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品德课件_高峡出平湖
- 格式:ppt
- 大小:4.24 MB
- 文档页数:18
第三课时高峡出平湖(一)诗歌欣赏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ppt播放] 用“三峡”的有关歌曲内容,课前播放,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
二、进入本课内容:1、教师导言:我们用两节课欣赏、了解了三峡的美好,今天老师还继续引导同学们游览我们的家乡。
[课件播放] “三峡情”音乐。
2、学生回顾已学的内容,体验抒情歌曲“三峡情”,感受自己家乡的山山水水景和情。
[播放课件flash] 男高音独唱“三峡情”。
点评:这是一首深情的怀念故乡三峡的歌。
歌曲的结构为二段式。
歌曲旋律取材于三峡地区的民歌,同时糅合了川江船夫号子的音调写成,极富地域特色,深情表达出川江儿女对故乡三峡的深切思念。
3、朗诵歌词,再欣赏一次。
4、介绍诗歌《早发白帝城》[幻灯片出示]5、体验感受李白诗歌《早发白帝城》⑴学生自己领会朗诵;⑵教师从语气、语调、速度、节奏等方面做引导、分析;⑶分句学生一一朗诵再全班齐诵,进一步领会诗歌的意境。
(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课前播放幻灯:“三峡情”的音乐];2、学生观看幻灯片,欣赏毛泽东主席书法作品“水调歌头·游泳”;3、播放自制短片《三峡库区移民》导入新课:二、欣赏《山路十八弯》[播放课件]学生观赏,并思考了解;教师:《山路十八弯》是支土家族的山歌,高亢、清脆、热烈奔放,朴素中“裹”着野味,音高难度大,极具少数民族山土民情的神韵。
李琼以其爆发力强,厚实、激昂的音质征服了观众。
今天我们将学唱一首风格相似的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三、欣赏童声齐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播放课件]学生:听辨歌曲风格。
教师歌曲分析:伴随三峡工程成长的三峡儿童,将亲眼目睹“高峡出平湖”的全部过程,亲身体验家园大变迁的峡江情结,“江水升高我长高,大坝建成我长成”,这是三峡儿童得天独厚的成长机遇。
歌曲为二段体,引子汲取了湖北、四川一带的船夫号子音调,高亢而嘹亮。
A段旋律平稳、朴实,描绘了迷人的景象,唱出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绪;B段音区明显提高,显得热情而高昂。
品德与社会高峡出平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品德与社会高峡出平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珍惜友谊,学会尊重、理解、善待他人。
2、与小伙伴相处时,能多为别人着想,尽量避免矛盾的发生。
3、懂得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已。
4、在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重点难点:重点:在与人交往时,学会理解、善待他人。
难点: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狼孩的故事”。
2、制作学生产生冲突、最后握手言欢的情境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和友谊有关的故事、名人名言等。
教学设计:一、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狼孩的故事”。
教师:听了“狼孩的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学生交流、讨论。
2、教师: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要健康成长,就离不开与别人的交往。
在交往中,各种各样的事都会发生,有开心、欢乐,也有委屈和难过有时,难免会产生冲突。
二、分析冲突的前因后果1、教师播放学生产生冲突、最后握手言欢的情境课件。
2、学生交流、讨论“辨析角”中冲突发生后的四种情境的处理方法。
3、教师:在我们身边,你看到过类似的冲突吗?结果会是怎样呢?学生交流、讨论:冲突的事件是什么,冲突的起因在哪儿,冲突的双方是谁,双方当时可能的想法有哪些,解决的'办法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
4、教师引导学和领悟:(1)解决冲突的第一步在于使冲突双方保持情绪冷静。
(2)互惠是有效解决冲突的原则。
大家可以平心静气寻找一个对双方的伤害降到最低、对双方的利益有最大保障的方法。
(3)解决冲突的关键往往在于沟通。
学会宽容、学会理解也是有效解决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则。
许多冲突都因误解而生,沟通有助于澄清事实,而冲突的最终解决还有赖于双方的宽容和理解。
三、寻找“人缘好”的人1、教师:通过前一课的调查研究,我们知道良好的同学关系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朋友之间发生矛盾、闹别扭都是难免的,但是有的同学为了一点小事情就和朋友发生冲突,这样做很不值得。
高峡出平湖(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巨龙腾飞”为主题,通过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西部大开发前景、日新月异的交通变化的描述,使学生对祖国的变化有一个感性的了解。
“高峡出平湖”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课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百年梦想,主要介绍三峡工程的基本概况,三峡工程的历史回顾;第二部分:船过三峡,介绍三峡船闸工程的宏大和船闸通航的过程;第三部分:回望母亲河,例举了长江在2000多年来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灾害,以及“黄金水道”存在的不足;第四部分:展望母亲河,课文展示了三峡工程兴建后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效益。
二、学情分析通过资料检索和课文预习,学生对三峡工程的基本概况和主要功能有一个抽象的了解,但对工程的历史发展、对工程的宏大壮观、对工程的巨大效益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直观的感受。
三、教学课时共2课时,本课教学为第1课时。
四、教学目标第1课时:了解三峡工程的基本概况和历史发展,理解船闸通航的过程,了解三峡工程强大的防洪功能,懂得三峡工程是祖国建设的一项伟大成就。
第2课时:知道三峡工程具有发电、航运等功能,了解三峡工程中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和库区移民等工作,理解三峡工程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工程。
展望三峡工程兴建后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效益。
五、教学重点1.第一课时:了解三峡工程的基本概况,知道三峡工程是一项伟大工程。
2.第二课时:了解三峡工程的主要功能,知道三峡工程是一项和谐工程。
六、教学难点1.理解三峡船闸通航的过程。
2.理解三峡工程是人和自然抗争的和谐工程。
七、教学过程预设(一)三峡工程的地理位置。
三峡工程被称为“全球超级工程”。
(二)三峡工程的基本构造。
1.自学课文P44、P46,结合收集的材料,在图上填写三峡工程的结构名称。
2.课件展示:三峡工程的基本构造。
3.活动“猜一猜”,感知三峡工程的宏大。
内容:三峡大坝的长、宽、高,蓄水量,船闸的大小,发电机组的大小,船闸的工程量等。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高峡出平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高峡出平湖》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课以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为背景,通过介绍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和成果,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三峡工程的历史背景和建设过程的介绍,也有对工程成果的展示,同时还设置了丰富的思考题和实践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我国的一些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三峡工程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和成果。
此外,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科学技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尤其是在大型工程中的作用,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和成果,理解科学技术在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科学技术改变生活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和成果,科学技术在工程中的作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和成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峡工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三峡工程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和成果。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三峡工程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