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土壤因子与园林植物
- 格式:ppt
- 大小:4.34 MB
- 文档页数:59
园林生态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园林生态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1题参考一、名词:(每题4分,共20分)1、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2、脑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1905)创立的,以温度和湿度作为揭示生活型的基本因素,以植物度过不良季节的适应方式作为分类基础的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
(具体的就是以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以及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高等植物分为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五大生活型类群。
)3、偏冠现象:很多树木由于接受到的光照强度不均匀,枝叶向强光方向生长茂盛,向弱光方向生长孱弱或不能生长,形成明显树冠偏向一侧的现象4、顶极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物群落通过复杂的演替,达到最后成熟阶段的群落是与周围物理环境取得相对平衡的稳定群落。
5、根际效应:根向根际土壤中分泌的或根系死细胞脱落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使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的现象。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园林生物群落中的各物种间普遍存在的竞争、(1)捕食、(2)寄生和(3)共生等各种关系,是群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2、极端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可以分为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间接伤害主要有冻拔、冻旱、和冻裂;三种形式。
3、生态学巩固时期是生态学理论形成、生物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向定量描述、生态学实验方法发展的辉煌时期。
期间形成四个著名的生态学派,分别为(7)北欧学派、(8)法瑞学派、英美学派(9)和前苏联(10)学派。
4、为了方便研究起见,人们一般将生态因子分为5类,分别是(11)气候因子、(12)土壤因子、(13)地形因子、(14)生物因子和(15)人为因子。
三、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析导致园林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群落组成和演替的基本含义(2分);内因(3 分);外因(3 分)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举例说明在指导园林生产实践中有何意义?概念(种群增长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3分);合适的例子如种植密度确定依据(3分);合理的分析(2分)3、简要说明提高园林植物的减噪效果的方案或措施?合理植物配置(3分);养护管理方法(促进枝叶繁茂)2分;其他(适当密植、树种选择等)3分4、简述园林植物群落对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有什么作用?热岛现象的概念及产生原因(3分),园林植物散热原理(5分)(遮阴、降温、营造小气候等)四、论述:(25分)不少城市为了亮化和彩化城市夜景,在道路两侧和社区的绿地里安装了昂贵的射灯,彻夜闪亮,有时围着一棵树就有几盏射灯。
园林植物名词解释园林树木部分名词名词释意1 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与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筑山、埋水、叠石)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的环境。
2 孑遗树种在中国由于冰川是山地冰川,所以有不少地区没有受到冰川的直接影响,因而保存了许多欧洲已经灭绝的树种,这些树种称为孑遗树种。
(已考)3 园景树在园林中栽植运用作为园林局部中心景物,形成特殊景观的植物。
(已考)4 独赏树又称孤植树,标本树、赏形树或独植树,主要表现树木的体形美,可以独立成为景物供观赏用的园林植物。
5 庭荫树又称绿荫树,主要以能形成绿荫供游人纳凉避免日光直射和对环境起到装饰作用的树种。
由于常用于建筑或庭院中,故习称为庭荫树。
6 行道树为了美化,遮荫和防护等目的,在路旁栽植的树木。
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抗性,树冠大,荫浓,发芽早落叶迟而且落叶期持续的时间短,花果不污染街道环境,干性强,耐修剪,干皮不怕暴晒,不易发生根蘖,病虫害少,寿命较长,根系较深。
问题是,株距偏小,树种不够丰富。
若说某个树种好时全国竞相仿效。
(已考)7 观花木凡具有美丽的花朵或花序,其花形、花色或花香有观赏价值的乔木、灌木、丛木及藤本植物均称为观花木或花木。
8 藤木(藤本类)本类植物包括各种缠绕性、攀缘性、钩搭性等茎枝难以自行独立的木本植物。
9 植篱又称为绿篱或树篱,在园林中起分隔空间、范围场地,遮蔽视线,衬托景物,美化环境以及防护作用的一类树种。
分为,花篱、果篱、彩叶篱、枝篱、刺篱。
10 秋色叶指那些每年秋季树叶变色比较均匀一致持续时间长,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如枫香、黄栌、、鸡爪槭、银杏11 春色叶春天叶芽长出叶色不为绿色的叫春色叶树种,其特点是时间短,叶少,以红色为主。
如七叶树(鲜红)、香椿(紫红)、臭椿、黄连木、石榴、栾树等树种。
12 生态幅各种植物对生存条件及生态因子的变化强度有一个适应的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出这个范围就会死亡,这种适应范围叫做生态幅。
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1)温度因子植物种子的发芽、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都有它的最适温度、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超过这个界限,它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和其它一切生命活动都会受到影响。
一般说来,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加快生长发育。
但当温度超过所要求的最高或最低温度的限度时,生长就会停止,或者死亡。
只有在最适的温度条件下,才能迅速而健壮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
通常根据植物对温度的不同要求与适应范围分为四类:1)最喜温树种这类树种大多原生在热带,生长过程中需要很高的温度,否则就会冻死。
如橡胶、椰子等。
2)喜温树种这类树种大多原生在亚热带,生长过程中不能忍受零度以下的低温。
如杉木、毛竹等。
3)耐寒树种这类树种大多原生在温带或寒温带,能够忍受一定的低温。
如毛白杨、刺槐等。
4)最耐寒树种这类树种大多原生在寒带,能够忍受长时期的低温。
如落叶松、樟子松等。
另外,各种植物的遗传性不同,对温度的适应能力有很大差异。
有些种类对温度变化幅度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因而能在广阔的地域生长、分布,对这类植物称为“广温植物”或广布树;对一些适应能力小,只能生活在很狭小温度变化范围的种类称为“狭温植物”。
(2)水分因子水分是决定树木生存、影响分布与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
不同树种对水分的需要与适应不同。
1)依树种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分类①旱生树种通常在土壤水分少,空气干燥的条件下生长的树种,具极强的耐旱能力,这类树种的根系通常极为发达,其叶常退化为膜质鞘状或叶面具发达的角质层、蜡质及绒毛,如沙枣、梭梭树、木麻黄、沙棘等。
旱生树种据形态和适应环境的生理特性又可分为少浆植物或硬叶植物、多浆植物或肉质植物、冷生植物或干矮植物。
②湿生树种需要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树种,在干燥的环境下常致死亡或生长不良。
这类树种的根系短而浅,在长期淹水条件下,树干基部膨大,具有呼吸根。
如池杉、落羽杉、水松等。
湿生树种据其对光照的要求又可分为阳性湿生树种和阴性湿生树种。
①中生树种介于两者之间,绝大多数树都属此类,这类树种多生于温润的土壤上,如麻栎、枫杨、油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