教5. 基督教八、古代教育1. 古代的学校教育2. 明清时代的国子监3. 书院的兴起与衰落4. 古代的家庭教育5. 清代的学塾教育九、科举制度1. 科举制以前的选士制度2. 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3. 明清时代的三级考试4. 科举制的流弊与功过十、典籍藏书1. 经书2. 史书及其类别3. 类书和辞书4. 方志5. 官藏与私藏6. 版本与善本7. 图书分类十一、科技成就1. 天文与历法2. 农学3. 算学4. 医学5. 地学6. 四大发明十二、传统建筑1. 古代城池2. 宫殿建筑3. 帝王陵寝4. 万里长城和关隘5. 古代桥梁6. 古代园林与亭台楼阁7. 宗教祭祀建筑8. 装饰性建筑9. 衙署与会馆10. 北京四合院与各地民居11. 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十三、古典文学1.诗词作品及诗人2.散文及其作者3.辞赋及其作者4.戏剧及戏剧家5.小说及小说家十四、各类艺术1. 书法艺术2. 雕塑艺术3. 戏曲艺术4. 绘画艺术5. 民族音乐艺术6. 楹联艺术十五、风俗习惯1. 茶酒与烹调2. 衣冠服饰3. 婚俗与葬俗4. 民族祥瑞动物5. 名贵花木6. 民族节日7. 其他崇尚和禁忌十六、中外文化交流1. 海上仙山和徐福东渡2. 海陆“丝绸之路”3. 佛教东传和西行求法4. 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5. 郑和下西洋6. 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十七、中国文化趣论1. 江南三大名楼与中国古典文学2. 中国文化中的颜色迷信3. 水与中国文化4. 河东裴氏论略5.台与中国文化第二部分跨文化交际基础一、跨文化交际概述1.跨文化交际2.跨文化交际学二、基本概念:文化、交际与传播1.文化的定义与特性2.主流文化与亚文化3.文化与交际4.传播的种类5.传播的模式6.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史实及其意义三、跨文化交际的过程1.语言交际2.非语言交际3.文化冲突4.社会交往四、跨文化交际的核心1.价值观及其衡量尺度2.价值观与交际的关系3.价值观的特点五、跨文化交际障碍1.认识上的误区2.民族中心主义3.刻板印象六、跨文化交际训练1.文化休克2.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3.跨文化训练的主要方式第三部分对外汉语教学基础一、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1.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2.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1.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2.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现状三、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1.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2.对外汉语的教育学基础四、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1.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2.对外汉语的文化学基础五、语言习得理论与研究1.语言学习与语言习得2.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假说3.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4.对比分析5.偏误分析6.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六、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1.认知派与经验教学派(一)语法翻译法(二)直接法(三)情景法(四)阅读法(五)自觉对比法(六)听说法(七)视听说(八)自觉实践法(九)认知法2.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一)团体语言教学法(二)默教法(三)全身反应法(四)暗示法(五)自然法(六)交际法七、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1.对外汉语教学目的与课程设计2.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3.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选用4.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与课堂教学5.对外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教学6.语言测试第四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的涵义与功能1.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3.教育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4.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二、教师1.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2.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3.教师的角色与行为规范4.教师劳动的特点三、学生1.学生的本质属性2.学生的地位和权利四、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的类型2.师生情感的功能及培养3.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五、教育环境1.校园文化与课堂环境2.家庭的教育功能及其特点3.社区在发展教育中的功能:六、课程1.课程的类型2.隐性课程3.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科书4.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七、课堂教学1.教学原则2.教学方法3.课堂管理4.教学组织形式5.学习方法指导八、教会学生做人1.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2.道德教育的原则3.道德教育的方法4.奖励与惩罚的类型2018年山东大学汉硕招生专业目录2018年山东大学汉硕招生人数国际教育学院简介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是一所集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外国留学生教育、海内外汉语师资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机构,并承担学校孔子学院建设、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国家汉办/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建设工作。
学院拥有贯通本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及博士(语言与文化传播)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其中,语言与文化传播博士专业是国内最早设立的,以研究语言与文化传播规律、机制和模式为内涵的综合性跨学科平台,现为教育部“985”重点建设学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一流,特色鲜明,在国务院学位办评估中并列前茅,并依托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和山东大学9所海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将该专业学生海外实习纳入培养计划,已累计派出学生约四百余人次;教育创新项目“国际化、复合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获得山东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学院设有教育学系、汉语教学部、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预科部、教学资源中心、语言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有专职教师39人,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者1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7人,9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经历。
354-汉语基础一、考试性质汉语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汉语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汉语语言学相关基础知识和汉语语言分析及运用能力。
二、评价目标1.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