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含框架)
- 格式:doc
- 大小:14.17 MB
- 文档页数:107
高中生物知识点大全总结一、细胞的基本概念与结构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 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个基本结构。
3.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4. 细胞质包含细胞器和细胞液,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5. 细胞核包含DNA,是遗传信息的存储和管理中心。
二、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位于DNA上,控制生物的性状。
2.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是遗传信息表达的基本过程。
3. 基因突变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过程,可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4. 遗传规律包括孟德尔的三大遗传定律:分离定律、组合定律和显性与隐性。
5. 进化论是解释生物物种变化的科学理论,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三、生物的分类与多样性1. 生物分类是将生物按照相似程度和亲缘关系进行系统划分的科学方法。
2. 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为:域、门、纲、目、科、属、种。
3.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等。
四、生物的生理功能1. 呼吸作用是生物通过氧化有机物质获取能量的过程。
2.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3. 循环系统负责将营养物质和氧气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同时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4. 神经系统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传递信息,调控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5.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调节生物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
五、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1.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2.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数量和比例相对稳定的状态。
3. 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对生物健康构成威胁。
4. 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六、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1. 基因工程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生物基因进行改造的技术。
高中生物重点知识详解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①x-nm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②may18x或者x a ry 183-=…………………………………………③蛋白质的组成层次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亲脂小分子离子、不亲脂小分子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1、具有双层膜结构2、进行能量转换3、含遗传物质——DNA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5、决定细胞质遗传6、内含核糖体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8、能自我分裂增殖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个,未复制时DNA含量为2a。
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注:+表示有影响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已分化细胞的特点 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癌细胞的特点衰老细胞的特点球形成纤维细胞癌变永生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种群——生物生存和进化的基第二单元 生物的新陈代谢Ⅰ 植物代谢部分:酶与ATP 、光合作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生物固氮酶的分类酶促反应序列及其意义酶促反应序列 生物体内的酶促反应可以顺序连接起来,即第一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二个反应的底物,第二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三个反应的底物,以此类推,所形成的反应链叫酶促反应序列。
2024高中生物所有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是中学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生物的基本概念、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遗传与进化、生物的生态与环境等内容。
以下是2024高中生物的所有知识点总结:一、生物的基本概念1. 生物的基本特征:有机体、有生命活动、有遗传信息、有进化能力。
2. 生物的分类:五界系统、生物的命名与命名规则。
3. 生物的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组织、器官、系统。
4. 生物的物质基础: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核酸。
5. 生物的能量:能量的来源、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发酵作用。
6. 生物的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7. 生物的繁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二、生物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结构: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结构与功能。
2. 细胞的运动:细胞骨架、细胞膜运动、胞吞作用、胞吐作用。
3. 细胞的代谢:物质的运输、合成、分解、排泄。
4. 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5. 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器官结构与功能。
三、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遗传物质:DNA结构、DNA复制、DNA修复。
2. 基因与遗传:基因的表达与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工程技术。
3.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理论、非孟德尔遗传、群体遗传学。
4. 进化与演化: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进化因素、进化的证据。
四、生物的生态与环境1. 生态系统:生态因子、生物群落、生态圈、生态位、气候与地理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 生态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食物链、食物网、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3. 生物的适应与保护:适应性进化、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环境污染与生态危害。
以上是2024高中生物所有知识点的概要总结,涵盖了生物的基本概念、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遗传与进化、生物的生态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对生物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生物知识点总结框架1.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2. 细胞质结构和功能3. 线粒体、叶绿体和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4.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5. 细胞核结构和功能6. 细胞的运动和分裂二、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2. 高尔基抗体法则3. 染色体理论4. 随机分裂和染色体交换的作用5. 生殖细胞的形成6. 遗传变异及其作用7. 种群的遗传平衡和遗传漂变8.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三、细胞代谢的基本过程1. 细胞的能量转化2. 呼吸过程3. 光合作用4. 蛋白质合成过程5. 脂肪酸合成过程6. 核酸合成过程四、生物体的调节和协调1. 激素的功能和调节作用2.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地球生物钟和植物生物钟4. 光周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5. 繁殖系统和生殖激素的作用五、生物进化1. 进化的基本原理2. 适应和自然选择3. 生物的分类和进化4. 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的关系5. 化石记录和分子遗传证据的意义6. 人类起源和进化六、生物多样性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3. 群落的组成和相互作用4. 迁徙与垂直分布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6. 生物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七、生物科学和人类生活1. 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生物技术及其应用3. 免疫学和免疫技术4. 细菌和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特性5. 癌症的发生和防治6. 遗传疾病的识别和防治7. 生物武器和生物恐怖袭击8. 生物伦理和生物安全以上是生物知识点的框架总结,涵盖了细胞结构和功能、遗传的基本规律、细胞代谢的基本过程、生物体的调节和协调、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科学和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内容,适合初中和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也是生物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基本知识体系。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框架(三篇)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框架 1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1.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一分子磷酸①基本单位是:核苷酸一分子五碳糖(2种)(8种) 一分子含氮碱基(5种)②核酸功能: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③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注意:遗传物质和核酸的区别:如小麦的遗传物质是DNA,而核酸则包括DNA和RNA两种;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和核酸均是RNA;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而核酸则包括DNA和RNA两种。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①原理:用甲基绿和吡咯红染液染色——甲基绿使DNA变绿、吡咯红使RNA变红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可以促使DNA与蛋白质的分离。
②步骤: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在30度的温水中用盐酸水解——用蒸馏水冲洗涂片——染色——观察(先用低倍镜玄色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再换高倍镜观察)。
③实验现象:细胞核被染成绿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
④实验结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原核细胞DNA则主要位于拟核)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1. 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2.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①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
如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动植物都有)②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植物二糖: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动物二糖: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③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
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植物多糖:淀粉(贮能)、纤维素(细胞壁主要成分,不提供能源)动物多糖:糖元(贮能)(如肝糖原、肌糖原——提供肌肉能源)3.脂质的组成元素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N。
脂质中的氧元素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所以等量的脂肪和等量的糖类,前者__的能量更多。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一知识框架①生物圈到细胞1走近细胞②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组成细胞的分子①元素化合物②蛋白质③核酸④糖类脂质⑤无机盐3细胞的基本结构①细胞膜②细胞器(8 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溶酶体液泡核糖体)③细胞核4细胞的物质输入输出①物质跨膜运输实例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③物质跨膜运输方式5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①酶 a本质 b作用 c特性② ATP a结构 b工作原理 c来源(细胞呼吸)d利用③细胞呼吸④光合作用 a捕获光能的色素结构 b原理 c应用6细胞的生命历程①增殖②分化③衰老凋亡④癌变二具体知识点㈠走近细胞⑪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SARS病毒(冠状病毒)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b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细菌单细胞藻类单细胞动物);c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合作,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细胞代谢……生物与环境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细胞增殖分化……生物生长发育基因传递变化……生物遗传与变异d连接亲子代的桥梁是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场所是输卵管,发育场所是子宫⑫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a 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c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有各自的特定组成,结构,功能。
⑬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①区分: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来区分②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构成):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注:1蓝藻细胞是自养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2细菌大多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异养生物。
③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木耳蘑菇霉菌酵母菌)④蓝藻细胞结构:1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肽聚糖)2核糖体3拟核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在细胞内的特定区域⑤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建立者:德国的施莱登施旺)内容:a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b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⑥显微镜的使用(实验:观察细胞)㈡组成细胞的分子⑪元素和化合物元素:a来自无机界b必需元素:20种c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9)d微量元素:Zn Fe B Cu Mo(木) Cl Mn(锰) Ni(8)e主要元素:C H O N P Sf基本元素:C H O Ng最基本元素:C化合物:①种类:无机(水无机盐)有机(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②检测:a糖类中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斐林试剂(新制碱性氢氧化铜)→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b淀粉(多糖)→碘→蓝色c脂肪→苏丹Ⅲ(橘黄色)、苏丹Ⅳ→红色d蛋白质→双缩脲(先加氢氧化钠在加氢氧化铜)→紫色⑫蛋白质:①分子量大(几万到几百万)、含量多、种类多。
高中生物学考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相关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二、病毒的相关知识: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①、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 或RNA ,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②、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2、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 病毒和RNA 病毒(常见的RNA 病毒有:SARS病毒、(HIV)[ 引起艾滋病(AIDS )]、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P8)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 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支原体除外),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蓝藻(包括蓝球藻、颤藻和、念珠藻及发菜)、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磨菇等)等。
蓝藻是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但也有硝化细菌等少数种类的细菌是自养型生物。
(P9)三、细胞学说的建立:1、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2、细胞学说的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章知识框架1. 生命的定义首先,咱们得聊聊生命这个大词,生命究竟是什么呢?简而言之,生命就像一场盛大的派对,有些人活跃得像是在舞池,有些则可能是那默默无闻的角落里的观察者。
生命体通常具备几个关键特征,比如代谢、反应刺激、繁殖等等。
想象一下,细胞就像是这个派对上的小明星,负责各种各样的任务,有时候还得互相协作,才能让整个派对顺利进行。
1.1 细胞的基本构成接下来,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大家都知道吧?它们就像是生命的砖块,构成了我们身体的一切。
细胞里面有很多小部件,像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各司其职,缺一不可。
细胞膜就像是门卫,负责把关,看看哪些物质可以进来,哪些得留在外面。
细胞核则是细胞的“大脑”,里面藏着我们的遗传信息,掌管着细胞的“运作手册”。
1.2 细胞分裂与繁殖说到细胞,咱们不得不提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就像是一场生命的接力赛,每一代细胞都要把信息传递下去。
这里有两个主要的方式,分别是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就像是把一块蛋糕切成两半,每一半都能继续生长;而无丝分裂则更像是细胞直接分身,简单直接。
通过这种方式,生命能够持续繁衍,真是个妙招啊!2. 生物的分类好啦,接下来咱们聊聊生物分类。
这就像是在为这个浩瀚的生物世界建立一套系统,大家都可以轻松找到自己的“家”。
生物可以分为五大类,分别是植物、动物、真菌、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
想象一下,每一类都像是一个社团,有各自的特点和成员,热热闹闹的。
2.1 植物的世界植物可真是个奇妙的大家族!它们是地球上最大的氧气制造者,简直就是“环保小卫士”。
有的植物像仙人掌,耐旱耐寒,真是顽强;有的则像水草,喜欢在水里泡着,随波逐流。
植物的繁殖方式也很丰富,有的靠种子,有的则依靠根茎,真是各显神通。
2.2 动物的多样性再说动物,哎呀,真是五花八门、千姿百态。
你想想,从小小的蚂蚁到庞大的大象,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独特的魅力。
动物的行为习性也很有趣,有的喜欢群居,有的却是独来独往,像个“孤狼”。
高中生物知识点及总结大全第一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1 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提出者是A·鲁道夫·弗尔门(1833—1902),他于1885年提出了细胞学说。
细胞是由罗伯特·黑克在1665年首次发现的。
他在用原始显微镜观察一片薄的鹅卵石的组织时,发现了细胞的存在。
1.2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小功能单位,可以分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1.3 细胞的生物膜生物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共同构成的,脂质通过疏水作用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双层的框架,蛋白质则分布在膜内外,能够为细胞膜提供支持和帮助其运输物质。
1.4 细胞的质膜系统细胞膜系统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细胞质内的成分,它们协同工作,完成细胞内物质合成、转运、储备等功能,保证细胞正常生理活动。
1.5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主要由核膜、核孔、染色质和核仁组成,起着细胞遗传物质DNA的保护、复制和转录的作用。
1.6 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有丝分裂是指细胞在生长、发育和修复组织时采用的细胞分裂方式,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无丝分裂是指原核生物在分裂时进行的方式。
1.7 细胞的生物能量转化细胞是生物体内能量转化的基本单位,细胞内进行物质的合成、运输和排泄等过程都需要通过细胞内的细胞呼吸(三磷酸腺苷)、光合作用(植物细胞进行)来完成。
第二章:遗传与变异2.1. 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是DNA,即脱氧核糖核酸,由磷酸、糖和碱基组成。
DNA双螺旋结构由酸、糖、观碱基三部分组成,通过碱基配对规律即A与T,G与C的配对模式来进行信息的存储。
2.2 遗传规律及遗传形式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豌豆杂交的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例如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的相互作用、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独立组合定律。
2.3 染色体的结构及变异染色体是细胞内的一种细胞器,由蛋白质及DNA组成,不同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各异。
第1章走进细胞概念图汇编一、本章核心概念主要概念: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生命系统及层次,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病毒,细胞学说次要概念: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拟核,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二、本章总概念图三、各节子概念图: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1.1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1.2 生命系统的层次性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2.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2.2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一、本章核心概念:主要: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最基本的元素,氨基酸,蛋白质,核酸,核苷酸,糖类,脂质,结合水,自由水,无机盐次要: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肽键,二肽,多肽,氨基,羧基,生物大分子,单体,多聚体二、本章总概念图:三、各节子概念图: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2.1.1 组成细胞的元素2.1.2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2.2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2.4.1 细胞中的糖类2.4.2 细胞中的脂质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2.5.1 细胞中的水2.5.2 细胞中的无机盐一、本章核心概念:主要:细胞膜,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中心体,溶酶体,液泡,细胞质基质,细胞质,细胞核,生物膜系统次要:健那绿,细胞器膜染色质,核仁,核孔,核膜,糖被二、本章总概念图:三、各节子概念图: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3.1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方式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3.2.1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3.2.2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运输方式3.2.3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本章核心概念主要: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胞吞,胞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次要:渗透作用,原生质层,质壁分离,选择透过性,磷脂双分子层,载体蛋白二、本章总概念图三、各节子概念图: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4.1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4.2.1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4.2.2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本章核心概念主要:酶,ATP,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化能合成作用次要: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重铬酸钾溶液,酶的特性,细胞代谢,活化能,酶活性,高能磷酸键,同位素标记法二、本章总概念图三、各节子概念图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5.1.1 酶的作用和本质5.1.2 酶的特性第2节细胞的能量“能量通货”——A TP5.2 细胞的能量“能量通货”——A TP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5.3.1 有氧呼吸5.3.2 无氧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5.4.1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5.4.2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本章核心概念主要:细胞增殖,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癌变,细胞衰老,细胞凋亡次要: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纺锤体,干细胞,致癌因子二、本章总概念图:三、各节子概念图:第1节细胞的增殖6.1. 细胞周期第2节细胞的分化6.2.1 细胞分化及其意义6.2.2 细胞的全能性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6.3.1 细胞的衰老6.3.2 细胞的凋亡第4节细胞的癌变6.4 细胞的癌变。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超全一、细胞的基本概念与结构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具有选择透过性。
3. 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4. 细胞质:包含细胞器和细胞液。
5. 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各自具有不同功能。
二、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DNA结构:双螺旋结构,由四种碱基对(A-T, C-G)组成。
2. RNA:包括mRNA、tRNA和rRNA,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3. 蛋白质合成:转录和翻译过程。
4. 基因突变:基因序列的改变,可能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变化。
5. 达尔文进化论:物种通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进行进化。
三、生物的新陈代谢1.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2. 呼吸作用:细胞通过氧化有机物质释放能量。
3. 酶:催化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生物大分子。
4. 代谢途径: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链等。
四、生物的生长发育与繁殖1.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 有丝分裂:细胞核分裂,形成两个基因组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3. 减数分裂:生殖细胞分裂,形成四个基因组不同的子细胞。
4. 植物的生长发育:包括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
5. 动物的生长发育:从受精卵到成体的各个阶段。
五、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1.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2. 食物链与食物网:描述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 物种多样性:不同种类生物的多样性。
4. 遗传多样性: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5. 生态位: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角色。
六、人体与健康1. 人体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2. 免疫系统: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侵害。
3. 心血管系统:血液循环和氧气、营养物质的运输。
4. 呼吸系统:气体交换,包括肺的通气和组织的呼吸。
5.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睡眠和心理健康。
高一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框架一、细胞与遗传物质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1 细胞膜:结构、功能以及半透性;1.2 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1.3 细胞核:核膜、核孔与染色体;1.4 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及溶酶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生长与繁殖2.1 细胞生长:维持稳定的细胞内环境、细胞生长的周期;2.2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2.3 细胞增殖与发育:营养生长、体细胞分裂与生殖细胞分裂。
3. 细胞遗传物质的复制与表达3.1 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双螺旋结构、碱基对、DNA复制;3.2 RNA与蛋白质合成:转录、翻译过程。
二、遗传与进化4. 遗传的基本规律4.1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等概念;4.2 隐性与显性遗传、自交与杂交;4.3 遗传变异:突变。
5. 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5.1 DNA分子与基因:核酸、DNA组成;5.2 DNA的复制与遗传信息传递;5.3 突变与突变的影响。
6. 进化的基本概念与证据6.1 进化的基本概念与演化论;6.2 古生物学与古人类学;6.3 地质记录与生物化石等证据。
三、生物技术7. DNA工程与基因工程7.1 DNA修饰的方法及应用;7.2 基因工程概论;7.3 克隆与克隆动物;7.4 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问题。
8. 细胞工程与生物药物8.1 细胞培养技术;8.2 酶工程;8.3 蛋白质工程;8.4 生物药物的生产与应用。
9.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9.1 物种概念与物种形成;9.2 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9.3 生物多样性保护;9.4 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上是高一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的框架,包括了细胞与遗传物质、遗传与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生物学学习的基础,通过系统学习,可以帮助同学们建立起对生物学的整体认识,并为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和把握这些知识点,掌握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按课本一、细胞的基本概念与结构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 细胞具有细胞膜,负责物质的进出和细胞的保护。
3. 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DNA,负责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
4.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包含各种细胞器。
5. 线粒体是能量转换的场所,进行有氧呼吸。
6.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负责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
7.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外层结构,提供支撑和保护。
二、遗传与进化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通过复制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
2. RNA在蛋白质合成中起到关键作用,包括mRNA、tRNA和rRNA。
3. 基因是DNA上的特定序列,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5.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通过适者生存和不适者淘汰。
6. 物种形成是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通过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实现。
三、生物的分类与多样性1.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一种基本方法。
2. 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3.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四、植物的生长发育1. 植物的生长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和器官。
2.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能量获取的主要方式,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
3. 植物的蒸腾作用通过叶片的气孔进行水分和气体的交换。
4. 植物的生殖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种子。
五、动物的生长发育1. 动物的生命周期包括胚胎发育、幼体发育和成体发育。
2. 动物的生殖系统负责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生殖过程的进行。
3. 动物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生长发育和行为反应。
4. 动物的行为包括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六、生态与环境1.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高考知识点详细框架生物作为高中常识科目之一,是许多学生备战高考的关键科目。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生物高考知识点详细框架,希望能为大家的备考提供一些参考。
一、细胞与遗传1.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 中心体、液泡等其他细胞结构的特点和作用2. 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 DNA的结构和功能- RNA的结构和功能3.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染色体的结构和变化- 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4. 基因和性状- 基因的概念和特点- 基因的表达调控- 基因突变和性状变异二、生物多样性与进化1. 生物的多样性- 动物和植物的分类- 常见动植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 常见的微生物和病毒2. 生物的进化- 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 进化的机制和途径- 人类的进化三、生物体内环境的调节与稳态1. 动植物的调节- 动物的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和光合作用调节2. 动植物的稳态- 动植物体内环境的稳定性- 水、温度、盐分等环境因素对生物体的影响和调节四、物质的转换与能量的代谢1. 物质的转化-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呼吸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植物和动物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2. 能量的代谢- 能量的特点和转换方式- ATP的合成和解聚五、生物与环境的互作1. 生物圈和生态系统-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生物圈的组成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氮循环、碳循环等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和转化3. 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和生态灾害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六、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1. 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细胞工程的原理和应用2. 人类的健康与疾病- 常见的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基因与遗传疾病- 基因突变和遗传疾病的关系-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原理和应用总结起来,以上框架包括了生物高考的核心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须一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等结构。
2. 细胞膜负责保护细胞和控制物质的进出。
3.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4.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各自有不同的功能。
二、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遗传信息通过DNA传递,DNA的复制和转录是遗传信息表达的基础。
2. 基因是DNA上的特定片段,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 遗传规律包括孟德尔的三大遗传定律。
4. 进化论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物种的起源,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三、生物的新陈代谢1. 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
2.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3.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释放能量的过程,包括有氧和无氧呼吸。
4. 生物体内的酶是催化化学反应的生物催化剂,影响代谢速率。
四、生物的生长发育与繁殖1. 生物体的生长通过细胞分裂和生长实现。
2. 发育是指生物体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和幼体发育。
3. 繁殖是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4. 人类的生殖系统包括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负责产生生殖细胞。
五、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1.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系统。
2. 环境保护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3. 营养和免疫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包括合理的饮食和疾病预防。
4. 疾病防治需要了解病原体和人体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
六、生物技术的应用1. 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
2. 基因工程可以用于改良农作物、生产生物药物等。
3. 克隆技术是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以复制生物体。
4. 生物技术在医学、农业、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七、生物多样性与保护1.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 物种灭绝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
有关高中生物知识点的总结一、细胞结构与功能1. 细胞概述: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完整的生命活动能力。
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2. 原核细胞:如细菌,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有唯一的大核糖体。
3. 真核细胞:具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内含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4. 细胞膜:由磷脂双层构成,有选择性通透性,控制物质进出。
5. 细胞核:包含DNA,是遗传信息的存储和管理中心。
6. 细胞质:细胞膜内、核外的区域,包含细胞器和细胞液。
7.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基础。
二、遗传与进化1. DNA结构与复制:DNA是遗传物质,以双螺旋结构存在,通过半保留复制方式进行复制。
2. RNA与蛋白质合成:DNA转录成mRNA,mRNA翻译成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
3. 基因突变与修复:基因突变是进化的原动力,细胞具有DNA修复机制以维持基因稳定性。
4.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5. 基因工程:通过人工手段对生物基因进行改造,以创造新的生物类型或产品。
6. 进化论:物种不断变化和适应环境的过程,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三、生态与环境1.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
2. 食物链与食物网:描述生物间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的途径。
3. 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是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标志。
4. 群落生态:研究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
5. 人口生态:研究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6. 环境保护:采取措施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
四、人体生理与健康1. 人体结构:由细胞构成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2. 循环系统: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3. 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4. 消化系统:分解食物,吸收营养,排泄废物。
5.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调节身体各部分的功能。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和整理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概述-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原核细胞包括细菌和古菌,真核细胞包括动物、植物和真菌细胞。
2. 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具有选择透过性。
- 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 细胞质:包含细胞器和细胞液,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场所。
- 细胞器:- 线粒体:能量转换器,进行有氧呼吸。
-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 内质网: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场所。
-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修饰和运输。
- 溶酶体:含有酶,能分解细胞内的废物和外来物质。
- 微丝和微管:维持细胞形态和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
- 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3. 细胞的功能- 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能量的转换与利用-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二、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的结构与复制- RNA的转录与翻译- 基因的表达调控2. 遗传的细胞基础- 染色体的结构与数目-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遗传与变异3. 进化论- 物种的起源与演化- 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 遗传多样性与物种适应性三、生态与环境1.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食物链与食物网- 生态位与物种多样性2. 生态过程- 物质循环: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 能量流动:生产、消费、分解3. 环境与生物-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改造-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四、人体与健康1. 人体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循环系统:心脏、血管、血液循环 - 呼吸系统:肺、呼吸道、气体交换 - 消化系统:口腔、胃肠、消化与吸收 - 排泄系统:肾、尿路、排泄与调节 - 神经系统:大脑、脊髓、神经传导 - 内分泌系统:激素、腺体、调节机制2. 健康与疾病- 健康的定义与标准- 疾病的类型与预防- 免疫与疾病防治3. 营养与健康- 营养素的分类与功能- 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营养不良与相关疾病五、生物技术与应用1. 基因工程- 基因克隆与表达- 转基因技术与应用2. 生物制药- 疫苗与抗体- 生物药物的开发3. 生物信息学- 基因组学与数据分析- 生物标记与疾病诊断4. 生物能源- 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利用- 微生物燃料电池通过上述总结,我们可以看到高中生物课程覆盖了从细胞层面到生态系统,再到人体健康和生物技术的广泛知识。
高中生物必1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概述: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等结构。
2.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控制物质进出。
3. 细胞核:包含DNA,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细胞活动。
4. 细胞质:包含细胞器和细胞液,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场所。
5. 细胞器:- 线粒体:能量转换器,进行有氧呼吸。
-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 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和加工。
-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后期加工和分泌。
- 溶酶体:含有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 微丝和微管:维持细胞形态和运输物质。
-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场所。
二、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DNA结构与复制:DNA双螺旋结构,半保留复制。
2. RNA与蛋白质合成:转录和翻译过程。
3.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基因的开启与关闭,表观遗传。
4. 基因突变与修复:突变的类型和影响,DNA修复机制。
5. 生物的进化:- 物种的概念和形成。
- 自然选择和进化论。
- 遗传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关系。
- 进化树和系统发育学。
三、生态与环境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 物质循环: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
3. 能量流动:食物链和食物网。
4. 群落的演替: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
5.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污染、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四、人体生理与健康1. 呼吸系统:肺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
2. 循环系统:心脏结构,血液循环。
3. 消化系统: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 排泄系统: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
5. 神经系统:神经元和反射弧,大脑功能。
6. 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节作用。
7. 健康与疾病: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五、植物生长发育1. 植物的生命周期:从种子到种子的全过程。
2. 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的作用。
3. 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
4. 植物的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1.模型构建2.模型分析本专题可通过“生命系统的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生命系统的功能→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这一主线展开,运用“系统思想”对模型简析如下:生命系统的组成对应“组成细胞的分子”;②生命系统的结构对应“细胞的基本结构”;③生命系统的功能对应“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④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对应“细胞的生命历程”。
其中,①与②重在强调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即由元素构成化合物,再由化合物构成膜、质、核等基本结构进而构成细胞的完整结构,从而揭示了细胞结构的有序性,为建立细胞整体性这一观点奠定了基础;②与③重在强调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间的联系,同时也说明了细胞作为生命系统与外界环境间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开放性;④重在强调细胞的动态性,即细胞时刻在发展变化,经历增殖、生长、分化到衰老、凋亡等过程。
第1讲细胞系统的组成——元素与化合物(基础自修课)-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这是答题的本源1.熟记形成蛋白质多样性的四个原因和蛋白质的五种功能(填图)2.准确识记两类生物的遗传物质(填表)生物遗传物质核苷酸含N碱基病毒DNA或RNA 4种4种细胞生物DNA 8种5种3.理清核酸与蛋白质的三个层次及相互关系(填图)- - - - - - - - - - - - - - - - - -考点二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这是答题的本源1.准确记忆糖类的种类、分布及功能(填图)2.理清脂质的种类、从属关系及功能(填图)种子形成和萌发时物质变化归纳如下:种子形成种子萌发有机物种类可溶性糖→淀粉等非蛋白质→蛋白质糖类→脂肪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甘油+脂肪酸干重增加减少(油料作物先增加后减少)激素变化脱落酸增加,赤霉素、生长素逐渐减少脱落酸下降,赤霉素、生长素逐渐增加-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三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这是答题的本源1.巧记水和细胞代谢的关系(填图)2.熟记无机盐的两种存在形式和三种功能(填图)第2讲细胞系统的结构——细胞的亚显微结构(重点保分课)本讲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及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等内容,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依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从结构、功能、成分等角度归纳识记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2)通过模式图、过程示意图等,理解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
(3)归纳总结各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判断方法及其在曲线图、模式图的应用。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及功能-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这是答题的本源1.归类识记主要细胞器——识得清、辨得准(填图)2.归纳识忆物质合成的场所——关系清、思路明(填图)- - - - - - - - - - - - - - - -考点二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 - - - - - - - - - - - - - - -[重难知识掌握好]1.“六例感悟”生物膜组成、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填空)(4)核膜上的核孔数目多→RNA、蛋白质等物质运输快→蛋白质合成旺盛→细胞代谢快。
(5)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易于扩散和转移。
(6)衰老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四幅图”图解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过程(1)过程示意图:图1(2)膜面积变化模型图:-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 - - - - - - - - - - - - - - - - - -第3讲细胞系统的功能——能量的供应和利用第1课时酶和A TP(重点保分课)本课时在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学会通过分析曲线图理解酶的作用原理和特性。
(2)通过设计和分析实验掌握酶的特性及应用。
(3)结合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识记ATP的结构及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 -1.“三类曲线”要读懂(填空)(1)酶的作用原理:①由下图可知,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②若将酶变为无机催化剂,则b在纵轴上向上移动。
用加热的方法不能降低活化能,但会提供活化能。
(2)酶的特性:①图1中加酶的曲线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高效性。
②图2中两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专一性。
(3)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①分析图3和图4: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②分析图5:O P段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P点以后的限制因素则是酶浓度。
2.“两类实验设计”须掌握(填空)(1)验证酶的本质、作用特性的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衡量标准验证某种酶是蛋白质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底物+相应酶液底物+等量蒸馏水底物是否被分解验证酶的专一性底物+相应酶液另一底物+相同酶液或同一底物+另一酶液底物是否被分解验证酶具有高效性底物+相应酶液底物+等量无机催化剂底物分解速率或产物生成速率(2)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或最适pH的实验设计程序:- - - - - - - - - - - - - - - -考点二A TP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这是答题的本源1.归纳识记A TP的结构与能量转换——关系清、思路明(填图)2.归纳识记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六个结构——识得清、辨得明(填表) 转化场所常见的生理过程细胞膜消耗ATP: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细胞质基质产生ATP: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叶绿体产生ATP:光反应消耗ATP:暗反应和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线粒体产生ATP: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消耗ATP :自身DNA 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核糖体 消耗ATP :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核消耗ATP :DNA 复制、转录等[第一步 掌握原理、准确析图,提高图文转换能力——明确是什么] 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图解(填空) (1)物质转变过程:①物质名称:b :O 2,c :ATP ,d :ADP ,e :NADPH([H]),f :C 5,g :CO 2,h :C 3。
②生理过程及场所:① ② ③ ④ ⑤ 生理过程光反应 暗反应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2)相应元素转移过程分析:②O :H 2O ――――――→光反应类囊体薄膜O 2――――――→有氧呼吸Ⅲ线粒体内膜H 2O ③H :H 2O ――→光反应[H]――――→暗反应叶绿体基质(CH 2O )――――→有氧呼吸Ⅰ、Ⅱ[H]――――→ 有氧呼吸ⅢH 2O (3)能量转变过程:2.外界条件变化时,C 5、C 3、[H]、ATP 等物质量的变化模式图(填空) (1)光照强度变化:(2)CO 2浓度变化:3.影响光合作用的三大因素曲线分析(填空)(1)光照强度(如图1)。
①原理:主要影响光反应阶段ATP 和[H]的产生。
②分析P 点后的限制因素:⎩⎪⎨⎪⎧外因:温度、CO 2浓度内因:色素的含量、酶的数量和活性 (2)CO 2的浓度(如图2)。
①原理:影响暗反应阶段C 3的生成。
②分析P 点后的限制因素:⎩⎪⎨⎪⎧外因:温度、光照强度内因:酶的数量和活性 (3)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如图3)。
4.自然环境及密闭容器中植物光合作用曲线及分析(填空) (1)自然环境中一昼夜植物光合作用曲线:①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点:b 。
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的点:c 、e 。
③开始积累有机物的点:c 。
④有机物积累量最大的点:e 。
(2)密闭容器中一昼夜植物光合作用曲线:①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D 、H 。
②该植物一昼夜表现为生长,其原因是Ⅰ点低于A 点,说明一昼夜密闭容器中CO 2浓度减小,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生长。
5.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测定(填空) (1)测定装置:(2)测定方法及解读:①测定呼吸速率⎩⎪⎨⎪⎧a.装置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NaOH 溶液用于吸收CO 2b.玻璃钟罩暗处理,以排除光合作用干扰c.置于适宜温度环境中d.红色液滴单位时间向左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速率)②测定净光合速率⎩⎪⎨⎪⎧a.装置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的NaHCO 3溶液,用于保证容器内CO 2含量满足光合作用需求b.必须给予光照处理,且温度适宜c.红色液滴单位时间向右移动的距离(代表净光合速率)[第二步明辨角度、掌握路径,找准解题切入点——知道为什么] 1.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H]的角度分析(1)[H]的来源、去路过程图解:(2)列表比较[H]的来源和去向:生理过程[H]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来源H2O光解产生第一、二阶段第一阶段去向还原C3还原O2,生成H2O 还原丙酮酸2.从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中能量变化角度分析(1)ATP的来源、去向过程图解:(2)列表比较ATP的来源与去路:生理过程ATP 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来源光反应产生三个阶段都产生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去路用于C3的还原用于各项生命活动(植物的C3还原除外)3.从H2O和CO2的物质变化角度分析(1)关系图解:(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H2O光解产生O2和[H]。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H2O和丙酮酸参与第二阶段产生CO2和大量的[H]。
对于细胞呼吸来说,产物中有水的一定是有氧呼吸,产物中无水的则为无氧呼吸。
(3)细胞呼吸中的CO2变化情况分析:对于细胞呼吸来说,有CO2产生的可能是有氧呼吸也可能是无氧呼吸。
若无CO2释放时(在无氧条件下),只进行乳酸发酵或细胞已死亡。
4.从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温度变化角度分析如右图所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A点之前),适当升高温度,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活性增加较快,而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活性增加较慢,故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