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10句经典名言,句句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齐峰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韩非子最精辟的十句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韩非子最精辟的十句话:
1.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2.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3.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4.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5.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6. 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
7. 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8.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9.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10.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这些名言反映了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强调了法治、权谋和实际功效的重要性。
它们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引用,并对政治、管理和社会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非子的名言韩非子的名言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吧,名言具有概括自然有力,言简意赅的特点。
究竟什么样的名言才是优秀经典的名言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韩非子的名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韩非子的名言11、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2、宰相之耳,待天下之心识而后能发3、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4、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5、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6、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7、凡治天下必因人情8、小信诚则大信立。
9、私行胜,则少公功。
10、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
11、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12、自见之谓明。
13、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14、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15、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16、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17、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18、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19、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20、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21、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22、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23、臣得树人,则主失党。
24、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25、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26、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
27、远听而近视以审内外之失,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
28、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
29、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30、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为惠於法之内,动无非法。
31、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32、饕贪而无餍,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33、自胜谓之强。
34、千里之马时一,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
35、势不足以化则除之。
36、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韩非子十大经典语录韩非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被誉为“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注重实践和效率。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韩非子十大经典语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这句话告诉我们,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就能够做到。
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才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力。
二、“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不会因为一个人的言论就评判这个人的价值;同样,他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身份或地位就否定这个人的言论。
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这句话告诉我们,了解别人是智慧的表现,了解自己更是重要的。
胜过别人只是一时的,真正的强者是能够战胜自己的人。
四、“百姓若无知,安能治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政府如果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就必须让百姓有知识。
只有有知识的百姓才能够理解政府的政策,才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可能会因为情绪或利益的影响而看不清事实,而旁观者则可以从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
六、“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这句话告诉我们,规矩是社会文明的基础,只有遵守规矩,才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七、“民无信不立。
”这句话告诉我们,信任是社会的基础,如果民众之间没有信任,社会就会失去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八、“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大事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
只有注重细节,才能够把大事做好。
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是善事还是恶事,都不应该小看。
我们应该勇敢地去做好每一件小事,这样才能够积累起更多的善缘。
十、“知足者富。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最大的财富在于心态。
只有知足常乐,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以上就是韩非子十大经典语录,这些话语虽然是几千年前的,但是它们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韩非子的经典语录韩非子被誉为最得荀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韩非子的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译文千里长的大堤,因为蚂蚁窝而溃败;百尺大的房屋,因为一点的烟火而焚毁。
感悟:千里大堤,狂风巨浪未能移其毫厘,可谓牢不可破。
然而蝼蚁入侵,日削月割,大堤最终倒塌。
细节性的问题往往会成为致命的问题,对待事物不能忽视细节,微小的事物一旦被忽略就会由小引大,终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2、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译文一个人右手面圆形,左手又要画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时画好两种形状。
感悟:以绘画为例,旨在说明做事的道理。
人不能同时用两手画出两种形状不同的图画,说明心无二用。
此名句的深层意义是在强调学习或做事要用志不分,专心不二。
金庸小说里有左右互搏术,周伯通、郭靖都精通此道,不过毕竟是小说,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吗?3、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故曰:自胜之谓强。
译文因此立志的困难,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
所以《老子》说:“能够战胜自我,就叫做强。
”感悟:我们常说,战胜自己。
这不是鸡汤,而是从中国古代就有的硬道理。
从老子到韩非子,都告诉我们,胜过别人没什么了不起,关键是要战胜自己,改正自己的的缺点,这才是真正的强大,也是最难做到的。
韩非子自己就是个“自胜”的典型。
韩非子天生口吃,这放到现在也得算个残疾,是个大缺陷。
但就是这个有缺陷的口吃患者,竟然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与孔子老子一样在彪炳史册。
4、欲速则不达。
译文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
感悟:故事是这样的,齐国国王景公在少海游玩,骑马传信的侍从从城中来报告说:“晏婴病重,快要死了,恐怕景公要在他死后才见得到了。
”景公急忙起身。
又有骑马传信的侍从赶到。
景公说:“快驾烦且(拉的)那辆马车,让主管韩枢驾车。
韩非子的经典格言篇一:韩非子名言韩非子名言1.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2.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Z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3.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4.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5.君无见其所欲。
(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6.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7.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8.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9.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
(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10.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11.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12.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13.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
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
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14.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
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115.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韩非子名言韩非子名言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优秀的名言吧,熟记名言有助我们增加知识储备,打造语言亮点。
名言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韩非子名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韩非子名言 11、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2、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家法,虽危不亡。
——韩非《韩非子》3、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4、内外相应,言行相称。
——韩非5、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撄之者,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撄人主之鳞,则几矣。
——韩非子6、人有福,则富贵至;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
行邪僻,则身夭死;动弃理,则无成功。
夫内有死夭之难而外无成功之名者,大祸也。
而祸本生于有福。
故曰:福兮祸之所伏。
——韩非子《解老》7、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韩非子8、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韩非子9、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
——韩非子《显学》10、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11、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
故静则建乎德,动则顺乎道。
——韩非子《韩非子》1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韩非13、爱多则法不立,威寡则下侵上——韩非子14、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
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韩非子《喻老》韩非子名言 21.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2.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臵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3.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4.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5.君无见其所欲。
(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6.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韩非子》10句人生哲理,道理深刻,句句经典!《韩非子》10句人生哲理,道理深刻,句句经典。
1. 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视声;上用虑,则下繁辞。
——《韩非子·有度》释义:君王如果只用眼睛去观看,臣子们便会去装饰自己。
君王如果只用而多去听,臣子们便会说一些好听的话。
君王如果只去思考,臣子们便会用言语去附汇。
2.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韩非子·解老篇》释义:仁,就是要从心中欣然的去关爱别人。
3. 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
——《韩非子·观行》释义:用多余的去弥补那些不足的,用常的去接续那些短的,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英明的君王。
4. 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释义:官员是人民的根本所在,人民的纲常,因此神明的君王会去管教官员,而不会去直接治理人民。
5. 礼者,所以貌情也,群义之文章也,君臣父子之交也,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
——《韩非子·解老篇》释义:所谓的礼,是表达情志的,是人们之间相处的准则,是君臣父子交往的准则,是区分贵贱和贤与不贤的准则。
6.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韩非子·心度》释义:法律是顺应时代的变化,才能够治理好国家。
治理国家的方式应当符合当前实际情况,才能够有效果。
7. 不劲直,不能矫奸。
——《韩非子·孤愤》释义:自己如果不正直的话,便不要去纠正别人奸邪的行为。
8. 治民者,禁奸于未萌;而用兵者,服战于民心。
——《韩非子·心度》释义:治理百姓的人,要在奸邪的事情还处于萌芽阶段,便制止。
带兵作战的将领,要服从作战人民的意愿。
9. 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
——《韩非子·安危》释义:国家的生死存亡,在于国君是否能够明白是非,而不在于是否自身强大。
10. 义者,君臣上下之事,父子贵贱之差也,知交朋友之接也,亲疏内外之分也。
——《韩非子·解老篇》释义:道义,是君臣之间做事情的原则所在。
法家韩非子名言名句法家韩非子名言名句法家韩非子名言名句1、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2、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
(鱼游到岸边搁浅的是时候,就会被蝼蚁吃掉)3、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4、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5、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6、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
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
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7、君无见其所欲。
(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8、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众人会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9、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不被小事妨害自己的长处,所以能取得大名;不过早显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成就大业)10、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
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谿(xi1),材非长也,位高也。
(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
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
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
)11、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
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12、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13、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一国的存亡要看权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应看国家武力的.强弱)14、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韩非子》10句经典格言,看穿人性,读懂人心《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全书重点阐述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家学说,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
1.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韩非子·五蠹》。
期,追随、追求。
修古,悠远的古代。
常可,经常可用的办法。
不追求远古的治国风格,不效法旧有常用的方法。
此言治国安邦要有创新意识,与时俱进,不可因循守旧,抱着老皇历不放。
2.君子不听窕言,不受窕货。
——《韩非子·难二》。
君子不听谬言,不接受不应得的财货。
3.观听不参,则诚不闻。
——《韩非子·内储说上》只偏听偏信一人的意见,不和别人商量,就听不到真诚的话。
4.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韩非子·二柄》。
明君用来控制臣下的,不过是两种权柄罢了。
两种权柄就是刑和德。
5.力不敌众,智不尽物。
——《韩非子·八经》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敌不过众人;一个人再聪明,也不可能什么都知道。
6.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韩非子·难四》有过错但不改正,这是挫败的根源。
7.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
——《韩非子·初见秦》。
不知道而信口开河,不是明智的表现;知道了却闭口不讲,这是没有尽心竭力。
8.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执法者能有力地保证法的执行,就能使国家安定强盛;如果执法不力,就会使国家混乱衰败。
9.山者大,故人顺之;垤者小,故人易之也。
——《韩非子》人不在山上跌倒,却会在土堆上摔跤。
因为山高大,所以人能谨慎地顺应地势,因为土堆矮小,所以人会疏忽它。
10.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
——《韩非子·安危》安全还是危险不决定于你的强大还是弱小,而决定于你的作为是否正义。
《韩非子》10句名言,精辟实用,值得反复阅读!《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作者为韩非,他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韩非子》以其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思考而被广泛传播和研究。
下面是《韩非子》中的10句名言,这些名言精辟实用,值得反复阅读。
1. “民无信不立。
”这句话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必须具备信誉和诚信,只有信任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2. “君臣相知,以信为本。
”这句话强调了君臣之间的信任和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关系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3. “治大国如烹小鲜。
”这句话告诉我们治理大国就像烹饪小鲜一样需要技巧和耐心,需要合理的方法和策略。
4. “为人上者,必为下人。
”这句话强调了领导者的责任和使命,作为领导者,必须为下属着想,关心他们的利益和福祉。
5. “不自卑,不自满。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持平衡的心态,既不自卑自悲,也不自满自足,要始终保持进取和自我提高的态度。
6. “人皆望其行而忘其言。
”这句话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人们更看重一个人的行为和实际行动,而非空洞的言辞。
7. “成事不说,遭事不迎。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沉着和冷静,不轻言放弃,不盲目迎合。
8. “不争不抢,富者之道。
”这句话强调了和平与合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和平的竞争,才能实现共同的繁荣和发展。
9. “国家之治,取法于家。
”这句话强调了家庭和国家之间的相似性,一个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可以为国家的治理提供借鉴。
10. “治国如治病。
”这句话告诉我们治理国家与治疗疾病有相似之处,需要对症下药,因势利导,不可一刀切。
这些名言展示了韩非子在政治、社会和人性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
它们不仅具有理论性,还具有实践性,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韩非子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无论是作为领导者还是普通人,都可以从这些名言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反复阅读并思考这些名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韩非子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人生智慧。
《韩非子》作为法家学说的代表作,逻辑严密,思想深刻,具有独特的风格,结合了法术势多方面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火形严,故人献灼;水形懦,人多溺。
解释:火的形态很猛烈,因而人被烧伤的很少;水的形态很柔弱,因而人被淹死的很多。
2. 为君不能禁下而自禁者谓之劫,不能饰下而自饰者谓之乱,不节下
而自节者谓之贫。
解释:当君主的人不能够约束臣民但是能够自我约束是一种劫难,不能够让臣民们生活很好,只注重自身享受的会引发祸乱,不能够使臣民们节约只注重自身的节俭就是贫。
3.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解释:宠臣过于亲近,必然会危及君主;大臣地位太尊贵,一定会改变君主的权位。
4. 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解释:战阵之间,诈伪的战术变化无穷,谁都不厌弃使用这种战术去欺骗敌人。
5. 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
解释:好事物就像春草层出不穷,坏事物就像秋叶枯萎凋谢,所以民众奋勉竭力,乐于尽忠,这就叫君臣相宜。
6. 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解释:所以形势不利就没有条件表现出才能。
7. 爱弃发之费,而忘长发之利,不知权者也。
解释:治理国家就好像洗头发一样,即使是洗掉了一些头发,也一定要洗干净。
因脱落的头发而惋惜,却忘了新发会因此而生长,这就是不懂得权衡利弊。
8. 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解释:所以人们办事和给人好处,如果把对自己有利作为中心思想,那么关系疏远的人也会和好;如果把对自己有害作为中心思想,那么就是父子也会远离而且互相埋怨。
9. 不劲直,不能矫奸。
解释:没有刚劲正直的节操,就不能纠正奸佞的行为。
10. 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
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解释:卞和献给楚王的玉璧,不用五彩颜色来装饰;隋侯的宝珠,不用银黄来装饰。
它们的本质很美,其它物体不足以用来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