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呼吸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06.5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教学内容:
1. 细胞呼吸的概念
2. 细胞内的呼吸器官
3. 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糖解作用、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
4. 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
教学目标:
1. 理解细胞呼吸的意义和过程
2. 掌握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和各阶段的功能
3. 知道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表或实验案例引导学生讨论细胞呼吸的作用
2. 教学: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基本过程,介绍细胞内的呼吸器官
3. 实验: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或视频展示,让学生观察细胞呼吸的过程
4. 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细胞呼吸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5. 总结:回顾细胞呼吸的重点,强调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教学资源:
1. 课堂板书、PPT等教学工具
2. 实验材料和视频资料
3. 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评价方式:
1. 课堂参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提问等
2. 练习题考核:学生对于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学生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延伸拓展:
1. 细胞呼吸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
2. 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3. 呼吸链中氧气的作用
教案结束。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1.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制定依据:有氧呼吸过程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 的本质的基础;是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的基础。
学生认识呼吸作用的过程,有利于理解内外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有利于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突破策略:通过提问、读书、思考、理解反应式及图解、课堂练习来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制定依据:学生的化学知识,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不足。
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糖的彻底氧化分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呼吸作用的过程比较抽象,现又缺乏直观的教具,是学生对其理解困难的又一原因。
突破策略:利用多媒体形象的说明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和两个场所,① 葡萄糖减少, 氧气量不变, 有 3H 标记的丙酮酸和3H 标记的[H] 生成葡萄糖和氧气的量都不变,温度不变葡萄糖和氧气的量都不变,温度不变。
一段时间 后③细胞质基质提取液线 粒 体 提取液②装置6 12 6 2 通过引导思考,学会写相关的反应式。
探究点一:有氧呼吸将酵母菌破碎获得细胞匀浆,并把部分细胞匀浆离心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由此获得三种物质:细胞匀浆、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
实验 1:探究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用 3H 标记葡萄糖即 C 3H O ,18O 标记氧气即 18O ),酸和氧气的量都减 O 2 和 3H 218O 生成, 度显著升高。
(参考课本 94 页第 酸和氧气的量都不变。
段内容) 3 4 3高。
小组合作探究:(1) 比较 组自变量是?结果是?能得出什么结论? (2) 比较 组自变量是?结果是?能得出什么结论? (3) 尝试写出有氧呼吸第一步的反应过程+ 反应物条件产物能量场所实验 2:有氧呼吸二、三阶段(用 3H 标记葡萄糖即 C 3H O ,18O 标记氧气即 18O 2)补充资料 二、三自然小组讨论:(1) 这两组实验比较,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从呼吸场所角度思考)?线粒体提取液丙酮 少, 有C 同时 温丙酮 变,温 度不(2)根据补充资料,尝试写出有氧呼吸二三阶段的反应过程+反应物条件产物能量场所+反应物条件产物能量场所探究点二:自主构建有氧呼吸过程模型。
《细胞呼吸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和产物。
3. 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2. 细胞呼吸的类型a. 有氧呼吸b. 无氧呼吸3. 细胞呼吸的过程a. 有氧呼吸的过程b. 无氧呼吸的过程4. 细胞呼吸的产物a. 有氧呼吸的产物b. 无氧呼吸的产物5. 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过程和产物,以及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的意义和作用。
2. 利用图解和动画演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呼吸的现象。
4. 组织讨论,让学生探讨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图解和动画资源。
2. 实验材料和设备:如酵母菌、葡萄糖、试管、澄清石灰水等。
3. 教学卡片或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过程和产物,结合图解和动画进行演示。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细胞呼吸的现象,如酵母菌发酵实验。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作物种植、发酵食品制作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细胞呼吸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堂所学,完成练习题,巩固对细胞呼吸的理解。
2.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予指导和鼓励。
八、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与其他生物代谢过程的关系。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调查和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中的应用,如发酵面包、酿酒等。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1一、教材内容分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
“细胞呼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三节的内容。
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重点讲述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三大部分内容,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
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等内容紧密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
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提出并解决疑惑,敏锐地发现生成性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本节课所揭示的细胞呼吸的本质,使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培养归纳、分析、比较的能力;通过资料和图片阅读。
思考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培养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课程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过程;2.掌握细胞呼吸的化学方程式和产物;3.理解细胞呼吸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4.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来探究细胞呼吸过程。
教学内容:1.细胞呼吸的概念和过程;2.细胞呼吸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3.细胞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水和能量;4.细胞呼吸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1.掌握细胞呼吸的化学方程式;2.理解细胞呼吸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理解细胞呼吸的产物在细胞内的作用;2.掌握细胞呼吸的详细过程。
教学方法:1.讲解结合实例分析;2.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则有关细胞呼吸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了解到细胞呼吸的重要性。
二、讲解细胞呼吸概念和过程1.介绍细胞呼吸的定义和过程;2.讲解细胞呼吸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观察1.组织学生进行细胞呼吸实验,观察产物的生成和能量释放过程;2.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产物在细胞内的作用。
四、总结和讨论让学生总结细胞呼吸的重要性和意义,展开讨论,加深对细胞呼吸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细胞呼吸知识的掌握。
教学工具:1.视频或图片资料;2.实验器材。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课堂讨论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细胞呼吸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扩展延伸: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或实施更深入的细胞呼吸实验,拓展学生对细胞呼吸的认识和理解。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备课教案
年级:高中
课时:1课时
主题:细胞呼吸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产物。
3. 掌握细胞呼吸的方程式。
4. 能够分析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2. 细胞呼吸的方程式。
教学难点:
1.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葡萄糖、试剂、试管等
3. 细胞呼吸示意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细胞呼吸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细胞呼吸的概念和重要性。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产物,引导学生理解呼吸过程中ATP的合成。
2. 展示细胞呼吸的方程式,帮助学生掌握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
三、实验(20分钟)
进行细胞呼吸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细胞呼吸产生的结果,加深他们对细胞呼吸过程的理解。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让学生讨论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总结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加深对细胞能量转化过程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细胞呼吸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
同时,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详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呼吸过程及其重要性。
2. 描述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糖解、Krebs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3. 掌握细胞呼吸对供能的作用。
4. 探讨细胞呼吸与糖、脂肪、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糖解过程。
3. Krebs循环。
4. 氧化磷酸化。
三、教学过程:
1. 授课环节
(1)介绍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对细胞生存的必要性。
(2)简要介绍糖解、Krebs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的过程及其在细胞呼吸中的作用。
(3)设计实验或观察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实际影响。
2. 实验或观察环节
(1)让学生观察酵母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呼吸的速率变化。
(2)让学生观察植物叶片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对比。
(3)引导学生设计并进行一些简单的细胞呼吸相关实验,如测量ATP生成量的变化等。
3. 总结反思环节
(1)引导学生总结细胞呼吸的整个过程,并探讨细胞呼吸与糖、脂肪、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2)鼓励学生思考细胞呼吸在供能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
四、课堂延伸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不同难度的拓展内容,如深入探讨细胞呼吸与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关系,或介绍细胞呼吸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等。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实验报告,巩固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来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细胞呼吸一、教学目标1.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2.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条件及能量释放。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产物。
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及条件。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是如何为身体提供能量的吗?2.学生回答:通过消化吸收。
3.教师追问:那么这些能量是如何在细胞内产生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细胞呼吸。
二、课堂讲解1.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细胞在生活过程中,利用氧气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
2.讲解细胞呼吸的过程:(1)有氧呼吸:包括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糖类等有机物质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
②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与水反应CO2和[H]。
③第三阶段:氧气与[H]反应水,释放大量能量。
(2)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产物为酒精和CO2或乳酸。
3.讲解细胞呼吸的生物学意义:细胞呼吸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三、案例分析1.案例一: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什么?2.学生讨论:肌肉酸痛是因为剧烈运动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4.案例二:为什么人在高原地区会出现高原反应?5.学生讨论:高原地区氧气含量较低,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受到限制,导致能量供应不足。
四、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学生回答,强调重点内容。
五、课后作业1.列出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及其产物。
2.解释高原反应的原因。
3.举例说明细胞呼吸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小结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在跑步时,为什么会感觉喘不过气来吗?学生:因为需要更多的氧气。
高中生物《细胞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细胞呼吸的概念,说出细胞呼吸的类型。
(2)解释有氧呼吸的过程,说明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3)举例说明无氧呼吸的过程和产物。
2、能力目标(1)通过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1)通过探讨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对细胞呼吸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珍惜生命,关爱健康。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有氧呼吸的过程。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2、教学难点(1)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2)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后呼吸急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在运动时为什么会呼吸加快?细胞是如何进行呼吸作用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细胞的呼吸作用。
2、细胞呼吸的概念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强调细胞呼吸的实质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能量的释放。
3、细胞呼吸的类型(1)有氧呼吸①展示有氧呼吸的过程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讲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1 分子葡萄糖分解成 2 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②总结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₆H₁₂O₆+ 6H₂O + 6O₂6CO₂+ 12H₂O +能量③强调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大多数生物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4篇)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1一、目标专题:必修课本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本专题新旧内容更改概况:本章旧人教版内容包括新陈代谢与酶、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植物的水分和矿质营养、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等八个内容。
新教材内容变更为: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二、《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
3、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3﹑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4﹑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旧知“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直接的能源物质是ATP”,设疑“储存在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如何转变为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开篇引题,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引出细胞呼吸。
2,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类型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__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细胞呼吸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理解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细胞呼吸的重要意义,知道生物从无氧呼吸到有氧呼吸的进化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概念,让学生综合、归纳两个总反应式,分析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学习,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有能量变化,细胞呼吸与外界环境相联系,很多生物具有相同的细胞呼吸过程,从而树立事物普遍联系、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和进化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2)呼吸作用的意义。
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三、教学时数本节内容需要约2课时完成。
第一节为探究活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第二节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及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实例。
本节讲述第二课时。
四、教学用具要求学生合上课本,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学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
让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表格,进行教学反馈与调整。
五、教学方法结合PPT课件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六、学法指导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来理解细胞呼吸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
注意细胞呼吸过程的两个或三个阶段的反应物、生成物、释放能量的多少及条件,注意整个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以及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过程中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之处。
七、教学过程导入,展示生活中的食物图片,提出问题:回顾旧知识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2:生物体生命活动中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是什么?3: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什么?大家知道,有机物在体外燃烧可以释放出其中的能量。
那么,有机物中的能量在体内怎样才能释放出来呢?(回答:有机物必需分解才能释放其中的能量。
细胞呼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能够分析不同生物体细胞呼吸的方式及产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细胞呼吸的过程。
学会运用细胞呼吸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农业种植、运动锻炼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细胞呼吸的概念与意义介绍细胞呼吸的定义、作用和生物学意义。
解释细胞呼吸与能量供应的关系。
2.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详细阐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
给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 不同生物体细胞呼吸的方式及产物分析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生物体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
探讨细胞呼吸的调控机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不同生物体细胞呼吸的方式及产物。
2.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及调控机制。
运用细胞呼吸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运用案例分析、问题驱动等教学手段。
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数据分析软件等教学工具。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细胞呼吸的概念与意义。
第二课时:讲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三课时:分析不同生物体细胞呼吸的方式及产物。
第四课时:实验观察细胞呼吸过程。
第五课时:运用细胞呼吸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巩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可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细胞呼吸概念、类型和意义的学习情况。
高中必修一生物《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案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2. 掌握细胞呼吸的方程式和主要反应步骤;
3. 了解细胞呼吸在生物体内的应用案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细胞呼吸的方程式和主要反应步骤;
2. 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三、教学准备
1. 教科书和课件;
2. 实验设备和材料;
3. 多媒体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实验图片,引发学生对细胞呼吸的认识和兴趣。
2. 概念讲解
解释细胞呼吸的定义和原理,以及其在维持生物体能量代谢中的重要性。
3. 细胞呼吸方程式和反应步骤
教授细胞呼吸的方程式和主要反应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是如何转化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为细胞能量的。
4. 细胞呼吸的应用案例
讲解一些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酵母发酵、微生物的利用等,增加学生对细胞呼吸的实际应用的认识。
5. 实验演示
进行一个简单的酵母发酵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呼吸的过程,加深理解。
五、教学总结
回顾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案例,梳理重点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思考。
六、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一个细胞呼吸的应用案例,并撰写一份小型研究报告。
七、教学反思
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细胞呼吸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和场所。
3. 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二、教学重点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和场所。
三、教学难点1. 细胞呼吸过程中各步骤的物质变化和能量释放。
2. 细胞呼吸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PPT或教案。
4. 实验器材(如需进行实验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意义、类型、过程和场所。
结合PPT或教案,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
3. 互动:课堂上设置提问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案例分析:介绍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实际意义。
5. 实验演示(如需进行实验教学):进行细胞呼吸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细胞呼吸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细胞呼吸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细胞呼吸概念、类型和过程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细胞呼吸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生物学专家或相关领域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细胞呼吸的研究和发展动态。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科研机构,亲身体验细胞呼吸相关实验。
3. 开展细胞呼吸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或科研论文。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高中生物实验细胞呼吸教案
实验名称:细胞呼吸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探究细胞呼吸的原理。
实验材料:酵母菌、砂糖、水、发酵瓶、气体收集瓶、试管、橡皮管、温度计、酵母菌培养皿。
实验步骤:
1. 准备不同含糖浓度的糖水溶液,如5%、10%、15%等。
2. 在发酵瓶内加入适量的不同浓度的糖水溶液,每种浓度准备3个试管。
3.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摇匀混合。
4. 将试管连同酵母菌放入气体收集瓶中,注意不要让酵母菌泡沫进入气体收集瓶中。
5. 测量每个试管中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6. 观察几个小时后,测量气体收集瓶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并记录下来。
7.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不同糖水浓度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作用速率。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小心,注意实验室安全。
2. 注意每种浓度的糖水与酵母菌的比例,以及搅拌均匀。
3. 测量温度时要准确,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 测量气体体积时要保持气体收集瓶密封。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不同糖水浓度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速率,找出对于细胞呼吸影响较大的因素。
同时,也能通过实验数据观察到氧气的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进一步理解细胞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状况。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机制,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高中生物细胞的呼吸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2. 理解细胞呼吸对细胞生存的重要性;
3. 掌握细胞呼吸的化学方程式和主要反应。
教学内容:
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三个阶段: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3. 细胞呼吸的化学方程式和主要反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3. 细胞呼吸的化学方程式和主要反应。
教学准备:
1. PPT或教材资料;
2. 实验设备和材料(如酵母、糖水、试管等);
3. 桌面展示物(如模型细胞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细胞呼吸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细胞呼吸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和意义,重点讲解三个阶段的特点和反应;
3. 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生物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细胞呼吸的过程;
4. 演示:通过PPT或展示物,展示细胞呼吸的化学方程式和主要反应;
5.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细胞呼吸的掌握程度;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细胞呼吸对细胞生存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
1. 与生活联系:让学生思考细胞呼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关于细胞呼吸的探究活动,拓展他们的思维;
3. 学科整合:与化学学科结合,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过程,掌握其化学方程式和主要反应,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细胞生物学的认识,提高其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
课题: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地点:
时间:
必修1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
(2)说出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区别。
(3)说出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往,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交往的态度。
(2)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同科学、社会、技术相统一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
(2)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区别
(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三教学难点
(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
(2)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的是自主学习法为主,讲授为辅
五课时
1个课时
六教学流程
5、意义
5、意义
三、无氧呼吸。
教学设计
课题: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地点:
时间:
必修1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
(2)说出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区别。
(3)说出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往,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交往的态度。
(2)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同科学、社会、技术相统一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
(2)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区别
(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三教学难点
(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
(2)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的是自主学习法为主,讲授为辅
五课时
1个课时
六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学习新课1、概念
2、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
3、能量去向
4、总反应式
5、意义
1、总结学生问题,从
而引出本节课知识点
2。
引导学生填有氧呼
吸过程三个阶段变化
和场所。
3、根据每个阶段的化
学式写出总化学方程
式并得出概念
通过看书完成表格,并通过表格写出
各个阶段的反应式并总结出有氧呼
吸的总化学方程式以及各个元素的
来源和去向(5分钟)
让学生自
己总结出
知识点,
思考3个
阶段的化
学方程
式,最后
让学生总
结出有氧
呼吸的总
化学方程
式
(二)无氧呼吸
1、概念
2、无氧呼吸过程和场所。
3、能量的去向
4、总反应式
①分解成酒精的反应式:
C6H12O6―→
酶
2C2H5OH(酒精)+2CO2
+少量能量。
(酵母菌、大多植
物)
②转化成乳酸的反应式:
C6H12O6―→
酶
2C3H6O3(乳酸)+少量
能量。
(乳酸菌、动物、胡萝卜、
玉米胚、土豆块茎、甜菜块茎)
5、意义
1、大家已经知道了有
氧呼吸的学习,那同
学们看第83~85页,
请按照有氧呼吸的学
习方式来学习无氧呼
吸。
并说出有氧呼吸
和无氧呼吸有什么相
同点和不同点
2、在说出概念后引导
学生比较无氧呼吸和
有氧呼吸的相同点,
引出细胞呼吸的实
质。
3、说出产生酒精和乳
酸的生物
由同学提出问题,其他同学把提出的
问题解决后,把2张表格完善
让学生自
己总结出
知识点,
教师写出
无氧呼吸
各个阶段
的化学方
程式,然
后让学生
总结出无
氧呼吸的
总化学方
程式
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不
同点和相同点和根据特点判断
细胞呼吸的方式
引导同学们比较有氧
呼吸和无氧呼吸来判
断细胞呼吸的类型
提升学生
们的自我
总结能力
环节四板书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2课时
一、细胞呼吸的种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
1、概念
2、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
3、能量去向
4、总反应式
5、意义
三、无氧呼吸
1、概念
2、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
3、总反应方程式
①分解成酒精的反应式:C6H12O6―→
酶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②转化成乳酸的反应式:C6H12O6―→
酶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产生酒精的生物是酵母菌、大多植物
产生乳酸的生物乳酸菌、动物、胡萝卜、玉米胚、土豆块茎、甜菜块茎
4、能量去向
5、意义
四、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五、判断细胞呼吸类型
1、反应物和产物
2、看物质的量的关系
3、看反应场所
六、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教学流程。