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上课)
- 格式:ppt
- 大小:10.84 MB
- 文档页数:6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讲义)闽侯职专语文组程峰清一.判断句解说:判断句即“___是___”。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代汉语里,“是”一般是做代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6种:⑴.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___者,___也”。
例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⑵.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
即“__者,__”。
例如:①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⑶.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停顿,即“___,___也”。
例如:①夫战,勇气也。
⑷.“者”和“也”都不用,即“___,___”。
例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秦,虎狼之国。
⑸.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___,为___”例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⑹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例如:①梁父即.楚将项燕。
(项梁的父亲是楚国将军项燕)②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臣是市井中拿刀的屠夫)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二.被动句 [(主语)被(宾语)怎么样]⑴.用介词“于”表被动,即“谓语(动词)+于”例如:①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有的人脱身逃走,不能被远近各地容纳)②激于.义而死焉者。
(被义气激励死在这件事上的)③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而智慧和勇气往往被所溺爱的事物困扰)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⑵.在动词前面用“见”表被动,即“见+谓语(动词)”例如:①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众人都同流合污我独自保持高洁,因此被流放)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⑶.在动词前面用“受”表示被动,即“受+谓语(动词)”例如:①有罪受.贰。
(有罪行就被处罚)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我不能把全吴国的土地,十万的军队,被别人控制)⑷.在动词前面加介词“为”表示被动,即“为+宾语..+动词”(其中宾语可以省略,也可以保留)例如:①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9.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一)、用“…….者,……也”来表示。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四)、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天下为公。
(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七)、用“是”表示判断。
斯是陋室。
(八)、否定判断句,用“非……也”表示,“非”翻译成“不是”,“也”字不翻译。
韭士之怒也。
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便要(之)还家。
三、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一)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二)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三)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四)用介词“被”表被动予犹记周公之被逮(五)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帝感其诚。
可译为:上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五、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
一、阅读狼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学习任务名称)文言文—特殊句式授课时间课时(或上课用时分钟)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文言文现象中的4种特殊句式。
2.能力目标:理解文言句式的构成,并翻译。
3.素质目标:学会鉴赏文言特殊句式,为读懂文言文和文言文翻译做准备。
4.思政目标:感知古人用语的特殊方式,进一步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认识文言文现象中的4种特殊句式。
难点:学会鉴赏文言特殊句式,为读懂文言文和文言文翻译做准备。
四、教学策略(方法)与学法设计讲练结合;诱导启发五、教学准备1.备课,熟悉教材内容,整理考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前:1.预习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句子结构。
课中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学习:(约5分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见到特殊句式,主要有4种,大家还记得是哪4种吗?大家知道者几种句式的参照物是什么吗?(明确:现代汉语习惯)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现代汉语中句子的成分以及顺序。
(明确:主谓宾定状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言特殊句式。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为学习文言句式打基础二、第一课时:内容精讲及练习(35分钟)文言特殊句式4种形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一、倒装句1、宾语前置展示宾语前置句子事列,同学们翻译后,从中找出特点: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者?⑷微斯人,吾谁与归?⑸不然,籍何以至此?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①忌不自信。
②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3、无乃尔是过矣?4、唯利是图。
唯才是举。
5、唯余马首是瞻。
规律三: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2、定语后置展示定语后置置句子事列,同学们翻译后,从中找出特点: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②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一、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特殊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判断句2. 被动句3. 倒装句4. 省略句5. 疑问句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种特殊句式的概念、特点和运用。
2. 教学难点:特殊句式的辨别和正确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分别讲解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例句进行说明。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特殊句式的练习,辨别和运用各种特殊句式。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情况,了解他们对特殊句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他们对各种特殊句式的辨别和运用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了解他们对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文言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特殊句式的运用。
2. 互动教学:采用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积极参与。
3. 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反复巩固所学特殊句式的知识。
4. 鼓励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提供相关的文言文教材,用于讲解和练习特殊句式。
2.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特殊句式的概念、特点和例句。
3.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评估学生对特殊句式的掌握程度。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文言文材料和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和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方法和技巧。
3、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常见类型,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2)学会通过关键词、语法结构等方法判断特殊句式。
2、难点(1)准确理解倒装句中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的语法规则和翻译方法。
(2)能够在文言文阅读和翻译中灵活运用特殊句式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练习法:通过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疑难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文言文,让学生尝试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引出特殊句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1、判断句(1)常见的判断句标志词,如“者……也”“乃”“为”“则”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项燕为楚将。
”(《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2)无标志词的判断句,根据语意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2、被动句(1)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如“于”“为……所”“见……于”“被”等。
例如:“受制于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忠而被谤。
”(2)无标志词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
例如:“戍卒叫,函谷举。
”3、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例如:“(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
”(2)谓语的省略例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宾语的省略例如:“投(之)以骨。
”(4)介词的省略例如:“林尽(于)水源。
”4、倒装句(1)宾语前置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例如:“大王来何操?”(“何操”即“操何”)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即“不欺余”)③用“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文言文之特殊句式专题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定义和分类。
分析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特点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章:判断句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判断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判断句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判断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判断句的特点和用法。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判断句。
第三章:被动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被动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被动句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被动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被动句的特点和用法。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被动句。
第四章:倒装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倒装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倒装句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倒装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倒装句的特点和用法。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倒装句。
第五章:省略句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省略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省略句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介绍省略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省略句的特点和用法。
5.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省略句。
第六章:疑问句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疑问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疑问句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介绍疑问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疑问句的特点和用法。
6.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疑问句。
第七章:否定句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否定句的概念和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否定句的能力。
7.2 教学内容介绍否定句的定义和构成方式。
分析否定句的特点和用法。
7.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否定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