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辩证法
- 格式:doc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11
关于辩证法的经典名言和成语理论1.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可是辩证法的经典名言呢。
就像我那朋友小明,他失业了,这看起来是祸事吧。
可他正因为失业,有了时间去学习一直想学的编程,后来进了一家超棒的互联网公司,这失业的祸就变成了福呀。
2. 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是辩证法的体现。
邻居家的孩子考试没考好,哭得稀里哗啦的。
我就跟他说,这就跟塞翁失马一样呢。
你这次没考好,知道自己的不足了,下次就能改进,说不定下次就能考出超好的成绩,坏事可能就变成好事啦。
3. 马克思说过:“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我曾经参加一个读书小组,大家都对一本书推崇备至。
我就想啊,辩证法告诉我们不能盲目崇拜,于是我就提出了书里一些我觉得有问题的观点,这就像给那火热的气氛泼了一盆冷水,但也让我们对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4. “物极必反”这个成语也充满辩证法的智慧。
我有个亲戚,做生意的时候想快速赚钱,就过度扩张。
结果呢,最后资金链断裂,亏了好多钱。
这就是把事情做到极致了,反而走向反面了,就像气球吹得太大就会爆掉一样。
5. 列宁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
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
”比如说两个人吵架,看起来是对立的。
但如果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他们其实可以通过沟通找到统一的解决办法。
我就见过这样的例子,我爸妈吵架,后来坐下来好好谈,发现彼此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家庭好,就和好了。
6. 成语“否极泰来”也是辩证法的好例子。
我的同学小红,前一段时间倒霉透顶,手机丢了,又和好朋友闹别扭。
她觉得自己简直是世界上最惨的人。
我就安慰她说,否极泰来呀,你这么倒霉了,好运肯定马上就来了。
果然,没过多久她就遇到了一个很好的实习机会。
7. 黑格尔说:“矛盾是推动整个世界的原则。
”就像社会的发展,旧的制度和新的观念之间存在矛盾。
我在历史课上就学到,封建社会末期,封建制度和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产生矛盾,这种矛盾推动着社会变革,就像一场拔河比赛,两边都在用力,最后新的力量胜利,社会进入新的阶段。
辩证看待事物的名言警句1.形容多方位看待事物的名言1、在细节和小事上不疏忽,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不做坏事,失意时不自暴自弃,自强不息,这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英雄。
2、对于事业失败,无法重振的人,我们不可嘲笑他,应当理解他当初也产抱有远大的理想,对于那些事业成功,春风得意的人,我们不可盲目崇拜,要注意看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3、小人在没有得志的时候,总是追随在别人后面像一条尾巴一样,一旦得志,就摆起架子,傲慢无礼。
4、善于克制自己感情,遇事不动声色的人,可以担当大事。
5、轻易给别人东西的人,必定随便向别人索取,轻易相信别人的人,也必定容易怀疑别人。
6、容易动摇而难以坚定,容易迷惑而难以清醒,这是一般世人的心态。
7、就大概情形而言,和平安宁的日子过久了,人们主会养成偷且苟安的习惯。
8、请把世态人情仔细看看,大多数的人,哪一个不是根据对方的得势还是失势而奔走得退?9、真正在廉洁的人,他不求别人知道他的廉洁,只有贪婪的人,才想捞取说法的名声,真正有本领的人,从不玩弄花样,卖弄技巧,只有那些拙笨的人,才玩弄花样来掩饰本领的不足。
10、贪求钱财的人,他们在道义的范围之外活动,他们的行为大家都能看得见,祸害明显,并不深切,贪图名誉的人,他们潜入仁义道德的范围之内,用道德掩盖个人自私的行为,从表面上看祸害并不明显,但因他们的动机隐藏很深,使人难以防范。
11、能成就事情的人,不会把事情看得很容易,能预见事情发展趋势的人,也不会节外生枝地多事。
12、自己尊重自己的人,另人才尊重他,自己轻视自己的人,别人也会轻视他。
13、有心逃避毁谤的人反而招来毁谤,无意出免掉人却反而得到了好名声。
14、在权力争夺中,成功的一方往往成为地位尊贵的帝王,而失败的一方则成了被人唾骂的强盗。
2.关于对待事物态度的名人名言在工作面前,态度决定一切。
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不重视工作的人。
不同的态度,成就不同的人生,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从而决定不同的结果。
以下是一些体现辩证统一思想的著名名言:
1.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
——布莱希特
2.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生与死、窨与万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亚里士多德
3.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最好用具体事物来证明。
——爱因斯坦
4.人生并非充满了玫瑰花,倒是有刺人的荆棘。
——巴尔扎克
5.聪明人绝不会两次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普希金
6.交好运时要谨慎,遭厄运时要忍耐。
——J·雷
7.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列宁
8.两面派的手法是一把破伞,破伞再好也随时有漏雨透风的时候。
——高尔基
9.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奥古斯丁
10.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
——马克思
11.任性和偏见就是自己个人主观的意见和意向——是一种自由,但这种自由还停留在奴隶的处境之内。
——黑格尔
12.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在孤独中得到发展。
——爱因斯坦
13.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黑格尔
14.我们只可以把惟一者称为艺术作品,从而区别于二重的模仿作品,它们只能给那种否定自己内在性的社会主体提供一种逃避之所。
——本雅明
15.真理是在漫长的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的一种生长着的东西,它只有通过曲折的甚至是痛苦的发展过程才能达到。
——歌德
16.真与假是客观情况反馈给人的主观认识,如果没有对外界事物情况的实际反馈认识,那就不会有主观的真假意见差别。
——金岳霖。
辩证思维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它强调事物的矛盾和统一,以及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以下是一些强调辩证的诗句名言:
1.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这句话强调了祸与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转化的关系,体现了辩证思维的观点。
2.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周易》
这句话说明了事物发展到极端时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的道理,也是辩证思维的体现。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这句诗表达了只有不断向上攀登,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也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
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这句诗描述了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只要坚持不懈,就会发现新的希望和机会,也是辩证思维的体现。
这些诗句名言都强调了事物的矛盾和统一,以及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体现了辩证思维的观点。
中国古代辩证法名句摘要:一、辩证法简介二、古代辩证法名句概述三、具体古代辩证法名句举例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3.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4.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5.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6.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7.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8.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使夫智者不敢为也9.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10.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11.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12.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正文:辩证法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其主张事物矛盾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斗争、互相转化。
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阴阳”二元对立,强调阴阳相生相克、互为依存。
古代辩证法名句是对这一思想的具体表述,具有丰富的哲理和启示。
首先,古代辩证法名句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例如,“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这句话指出水虽然柔弱,但攻坚强者却无法战胜它,说明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普遍而不可避免。
其次,古代辩证法名句表达了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
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说明福祸相依,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再者,古代辩证法名句强调了治理国家和社会应遵循的辩证法原则。
例如,“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句话提出了圣人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方法,即要保持内心的虚空,充实人民的物质生活,削弱人民的欲望,增强人民的体质。
此外,古代辩证法名句还提醒人们要正确对待生死、贫富等问题。
如“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这句话指出人们之所以不怕死,是因为他们对生存过于执着,因此要学会看淡生死,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境。
辩证思维的名言有哪些(精选合集2篇)辩证思维的名言有哪些(篇一)摘要:辩证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这篇文章将探讨辩证思维的名言,并提供了不低于20句的名言,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辩证思维。
正文: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亚里士多德2. "辩证思维是科学的灵魂。
" ——马克思3. "辩证思维帮助我们看到问题的全貌。
" ——伍尔夫4. "事情往往不是非此即彼,而是非此即彼之间的折中。
" ——赫拉克利特5. "辩证思维是一个能够容纳矛盾的思维系统。
" ——黑格尔6. "辩证思维要善于将一切事物看作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 ——马克思7. "辩证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复杂的问题。
" ——艾萨克·牛顿8. "辩证思维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 ——弗洛伊德9.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 ——马克思10. "辩证思维是一种全面的、多角度的思考方式。
" ——休谟11. "通过辩证思维,我们可以看到问题背后的本质因素。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2. "辩证思维是对事物矛盾及其运动的认识和处理的方法。
" ——张宇先13. "辩证思维是处理复杂问题必备的思考方式。
" ——赫伯特·西蒙14. "辩证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 ——萨缪尔·约翰逊15. "通过辩证思维,我们可以认识事物的变化、发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伯克利16. "辩证思维是了解事物的全貌和本质的关键。
" ——弗洛伊德17. "辩证思维是解开问题困结的钥匙。
与辩证思考有关的名言如下:
1.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
——布莱希特
2.不要过分仓促地去评价一个人,除非你身处其中。
——萨缪
尔·约翰逊
3.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
——余秋
雨
4.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
——邓小平
5.无产阶级应当摆脱自己的迷信和偏见,否则它就不能前进。
—
—恩格斯
6.希望是人生的太阳。
——普德曼
7.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
—鲁迅
8.怀疑一切。
——卡尔
9.怀疑是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
——笛卡儿
10.思考是行为的种子。
——爱默生。
古人辩证法的名言1、统一物分而为二以及我们对其各矛盾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本质。
〔苏〕列宁:《关于辩证法问题》2、认识矛盾并且认识对象的这种矛盾特性就是哲学思考的本质。
〔德〕黑格尔:《小逻辑》3、思辨的东西,在于这里所了解的辩证的东西,因而在于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或者说,在否定的东西中把握肯定的东西。
〔德〕黑格尔:《逻辑学?导论》4、说一切既对立又统一,这就是矛盾。
在统一中认识对立,在对立中认识统一,这就是最高知识。
〔德〕黑格尔:《〈哲学史〉的结语》5、唯有辩证法才是最高的科学,……是知识的顶峰。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6、在古代,所谓辩证法,指的是以揭露对方论断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来求得真理的艺术。
〔苏〕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7、辩证法是现实世界中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的推动原则。
同样,辩证法又是知识范围内一切真正科学认识的灵魂。
〔德〕黑格尔:《小逻辑》8、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切特殊领域和特殊形式,也莫不受辩证法的支配。
〔德〕黑格尔:《小逻辑》9、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德〕马克思:《资本论》10、头脑的辩证法只是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的运动形式的反映。
〔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自然科学和哲学》11、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12、辩证法是革命的代数学。
〔俄〕赫尔岑:《赫尔岑哲学著作选集》13、辩证法是一切科学认识的灵魂。
〔俄〕普列汉诺夫:《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14、我们把辩证法放在众科学之上,作科学的试金石,没有其他的研究能正当地跟它相并列或高于它。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国家》15、没有任何事情对每个人都是合适的,而只是因人而异。
〔法〕纪德:《伪币制造者》一个人感觉合脚的鞋却会夹痛另一个人的脚,适用于一切病症的生活处方并不存在。
〔瑞士〕荣格:《现代人对灵魂的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名言警句诗句中的哲理------唯物辩证法部分◆《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
”这表明了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这段话说明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树立全局观念。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体现,要求我们要从整体上全面把握事物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无风不起浪”、“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体现的哲理是: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自觉树立因果观念,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共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两句话都强调了任何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要求我们自觉树立因果观念,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亚里士多德说:“人体中的手,才算是真正有意义的手”。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
体现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守株待兔”错误在于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体现了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世异同事异,事异则备变。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至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编一.发展5.要承认落后,承认落后才能改变落后;要学习先进,学习先进才能赶超先进;要加快发展,加快发展才能赢得人心。
(摘自2001年3月12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第四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30.坚持协调渐进,注意整体效应。
古人说:倾国宜统体,谁来独赏眉。
五官单个虽好,但相互不协调,也是丑八怪。
(摘自1990年5月25日听取珠海市领导班子汇报时的讲话) 45.因为着急,往往不顾客观条件,脱离国情,脱离实际,急功近利,盲目冒进;因为着急,难免急中有乱,急中有错,欲速不达,事与愿违。
(摘自1990年5月25日听取珠海市领导班子汇报时的讲话) 49.按规矩办,循序渐进,看起来慢,实际上快。
(摘自1988年3月《谈城市协调发展》一文) 50.迈小步不停步,少走弯路回头路。
(摘自1987年12月26日在中共天津市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54.要坚持量变,不能停顿;同时把握突变,在时机成熟时不要犹豫,敢于突破。
(摘自1988年3月《谈城市协调发展》一文)二.改革95.应该说,不是我们选择的路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脚以及穿的鞋还不适应所走的路。
我们要千方百计研究如何克服我们自身不适应的东西,而不能因为自身不适应,就想把向前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往回拉,重新回到老路上去。
(摘自1993年7月2日—5日在承德市考察工作时的谈话)97.有些人形成了一个习惯,对任何事情都要先定性,先问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
我讲过,先生孩子后起名。
孩子生下来,先起个小名,这小名不讲究,叫阿猫、阿狗、铁蛋都可以,关键的问题是孩子要养得好,要结实,要聪明,要有本事。
(摘自1998年4月17日同温州市领导和企业界人士座谈时的讲话)106.知道变、想着变和敢于变,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不能胡变、乱变,要顺乎潮流、合于发展方向地变,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地变。
有同志说,现在老百姓就怕变。
其实,老百姓怕的是胡变乱变。
按照客观发展规律,推动生产发展、人民富裕的变,人们是翘首盼望、拍手欢迎的。
所谓“人心思变”,说的就是这样的变。
(摘自1985年2月2日在天津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21.在变革中,部分地牺牲局部和眼前利益,换取全局和长远的利益,这是常有的事。
这就要求我们的同志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不要斤斤计较。
唐代著名的政治家、理财家陆贽有句名言:“吝少失多,廉贾不处,溺近迷远,中人所非。
”就是讲人们要看大局,看发展前景,不要鼠目寸光。
(摘自1985年2月2日在天津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25.要注意局部利益,只有局部活了,整体才能充满生机;局部也必须服从并服务于整体,只有整体保住了,局部才能生存和发展。
孟子有句话,叫做“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如果只想从国家挖一块,结果必然是损害了国家利益,保不住全局,到头来你那局部的利益也难以维持。
(摘自1985年2月2日在天津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26.中国的小勺多,你别看小,锅再大也经不起捞。
(摘自1986年11月5日答中央电视台记者问)140.我们的改革要坚持多数人受益、少数人过得去的原则。
(摘自1999年3月11日在地方政协主席座谈会上的讲话)144.中国的改革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过程,人人都是改革者,人人都在被“改革”。
(摘自1995年5月17日在《经济日报》上发表的《对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要统一认识》一文》158.不能因为改革开放是好的,就不正视不足之处。
也不能因为纠正改革开放中的某些不足,就看不到改革开放的主流和好的方面。
泼污水不能把孩子也泼掉。
这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常讲的“扬弃”。
(摘自1989年10月30日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的谈话)159.夏天有苍蝇、蚊子,但夏天能长出我们所必需的粮食和各种作物;冬天虽然少一些害虫,但冬天也不长庄稼,因此,谁也不会希望总是过冬天。
(摘自1995年6月22日会见巴西总统卡多佐时的谈话)三.开放179.开放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力量,就像吃一点补药,为的是使自身机能得到提高。
自身机能不提高,完全靠吃补药,健康得了吗?(摘自1990年4月20日听取延安地委工作汇报时的讲话)181.要取诸家之长,走自己的路。
取诸家之长,最终是为了走好自己的路。
(摘自1995年6月26日会见智利总统弗雷时的谈话)212.平等待人、诚恳待人、宽厚待人、依理待人四准则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品德,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外有用,对内也适用。
(摘自1999年12月15日在出访亚洲三国总结会上的讲话)四.稳定226.古人讲,天下之势,常系民心。
民心顺了,就会一顺百顺,一顺百兴。
(摘自1987年2月在研究起草天津市政府全体会议讲话时的几次谈话)五.环保241.地球是慷慨的,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类;地球是无情的,她也报复了恣意施虐、过度索取的人类。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栖身之所,糟蹋地球就是糟蹋我们自己。
(摘自2002年5月27日会见英国副首相普雷斯科特时的谈话)242.自然界所有东西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所有东西都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
“天人合一”思想中就有主张自然与人类亲契合一,主张万事万物和谐共存的内容。
(摘自2002年3月7日看望政协文艺界委员时的讲话) 247.在环境这个问题上,必须对历史负责,为未来着想。
如果只顾当前、不看长远,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就是“吃祖宗饭、造于孙孽”,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摘自2001年11月15日会见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督阿托帕尔时的谈话)六.生活277.中国古话讲,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畏在民怨。
如果老百姓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生活得不到改善,甚至民不聊生,就一定会怨声载道。
一个国家最可怕的是老百姓失去信心,执政者失去民心。
(摘自2000年5月20日会见秘鲁总统藤森时的谈话)278.“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
执政的要领是把最困难的人安排好。
基层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是一个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稳住群众、稳住人心、稳住全局的关键是稳住最困难的那部分人。
(摘自2001年3月7日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天津代表团会议上的发言) 292.在我们的社会里,富的可以更富,但穷的不能更穷,尤其不能穷到不能生活的地步。
(摘自1996年5月10日听取辽宁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谈话要点) 293.中国古话讲,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民富就是老百姓丰衣足食,民乐就是老百姓高兴顺气。
有了民富、民乐,社会就和谐稳定,事业就兴旺发达。
(摘自2000年5月20日会见秘鲁总统藤森时的谈话)第二编一.民主313.听群众意见要真心真意。
要找确有意见并敢于提意见的人而不是一味说奉承话的人;给别人以说话的机会而不要让人把话憋在肚子里;有闻过则喜的胸怀,对待提意见的人不是反感而是感激,把能听到不同意见当作莫大的好事。
(摘自2000年2月24日听取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328.过去我们配班子,主要靠组织上了解,这当然很重要,今后也还需要;但实践证明这种单靠组织上或少数人的方法有月限性,有时不容易看准。
孟夫子曾经讲过:“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把大范围民主推荐或评议干部的方法坚持下去,普及开来,形成制度,使干部的发现、任用、考核、奖惩放在群众参与的基础上,不但可以避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还会增强干部的民主意识。
(摘自1988年3月5日为《天津日报》“您心目中的领导者形象”专题讨论做的总结)二.政党337.共产党是执政党,加强同群众联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制定出符合大多数群众利益、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各项政策。
对于决策者来说,决策错误是最大的脱离群众。
(摘自1990年2月27日同津冀鲁三省市党委负责同志座谈时的讲话)339.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最大的忧患是没有忧患意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最大的问题是对问题缺乏警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一句老话,也是一个真理,我们应该牢记。
(摘自2001年2月12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51.古人主张“每有大事,必相咨访”、“用人之言,若自己出”;并认为“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我们共产党人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应当有更高的思想境界和博大胸怀。
(摘自2000年3月7日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中共组联组讨论会上的讲话) 352.古人讲“忠直之忤于主,独立之负于俗。
”我们这个国家小资产阶级的影响很深,“笑人之无,气人之有”的嫉贤妒能现象广泛地存在。
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人,理应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做到举贤与能,理应反对和抵制干部政策上的宗派主义,使不琢磨事、光捉摸人的人不能得逞。
(摘自1988.3.5为《天津日报》“您心目中的领导者形象”专题讨论做的总结) 356.任何人,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实践有限,思想认识总难免都有局限性、片面性,因此,任何人都需要帮助,批评就是帮助。
人人都要帮助人,人人需要人帮助,也可以说,人人都要批评人,人人需要人批评。
(摘自1981年11月2日在天津市基建系统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59.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纠正错误、改进工作、完善自我的重要方法。
古人讲:“明莫大于自见,聪莫大于自闻”,最聪明的人就是那些能够看见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人。
(摘自1999年4月16日听取河北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四.政协420.结合新情况,落实老精神。
(摘自1994年12月9日在全国地方政协工作经验座谈会上的讲话)446.我国各宗教倡导的伦理道德都有弃恶扬善的内容。
佛教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道教的“慈爱和同,济世度人”,基督教的“荣神益人”,伊斯兰教的“两世吉庆”,都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群。
宗教界可以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教义中的积极因素,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自1997年1月30日同宗教团体负责人迎春座谈时的谈话)第三编一.文明470.我们讲变,不仅是要追求物质上的丰富,由穷变富,而且要讲究精神上的提高,要变得文明、变得可爱,使人们有一种“谁不说俺家乡好”的自豪。
这是一种更为深刻的变。
(摘自1985年2月2日在天津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477.我们要特别提倡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高尚精神,先富的人应该有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奉献人民的胸怀,用自己的才华和力量去帮助未富的人、贫困的人。
(摘自1997年11月7日在接见光彩事业表彰大会代表时的讲话) 478.孟子讲:“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你若帮助别人,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帮助你;当你发财的时候,周围的人会替你高兴。
如果你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甚至损人利己,为富不仁,你越发财别人越穷,别人就不会支持你,你的发展也不会顺利,你的心情也不会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