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和投诉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加强对合规举报和投诉的处理机制合规举报和投诉机制是企业和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重要机制,旨在保障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企业正常运营活动的进行。
随着社会发展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合规举报和投诉机制的意义日益凸显。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关监管也不断升级,对合规举报和投诉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对合规举报和投诉的处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合规举报和投诉机制的定义和重要性合规举报和投诉机制是企业和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制度,旨在规范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保护其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合法合规经营。
合规举报是指员工或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内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或者不当行为进行举报,以达到规范企业行为、维护企业形象和社会信誉的目的。
投诉是指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服务或者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异议或者投诉,希望得到解决和回应。
合规举报和投诉机制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合规举报和投诉机制可以让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在发现问题或者遭受不公平待遇时,有一个合法合规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2. 促进企业内部监督和管理的有效进行。
通过合规举报和投诉机制,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可以积极参与企业内部监督和管理,有效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3. 提高企业的合法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
建立健全的合规举报和投诉机制可以促使企业更加重视合法合规管理,增强企业对风险的认识,有效防范和解决潜在的合规风险。
二、加强对合规举报和投诉的处理机制1. 建立健全的合规举报和投诉制度。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合规举报和投诉制度,明确举报和投诉的渠道、流程和相关制度。
2. 建立专门的举报和投诉处理机构。
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举报和投诉处理机构,负责收集、审核、调查和处理相关举报和投诉事宜,确保举报和投诉的公正、及时和有效处理。
食品安全监管的投诉与举报处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投诉与举报处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投诉与举报的有效处理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投诉与举报的意义、现状与挑战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投诉与举报的意义食品安全监管的投诉与举报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通过投诉和举报,人们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推动食品生产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促进食品市场的良性竞争,减少不法商家的经营行为,从而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二、投诉与举报的现状与挑战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投诉与举报机制已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消费者的投诉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很多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投诉与举报。
其次,一些消费者由于对相关政策法规不了解或者担心受到报复,不愿意举报食品安全问题。
此外,政府和食品监管部门在投诉与举报处理中存在着效率低、信息不透明和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三、应对策略为了有效处理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投诉与举报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能力。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媒体、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投诉与举报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
同时,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消费者的辨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其次,建立健全的投诉与举报平台。
政府和食品监管部门应该建立便捷的投诉与举报渠道,提供多种举报方式,如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便消费者进行举报。
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处理机制,确保收到的每一条投诉与举报都能够及时处理,对于涉及食品安全的问题,要进行严格的调查和核实,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再次,加大法律制度建设力度。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投诉与举报的奖惩措施,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加企业自觉遵守食品安全规定的意识。
66中国电信业CHINA TELECOMMUNICATIONS TRADE法治天地Regulation问题的提出“投诉”一词经常在法律法规中出现,适用于多种情形。
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权益争议的,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有关行政部门投诉;《电信用户申诉处理办法》第八条、第十条规定电信用户向申诉受理机构申诉前需向被申诉人投诉,投诉是申诉的前置程序。
法律层面,投诉的内涵没有统一界定,一些部门规章作出的定义与司法机关的解释也存在差异。
投诉与举报、申诉有何区别?投诉适用于何种处理程序?行政诉讼中如何对行政机关的投诉处理进行审查?具体而言,当用户向电信监管部门反映收到垃圾短信,请求按照《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查处违法行为时,相关部门应当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六条在七个工作日内处理告知,还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以下简称《电信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于三十日内作出答复,抑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在两个月内履行职责?另外,江西省电信监管部门是否应当依据《江西省电信条例》第四十二条第四款于七日内受理,并于三十日内处理告知?上述问题不仅使执法机关困惑,在司法裁判中也存在争议。
在立法尚未明确、立法解释尚未出台之前,需要综合运用文义解释、体系解释以及历史解释等法律解释方法,厘清“投诉”与相关概念的区别,明确其适用范围与处理程序,以期就法律适用达成共识。
投诉与举报投诉与举报经常连用,然而二者含义不同,适用范围和处理程序各异。
立法中的界定与司法机关的解电信监管领域中“投诉”的界定■ 宗珊珊 徐世聪 ︱ 文释采取不同的标准,前者将投诉与举报分别纳入民事争议处理与违法行为处理的范畴,而后者以有无利害关系将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的处理作进一步区分。
利害关系的标准《最高人民法院行政法官专业会议纪要(六)投诉领域》第一条界定了投诉与举报的区分标准:投诉人请求行政机关查处的违法行为系侵犯自身合法权益,投诉人与行政机关作出或者未作出处理的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举报人请求行政机关查处的违法行为系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或者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举报人与行政机关作出或者未作出处理的行为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投诉与举报受理与处理尊敬的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您好!我是一位关心环境保护的市民,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有着深深的关注。
在这封信中,我想就环境投诉与举报的受理和处理流程向您咨询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为更好地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首先,我非常赞赏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在环境问题上所做的努力。
您们辛勤的付出和专业的知识为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环境问题依然存在着一定的挑战。
有时候,市民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进行环境投诉和举报,也不了解这些投诉和举报会得到怎样的反馈和处理。
因此,我希望能够了解并向您提出以下问题和建议。
首先,关于环境投诉与举报的受理。
许多人可能不清楚应该如何向环境生态部投诉和举报环境问题。
是否可以在官方网站上设立专门的页面,明确告知市民们如何进行环境投诉和举报、需要提交的材料和信息,并提供便捷的在线投诉渠道,使市民们能够方便地进行投诉和举报?其次,关于环境投诉与举报的处理。
一旦市民们进行了投诉和举报,他们希望得到及时的反馈,并看到相关问题得到解决。
因此,环境生态部是否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或热线,负责接收、核实和分流投诉举报,并及时反馈处理情况,向市民们展示具体的行动和成果?另外,是否可以加强对环境投诉与举报的跟踪和记录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掌握各类环境问题的投诉和举报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的热点和趋势,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我建议环境生态部在处理环境投诉与举报时,可以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
通过与地方环保部门、公安部门、法院等的紧密配合,加大执法力度,加快案件办理速度,共同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工作。
环境生态部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执法和监管机构,您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希望您们能够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倾听市民的声音,积极改进工作机制,更全面地提升受理和处理环境投诉与举报的能力,为更好地保护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举报、投诉、咨询和信访的界定1.举报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行政管理机关12315 消费者申诉举报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工商消字2000第248号)的规定,“12315”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受理对侵害消费者权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及其他经济违法行为的举报。
可见,举报是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反映经营者违法行为,要求依法查处的申请。
2.投诉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行政管理机关12315 消费者申诉举报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工商消字2000第248号)的规定,“12315”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受理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申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时将申诉改为投诉,但含义没有变化。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5种途径解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可见,投诉针对的是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的消费争议,其特点是消费者认为其自身权益受到经营者的侵害而要求行政机关解决民事争议。
3.咨询相关法律、法规未对咨询作出解释,也未规定行政机关对咨询如何处理。
只有一个例外,《食品安全法》第八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咨询、投诉、举报,对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受理,并及时进行答复、核实、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处理。
有权处理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不得推诿;属于食品安全事故的,依照本法第七章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4.信访《信访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问:比如618活动,夜里凌晨活动结束,恢复日常价销售,店铺一系列图片都是活动价,需要美工第二天上班来修改,在这之间有买家购买后投诉物价局,说我们购买的价格和图片不一样!这怎么办!每次大型活动都是凌晨结束,首页,详情页很多图片都是活动价,第二天上班修改也算违规物价法?答:解决方法1.活动结束时,需要准备好恢复后的价格图片,在活动结束后立刻替换。
方法2.在图片上标明此促销活动价格的截止时间。
亲,赚钱是蛮辛苦的。
问:1:我们划线价格,如果我在线下或者水洗标上有标明的,是否可以?2:同行的零售价格是否可以作为我们的划线价格?3:商品定价有范围以及依据否?答:问题1:划线价是促销活动中用来作为被比较的价格,划线价来源需要标注。
如,商品的吊牌价,本品牌商品的实体店零售价,厂方指导价等。
但这些标注的来源依据可靠真实。
问题2:作为价格法规范畴是可以的,但是把同行的品牌点名直接点了,是不是有点不地道?建议不要直接点名,避免发生其他纠纷。
问题3:亲,你们所卖的商品基本属于市场调节价格,商家可自主定价。
价格的绝对高低全由商家自主定价,但是价格法规规范的是市场调节价格商品的销售过程中的价格行为。
如,对价格比较的宣传,对促销活动的价格宣传等都属于价格行为。
问:有关价格问题,发改委也可以干涉吗?答:这个问题有点宽了,你指的发改委是不是国家发改委?当然价格问题他是可以干涉的。
但是,我知道你指的价格问题不是重大价格问题,而是指你所卖商品的价格水平及价格行为问题。
国家发改委只出价格法规和政策,具体的价格行为规范,由当地价格主管部门(有的地方是物价局,有的地方是当地发改委)实施监管。
亲,这样的回答是否满意?更多干货分享交流请加淘宝天猫京东交流群416342236问:1:DIY电脑类目划线价格可不可以是各个配件的网上零售价格的总和?2:如果有实体店的话,实体店的销售价格是不是可以作为划线价,还是说必须要有销售记录?3:在哪里参加学习?答:1:不可以。
实用标准文档新邵县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文书格式文本新邵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实用标准文档目录卷内目⋯⋯⋯⋯⋯⋯⋯⋯⋯⋯⋯⋯⋯⋯⋯⋯⋯⋯⋯⋯⋯⋯⋯⋯⋯⋯⋯⋯2保障察行政法委托⋯⋯⋯⋯⋯⋯⋯⋯⋯⋯⋯⋯⋯⋯⋯⋯⋯⋯⋯4登表⋯⋯⋯⋯⋯⋯⋯⋯⋯⋯⋯⋯⋯⋯⋯⋯⋯⋯⋯⋯⋯⋯⋯⋯⋯⋯⋯6投登表⋯⋯⋯⋯⋯⋯⋯⋯⋯⋯⋯⋯⋯⋯⋯⋯⋯⋯⋯⋯⋯⋯⋯⋯⋯⋯⋯8不予受理决定⋯⋯⋯⋯⋯⋯⋯⋯⋯⋯⋯⋯⋯⋯⋯⋯⋯⋯⋯⋯⋯⋯⋯⋯⋯10案件指定管函⋯⋯⋯⋯⋯⋯⋯⋯⋯⋯⋯⋯⋯⋯⋯⋯⋯⋯⋯⋯⋯⋯⋯⋯⋯12指定管案件涉案物品清⋯⋯⋯⋯⋯⋯⋯⋯⋯⋯⋯⋯⋯⋯⋯⋯⋯⋯⋯⋯14立案批表⋯⋯⋯⋯⋯⋯⋯⋯⋯⋯⋯⋯⋯⋯⋯⋯⋯⋯⋯⋯⋯⋯⋯⋯⋯⋯⋯15笔⋯⋯⋯⋯⋯⋯⋯⋯⋯⋯⋯⋯⋯⋯⋯⋯⋯⋯⋯⋯⋯⋯⋯⋯⋯⋯17⋯⋯⋯⋯⋯⋯⋯⋯⋯⋯⋯⋯⋯⋯⋯⋯⋯⋯⋯⋯⋯⋯⋯⋯⋯⋯19通知⋯⋯⋯⋯⋯⋯⋯⋯⋯⋯⋯⋯⋯⋯⋯⋯⋯⋯⋯⋯⋯⋯⋯⋯⋯21先行登保存据批表⋯⋯⋯⋯⋯⋯⋯⋯⋯⋯⋯⋯⋯⋯⋯⋯⋯⋯⋯⋯⋯23据先行登保存通知⋯⋯⋯⋯⋯⋯⋯⋯⋯⋯⋯⋯⋯⋯⋯⋯⋯⋯⋯⋯⋯24先行登保存据物品清⋯⋯⋯⋯⋯⋯⋯⋯⋯⋯⋯⋯⋯⋯⋯⋯⋯⋯⋯⋯26据先行登保存理决定⋯⋯⋯⋯⋯⋯⋯⋯⋯⋯⋯⋯⋯⋯⋯⋯⋯⋯⋯27施保障察批表⋯⋯⋯⋯⋯⋯⋯⋯⋯⋯⋯⋯⋯⋯⋯⋯⋯⋯⋯29通知⋯⋯⋯⋯⋯⋯⋯⋯⋯⋯⋯⋯⋯⋯⋯⋯⋯⋯⋯⋯⋯⋯⋯⋯⋯⋯⋯31委托⋯⋯⋯⋯⋯⋯⋯⋯⋯⋯⋯⋯⋯⋯⋯⋯⋯⋯⋯⋯⋯⋯⋯⋯⋯⋯⋯33定委托⋯⋯⋯⋯⋯⋯⋯⋯⋯⋯⋯⋯⋯⋯⋯⋯⋯⋯⋯⋯⋯⋯⋯⋯⋯⋯⋯35案件委托函⋯⋯⋯⋯⋯⋯⋯⋯⋯⋯⋯⋯⋯⋯⋯⋯⋯⋯⋯⋯⋯⋯⋯⋯⋯37中止案件批表⋯⋯⋯⋯⋯⋯⋯⋯⋯⋯⋯⋯⋯⋯⋯⋯⋯⋯⋯⋯⋯⋯⋯⋯⋯39中止案件恢复批表⋯⋯⋯⋯⋯⋯⋯⋯⋯⋯⋯⋯⋯⋯⋯⋯⋯⋯⋯⋯⋯⋯⋯41延期案件批表⋯⋯⋯⋯⋯⋯⋯⋯⋯⋯⋯⋯⋯⋯⋯⋯⋯⋯⋯⋯⋯⋯⋯⋯⋯43撤案件批表⋯⋯⋯⋯⋯⋯⋯⋯⋯⋯⋯⋯⋯⋯⋯⋯⋯⋯⋯⋯⋯⋯⋯⋯⋯45案件移送函⋯⋯⋯⋯⋯⋯⋯⋯⋯⋯⋯⋯⋯⋯⋯⋯⋯⋯⋯⋯⋯⋯⋯⋯⋯⋯⋯47移送案件涉案物品清⋯⋯⋯⋯⋯⋯⋯⋯⋯⋯⋯⋯⋯⋯⋯⋯⋯⋯⋯⋯⋯⋯49限期整改指令⋯⋯⋯⋯⋯⋯⋯⋯⋯⋯⋯⋯⋯⋯⋯⋯⋯⋯⋯⋯⋯⋯⋯⋯⋯50案件告(首)⋯⋯⋯⋯⋯⋯⋯⋯⋯⋯⋯⋯⋯⋯⋯⋯⋯⋯⋯⋯52行政(理)事先告知⋯⋯⋯⋯⋯⋯⋯⋯⋯⋯⋯⋯⋯⋯⋯⋯⋯⋯⋯54述申(首)⋯⋯⋯⋯⋯⋯⋯⋯⋯⋯⋯⋯⋯⋯⋯⋯⋯⋯⋯⋯⋯⋯56行政听告知⋯⋯⋯⋯⋯⋯⋯⋯⋯⋯⋯⋯⋯⋯⋯⋯⋯⋯⋯⋯⋯⋯⋯58案件理批表⋯⋯⋯⋯⋯⋯⋯⋯⋯⋯⋯⋯⋯⋯⋯⋯⋯⋯⋯⋯⋯⋯⋯⋯⋯60人社部人人复、重大行政集体⋯⋯⋯⋯⋯⋯62当决定⋯⋯⋯⋯⋯⋯⋯⋯⋯⋯⋯⋯⋯⋯⋯⋯⋯⋯⋯⋯⋯⋯⋯⋯⋯64行政理决定⋯⋯⋯⋯⋯⋯⋯⋯⋯⋯⋯⋯⋯⋯⋯⋯⋯⋯⋯⋯⋯⋯⋯⋯⋯67行政决定⋯⋯⋯⋯⋯⋯⋯⋯⋯⋯⋯⋯⋯⋯⋯⋯⋯⋯⋯⋯⋯⋯⋯⋯⋯69送达回⋯⋯⋯⋯⋯⋯⋯⋯⋯⋯⋯⋯⋯⋯⋯⋯⋯⋯⋯⋯⋯⋯⋯⋯⋯⋯⋯⋯72涉嫌犯罪案件移送⋯⋯⋯⋯⋯⋯⋯⋯⋯⋯⋯⋯⋯⋯⋯⋯⋯⋯⋯⋯⋯⋯⋯74文案大全(一)卷内目录序号材料名称页数卷内页数使用说明1、卷内目录,指装订案卷首页。
浅谈文化旅游市场举报投诉协调机制20XX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原文化部和原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开启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日趋融合,文化市场和旅游市场逐步合二为一,乘势蓬勃发展。
文化和旅游市场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主体经营不规范、市场监管不足等问题,部分文化和旅游产品和服务满意度较低且存在部分违法违规现象,导致文化和旅游市场举报投诉大量增加。
伴随着机构改革,文化和旅游市场举报投诉处理主体和工作机制也应进行相应调整。
在此背景下,研究文化和旅游市场举报投诉协调机制,可以为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合理、高效地处理举报投诉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进而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本文从“举报”“投诉”的概念入手,对现有文化和旅游市场举报投诉协调机制进行调研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一、“举报”和“投诉”概念阐释现有法律、法规对于“举报”“投诉”没有详细的界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在裁判文书中对“举报”和“投诉”的区分以及行政机关处理“举报”和“投诉”的实践经验,本文认为:举报是为了让行政机关惩处客观存在的违法行为,该违法行为不必直接侵害自身合法权益。
投诉是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向行政机关反映具体事件,要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
投诉大部分是对经营行为不规范、服务质量不满意进行投诉,表达的是一种意见和诉求,不一定违法违规。
“举报”和“投诉”的区别:一是举报事项必然违法,投诉事项不一定违法;二是举报事项未必侵害了自身合法权益,投诉事项必然侵害了自身合法权益。
二、文化和旅游市场举报投诉处理现有工作机制目前,文化和旅游市场的举报投诉处理以文化市场举报处理和旅游投诉处理为主。
文化市场举报处理采用自上而下的文化市场执法部门核查转办的垂直化处理机制。
旅游投诉处理采用层层穿越、直达属地的扁平化处理机制。
(一)文化市场举报处理工作机制文化市场举报受理渠道主要有12318热线、12318网络平台、信件信访及文化和旅游部官网留言。
工程经济ENGINEERING ECONOMY第 30 卷第 10 期2020 年 10 月Vol.30 No.10Oct. 2020招投标投诉、信访和举报法律关系与处理边界有关问题研究孙凯1,李京阳2(1.北京市住建委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事务中心,北京 101160;2.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102)摘要:针对招投标活动中投诉、信访、举报边界不清、受理处理规则不明等问题,本文从权利保障、法律地位、救济途径和适用范围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厘清了招投标投诉与举报之间的区别,明确了举报的受理范围及针对不同情形的处理方式;明确了招投标活动中属于信访事项的范围,分析总结了以信访名义进行投诉与举报的处理原则,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招投标;投诉;信访;举报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42(2020)10-0062-05DOI :10.19298/ki.1672-2442.202010062Research on Legal Relation and Processing Border Between Complain ,Petition andAccusation In Bidding and Tendering ActivitiesSUN Kai 1,LI Jingyang 2(1.Beij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Bidding And Tendering Administration Office ,Beijing 101160,China ;2.Beijing Capital Development Co.,Ltd. Beijing 100102,China )Abstract :About the problem of unclear boundary and rule around complaint ,petition and accusation in bidding and tendering activities ,the research analyzes the legal relationship of the three from right protection ,legal status ,remedies and application ;clearifie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complaint and accusation ,clearifies the admissibility and approach ;clearifies the scope of petition in bidding and tendering activities ,and analyzes the principle of complaint or accusation in the name of petition ;finally giv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practice.Keywords :bidding and tendering ;complaint ;petition ;accusation 1 引 言就招投标而言,相关法律法规分别设定了投诉、信访、举报三种途径。
劳动监察举报和投诉的区别。
一、是主体不同。
举报人所举报的事由必须与本人的利益没有利害关系或者直接的联系。
投诉人所投诉事项必须涉及自己的利益,即投诉人本人就是权益被侵害人,否则,就应当按举报件处理。
二、是适用原则不同。
对于举报内容,办案人员要严加保密;对于投诉内容,由于涉及投诉人本人,则无法保密。
三、是处理方式不同。
对于举报事由,除举报人要求,调查结果一般不告知举报人。
对于投诉内容,则必须将调查结果告知投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